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79-1993年,我们对新疆63个县(市)的蠓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证实,新疆现已知有蠓科昆虫15属,其中有吸血蠓3属63种,发现新种12种,中国新记录10种,自治区新记录18种。本调查基本渣清了蠓类在新疆的分布;优势种的季节和日数量动态;对人,畜的危害;阐明了它们在时间,空间,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危害程度,为我国和新疆地区进行蠓类的研究及蠓媒的防治提供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物种线粒体CO Ⅰ基因对吸血库蠓胃血来源进行检测,研究库蠓的吸血习性。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于重庆綦江赶水地区不同生境采集吸血库蠓,并调查该地区吸血库蠓种类组成;同时根据周边环境中库蠓可能的吸血对象的线粒体CO Ⅰ基因序列差异,设计物种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对吸血库蠓胃内血粉进行线粒体CO Ⅰ基因扩增,通过将扩增产物与不同物种所对应的目的条带大小进行匹配,检测吸血库蠓胃内血粉种属来源。结果 鸡舍、羊舍和鸡鸭混合圈舍主要以荒川库蠓为主,分别占93.36%、75.26%和94.29%,猪舍以洋岛库蠓为主,占69.44%。通过随机抽样,对6种主要吸血库蠓的190份饱血库蠓胃血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上述种类都存在兼性吸血的现象,可同时吸食4~6种动物的血液,其中琉球库蠓和荒川库蠓兼具吸食人血,两者吸食人血比例分别为56.52%和1.39%。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实物种线粒体CO Ⅰ基因序列可应用于吸血库蠓胃血来源的检测,同时发现6种吸血库蠓都为兼性吸血,具有吸血习性多样、对象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新疆南部地区是指欧亚大陆最大的沙漠性盆地-塔里木盆地及其四周的高原山脉组成的封闭性地理区域。根据既往研究资料表明,该地区吸血昆虫(蚊类)的组成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但有关新疆南部地区蠓类的调查尚未见报道。作者于1990年7月和1991年8月两次对该地区的和硕、库尔勒、阿克苏、乌什、阿图什、阿克陶、乌恰、于田、和田、若羌(米兰)等10个县(市)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发现吸血蠓类有3属23种。其详细名录报告如下: 1.薄明库蠓 culiooides alatavious cutsevich et Smatov 1966  相似文献   

4.
吸血蠓(Blood-sucking midges)是世界上最为微小的有害昆虫类群之一,其不仅刺叮骚扰人畜,还是蓝舌病、赤羽病、施马伦贝格病、土拉弗氏菌病等多种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控制和消灭传播媒介是预防和减缓蠓传疾病暴发流行的有效途径。但吸血蠓体小、分布广、扩散性强、孳生地类型复杂,一般的防治手段很难对其进行有效防治,选择科学、合理、安全的防治措施将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吸血蠓的防治对策和经验,为日后开展蠓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蠓类属于双翅目、长角亚目的蠓科(Ceratopogonidae),是一类微小型双翅昆虫。目前,我国已发现除澳蠓亚科外的4亚科38属1000余种,其中非吸血  相似文献   

6.
明斑库蠓孳生习性的调查和防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吸血蠓的种类。方法根据上海浦东机场(芦苇湿地)2007-2009年夜间紫外线灯诱获得的蠓类材料,经初步分类后用树胶酚法制作玻片标本,镜检其形态和量度特征,鉴定蠓种。结果发现库蠓属一新种,命名为上海库蠓Culicoides(Beltranmyia)shanghaiensis sp.nov.。该新种鉴别特征为:①翅无斑,基室具0~7根大毛;②雌蠓复眼分离,小眼间具细毛,喙头比(P/H)0.7,头喙比(H/P)1.45,触角比(AR)1.18,触角第3~14节具感器(其中第4~10节的感器出现频率分别为:0.7、0.5、0.5、0.7、0.5、0.8和0.7,呈无规律的缺失),具一个发达的受精囊;③雄蠓阳基侧突基部窄连。新种形态酷似Culicoides homoc hrous Remm,但该种翅基室密布大毛;雌蠓复眼分离、光裸,头喙比为1.03~1.04;雄蠓阳基侧突分离。此外,沟栖库蠓Culicoides charadraeus Arnaud和稀见库蠓Culicoides rarus Das Gupta与本新种亦相似,但前2种雌蠓复眼光裸、密接(或窄离),触角比1.61,翅基室无大毛,雄蠓尾器有明显不同。结论描述采自上海的库蠓属带纹亚属一新种,并与近似种的鉴别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东宁县位于东经 130°19′~ 131°18′,北纬 43°2 5′~44°0 8′,地处长白山东北段 ,海拔 30 0~ 70 0 m ,年均降雨量 5 30mm ,多集中在 6~ 8月份。主要植被有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木丛和农作物等。多年来 ,吸血蠓对该地区军民的吸血骚扰危害较甚 ,为了对吸血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对东宁县的吸血蠓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调查方法根据东宁县地理景观特征 ,选择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次生幼林、住室和畜厩作为观察点。用灯诱和挥网法采集吸血蠓。灯诱是将诱虫灯悬挂于厩舍内 ,距地面高为 2 m,每次观察设一盏…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地区吸血蠓调查研究吉林市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市132011)王典瑞,叶青山,李民飞,南景一,贾彬第二军医大学瞿逢伊吉林医学院刘丽杰吸血蠓以其严重的刺叮骚扰危害人畜。可引起人员的皮炎、皮肤过敏或继发感染。蠓体还可携带多种病毒和寄生虫,传播人...  相似文献   

