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此项目研究了新疆野生樱桃李叶乙酸乙酯活性部位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采用甲醇浸泡提取野生樱桃李叶,依次采用环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其醇提物。乙酸乙酯活性部分采用MCI (Middle Chromatogram Isolated Gel)大孔树脂柱粗分离,后续进一步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ODS (Octadecyl silane)反向硅胶柱和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NMR)数据并与相关参考文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野生樱桃李叶中共分离并鉴定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1),槲皮素-3-O-β-D-木糖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山柰酚-3-O-β-D-木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反式-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9),顺式-二氢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0),顺式-二氢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1)。所有黄酮类成分均为首次从新疆野生樱桃李叶中分离鉴定,槲皮素和山柰酚糖苷是其主要的黄酮类成分。  相似文献   

2.
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分析仪,结合质谱分析及比对对照品或文献报道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质谱参数,在甜叶菊花和叶中鉴定了16种酚类化合物。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叶菊中16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对甜叶菊一新品种盛花期花和叶中酚类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叶菊花和叶中酚酸化合物以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为主,异绿原酸A含量最高,绿原酸含量次之;花和叶中类黄酮化合物主要为芦丁、槲皮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槲皮素-3-O-木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山奈酚-3-O-阿拉伯糖苷、山奈酚-3-O-鼠李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含量最高;盛花期甜叶菊花和叶中酚类总量达(22.31±0.51)mg/g和(91.11±2.32)mg/g。  相似文献   

3.
研究5?种木槿花卉及其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其中的活性物质成分,以期为木槿深加工及其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5?个品种木槿花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木槿原种、粉紫重瓣木槿花、薰衣草薄绸木槿花、紫玉和雅致木槿,各品种木槿花的抗氧化活性排序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排序基本一致,其中木槿原种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7.33?mg/g和12.68?mg/g,且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总还原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1.58?mmol/g和6.82、17.96?mg/g。木槿花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与花青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木槿原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正丁醇的总还原能力(6.16?mmol/g)最高,且对DPPH自由基(15.50?mg/g)和ABTS自由基(40.71?mg/g)清除效果最好。从木槿原种正丁醇萃取物中初步鉴定出8?种抗氧化物质,分别为山柰酚-O-六碳糖-C-六碳糖苷、芹菜素、山柰酚-O-六碳糖-C-六碳糖苷同分异构体、芹菜素-C-二糖苷、芹菜素-葡萄糖芹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芹菜素-7-O-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丙二酰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枣叶中黄酮类成分定量分析的HPLC方法,并对14个品种的大枣及酸枣叶中这5种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到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以乙腈与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实现了槲皮素-3-O-洋槐糖苷、芦丁、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α-L-鼠李糖苷5种黄酮苷的同时检测,最低检出限为1.44~2.59μg/m L,加标回收率在93.8%~105.9%之间。5种黄酮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枣叶中黄酮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芦丁和槲皮素-3-O-洋槐糖苷的含量较高,平均为7.83 mg/g D.W和4.61 mg/g D.W;8个品种枣叶中检测到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α-L-鼠李糖苷,平均5.32 mg/g D.W;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和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14 mg/g D.W和0.41 mg/g D.W。  相似文献   

5.
