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最重要的手段,是阻断因医务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1]。加强手卫生管理,落实"手卫生规范"尤为重要。笔者对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采取措施给予行政干预,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随机选择本院医师120名、护士250名、医技科室人员80名,共计450名。1.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对医务  相似文献   

3.
樊桂平 《吉林医学》2013,34(21):4398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现状,探讨一系列手卫生干预措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方法:暗访观察记录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干预措施前后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依从性、正确性显著高于干预前。结论:采取科学合理全方位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依从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陆烨 《吉林医学》2014,(12):2700-2701
目的:通过对医院医务人员洗手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医护工作者手卫生依从性和提升效果的分析。在医务人员共同参与下,建立手卫生的长效机制,保障患者安全,减少院内感染。方法:对外科病区和综合ICU的医护等人员采用手卫生清洁观察表调查方法,并通过培训等干预后再次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干预前128名医务人员正确掌握六步洗手法者占45.3%,手卫生执行率以护士最高为50.3%。在接触患者后及接触物品后洗手率为56.8%,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洗手率为30%(P<0.05)。干预后六步洗手法者占61.2%,在接触患者后及接触物品后洗手率为68.6%,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洗手率为45.2%(P<0.05)。结论: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洗手意识,完善的手卫生设施,同时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5.
<正>手卫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由医护人员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00%~([1,2])。对医护人员手卫生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目前,手卫生已得到学术界的重视,2002年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颁布医疗卫生手卫生指南,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召开全球手卫生研讨会,原卫生部2009年也颁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关研究显示,一项成功的手卫生干预活动可以提高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方法由接受过培训的人员现场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并进行手微生物采样,经过两年的综合干预再次评价手卫生依从率及合格率与干预前做对比。结果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依从率操作前由干预前的23%上升到干预后的54%,操作后由干预前的51%上升到干预后的92%。医务人员操作前手卫生合格率从干预前的8%上升到干预后的44%,操作后手卫生合格率从干预前的25%上升到干预后的91%。院内感染率由干预前的5.1%降低到干预后的2.4%。结论长期综合干预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执行率最有效的方法,并能降低医院感染,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及信誉。  相似文献   

7.
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卫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从我国卫生部网站获得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约400万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直接导致的经济损失达到160亿至24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0%。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为了解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状况,笔者于2012年7月对全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了随机调查,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持续推进手卫生行为,2012年12月再次随机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均有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目视管理在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南朗医院2017年5月1日-2018年4月30日内、外、妇、儿科四个科室的医务人员共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对照试验进行分组,每组各40名。对照组医务人员实施传统方法管理,观察组医务人员应用目视管理法进行管理。研究期间抽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将两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洗手依从性情况、手卫生合格率以及患者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患者对医务人员满意度进行比对,并统计科室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液的使用数量。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经过管理后手卫生知识掌握合格率分别为洗手步骤(92.50%)、洗手时间(100%)、洗手次数(92.50%)、洗手范围(95.00%)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813、10.141、6.646、7.440,P=0.005、0.001、0.010、0.006)。观察组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分别为接触患者前后(97.50%、100%)、无菌清洁操作前后(97.50%、100%)、接触患者体液或污染物后(95.00%、97.50%)、接触患者周围环境或物品后(97.50%)、处理药物及配餐前(100%),手卫生合格率为92.50%,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科室中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液的使用数量最多的为儿科,且管理后的使用数量多于管理前。观察组患者的医源性感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7,P=0.006);患者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6,P=0.004)。结论:目视管理应用在基层医院医务人员中可促进其手卫生知识掌握合格率的提高,进而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率和手卫生合格率,减少患者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患者对医务人员满意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知晓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了解手卫生现状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分5个阶段进行手卫生干预,干预措施包括直接观察、手卫生培训、评估反馈等,观察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计算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现场试卷考核,计算重症监护室人员手卫生知晓率。统计调查时段内医院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医生手卫生执行依从性从干预前45.0%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1.1%,护士手卫生依从性从干预前43.3%提高到再干预后的9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生手卫生知晓考试成绩从培训前60.0分提高到培训后90.0分;护士成绩从培训前59.1分提高到培训后9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3年5月的12.5%降低到再干预后的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知晓率,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CCU病房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的干预措施,以达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及减少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于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对50名CCU病房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培训,选择培训期间在CCU病房工作的50名医务人员作为观察组,于2012年8月前未规范培训和行为干预的同科室50名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人员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测试、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手卫生学检测达标率对比;以及培训前后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等因素对手卫生相关知识测试对比。