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百日咳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百日咳鲍特菌聚合酶链反应确诊为百日咳的17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儿中,男8例、女9例,早产儿2例,发病日龄15~27 d。13例患儿有咳嗽患者接触史,4例早期有鼻塞、流涕等症状,5例有典型痉挛性咳嗽,1例咳嗽伴有鸡鸣样回声,6例咳嗽剧烈有面色通红,7例咳嗽剧烈时伴口唇发绀,2例住院前曾出现全身青紫,7例咳嗽后有吐奶,3例有发热。15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为(12.57~79.63)×109/L,淋巴细胞比例为45.1%~75.2%。百日咳PCR拷贝数为7.12×10~2~1.04×10~8/m L。17例患儿均予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均有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有明确咳嗽患者接触史、出现阵发性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新生儿需警惕百日咳可能,应及早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百日咳的临床特点, 分析重症百日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248例百日咳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年龄分为≤3个月组, >3个月组;根据百日咳病情分为普通组及重症组, 根据是否混合其他病原菌感染分为单纯感染组及混合感染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1.住院百日咳患儿以<1岁患儿为主(204/248, 82.2%), 有咳嗽家属接触史92例(37.0%), 未接种疫苗169例(68.1%);248例患儿中白细胞数增高193例(77.8%);145例(58.4%)患儿存在混合感染, 最常见的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9例, 11.6%);并发肺炎173例(69.7%), 并发肺实变35例(14.1%)。2.≤3个月组患儿咳嗽患者接触史、发绀、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百日咳脑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机械通气比例均高于>3个月组(χ2=4.612、20.810、7.882、16.617、13.740、7.846、14.810、21.436, 均P&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类百日咳综合征的病原学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可疑百日咳住院患儿进行痰百日咳博德特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及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共有197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119例(60.4%)百日咳博德特菌PCR检测阳性,78例百日咳检测阴性的标本中,其他病原检测阳性者37例,其中鼻病毒14例(37.8%),肺炎支原体14例(37.8%),博卡病毒4例(10.8%),副流感病毒3型3例(8.1%),呼吸道合胞病毒1例(2.7%),流感嗜血杆菌1例(2.7%)。百日咳组患儿的平均年龄、痉挛样咳嗽、鸡鸣样回声、咳后呕吐、阵发性青紫、并发症及肺部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百日咳组男性患儿的比例(57.1% vs. 35.3%)、白细胞计数[(18.83±11.54)×109/L vs. (12.46±6.01)×109/L]、淋巴细胞计数[(10.62±8.48) ×109/L vs. (6.54±5.13×109/L]明显高于类百日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是引起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主要病原,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临床初步区别百日咳与类百日咳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新生儿百日咳的临床特点和致病株的耐药性。方法 分析7 例新生儿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特点,采用Etest 方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对红霉素等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7 例患儿中,6 例患儿的母亲或祖辈有持续10 d 以上的咳嗽,其中4 例患儿的家庭成员中,≥ 3 人咳嗽。患儿早期均有鼻塞、轻咳症状,5 例在病程4~7 d 出现典型痉挛性咳嗽;5 例口唇青紫,4 例有呼吸暂停,3 例有屏气发作,仅2 例有发热表现。可见程度不一的鼻扇、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分离株中5 株在红霉素纸片周围没有形成抑菌环,Etest 检查显示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克林霉素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256 mg/L。结论 对于有呼吸道症状,且曾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的新生儿应警惕百日咳的可能,应详问流行病学史,并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在百日咳病原菌中已很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百日咳综合征的病原种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住院的491例诊断百日咳综合征患儿的病原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1例中,病原检测阳性患儿共369例,阳性率75.15%。(1)病毒检出阳性239例(48.7%),常见病毒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63例(68.2%)、副流感病毒-Ⅲ66例(27.62%)。(2)细菌检出阳性169例(34.4%),最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71例,42.01%)。(3)检出沙眼衣原体36例(7.3%),肺炎支原体25例(5.1%)。(4)混合感染共104例(21.18%),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最常见,为62例(59.62%),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率最高(42例,39.62%)。结论百日咳综合征由多种病原感染所致,以病毒感染为主,病毒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居首位,其次是副流感病毒-Ⅲ;细菌感染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沙眼衣原体主要集中在3月龄患儿;混合感染以病毒并细菌感染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特征,为诊治百日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西安地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百日咳患儿病历资料,收集人口学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等信息,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857例百日咳患儿来自城区183例(21.3%),农村674例(78.7%);男女比例为1.211.00;全年各月均有病例,7-9月和2-4月较多,分别占41.5%(355/857例)和25.4%(218/857例);〈6月龄患儿473例(55.2%);已接种百白破疫苗者479例(55.9%);有明确的家庭内咳嗽接触史者492例(57.4%)。