对枣叶的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反复制备纯化,得到5种化合物。经LC-MS、1H NMR和13C NMR进行鉴定,分别为:槲皮素-3-O-洋槐糖苷(1)、槲皮素-3-O-芸香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3-O-芸香糖苷(4)、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α-L-鼠李糖苷(5)。对5种黄酮单体化合物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活性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其中化合物3表现出最强的活性,化合物1、2、5活性适中,化合物4的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辣木叶多糖的制备、单糖组成以及体外降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Sevage法、大孔树脂-阴阳离子交换树脂联用技术得到较高纯度辣木叶粗多糖,再进一步通过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2个主要多糖组分(MOs-2-a、MOs-2-b),并通过水解衍生化对其单糖组成进行分析。此外,采用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以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为指标,考察辣木叶多糖的降糖作用。结果本文采用的制备工艺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辣木叶粗多糖(纯度为73.10%),辣木叶多糖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其中各单糖摩尔比为0.49:3.65:0.63:1.27。与模型组相比,辣木叶多糖组分MOs-2-a、MOs-2-b均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P0.05)。结论辣木叶多糖MOs-2-a、MOs-2-b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本文可以为辣木叶多糖作为功能食品发展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酮醇糖苷与茶树品种适制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加工适制性的18个茶树品种春季茶叶中10种黄酮醇糖苷进行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检测,并计算了葡萄糖苷化黄酮醇与半乳糖苷化黄酮醇的比值。结果发现相比于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适制红茶品种茶叶中黄酮醇葡萄糖苷化水平较高,而半乳糖苷化水平较低。山柰酚-3-葡萄糖苷含量、山柰酚-3-葡萄糖酰芸香糖苷含量、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酚-3-半乳糖苷比值、槲皮素-3-葡萄糖苷/槲皮素-3-半乳糖苷比值、杨梅素-3-葡萄糖苷/杨梅素-3-半乳糖苷比值在不同适制性品种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山柰酚-3-葡萄糖苷含量和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酚-3-半乳糖苷比值差异极显著(P0.001),对于绿茶适制性品种和红茶适制性品种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3%,具有作为指导茶树品种适制性生化指标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木槿花瓣中总黄酮的成分及其抗氧化性,本研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对木槿花瓣中的总黄酮成分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槿花瓣中含有芹菜素-C-二葡萄糖苷、芹菜素-7-O-芸香糖苷、牡荆苷、山奈酚-O-六碳糖-C-六碳糖苷、圣草酚-7-O-葡萄糖苷、山奈酚-3-O-丙二酰葡萄糖苷-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麦黄酮-O-丙二酰基-己糖苷、木犀草素-7-O-6-丙二酰基半乳糖苷这9种黄酮类化合物;‘红心’、‘紫色法国酒馆’、‘红色法国酒馆’、‘蓝莓冰沙’和‘牡丹’5个品种的木槿花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其等效Trolox当量分别为35.51、49.13、50.28、49.99、49.34 mg Trolox/g(干重)和20.23、27.83、44.11、29.79、35.53 mg Trolox/g(干重);在影响抗氧化能力因素方面,总黄酮含量是影响木槿花抗氧化性的主要因素,在具体成分中牡荆苷、山奈酚-O-六碳糖-C-六碳糖苷、圣草酚-7-O-葡萄糖和麦黄酮-O-丙二酰基-己糖苷是影响木槿花抗氧化性主要的总黄酮成分。本研究表明木槿花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的苦荞茶中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和山柰酚四种成分含量,并比较差异。应用PLATISIL ODS(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5 nm,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结果,不同来源的苦荞茶中,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别很大。以果实制作的苦荞茶,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明显高于以皮层或全株制作的苦荞茶,而后者的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又明显高于前者。结果提示,以果实制作的苦荞茶含黄酮苷较多,更适宜冲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核桃粕乙醇提取物及其萃取物和大孔树脂纯化物的HPLC指纹图谱与降脂作用的谱效关系,为确定核桃粕提取物降脂物质基础提供依据。建立9组核桃粕乙醇提取物及其萃取物和大孔树脂纯化物(S1~S9)HPLC指纹图谱;采用1m M/L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诱导Hep G2细胞24 h建立脂肪变性模型,造模成功后考察S1~S9对脂肪变性Hep G2细胞的降脂作用;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共有峰与降脂的谱效关系和降脂活性成分群。结果表明,S1~S9的HPLC图谱相似度0.31~0.96区间,筛选到15个共有峰,乙酸乙酯萃取物(S5)和大孔树脂纯化物(S8)降脂作用最强(p0.001),对降脂作用药效贡献大的前6个峰分别为14、6、12、10、13、11,其中14号峰关联度最大且大于0.9,其余5个峰关联度均大于0.85。核桃粕提取物发挥降脂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glansreginin A、(4S)-4-羟基-α-四氢萘酮-4-O-β-D-(6′-O-4″-羟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2E,4E)-8-羟基-2,7-二甲基-2,4-癸二烯-1,10-二酸6'-O-β-d-葡萄糖基吡喃糖基酯、glansregininB、芦丁、槲皮素3-阿拉伯糖苷或槲皮素3-木糖苷对应的物质是核桃粕提取物中的主要降脂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辣木叶作为药食两用资源,含有丰富的蛋白、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和黄酮、多酚等活性化学成分,成为食品、饲料和医药等行业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辣木叶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癌、抑菌等多种生理功能,但以辣木叶为有效成分的保健食品多处在研究阶段,其药用价值也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本文对辣木叶的营养成分组成、生理活性功能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更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辣木叶提供理论依据,为综合利用辣木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辣木籽资源利用度,采用酶法制备辣木籽降糖肽。