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外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提出过不少有价值的师德思想,如孔子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孟子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苟子的“尊严而惮”;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朱熹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等。如今,时代的飞速发展赋予了师德新的内涵: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团结合作、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在师德的众多因素中,我认为爱心是师德的灵魂,爱心铸师魂。  相似文献   

2.
师德新说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合,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的内涵有所不同的,但它传承的理念确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提出了师德建设的新内涵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是,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这些都是广大教师必须传承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如何发挥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师德修养。 一、师德修养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育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耀眼的旗帜,是效法的榜样。教师职业中提倡的:“要以德化人,以智育人,以行感人,以理服人”,所指的德、智、行、理就是教师本身的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政治素质和教育思想水平的表现,也就是教师教育工作中行为规范的总和即师德。 教师的师德水平对被教育者有着深、广、远的影响。这是因为师德的影响直接见诸于学生性格品质的塑造,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关于师德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师德规范;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以此作为从教择师的标准;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项指向未来的事业,是一项不断创新的事业。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实践,它涉及到教师的师德重建、知识更新、能力重构等。那么如何才能铸造出一支德能双馨的教师队伍呢?一、师资建设“德”为先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比如,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三大任务之首就是“传道”;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  相似文献   

7.
刘静 《成才之路》2010,(35):10-1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而作为一个教师要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具备良好的民主意识是一个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张粉桃 《小学生》2011,(1):11-11
关于师德,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唐代韩愈,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老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周济部长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责任.将师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9.
一 (一)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本色 西汉的杨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方面,既是教书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经师,又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导师。教师自身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做人的模样,是知识与美德相结合的以身示范者。纵观人类教育史,古今中外,为人师表一直做为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为人们所赞颂,并为历代教育家发扬光九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最早将为人师表作为教师道德要求的人。他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大力倡…  相似文献   

10.
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因此,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真善美是为人师表的道德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教书,还要盲人。以自己的模范品行教育影响学生,并在教育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而真善美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理想人格的追求。真善美作为三种人格理想,是从师立教的基础。教师只有把求真、向善、爱美作为奋斗目标,并不断地在自身行为中表现出来,才具有较强的道德影响力,对学生的言行才具有透视作用。“真”就是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是正直的基础,是心灵美的核心。加里宁认为…  相似文献   

12.
一、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对教师工作的道德要求。它包括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具备的生活目标、道德理想、道德标准和道德情操。对于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而言,师德的标准,就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何谓“为人师表”,个人认为应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教师要有责任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总要面对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即,如何把人类积累的经验、知识以及思想意识传递下去,使青年一代能接替老一代,继续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个…  相似文献   

14.
道德建设对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是不可缺少的东西。教育是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 ,学校教育是整个道德教育体系的核心和主干 ,学校优良的硬件设施 ,为德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使德育不再空、不再虚、不再是说教。现代社会的教育作为社会文明的源头 ,为人师表的教师群体已成为衡量社会道德的标准之一。因此 ,学校德育建设的关键是师德建设 ,学校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键是师德建设 ,即加强教师道德修养。自古以来 ,从中国的孔子 ,雅典的柏拉图 ,到当今各国的教育家 ,都十分重视德育 ,重视师德修养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为人师表”、“言…  相似文献   

15.
人们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要有自己特定的道德准则。行医要有医德;经商要有商德;科研人员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教师要有师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一名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我深知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紧迫性。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既有传统的继承性,又有新的时代特征。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品德问题是教师修养的首要问题。文章认为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教师应爱党、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应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应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教学,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7.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教育则是塑造教师灵魂的系统工程,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搞好师德教育应贯彻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教书育人的原则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和核心,它要求每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既要努力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成人成才。这个原则反映了教师行业是教书育人的行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古今中外不少教育家、思想家对此有深刻论述: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用“传道、授业、解惑”概括了教师应有的教书育人的职责。革命教育家徐特立把“经师”与“人师”的统一看作是搞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原苏…  相似文献   

18.
乌申斯基认为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出教育的力量。”教师的人格表现为高尚的师德 ,不断提高的学力 ,健康的心理素质及端庄良好的仪表神态、言谈举止。教师的人格魅力便是教师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的美好而深刻乃至震撼心灵的巨大力量。这是“任何说教、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强有力的隐性教育力量。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一、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 ,就是…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讲究“师德”。什么是“师德”?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关心青年;讲究教法,循循善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师德的内涵。近代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这就是说:教师要把学生教好,而要教好学生,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品质都应该有高度的修养。建国以来,党的政府都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1997年8…  相似文献   

20.
一、具有崇高的师德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学与教育活动中,在处理和调节人际关系时,所应遵循的特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爱,二是师表。师爱是指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并为之献身的精神和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师表就是为人师表,以良好的自身形象为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