患儿均以咳嗽为主要表现,从发病至确诊百日咳中位时间为20 d;有痉挛性咳嗽者836例(97.5%)、面色涨红806例(94.0%)、口周发绀308例(35.9%)、气喘269例(31.4%)、鸡鸣样回声248例(28.9%)、呼吸暂停46例(5.4%);肺部查体有湿啰音761例(88.8%);发热159例(18.5%)。白细胞计数升高505例(58.9%),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升高702例(81.9%),降钙素原(PCT)升高36例(4.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17例(2.0%);胸部影像学示肺炎673例(78.5%);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50例(5.8%),呼吸衰竭9例(1.1%)。857例患儿中,59例为重症百日咳(6.9%)。经治疗,1周内痉挛性咳嗽症状消失者515例(60.1%),明显缓解者198例(23.1%),无死亡病例。结论西安地区百日咳全年散发,7-9月和2-4月多见,农村儿童多见,〈6月龄未完成基础免疫者发病多见,家庭成员是儿童百日咳的重要传染源,其临床表现主要以痉挛性咳嗽为主,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百日咳是小儿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阵咳终末伴有深长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新生儿和3个月以下婴儿常不出现典型痉咳,但咳数声后即发生屏气、发绀,以致窒息、惊厥或心脏停搏,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4月采用普鲁卡因佐治百日咳29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百日咳样咳嗽患儿的肺功能特点。方法 收集95例百日咳样咳嗽住院婴幼儿病原学及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资料,并与67例健康婴幼儿(正常对照组)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资料比较。百日咳样咳嗽患儿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分为百日咳组(17例)、病毒感染组(23例)、结核感染组(6例)、支原体感染组(9例)、其他细菌感染组(8例)以及病原体未明组(32例)。结果 95例百日咳样咳嗽患儿中,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5例(16%),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0例(32%),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2例(2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百日咳样咳嗽患儿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F% tE)和达峰容积比(vPF% vE)均显著降低(均P < 0.05)。结核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潮气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除结核感染组外,各病原体感染组tPF% tE和vPF% vE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 < 0.05)。百日咳组tPF% tE和vPF% vE显著低于其他病原体感染组(均P < 0.05)。结论 百日咳样咳嗽患儿肺功能多有异常;百日咳杆菌感染的患儿肺功能损害最重;潮气呼吸肺功能测试可为百日咳样咳嗽患儿病原体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检测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选择506例确诊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住院患儿为观察组及50例非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取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及病毒病原学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对照组呼吸道病毒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为非病原菌生长.观察组呼吸道病原学阳性检出率为58.7%,其中细菌培养阳性占35.1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病毒占23.3%,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见;结核感染占0.2%;病原不明者41.3%.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以出生后感染居多,占89.33%,而宫内感染性肺炎仅占10.67%.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患儿咳嗽(X2=10.20,P<0.01),感染中毒症状(X2=8.21,P<0.01)、双肺湿罗音(X2=6.11,P<0.05)及缺氧征(X2=8.21,P<0.05)明显多见于病毒感染;而病毒感染者冬春季明显多于夏秋季.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58.70%可明确病原,细菌感染多于病毒感染;感染性肺炎以出生后多见;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各有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253例百日咳住院患儿(百日咳组)与同期314例咳嗽住院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免疫功能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百日咳鲍特菌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收集两组患儿疫苗免疫、可疑患者接触史及住址分布的信息行百日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对两组患儿进行23项典型临床指标比较,结果百日咳组患儿仅10项典型临床指标不同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儿并发症中,仅百日咳组心肌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百日咳组患儿血清球蛋白、Ig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百日咳组患儿百白破联合疫苗未免疫、未及时免疫及可疑患者接触史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疫苗未免疫、未及时免疫、可疑患者接触史是百日咳感染的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百日咳患儿常不具备典型的临床特征,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百日咳鲍特菌DNA有助于不典型百日咳患儿的早期诊断。婴幼儿应及时进行百日咳疫苗免疫接种,并与可疑患者做好隔离防护,降低百日咳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