10.
本报道新疆发现毛蠓1新种,乌什毛蠓[Dasyhelea wushi sp.nov)和毛蠓2个新纪录种,即冒沙毛蠓[Dasyhelea(Leptobranchia)mascari Macfie]和苗夫毛蠓[Dasyhelea(Leptobranchia)muradovi Re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DNA-ITS基因序列在吸血蠓分子鉴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通过PCR扩增获取台湾蠛蠓rDNA-ITS基因,测定分析ITS1和ITS2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台湾蠛蠓ITS1和ITS2片段长度分别为310 bp与360 bp,与汤斯维尔铗蠓的同源性最大,分别为71%和9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基于ITS1、ITS2基因序列的分子鉴定结果与传统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rDNA-ITS基因序列可作为蠓科昆虫分子鉴定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已记载有吸血蠓约1100种,我国根据1985年资料,有库蠓属164种,细蠓属11种,铗蠓属23种,新种69种,共267种。但全国调查不普遍,至今江苏省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86~1987年间,在镇江市及丹阳、丹徒、扬中、句容4个县市,以15w2537nm紫外线诱虫灯诱蠓,进行了初步的常见吸血蠓调查,共诱获库蠓5018只,包括以下6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1990年4—10月间在山东省曲阜市进行蠓类调查中发现的曲阜库蠓(Culicoidesqufuensis Xue et Yu sp.nov)和孔林库蠓(C.konglinensis。Yu et Kong sp.nov.)二新种,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媒介按蚊叮人率是计算媒介能量的参数之一[1],通常采用通宵人饵诱捕方法求得的叮人率往往偏高[2],而清晨蚊帐内捕捉吸血蚊计算叮人率则明显偏低[3]。此外,用杀虫剂室内喷杀捕捉法[4],对偏野栖的中华按蚊实际上难以取得准确数据[5]。为探讨较能反映媒介...  相似文献   

15.
吸血蠓人工驯化的研究,迄今仅见台湾孙克勤氏(1974)的报道。但人工饲养品系至今尚未建立,给吸血蠓防治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此,我们于1983年~1984年间对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和岛屿的主要吸血蠓种——明斑库蠓进行了人工驯化研究。初步结果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地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经127°3′~128°55′,北纬41°31′~42°28′,总面积近800km2。隔图们江、鸭绿江与朝鲜相望。该地区吸血蠓种群数量较多,对边区居民、生畜危害严重。为提供生物学和生态学防制依据,笔者于1985~1991年先后在吉林、延边、白山、通化、白城5个地区进行蠓类调查,采获吸血蠓2属33种,对其中的优势种原野库蠓(C.homotomus)、孔库蠓(C.punctatus)、伊库蠓(C.erairai)、华库蠓(C.sinanoensis)、淡角库蠓(C.pallidicornis)、浑江铗蠓(F.hunjiangensis)、亚单带库蠓(C.subfascipennis)、明边库蠓(C.matsuzawai),…  相似文献   

17.
我国蠓科昆虫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蠓类俗称墨蚊、小咬,属于双翅目、长角亚目的蠓科(Ceratopogonidae)。是一类微小的双翅昆虫。国外早在林奈的《自然系统》(1758)一书中,就有Culex puricaris即(Culicoides pulicaris)记载,到1800年Meigen建立了第一个蠓属—Ceratopogon,被纳入摇蚊科(Chironomidae)以后升为一个  相似文献   

18.
19.
甘肃省张掖地区蚤类区系构成及种类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蚤类是重要的医学节肢动物之一,由于它们的侵袭、寄生和吸血,可成为传播鼠疫、地方性(鼠型)斑疹伤寒等重要疾病的媒介。因此,了解和调查当地蚤类的种群组成及区域分布,确定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已成为目前防病治病的重要内容之一。 张掖地区的蚤类调查和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有密切的关系[1],动物鼠疫在自然界动物个体间的传播流行主要是借助于吸血节肢动物跳蚤而实现的,虽然有的学者提出了其他感染途径,但形成鼠疫菌栓染疫蚤的传播机理是目前普遍存在和公认的,即所谓典型传播方式。因此,无论是鼠疫疫源调查或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采用线粒体COI基因进行库蠓近似种分子鉴定的方法,来弥补传统形态学在种类鉴定中存在的操作繁琐、难度大等不足,从而实现库蠓近似种的快速、准确鉴别。方法 采用DNA测序的方法获得库蠓属二囊亚属的林岛库蠓(C. gaponus)、标翅库蠓(C. insignipennis)、无害库蠓(C. innoxius)、连斑库蠓(C. jacobsoni)、南山库蠓(C. lansangensis)、新竹库蠓(C. liui)、长喙库蠓(C. longirostris)、异域库蠓(C. peregrinus)等8种库蠓近似种的部分线粒体COI序列,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分析遗传距离,同时应用MEGA 6.0软件以荒川库蠓C. arakawai为外群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8种库蠓COI序列长度约650 bp;遗传距离在种内和种间具有统计学差异(t=119.452,P<0.05);系统发育树中不同库蠓种类各自构成单系(群),同种类不同地理种群聚为一支。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线粒体COI序列可用于进行库蠓近似种的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