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送礼     
随着门玲一声响,我随即去开门。可是周围并不见人,正欲关门时,从楼梯口闪出一个小身影,定眼一看,是一个大约八九岁的小女孩,在灯光下,只见她的小脸胀得通红,眼里隐隐约约有泪光。 我认识这个小姑娘,她叫小惠。他的父母闹离婚闹到了法院,案子由我承办。她跟着父母到法庭来过好几次,每次都像一只受惊的小兔似的不安地啃着手指甲,或者听到父母吵得厉害就仰着头,两眼泪汪汪的,一会儿拉拉爸爸的衣襟,一会儿又牵牵妈妈的手,用只有她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说:别吵了爸爸,别吵了妈妈……每次见到小惠,我就有种要骂人的冲动:这些不负…  相似文献   

2.
我,一个36岁的男人,身背20万债务的“负翁”,远离妻儿父母,在异地他乡,却独自品尝着再一次失败的苦涩,欲哭无泪,欲语无声。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难道当初的选择错了吗?  相似文献   

3.
凶狠的母爱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9岁以前,我的爸爸、妈妈把我视若掌上明珠,我的生活无忧无虑,充满了欢乐。但自从母亲和父亲去了一趟武汉某医院后,我的生活就大不如从前了。父母回来的时候是在晚上。说实在的,在我幼小  相似文献   

4.
感激是回忆中一颗待萌发的种子, 迟早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9岁那年,我被父母送到老区龙岩的外婆家,并转到当地一所叫兴田的小学。父母每次来看我,总留给我些零花钱,我都一一攒起来,放在一只装针剂用的小铁盒里。因当时同学大都是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因而我俨然成了班上的小富翁。  相似文献   

5.
那是我九岁时发生的一件事。那时,人们很穷,尤其我家,更是穷得要命。当时,我们一家六口人,父母和我们兄妹四个,算得人多劳力少的人家。父母整日不分白天黑夜地在生产队累死累活地干,可无论怎么努力,怎么挣,也不够吃,家里的境况很糟,简直要揭不开锅了。  相似文献   

6.
为了与远在家乡的父母联系方便,我给他们买了一部手机。平时父母都舍不得用钱,也不会主动给我打电话。那部手机他们都用了快半年了,还是个初学者。有时给父母打电话等了将近一分钟的“嘟——嘟——嘟”声,电话也不会被接起来,我知道这时父亲一定在电话那端手忙脚乱,和母亲商量着应该按哪个键与我通话。  相似文献   

7.
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芙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  相似文献   

8.
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发挥出最好地水平,这是广大考生和家长都共同关心的话题。现在我就考生焦虑成因的分析与解决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考试焦虑的心理小辉,男,15岁,初三学生.初一时随父母调动工作来到海市读书,父母均是教师,其自幼受到父母的严格教育,倘若考试偶尔  相似文献   

9.
那年,小城里来了难得一见的木偶戏演出,是我喜欢的安徒生的《睡美人》。为吸引观众,剧院推出亲子特价票,只要有父母陪着,票一律打七折。周围的同学几乎都有父母相陪,唯独我,在用尽了软磨硬泡的办法后,依然无法说动母亲。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母是美。识分子,我曾在农村插过三年队,了解农民,在所里工作期间和周围的工人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应该说我是中国知识分子、农民和工人的混血儿,我不会忘记祖国人民对我的哺育,我一定要报效我的祖国,报效我的父老乡亲。──孙来燕他曾经是一个每天只挣几个工分的知青;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普通的技术人员;后来他去法国读学位。终于有一天他带着优秀的博士论文回到了阔别六年的祖国,回到了他曾经洒过汗水的单位,他就是航天总公司第五研究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年仅38岁的所K孙来燕。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是从事卫星…  相似文献   

