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04~2007-04,我们共行单针双腔导管留置140例,导管采用ABLE单针双腔导管,其中股静脉64例,颈内静脉34例,锁骨下静脉42例。年龄17~82岁,平均58.2岁。1.2穿刺方法经皮穿刺是利用Seldinger技术,通过引导钢丝将导管插入。穿刺点选择:股静脉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下2cm~4cm股动脉内侧0.5cm处,颈内静脉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的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隧道中心静脉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1例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及内瘘成熟时间长者,采用隧道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同时加强置管护理。结果31例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立即使用19例,第2天使用12例,血流量200—250ml,全部患者至今在维持血透,无1例因留置导管引起的并发症而死亡。结论随道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随道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寿命延长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致病菌及有效治疗。方法分别进行临时性颈内静脉置管390例次,与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40例次,股静脉置管150例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共出现68例次导管感染。每例次导管感染均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总感染率为11.7%,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主要致病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复合菌、表皮葡萄球菌。股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发生率高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抗生素全身应用或封管局部应用及拔出中心静脉导管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心留置导管的相关问题,以便更好地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月100例2600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的导管相关性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静脉导管发生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导管血流不足发生率分别为6.0%(157/2600)、10.0%(260/2600)、11.0%(285/2600).颈内静脉发生问题的机率低于股静脉置管.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导管相关性问题,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透析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本中心血液透析(血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的上升趋势,开展品管圈活动,旨在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展开持续质量改进,降低血透导管感染发生率。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拟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效果分析后制订规范化操作流程。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透用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由20.63%降至5.36%。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增加导管使用年限,节约医疗成本,提升护理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6.
298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中应用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总结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而行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29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颈内静脉253例,股静脉45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并发症。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94.3%,更换部位后成功率100%;渗血或血肿的发生率9%;血流不足或阻塞的发生率4%;感染的发生率1%;导管脱落发生率1%。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的最理想选择,注意操作细节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葛卉玲  张丽  张晓玲 《吉林医学》2011,(18):3670-3670
目的:探讨肝素钠一次性封管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24例因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应用肝素钠原液和肝素钠生理盐水进行封管,比较分析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导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且大大降低了导管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钠一次性封管应用于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而建立有效的血液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中心静脉插管则是急诊透析、长期血管通路建立前的过渡性措施,使用它简便快捷,减少患者的忧虑和痛苦,使用和护理好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以明显降低相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使用期限、降低病人的费用、节约医疗材料,随着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应用,已基本上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选自该院血透室2009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6例血透患者进行研究,一组为内瘘组24例,采用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另一组为导管组22例,选择因各种原因不能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而采用经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进行血透的患者.比较两组进行血透的血流量、并发症及尿素下降率(URR)及整体尿素清除率(KT∕V),分析判断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透析方法临床效果:导管组KT∕V为(1.24±0.12)、URR为(62±10.30)%,内瘘组KT∕V为(1.23±0.14),URR为(63±9.70)%,(P分别为0.862、0.804,P>0.05),提示两组均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导管组感染4例、栓塞2例,内瘘组感染1例、栓塞3例,(P=0.074、0.891,P>0.05),两组在感染、栓塞等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尚有适用于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能即时使用、对心功能的影响小的优点.结论 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导管可用于血液透析,对于不能建立内瘘和不能耐受内瘘手术的血透患者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焱  赵爱琴  余洋 《医学综述》2013,19(9):1710-1712
目的探讨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解放军第309医院旃坛寺门诊部血液净化中心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间心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7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8例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385例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治疗,半永久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美国Permcatch带涤纶套双腔导管,临时性双腔导管留置应用Seldinger技术,分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半永久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功能不良占10.10%,感染占6.56%,临时性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短,导管功能不良占27.6%,感染占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并发症低,解决了由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而不能做内瘘或人造血管的血液透析,为临床需要透析的患者提供宝贵意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林  廖丹  李红 《西部医学》2011,23(9):1715-17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经中心静脉置管导致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液净化中心421例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与发生DVT之间的关系。