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下方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5年 1 2月~ 1 997年 1 2月我科 5 8眼下方小梁切除术的资料。其中包括病人的年龄、青光眼的类型、手术前后的眼压、并发症 ,以及使用或不使用丝裂霉素C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 1 3 4± 1 8)月。术后 3个月、 6个月的眼压分别为 ( 1 3 42± 1 6)mmHg和 ( 1 5 6± 2 45 )mmHg。2眼眼压 >2 1mmHg ,1眼低眼压。术后并发症 :葡萄膜炎 ( 1 2 7%) ,浅前房 ( 6 3 4%) ,早期伤口渗漏 ( 5 1 7%) ,薄壁滤过泡( 3 45 %) ,滤过泡纤维化 ( 3 45 ) ,单眼复视 ( 6 9%) ,白内障加速 ( 6 9%)。结论 :下方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它可保留最方便的手术部位予今后的白内障手术 ,同时也给既往上方小梁切除术失败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病人以手术恢复的机会。临床观察未发现病人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第二医院眼科孔龙小梁切除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一种抗青光眼显微外科手术。然而目前手术显微镜在基层医院,特别是广大农村尚未普及。而肉眼观察下准确进行小梁切除手术是有一定困难的。作者自1988年5月至1992年12月在天津蓟县北部...  相似文献   

3.
小梁切除术为临床医师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但常由于球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滤过泡下瘢痕形成,阻断滤过泡造成手术失败,且术后并发症较多,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常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将近期临床常用的改良式小梁切除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手术治疗青光眼,以期控制眼压在安全范围,中止高眼压对视神经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65例原发性青光眼施行改良复合小梁切除的疗效观察,主要是在潜池小梁切除术时使用可调缝线.并与小梁切除,潜池小梁切除对照.结果 术毕无浅前房,随访6月到4年,视力提高占57.3%,不变占38.2%,下降占4.5%.并发症1.12%,对照组分别为27.96%,9.25%.眼压正常.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改良复合小梁切除术保留了潜池式和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优点,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手术显微镜的普遍使用,小梁切除术已成为抗青光眼手术的一种常见术式,为观察该术疗效,总结了我院自1989年6月至1990年6月97例140只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之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7例中男31人、女66人。年龄28~87岁,平均55.5岁。急性闭角青光眼40例51只眼;慢性闭角青光眼42例71只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7例8只眼;继发性青光眼7例9  相似文献   

6.
7.
刘建荣  马千丽  孙鹏锐 《医学争鸣》2008,29(1):F0002-F000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6-01/2006-12住院的需手术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46眼,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46(平均39)岁,术前眼压(用药)(16.16~46.17)mmHg,眼底C/D=0.7~1.0.其中,传统小梁切除术(PTS)15例(26眼),行单纯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单纯NPTS)15例(20眼).  相似文献   

8.
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在我国是主要致盲因素之一,且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其危害极大,手术治疗致关重要。小梁切除术仍为青光眼手术治疗中适应症最广,灵活性最大的主要滤过性手术方法[1]。我院自1993年1月~1997年5月开展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类型青光眼20例28...  相似文献   

9.
赵华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41-4642
目的:探讨白内障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52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带巩膜瓣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2月~16月,平均眼压由术前24.82mmHg(1mmHg=0.133kPa)降到术后16.52mmHg,房水流畅系数0.38,功能性滤泡占81.5%。术后裸眼或矫正视力>0.3者79.4%。结论: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巩膜隧道切口内的小梁切除术可显著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建立滤过功能和避免二次手术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及减低医疗成本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天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年龄较大的难治性先天性青光眼。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眼压控制良好,在1.33 ̄2.00kPa,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年龄较大的难治性先天性青光眼。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眼压控制良好,在1.33~2.00kPa,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复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各选择60例分为复合组与对照组,包括眼压、前房深浅、滤过泡形态、视力及并发症的情况,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 术后复合组浅前房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跟的疗效。方法 对30例(52限)先天性青光眼施行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对眼压、角膜横径、眼底(C/D)、滤过泡、并发症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0d,52只眼眼压均降至正常。术后随访25例43只眼,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30个月。眼压控制率93%,4只眼压控制良好的眼术后眼底杯盘比值缩小。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前房出血,1~6d内完全吸收,对手术效果无影响。结论 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易推广。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并发症的分析李小红马丽华李辉(广西柳州铁路中心医院眼科柳州545007)随着现代显微手术的发展,青光眼滤过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但术后并发症在临床上仍常有发生。我院自1991年3月至1995年6月共施行小梁切除术59例66眼,现对其并发症作一...  相似文献   

15.
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我国盲人中约20%为青光眼所致。近年来,虽然出现了很多抗青光眼的新药,改进了抗青光眼的手术方式,但小梁切除术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总结分析了1989~1998年间476例561眼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术常见并发症类型、发病原因及处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男性214例226眼,女性262例335眼;急性闭角型19990628收稿,19990820修回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地区人民医院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效果 ,包括前房形成情况 ,眼压 ,视力 ,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 60眼 (5 0例 )不同类型的青光眼病人采用小梁切除术 ,同时术中前房预置穿刺 ,使用丝裂霉素 (MMC) ,巩膜瓣及结膜牢固缝合 ,加上术毕形成前房的方法 ,术后随访 1年 ,对其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 90 %眼压维持在 2 1mmHg以下 ,10 %需配合降眼压药将眼压控制在 3 0mmHg以下。两例发生结膜瓣创漏 ,仅有两例术后视力低于术前 ;两例发生脉络膜脱离 ,经处理后恢复。结论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很高 ,本方法不仅减少了术后常见并发症 ,而且提高了病人早期视力。如果能在术后早期严密观察 ,及时处理滤过泡不良和低眼压等并发症 ,眼压均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新的抗青光眼手术,国内外相继有很多文献报道,我们近年来对62例72只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小梁切除术,现报告如下:资料:男40例、46只眼,女22例、26只眼;年龄最小6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1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7只眼,开角型青光眼18冽,20只眼,先天性青光眼2例、4只眼;观察时间最长三年,最短6个月。总有效率95.6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 1996年 8月至 1999年 8月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168例、2 0 2眼的病历。手术成功的指标为眼压大于 0 .533kPa ,低于 2 .80kPa ,比术前眼压下降 2 0 %。平均随访 2 0 .1± 1.8个月。结果 :2 0 2眼手术成功率为 96% ,术后早期浅前房 ,角膜上皮损害及结膜房水渗漏发生率低 ,术后无 1例发生晚期滤过泡渗漏和与滤过泡感染有关的眼内炎。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青光眼 ,合并症少 ,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2002年3月至2003年11月在我科接受小梁切除术和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在我科接受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共33例(47只眼),其中开角型青光眼28例(39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8只眼)。笔者就二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降压机制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婴幼儿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由外Schlemm管断端插入小梁切开器切开Schlemm管内壁及小梁网,范围120°,并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患者症状消失,角膜横径及杯/盘比无扩大,眼压随访6个月后控制良好,控制在<2.8kPa。结论小梁切开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婴幼儿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