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人工膝关节治疗膝关节周围巨大骨巨细胞瘤,选择手术适应证并观察患者肢体功能保留效果。方法:9例患者,良性骨巨细胞瘤6例,恶性3例。均采用骨瘤段切除,双关节半限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8例,旋转限制型人工交链膝关节置换1例。结果:随访1.5~4.7年,1例死于肺部转移,8例无瘤存活。8例患者术后获得了较好的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假体无松动。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巨大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可以早期锻炼膝关节的功能,减少传统手术所带来的术后复发及关节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与人工假体置换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关节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合理术式。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4月陕西省西京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17例,分别运用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和人工假体置换进行治疗。结果:17例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植物的松动脱出断裂及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两组患者较术前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和人工假体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可延缓关节置换的时间,减少翻修及再次置换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瘤段切除 ,定制型人工全膝假体置换是治疗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重建关节功能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术前健康指导 ,术后正确及时的康复是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我科近十年来 ,采用定制型人工全膝置换治疗膝部巨细胞瘤 5 8例 ,术后进行了分阶段的康复指导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膝部骨巨细胞瘤 5 8例 ,(股骨下端37例 ,胫骨上端 2 1例 )刮除术后复发32例 ,病理骨折 14例 ,复发伴病理骨折 12例。治疗方法均采用瘤段切除 ,定制型人工全膝假体置换手术。1 2 方法1 2 1 术前康复指导(1)讲解术前肌肉收缩…  相似文献   

4.
2001—07/2007-06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骨科纳入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12例,骨巨细胞瘤2例,肺癌骨转移癌1例,骨肉瘤9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同种异体半膝骨关节移植保肢组6例,移植骨段长度12~18cm,平均14.8cm;移植后随访1.3~5.7年,平均4.2年;疗效优良率为50%。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保肢组6例,假体体部长度12~15cm,平均13.6cm;1例患者失访,其余5例患者置换后随访0.4~5.5年,平均3.9年;疗效优良率为80%。两组患膝关节国际保肢学会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半膝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组(66.7%,20.0%,P〈0.05)。提示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和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两种较为满意的保肢方法,其中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优于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保肢后的疗效。方法2005—2008年共收治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患者9例,年龄54~75岁,其中恶性骨巨细胞瘤4例,骨肉瘤2例,成骨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肢体功能重建方法为特制的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果本组9例经2~5年随访,5例无瘤存活,4例带瘤存活。术后肢体功能按Enneking评分系统评分,平均为22.3分,总优良率72.7%。结论采用特制的绞链式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治疗股骨下段恶性骨肿瘤,达到良好保肢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膝关节附近骨巨细胞瘤人工特制假体置换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痛苦,使患者的关节功能能够达到最大恢复.方法 对8例膝关节附近骨巨细胞瘤人工特制假体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和准备,术后病情观察,伤口疼痛处理及按医生要求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以Mankin评定标准划分,3例为优,4例为良.结论 术前心理护理,充分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伤口疼痛处理,功能锻炼是手术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术中和术后放疗对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采取手术切除结合术中和术后放疗治疗1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平均随访24.2个月,其结果与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将采取的骨巨细胞瘤的细胞株进行实验室的培养后通过放疗后检验该方法对该细胞株的杀伤作用。结果:采用该方法对患者伤口的愈合,症状改善及功能的恢复方面结果与传统的单纯手术的方法相似,而在术后复发、转移和恶变方面有着更为明显的疗效。结论:手术切除病灶结合术中和术后放疗治疗骨巨细胞瘤有着较为理想的疗效,是一种值得相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瘤段切除带血管蒂腓骨移植融合膝关节治疗胫骨上段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4例胫骨上段骨巨细胞瘤患者均瘤段切除,采用带血管蒂腓骨多段重叠移植融合膝关节,填补切除术后遗留的胫骨缺损,结果:4例患者骨愈合良好,无切口并发症。术后随访5~6年,肿瘤无复发,结论:瘤段切除带血管蒂腓骨移植融合膝关节治疗胫骨上段骨巨细胞瘤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7例(82膝),男11例,女56例;平均年龄63.9岁;左膝23例,右膝19例,双侧同时置换25例.对置换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并发症.结果:依据评分标准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1],67例患者中优60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8.5%.术后患者在膝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具有切实可靠性,其术后疗效的关键主要是术前对适应证的了解,假体的选择,手术的熟悉程度及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骨巨细胞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20例骨巨细胞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患者术后实施系统化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并强调早期的肌肉主动性收缩训练。结果根据Enneking的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功能评分,本组5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评分20-28分,平均26.6分;评分在24分以上者4例,优良率80.0%。下肢功能评分15例为14~27分,平均为21.5分,优良率86.7%。结论采用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进行早期分阶段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可防止关节僵硬,减少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粘连,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2001-07/2007-06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骨科纳入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12例,骨巨细胞瘤2例,肺癌骨转移癌1例,骨肉瘤9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同种异体半膝骨关节移植保肢组6例,移植骨段长度12~18锄,平均14.8 cm:移植后随访1.3~5.7年,平均4.2年;疗效优良率为50%.