结果观察组对手卫生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其知晓率、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手卫生学检测达标率也明显提高;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等单因子分析,年轻、低学历、低职称的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加强对CCU病房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干预很有必要,通过完善手卫生工作管理体制,以教育为主,尤其是加强低年资、低学历、低职称的医护人员培训,可提高手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模式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郏县妇幼保健院19名新生儿科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多模式干预措施,对比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干预前)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不同指征(接触患儿前、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儿后、接触患儿周围环境后)依从率。结果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干预前(85.03%比7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接触患儿前、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率高于干预前(87.97%比80.90%、93.92%比7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儿后、接触患儿周围环境后手卫生依从率较干预前均提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督导,可提高其手卫生依从性,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务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探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采用手卫生清洁观察表和问卷调查方法,对我院180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180名医务人员中,了解手卫生标准者占28.49%,正确采用六步洗手法者占51.61%,熟练掌握手卫生概念者占54.84%。结论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首先要有完善的手卫生设施,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洗手意识,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教育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手卫生依从性及手卫生合格率提高的作用. 方法选取16个样本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实施调查与干预,对教育干预前后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果教育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认知和手卫生依从性都明显高于教育干预前,尤其是快速消毒剂的优点由原来的8.68%提高到73.3%,干手方法由原来的30.2%提高到80.7%,手卫生概念回答正确率由原来的43.4%提高到76.5%,手卫生依从率由原来的49.5%提高到75.0%,六步洗手法合格率由原来的58.0%提高到74.0%. 结论通过行为教育干预,加强监督管理,监测手卫生并及时反馈能有效促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手卫生依从性能持久,有效减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调查精神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现状.探讨一系列有关精神科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法,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结合现场观察手卫生过程方法,调查不同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情况,评估洗手指征的执行率.结果:调查发现86%医务人员接受过手部卫生知识培训,在规定手卫生指征下,手卫生执行率为25.00%~49.00%,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为25.06%,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为49.42%.结论:精神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意识薄弱,有必要总结一套合理有效的干预法,提高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手卫生执行率,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管理层而言,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具有艰巨性,对降低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后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措施,从根本上改善目前手卫生的执行状况,避免、降低因手卫生问题而导致的医院感染事件。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蕾  张建云  卢娜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7):111-112,114
目的 及时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预防医院感染,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对南昌市第三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下科室观察,随机抽取115名医务人员,观察其手卫生实行情况.结果 (1)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41.0%,在接触患者前最低,仅31.3%,在无菌操作后最高,为50.0%;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接触患者前后比较及无菌操作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显著高于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9% vs 32.0%,P<0.05).(3)新生儿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最高,为87.5%,门诊最低,为0%;各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新生儿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加强手卫生执行力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洗手情况,便于针对性的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监督及监测,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2009年手卫生监测资料。结果: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率逐年提高,总合格率为83.5%;高年资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高于低年资医务人员,肥皂组洗手后菌落数明显超标,与洗手液组和速干手消毒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监测与反馈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有助于医务人员行为的改变,可强化其手卫生观念,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的基本情况,探讨提高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合格率的有效干预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 由科室经过专门培训的质控员与科室领导协商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手卫生干预措施,进行6个月的监督和反馈.评价干预后6个月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 干预前与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分别为21.4%和45.9%,有显著差异.结论 综合的干预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形式多样,考虑周到,对手卫生执行率的提高效果明显,且同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