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病证结合证候模型研究基本思路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特色和中医临床医学的精华,证候则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础与依据。因此,证候的研究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核心与关键问题。但是,证候研究经历大约50年后仍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证候的本质规律没有被揭示,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是证候研究缺乏基础到临床的桥梁,而从基础到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桥梁就是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已经成为中医科研动物模型研究中的热点,与之相关的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结合参加过的课题研究,拟对现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作的两种主要思路进行简述和分析,并对今后病证结合动物  相似文献   

3.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有效工具,在模型运用过程中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总结现阶段两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思路,对病因与证因的时序性关系、正向评价与逆向反证的可信度关系、不施加证因的合理性等研究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病证方结合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证方结合研究的思路。方法通过研究病证结合与方证相应的历史,分析辨病治疗、辨症治疗与辨证论治各自的优劣,总结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里程,提出病证方结合研究的基本思路。结果复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方测证、方证相应的研究方法和为病证方结合的临床诊疗标准提供参考是病证方结合研究的主要思路。结论通过病证结合复制动物模型、通过以方测证的应用,可以把中医学中的病、证、方、药密切结合起来。有助于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和提高临床的辨证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适合中医药研究的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肝纤维化中医证候动物摸型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实验结果对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选择、建立方法及评价体系进行探讨分析。结论:以40%CCl4油剂为基础,及(或)其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病因干预因素的综合法复制病证结合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病理上符合肝纤维化疾病模型,大鼠外在一般表现符合中医证的模型,并经中医药反证,表明该病证结合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守正创新,需要在理论内涵、作用机制、疗效评价及新药研发等各个环节获取多元化的有力证据。病证结合是当前中医临床诊疗的重要模式,同时也是证候本质研究的关键手段。在探寻证候实质,深化机制研究的过程中,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和载体。其建立宗旨在于探索病理生理变化与证候特征之间的关联,从基础研究的角度为中医药疗效实质及作用机理发声,提供客观有力的支持。因此,本文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意义、研制思路、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四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介绍该领域当前研究现状,启发读者思考与创新,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病证结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病证结合后一阶段的工作病证结合,前一阶段工作是后一阶段的必要准备,后一阶段工作是前一阶段的继续深入。通过病证结合的临床实践,积累一定数量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医动物模型重复性差,割裂了病与证的联系;单纯借鉴西医病理模型制备中医病和证的模型,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病证结合模型体现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优势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可以同时达到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标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中医辨证特点的新型动物模型,对于中药新药创制和疗效判定以及中医证型的本质阐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2型糖尿病为切入点,探讨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方法,提出了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丰平  王学江 《北京中医》2000,19(6):52-53
为了从病证结合角度探讨"血瘀证"动物模型,本文利用S180腹水瘤建立小鼠实体瘤,进行血瘀证有关指标检测,评价其作为病证结合"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意义.同时观察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常见四型高血压病辨证分型实质的研究发现 :高血压病的发病与体液、血液循环的关系密切 ,其中TH基因的过度表达是肝阳上亢型的分子机理 ;肝阳上亢型、阴虚火旺型尚有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学改变 ;阴虚火旺型、血瘀痰浊型的免疫学指标有显著变化。并由此提出今后对高血压病分型研究应结合血压水平、靶器官损伤程度及病因学等进行 ,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不仅从整体、器官、细胞 ,更要从分子、基因水平对各证型微观研究进行前瞻性、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有血瘀证表现的双生子的中医证候量表及西医理化指标,来探讨血瘀证证候的先天(遗传)影响程度,辨析血瘀证形成的环境因素,为最终研究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做铺垫。方法对双生子进行卵型鉴别,并采用血瘀证量表和四诊量表对胸痹家系的12个成员进行评分,并对家系中的一对双生子进行西医学检测。结果家系中有16例判断为胸痹,疑为冠心病,有血瘀证倾向,其中该对双生子初步判断为同卵双生,后来通过心电图、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最终确诊为冠心病血瘀证。结论用双生子作冠心病血瘀证证候研究是绝好的天然模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测定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CAA)的人类HLA基因的多态性,以了解CAA中医辨证分型各型的易感标志基因,从而探讨其遗传学基础。按中医辨证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型,测定其HLA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1)HLA-C1基因可能与肾阴虚型CAA的易感基因呈现连锁不平衡,故其可能为肾阴虚型CAA易感基因的标志基因。(2)HLA-A30基因可能与肾阳虚型CAA的易感基因呈现连锁不平衡,故其可能为肾阳虚型CAA易感基因的标志基因。(3)HLA-C1基因和HLA-A30基因也可能是CAA易感基因本身或其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体质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对体质的正确把握,有助于对疾病一般规律的把握。方证辨证研究有助于把灵活的证向临床固定的类方靠拢。因此,体质与方证辨证相结合的研究或许为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突破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针灸辨证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阎虹  李忠仁 《中国针灸》2003,23(4):197-19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规律及疗效。方法:以中医辨征论治为原则进行针灸治疗。主穴:百会、内关、足三里。以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为观察指标。结果:临床治愈23.7%,显效55.3%,有效13.1%,无效7.9%,总有效率92.1%。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BELL氏积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灸能有效地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分阶段辨证论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慢性胃炎不同阶段的辨证论治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气滞热郁是浅表性胃炎的病机特点 ,脾胃气阴两虚是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根本 ,痰阻络瘀蕴毒是胃癌前病变的病机关键。并指出合理调养应贯穿慢性胃炎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7.
目前辨证论治存在局限性和一定缺陷 ,辨证论治需以具体现代病症为依托对象 ,以古代医学典籍为根据 ,拓展新的辨证类型 ,深入挖掘古代辨证方药的精华 ,用于攻克现代临床难题  相似文献   

18.
基因组学对中医证的研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因组学的发展为中医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 ,如何进行新的探索是每个中医学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运用高通量的基因分析方法进行证的遗传学基础研究以及基因表达差异研究等。树立模式生物体和比较基因组学有助于从整体上阐明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中医证型及其证型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转移酶(angiotensin Ⅰ-converting enzyme,ACE-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研究DR的主要临床证型;并用聚合链酶反应-限制性片段(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聚合链酶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245例不同中医证型的MTHFR、ACE基因多态性.结果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湿热、阴阳两虚、脾虚痰湿五证的合并证,占总例数的97.55%;DR患者阴阳两虚证、脾虚痰湿证组MTHFR基因的TT型基因频率和T等位基因的携带率较其它证型组明显增加,CC型基因频率和C等位基因携带率明显下降,ACE基因DD型基因频率和D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增加、Ⅱ型基因频率和I等位基因携带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脾虚痰湿证与阴阳两虚证组比较,MTHFR、ACE基因各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脾虚湿热、阴阳两虚、脾虚痰湿五证的合并证为DR的主要证型;阴阳两虚证组、脾虚痰湿证组与MTHFR基因C677T位点突变、ACE缺失型多态性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分型辨治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燥综合征是一难治性风湿类疾病之一,中医学无相应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燥证”范畴。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报道日益增多。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精华,仍是本病的主要治法。现将近年来各医家对本病辨证分型概况作一综述如下:1 根据临床症状分型 王新志等[1]根据临床见症将本病分为五型,风热型用桑叶、杏仁、荆芥、防风、桔梗、沙参、知母等;脾胃虚弱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肝肾阴虚型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气阴两虚型用黄芪、沙参、麦门冬、党参、山药、女贞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