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保肢组6例,假体体部长度12~15 cm,平均13.6 cm;1例患者失访,其余5例患者置换后随访0.4~5.5年,平均3.9年:疗效优良率为80%.两组患膝关节国际保肢学会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半膝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组(66.7%,20.0%,P<0.05).提示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和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是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的两种较为满意的保肢方法,其中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优于同种异体半膝关节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术后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对20例骨巨细胞瘤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术患者术后实施系统化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及步态训练,并强调早期的肌肉主动性收缩训练.结果 根据Enneking的骨骼肌肉肿瘤术后功能评分,本组5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评分20~28分,平均26.6分;评分在24分以上者4例,优良率80.0%.下肢功能评分15例为14~27分,平均为21.5分,优良率86.7%.结论 采用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骨巨细胞瘤进行早期分阶段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可防止关节僵硬,减少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粘连,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地方性氟骨症膝关节损害是一个复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可造成膝关节骨周,骨质的损害。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地方性氟骨症所致的膝关节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0-03/2011-10依据地方性流行病学、氟斑牙、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由氟骨症所致的膝关节损害患者9例,均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于置换前及本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与结论:膝关节置换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结果显示优5例,良3例,可1例。患者治疗后在疼痛、功能以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均明显改善。说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地方性氟骨症所致的膝关节损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恶性肿瘤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功能恢复相关的康复治疗。方法:全膝关节置换42例,半膝关节置换8例。术后分4个阶段采用不同的康复计划进行功能训练。结果:采用关节活动度,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出院时活动度均在90&;#176;~110&;#176;。平均随访半年,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行走自如,无痛,膝关节活动度在140&;#176;左右者36例,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行走自如,无痛或偶有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在110&;#176;者10例,膝关节活动度在90&;#176;~110&;#176;者4例。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恶性肿瘤较好的保肢方法,有计划地康复治疗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操作特点、注意事项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手术方法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早期的功能锻炼,随访了30例受置换术的患者。结果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敏  高娜  刘兵 《现代护理》2008,14(4):559-560
20世纪80年代,人工髋膝关节置换获得普遍认同,但人工踝关节则由于较高的松动率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几经改进设计和固定方法,摒弃早期限制型或半限制型两构件设计,发展为非限制型和非骨水泥固定的三构件设计,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人工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人工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已广泛开展,而且技术也相对成熟,患者术后成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上端严重病损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上端严重病损9例,其中粗隆问难复性骨折6例,骨巨细胞瘤2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结果经过平均18个月随访,9例患者均存活,术后切口1期愈合,人工关节功能良好,无假体脱位及松动。结论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上端严重病损,术后恢复快,较早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现代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骨量、容易翻修、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但其远期临床应用效果有待证实。总结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疾病的特点及疗效,并随访全部患者术后1年以上影像学表现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选择2001-03/2006-03在解放军总医院关节置换中心治疗的3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均施行了现代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男性8例,女性28例,年龄52~71岁,体质量56~80kg,均为内侧胫股间室置换。采用国际上评价膝关节功能常用的HSS评分评定疗效,并对全部病例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随访和总结。结果:①3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2~72个月,平均31.5个月。②术后切口无感染、无下肢血栓、骨折等并发症。③末次随访时,HSS评分由术前65分提高至94.5分,优29膝(80%),良7膝(20%),平均关节活动范围120°(110°~135°)。④影像学检查所有假体无位置不良,无松动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迹象,未观察到对侧间室与髌股关节间室有进行性退变。结论:经随访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证实现代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和疗效。方法对11例行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后予精心护理。经6~24个月的术后随访,效果满意,优良率达100%,无1例发生感染,无假体松动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人工膝关节置换者术后行正确有效的护理能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并能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和功能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共28例。术后做好切口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实施有效康复训练。结果: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达80°~100°。无1例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方法,术后加强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对防止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