以蛋白水解度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和响应面法优化最佳的酶解时间、液料比、酶解pH、酶添加量和酶解温度,通过超滤粗分离酶解液制备分子量<3 kDa的降糖肽,并通过MTT法分析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酶法制备辣木籽降糖肽的最佳酶解时间为4.6 h、液料比40.5:1、pH为8.3、酶添加量5.5%、温度55 ℃,该条件下酶解产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23.62%±0.14%。超滤组分中分子量<3 kDa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IC50值为5.56 mg/mL,当其质量浓度为300 μg/mL时,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P<0.05)。研究可为辣木籽降糖肽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辣木叶总黄酮的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乙醇回流法从辣木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纯化获得辣木叶总黄酮(TFM);以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为动物模型,以中成药消渴丸为对照,进行TFM的降血糖动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FM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同时能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但TFM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不同产地辣木叶成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云南省不同地区辣木叶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及重金属的含量情况,选取云南省6 个地州市辣木叶样品。结果表明:德宏辣木叶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28.4%;6 个地区辣木样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9.27%,其中德宏辣木叶氨基酸总量为20.54%;每100 g辣木叶粉中,德宏辣木叶中含有150.00 mg VC;普洱市的辣木叶含有13.27%的可溶性多糖和34.47%的粗纤维,含量位居首位;大理辣木叶中钙含量达到2.78%,此外,辣木叶还含有丰富的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和多酚类物质,且重金属污染小,绿色无污染,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以富硒辣木叶为原料提取富硒辣木叶蛋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富硒辣木叶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的制备工艺,并对最优酶解物的ACE抑制活性、氨基酸组成和硒含量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富硒辣木叶蛋白ACE抑制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时间3 h,pH7.5、酶底比0.23%、底物浓度5.97%、温度39.2℃.该条...  相似文献   

16.
研究辣木叶黄酮对过度训练小鼠抗疲劳的功效。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共50只,每组10只),分别为辣木叶黄酮低剂量组[100 mg/(kg·d)]、中剂量组[200 mg/(kg·d)]、高剂量组[400 mg/(kg·d)]、模型组[蒸馏水100 mg/(kg·d)]和对照组[红景天西洋参胶囊200 mg/(kg·d)],连续灌胃8周,同时通过跑台训练建立小鼠过度训练模型,辣木叶黄酮各剂量组与模型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价过度训练小鼠抗疲劳能力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辣木叶黄酮各剂量组小鼠运动后体内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备量、血清和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乳酸含量、尿素氮含量、乳酸脱氢酶活力、肌酸激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辣木叶黄酮中、高剂量组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辣木叶黄酮具有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辣木籽为原料,分别采用索氏抽提法、乙醇水法和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研究脱胶工艺对3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辣木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胶对3种方法提取辣木籽油的色泽和透明度影响较大,而对其气味影响不大;脱胶能够降低毛油中的酸价、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毛油的碘值、氧化诱导时间;3种方法提取的辣木籽油脱胶前后酸价、碘值、氧化诱导时间、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有显著性差异;3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辣木籽毛油中脂肪酸成分无显著性差异,均有15种脂肪酸组成且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均为油酸,脱胶前后3种提取方法得到的辣木籽油中脂肪酸含量也无显著性差异。故脱胶能够适当提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提高油脂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辣木籽为原料,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乙醇体积分数、纤维素酶解时间、超声时间对辣木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辣木籽多酚工艺。此外,研究辣木籽多酚的体外抗氧化和降糖降脂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辣木籽多酚最佳工艺为:酶添加量0.30%、乙醇体积分数53.00%、酶解时间31.00 min、超声时间33.00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辣木籽多酚的提取量为6.90 mg/g,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辣木籽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0.76和0.61 mg/mL。同时,辣木籽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其对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抑制率的IC50分别为1.35和6.55 mg/mL。该研究为辣木籽多酚提取物的提取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辣木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其抗氧化作用已成为近年来辣木研究与开发的热点。生物体内的氧化应激会造成衰老、慢性病的产生,辣木可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减缓这种损伤。本文总结了辣木中有抗氧化作用的多糖、多酚和维生素类成分及此类成分的提取方法、含量分布情况、抗氧化作用机制;整理了辣木的体内外抗氧化评价方法,包括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ABTS)、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FRAP)、总抗氧化能力法(TRAP)、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ORAC)等体外自由基清除方法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体内酶活性测定方法。还对辣木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为辣木抗氧化活性成分及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