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怀远,大禹治水的地望所在,位于皖北、淮河中游,是皖北沿淮地区重要的粮食主产县之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与怀远农业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随着"两工"取消,各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现了政府组织难、群众出工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滑坡等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州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大连市金州区以辽宁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为契机,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不断寻求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3.
每年秋收后、封冻前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都是黑龙江省开展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黄金时节。但随着2003年税费改革后两工的取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陷入了人员难组织、资金难筹措、工程难实施、“一事一议”难议成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本刊编辑部 《中国水利》2006,(24):I0033-I0034
提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们的印象里就会很自然地浮现出肩挑锄挖、人潮涌动的群众场面.但是,这种场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将成为历史的记忆.在农村税费改革后,曾经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主要保障的"两工"被取消,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需要农民投资出劳的均实行"一事一议".  相似文献   

5.
李志娥 《山西水利》2011,27(8):28-29
实施兴水战略以来,吕梁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一系列新经验、新成效、新机制,从"四以一综"兴水战略、四方联动促农建、整合资金搞农建以及当前面临的五大难题等方面,介绍了吕梁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十二五"期间,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宁夏继续坚持以"黄河杯"竞赛为抓手,创新完善"行政推动、项目带动、竞赛促动、部门联动、干群互动"建设机制,连续12年开展声势浩大的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打造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升级版。宁夏农田水利建设实现了机制、投入、质量、效益"四突破",切实解决了群众最期盼的"灌水难、排水难、吃水难、行路难"等民生问题,保障了自治区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增收致富"八连快"。创新"两项"机制,大力营造全社会参与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李清林 《河北水利》2011,(1):4-5,19
在全省水利系统抓紧推进"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之际,贯彻落实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一年来农建工作经验,对全省明年的农建工作进行再安排、再动员、再部署,对推进新一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十分必要。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持了持续向上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新形势,出现了诸多新问题,特别是"两工"取消后,旧有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保障机制被打破,建设投入大幅度下滑。长垣县在建设投入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探索,在开展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总结出了完善"一事一议"、搞好项目建设,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大悟县位于鄂东北低山丘陵地区,旱涝灾害频繁,水利设施薄弱,水利死角面积大,农业抗灾能力较低。大悟县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设原则,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动、社会主力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科学规划了"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水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建设美丽北京、生态城市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总结北京市农田水利建设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十一五"北京市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成果,探索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志超  张传友 《吉林水利》2010,(11):64-65,70
对高等级公路急流槽入水簸箕口与路面连接处的裂缝的防治,是对急流槽病害防治的关键,其原因是随着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营时间的推移,该处基本上都出现开裂的现象,开裂的裂缝导致急流槽出现病害,是急流槽病害的主要成因之一;而且在处治的过程中可采取新材料和新施工工艺,并且实施治理之后经济和质量的优良效果较传统维修方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微弯河段存在着螺旋流及横比降,水力特性相对复杂,在微弯河段修建码头对航道的影响势必与顺直河段不同。以微弯河段处的左岭卸煤码头为例,通过对数模结果及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工程的兴建对附近水位、流速影响较小,工程前后流速变化等值线横纵向延展长度相当;工程的建设对附近水域河床演变与船舶航线影响较小,但对附近航标的功能发挥有一定影响并需对航标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黄卫东  徐侠 《治淮》2004,(6):47-48
一、工程概况 怀洪新河工程是一项以分泄淮河洪水、扩大漴潼河水系排水出路为主,兼有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河道全长125km,其中安徽省境内约95km.怀洪新河大部分河道是利用原有河槽和湖泊洼地开挖、疏浚并在两岸筑堤而成.因此,两岸地形较为复杂,堤身线路长,交通不便.为方便日常堤防管理和汛期人员及防汛器材迅速及时地调运,怀洪新河防汛道路按设计要求尽量布置在堤顶或尽可能靠近堤防,并根据堤身高度、堤防防汛难度和保护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布置在堤防一侧,全长约96km.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自鲜  尚宇鸣 《人民黄河》2001,23(10):17-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后,引水坝址下游局部河段水量明显减少,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随着两岸环保力度的加大,排污量的减少,径流量减少对局部江段水质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预估调水后下游水质不会发生类别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改性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田内外某些改性聚丙烯纤维影响混凝土强度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中,同时存在增强和损强因素。当增强因素大于损强因素时,混凝土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