11.
王极盛教授从去年9月开始对 1999年考入北大、清华的60余名文、理 科状元进行了家教调查。调查显示,状 元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温暖 理解民主型的。 父母没什么文化,但有人格力量 做人教育是家教核心。孩子人格的 好坏,直接受父母的影响。父母的人格 力量是通过模仿、暗示和感染,潜移默 化地传递给孩子的。60名状元中许多人 坦言,高考的成功来源于良好的家教带 来的精神力量。辽宁文科状元黄晓庆告 诉王教授:“我学习上有点失误,父母不 大批评;若在做人方面不行,可就难过 关了。”浙江文科状元陈春仙说:“我父 母…  相似文献   

12.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母亲有难我一定要为她做点什么。”22岁的广州赴美留学生彭斯,听闻母亲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马上放下学业,从美国回到广州,毅然割下自己60%的肝脏移植给母亲,挽回了母亲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错过的礼物     
读中学时开始叛逆,总嫌大人不理解自己。父母送我的14岁礼物是一本《简爱》,因为父亲觉得我肯定会喜欢这样的故事,我确实喜欢,却恨他们不了解我早已读过、买过,赌气拿出另一本,淡淡地说:“我已经有了。”还记得父亲眼中骤然暗下去的小火花。真是可恶的自己啊!一直有个心愿,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大型校园演讲《让生命充满爱》中演讲家邹越声情并茂为学生讲述感恩,并当场叫学生对父母双亲说出“我爱你”,感动了全国所有的师生家长。翻开记忆的黄页,似乎关于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的极少行动,“跪父母”、  相似文献   

15.
1942年,我出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近郊的一个农场.儿时,农场便是我人生的大学. 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我的父母非常有责任心,他们为了我的学业牺牲了很多.在我成长的农场,直到18岁之前都没有电力,童年我就在农场自由自在地奔跑,同时也在和伙伴们玩耍的过程中自己发明游戏.我的父母和伙伴们都非常鼓励我去冒险,去做一些开创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时常在脑子里浮出几个阳光灿烂的笑脸:聪颖、天真,透着樱桃般的甜蜜,又带点儿小小的狡猾。那是我在韩国认识的几个小孩子。 树京和海英是姐妹俩,她们的父亲是韩国昌原专门大学的副教授。今年春天,经韩国朋友金女士介绍,我给11岁的树京和9岁的海英作了3个多月的英语口语教师。她们的父母每小时付我1万韩元,这报酬不高,但我闲来无事,觉得陪两个小孩玩玩儿倒也不错。  相似文献   

17.
十五岁的孩子果然还是太过轻易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忽略父母的职权。无论他怎么抗拒吃饭、弄乱家什、顶嘴、撒气,这些终究在大人眼里只是不成器的小表现,并不能改变成年人们一旦下定的决心。当父母始终站在父母之位上,那是天性般地能够压制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17岁的夏天,我没有考上重点大学,这对一向争强好胜的我是巨大的打击。父母动员我去复读,我觉得没面子。整日在家却无法面对母亲眼中的期待和父亲时不时的斥责。终于,在一个闷热的午后,我冲出了家门,扔给他们一句话:不用你们管,我能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19.
在世纪之交.我的机会终于来了,凤凰卫视邀请我加盟,打造凤凰资讯台,实现24小时新闻台。 当时,我在台湾已经做了十年,去不去香港? 对我来说,香港是个完全陌生的城市。 我结了婚。女儿刚刚1岁,父母都不赞同我离开台湾。但是,太太支持我,她说,只要我高兴,不后悔就好。其实,她也舍不得我.我刚离家的时候,她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相似文献   

20.
一天晚饭后,我和父母一起到小区边上的人民广场散步。夕阳西沉,整个广场笼罩在一片金灿灿的霞光中。 信步而行。在转到广场边上的一个角落时,我们遇见了一对抱孩子的年轻夫妻。那孩子只有一岁多的样子,可能是饿了吧,在他父亲的怀里拼命地哭。那个抱孩子的男人,背着一个鼓鼓的旅行包,很沉重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