结果 8例发生相关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其中股静脉留置导管7例(87.5%),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1例(12.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8例患者中有4例(50%)是糖尿病肾病,2例(25%)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12.5%)高血压肾病,1例(12.5%)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组与其他疾病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带管时间8小时~9个月,平均6.3个月。8例患者留置时间平均7.6个月,与总时间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60岁及以上病例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病例(P〈0.01)。结论 DVT发生与中心静脉置管直接相关,还与年龄、疾病、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抗生素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作用,探讨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113例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菅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采用单纯肝素封管(肝素组);实验组60例采用肝素+头孢唑啉联合封管(抗生素组)。随访两组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率并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同时将肝素组和本血透中心既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共7例次,总体感染发病率为6.19%,其中肝素组3例次,感染发病率为5.66%,抗生素组4例次,感染发病率为6.67%,两组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肝素组和既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17.94%)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用头孢唑啉封管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无明显预防作用;严格无菌操作和加强护理是降低感染、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解决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总结。方法:对165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非循证组和循证组,非循证组6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77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循证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循证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实践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景建军 《中外医疗》2012,31(14):14-15
目的了解急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1月ICU住院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412例,对其不同留置途径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病原体类型、置管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2例患者中41例发生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9.95%;不同留置途径感染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大,不同留置时间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与患者基础疾病、原有感染等因素有关,同时置管时间、置管途径也会影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长期留置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延长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期限及影响因素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本组243例临时性导管置管患者应用情况总结,观察置管部位、效果、舒适度、并发症对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1)采用右颈内静脉置管144例,成功率98%,经股静脉置管75例,成功率99%,经右锁骨下静脉置管24例,成功率95%。(2)导管血流量、透析前后尿素下降率、透析充分性Kt/V值等同长期留置导管和内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与长期导管(7.0±6.5月vs10.7±7.4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4)导管退出原因:感染、导管功能不良,其余为内瘘成熟、肾移植和死亡。其中感染65例发生率,平均感染率2.92次/1000导管天;治疗有效58例,拔管7例。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杆菌等。结论临时性导管易操作并发症少,感染与导管功能不良是影响长期留置的主要因素,选择合适置管部位,严格的局部护理及感染的早期检测和及时处理是延长留置期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何援军  金劼  蒋国霞 《浙江医学》2016,38(4):275-277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原位导丝法换置中心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3年在颈内静脉留置的中心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因功能障碍后,并经颈内静脉原位导丝法换置长期导管,术后及每次透析后均改用尿激酶封管患者16例(原位换置组);选取同期首次经颈内静脉留置中心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普通肝素封管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泵控血流量及随访期的反应及开存期率、次开存期率。结果围术期泵控血流量原位换置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感染例次/1000导管日0.9%与1.0%,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位换置组围术期未发生中重度并发症,12个月开存期率81.2%、次开存期率93.8%;对照组开存期率为65%、次开存期率8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内静脉原位导丝法换置中心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在MHD患者中的使用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入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大量腹水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3例,A组为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入组,B组为传统的腹腔穿刺术组。结果 A组把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腹腔,每例患者平均腹腔穿刺(1.1±0.1)次,平均累计放液(18 210±65)mL,平均注药次数(1.5±0.2)次,临床症状好转21例,好转率为91.3%。B组给予反复腹腔穿刺术抽液,每例患者平均穿刺次数(3.3±0.2)次,平均累计抽液(9 750±70)mL,平均注药次数(0.7±0.1)次,临床症状好转16例,好转率为69.6%。两组的腹腔穿刺次数、放液量、腹腔注药和临床症状好转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腹腔置入操作简单,不需要反复穿刺,放液、腹腔注药效果好,副作用少,在大量腹水时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早期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287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颈内静脉置管,术后摄胸片.根据是否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分为功能良好组和导管功能不良组.考察相应参数对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透析泵控血流量分别为(260.2±21.3)mL/min、(236.1±36.0)mL/min(P<0.001);两组间身高分别为(161.9±7.7)cm、(158.9±5.4)cm(P =0.006).左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导管末端在心房与在上腔静脉者功能不良的发生卒差异无显著性(P =0.231).Logistic回归提示血红蛋白(OR=1.028,P=0.004)、白蛋白(OR=0.918,P=0.011)、身高(OR=0.926,P=0.002)及插管左右侧颈内静脉(OR=3.696,P<0.001)为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功能不良早期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身高、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置管时左右颈内静脉位置的选择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3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做胸腔闭式引流,对引流不畅者配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30例显效,8例有效,疗效满意,症状改善快,并发症少。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简便、安全,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胸腔积液包裹和胸膜粘连的后遗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