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交试验法优选济菊木犀草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选济菊木犀草素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对济菊中木犀草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与结论:最佳提取条件为95%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2次,3h/次。  相似文献   

2.
正交实验法优选葎草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海波  康廷国  王冰  孙鹏  苏勇 《中药材》2005,28(12):1112-1113
目的:优选葎草有效成分木犀草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葎草提取工艺优化选择,以有效成分木犀草素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HPLC法进行测定.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90%乙醇6倍量,提取2次,每次1 h为最佳,而浓度差异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该工艺方法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正交实验法优选济菊木犀草素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实验法对济菊中木犀草素的提取工艺进行探讨。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用10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小时。  相似文献   

4.
木豆叶中黄酮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金时  杨梅  孔羽  姚晓慧  魏作富  祖元刚  付玉杰 《中草药》2011,42(11):2235-2239
目的选取适合提取木豆叶中黄酮的方法,并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木豆叶中荭草苷、木犀草素和总黄酮的提取率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为指标,将微波辅助提取与热回流、超声波及浸泡提取方法相比较,并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对影响荭草苷和木犀草素提取效果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通过比较确定微波辅助提取法较为适合木豆叶中黄酮的提取;优化得到荭草苷和木犀草素最佳微波提取工艺参数为:木豆叶粒径为50目,乙醇体积分数为80%,料液比1∶20,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4次,提取时间10 min,微波功率500 W;荭草苷和木犀草素的提取率分别为(4.42±0.01)、(0.10±0.01)mg/g。结论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木豆叶中的黄酮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产物抗氧化效果好的特点,优化的工艺参数具有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兰香草药材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最佳超声提取工艺,并探究其在不同采收期的含量动态变化趋势,寻找最佳采收期.方法:正交试验结合单因素考察筛选出超声提取兰香草中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的最佳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兰香草中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兰香草中木犀草素含量,分析其含量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比较金银花药材的乙醇提取工艺。方法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提取物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方法。分别采用加热回流和超声两种醇提工艺提取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正交试验设计安排实验,分别以绿原酸转移率、木犀草苷转移率和总转移率评分3种指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以绿原酸转移率为指标,回流法显著优于超声法;以木犀草苷转移率为指标,则超声法略优于回流法。同一提取方法,评价指标不同,所得到的最佳工艺和提取效果也有差异。结论在金银花的提取工艺研究中,不能仅以单一成分的转移率为指标进行评价,否则不能反映两种甚至多种成分的综合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12)
目的优化凤尾草中木犀草素的酶法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考察酶解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木犀草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条件为酶解pH 5.6,酶解温度48.6℃,酶解时间1.76 h,木犀草素提取率2.75 mg/g。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酶法提取凤尾草中的木犀草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葎草中木犀草苷和芦丁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UPLC以木犀草苷和芦丁为考察指标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2.1mm,1.7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溶液(28∶72);流速:0.15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30℃。结果:木犀草苷和芦丁的质量浓度分别在25.8~645μg和12.5~313.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佳提取工艺为加25ml 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h;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乙醇用量。工艺验证结果:木犀草苷和芦丁的平均总量为0.267mg/g。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选藏药打箭菊中木犀草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实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犀草素含量为指标,对影响木犀草素提取条件进行筛选.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用过5~6号筛的打箭菊粉末、加50倍量甲醇、水浴回流提取1 h.结论 打箭菊粉末粉碎度对木犀草素提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4,(10)
目的 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量,以绿原酸与木犀草苷提取率的总评"归一值"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验考察溶剂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二项式回归模型拟合,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优化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为73.25%,料液比为1∶10.80,提取时间为30 min,提取次数2次,实际测得绿原酸与木犀草苷提取率分别为91.82%、32.16%,这与理论预测值(92.04%、32.3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Box-Benhnken响应面分析法能较好地拟合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提取工艺,所预测值与试验值较好吻合,非线性拟合数学模型较接近客观事实,使得Box-Benhnken效应面对应的因素与指标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1.
杨乾方  王帆  叶婷  潘立民 《中草药》2023,54(12):4069-4081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黄芪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随着黄芪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学者对APS的提取工艺、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也愈来愈深入。不同的提取工艺对APS的含量和纯度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对其药理作用的发挥也会有所影响。APS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和抗炎等药理作用。在全面查阅并梳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APS的提取工艺、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对APS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APS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硫熏和烘干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变化,考察硫熏工艺对金银花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金银花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结果:硫熏后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明显升高,而木犀草苷含量变化不大。结论:硫熏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影响较大,但对木犀草苷含量基本无影响,不同产地两种成分含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脑脉通颗粒剂不同提取工艺下阿魏酸的含量变化。方法对于脑脉通方中的川芎、人参、葛根、大黄4种药材,采用水和乙醇2种提取溶剂,各药分煎后合并和合煎2种提取方法,以阿魏酸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提取工艺。结果乙醇提取工艺中阿魏酸的提取率优于水煎煮提取,而分煎、合煎阿魏酸含量变化不大。结论在提取工艺中,应考虑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不同,采取适宜的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药挥发油提取工艺与装备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述了目前挥发油提取工艺及装备研究现状,为挥发油提取工艺及装备升级提供新思路。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分析统计,对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法、压榨法和吸收法、微波法、超声法、超临界流体法及亚临界水萃取法等进行了分析讨论。各种挥发油提取方法在生产中均存在装备与工艺适宜性差、基础研究与中试和大生产脱节等现象。传统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装备急需升级。新型提取工艺普遍存在工艺适宜性差、产业化困难等问题。水蒸气蒸馏法通过工艺与装备的优化,可提高挥发油得率,而新方法的研究要结合大生产实际,工艺与装备必须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妇血宁方药的水提和醇提工艺。方法:以提取液中黄芪甲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异阿魏酸、特女贞苷及细叶远志皂苷含量为指标,比较妇血宁方药的水提和醇提工艺。用HPLC法测定上述各指标成分的含量。结果:50%乙醇提取液中黄芪甲苷、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异阿魏酸、特女贞苷及细叶远志皂苷含量均明显高于水提液。结论:妇血宁方药采用50%乙醇提取各指标成分提取量明显优于水提,为该方药的提取工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殷文俊  唐建飞  郑洁  张璐  张弘旭  刘霄谊  颜继忠  张慧 《中草药》2021,52(18):5560-5568
目的应用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多种预处理算法和多种特征波段筛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甘草配方颗粒提取过程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实时监测。方法以甘草配方颗粒为研究对象,收集提取过程中各个时间点的提取液样本,进行拉曼光谱检测。采集得到的光谱与液相色谱结果对应,分别建立3种甘草苷和甘草酸定量校正模型,考察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变量筛选方法。结果甘草苷模型中标准正态变换(SNV)预处理方法和甘草酸模型中Savitzky-Golay 13点平滑方法对模型性能参数提升幅度最大。通过连续投影算法筛选的甘草苷和甘草酸模型分别只需要4个和3个光谱变量即可达到全光谱变量模型水平,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筛选后建立的贝叶斯岭回归(BRR)甘草苷和甘草酸定量模型具有全局最优性能。结论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甘草配方颗粒提取过程中所建立模型性能良好,为实现中药配方颗粒提取过程实时监测和快速分析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金银花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及木樨草苷的含量。方法:超声波提取供试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化学分析法对5个产地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5个产地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湖南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木樨草苷含量: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湖南。结论: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有效成分绿原酸及木樨草苷的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本试验为不同生产目的选用不同产地的金银花药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时采集正常操作条件下及发生异常工况时的甘草提取液的动态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和平行因子-偏最小二乘回归联用法(PARAFAC-PLSR)建立3种甘草提取过程的实时监测模型,并分析各种模型的特点。结果表明,基于3种方法建立的模型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异常加热工况的发生,但同时也存在一定误判。其中,PCA方法建立的模型出错率最高,在60 min之前就出现3次"故障"误判,不适用于该过程的分析应用。而PLSR和PARAFAC-PLSR模型基本效果相似,校正集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34 2,0.928 1,验证集相关系数也分别达到了0.856 7,0.828 3;并且这2种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误判率较低,首次成功预测的故障均发生于75 min。此外,PLSR和PARAFAC-PLSR模型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出系统状态的走势。说明基于动态近红外光谱动态数据建立的PLSR和PARAFAC-PLSR模型均具有良好的在线监测和预测功能,为中药提取过程动态监测方法的优化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改进的挥发油提取器提取丁香乳化芳香水,研究不同冷凝温度与不同收集温度下所得乳化芳香水的稳定性及不同温度下丁香挥发油的理化参数与乳化芳香水稳定性的相关性,为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指导。方法应用表面张力测定仪、乌氏黏度计等测定不同温度下的丁香挥发油的密度、黏度、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并应用稳定性分析仪测定不同提取温度、收集温度下提取所得的乳化芳香水1 h内的稳定性及其粒径,应用多元数据分析分别研究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理化性质与乳化芳香水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随温度的升高丁香挥发油的相对密度、黏度、表面张力逐渐降低,界面张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丁香芳香水的稳定性动力学指数(TSI)与界面张力及冷凝温度呈负相关,与收集温度、密度、黏度、表面张力呈正相关。结论提取过程中收集温度、界面张力及冷凝温度对丁香挥发油与芳香水的稳定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控制收集温度、冷凝温度、界面张力来改变挥发油乳化芳香水的油水分离速度,对其提取工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