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软组织血管瘤的MR表现(附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软组织血管瘤MR表现及诊断价值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软组织血管瘤,所有病例均经0.5T超导型磁共振系统检查并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结果:大多数病变(12/13)在自旋回波T1加权像上呈中等信号强度(比肌肉信号高而比脂肪低),所有病变(13/13)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高信号(比脂肪信号高),多数病变(9/13)显示蜂窝状或海绵状结构,10例边缘不清。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软组  相似文献   

2.
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MR 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ICT)的MR及临床表现,评价 度回波序列在I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诊断为ICT的患者MR扫描包括自旋回波(SE)T1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TSE)及梯度回波T2加权像(T2FFE)。并对其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ICT可见于脑桥、小脑、基底节区、基底节区、丘脑及皮层下。其中5例于自旋回 T1加权像上呈稍低信号,1例于快速自旋加 T2加权像上呈稍  相似文献   

3.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并探讨最佳扫描方案。方法收集28例经MRI诊断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分析其MRI表现。男16例,女12例,年龄36~68岁。均无明显临床症状。MRI用05T超导型机,常规T1加权及T2加权扫描后,再行重T2加权成像,TR=4000~6000ms,TE=140~180ms。1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9例为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多发病灶12例,单发16例。瘤体在SE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高信号,在重T2加权像上亦呈明显高信号,边缘均清楚锐利。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持久强化,较大病灶呈向心性强化。结论重T2加权像及GdDTPA增强扫描对肝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4.
颅内T1加权像高信号钙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内钙化在T1加权像表现为高信号的几种情况。方法:本组搜集了7例MRT1加权像扫描呈高信号的颅内病变的钙化,全部钙化均由CT证实。结果:T1加权像高信号钙化可出现在多种颅内疾病中,包括肿瘤、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T2加权像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结论:T1加权像高信号颅内钙化可见于任何颅内可发生钙化的病变。在某些钙化程度上升缓慢的病变中,更有可能检出高信号钙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iemens Avanto 1.5T MRI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通过影像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MR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1月行前列腺MRI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20例,前列腺癌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资料。结果: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中,12例MR影像学表现为前列腺中央带弥漫性结节样增生,5例表现为中央带局灶性结节样增生,3例表现为中央带增生累及外周带,均见中央腺体增大,周围叶受压变薄,T2WI压脂中央带及部分累及外周带信号不均匀,DWI为等低信号或稍高信号,9例突入膀胱底部。前列腺癌组:14例PC中表现为前列腺形态不规则,边缘凹凸不平。T2WI压脂周边区增大并见低信号结节,DWI结节为高信号。发生于一侧外周带占有5例,双侧外周带 6例,发生于中央带有1例,中央带与外周带均受累占2例,侵及前列腺包膜10例,合并精囊腺侵犯7 例,膀胱侵犯4例,直肠侵犯 3 例,周围血管不对称 5 例,盆腔内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7例,骨转移8 例,肝转移1例。结论:MRI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病变征象及周围结构显示良好,联合常规序列检查及功能成像(包括弥散序列DWI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结合临床直肠指诊及血PSA值的测定,MRI检查对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诊断,确定其大小、范围,尤其是前列腺癌的分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胰腺肿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与CT、B超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在胰腺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对25例有手术病理的胰腺病变进行MR检查,采用自旋回波T1和T2加权像对病变进行判断,并与CT和B超对比分析。结果:这三种影像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均为72.7%。胰腺癌的MR表现,无论在T1还是T2加权像上其信号改变无特点,且78%的胰腺癌信号强度与正常的肝组织和胰腺接近,故MR无法区别胰腺癌或胰腺其它病变。但在T1加权像上,由于MR的组织分辨率高,因而无论是显示胰周脂肪,肠系膜上动静脉有无受侵,还是肝门、脾门、脾静脉有无受侵均较CT显示更佳。结论:我们认为MR对于胰腺肿瘤的诊断尚需进一步探讨,但对于判断肿瘤侵犯的范围则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肢体软组织肉瘤的MRI表现,以提高认识。方法:分析20例(24次MR扫描)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肢体软组织肉瘤的MRI资料。结果:肿瘤边界T2WI较T1WI显示的清楚;T1WI肿瘤呈中等信号(17/24)和中等偏高信号。T2WI肿瘤呈较高信号,其内可见结节状高信号及低信号分隔(13/24);脂肪抑制成像肿瘤显示更清楚。增强后T1WI,肿瘤均呈不均匀的云雾状增强。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软组织肉瘤的恶性征象,结合肿瘤的生长方式、形态特征以及临床资料,有助于判定肿瘤的良恶性。MRI能清晰显示肿瘤及侵犯范围。各种软组织肉瘤之间无明显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肺炎性假瘤11例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肺炎性假瘤影像学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肺炎性假瘤的X线,CT,MRI的诊断结果。结果:肺炎性假瘤X线胸片正、侧位形态往往不一致,病灶边缘带有棱解。或长毛刺,周转没有明显的血管影像。CT强化与肿块大小有关。MRI病灶T1加权像及T2加权像均呈较肌肉高信号或稍高信号。结论:且炎性假瘤在临床影像学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病变,综合临床表现,对提高肺炎假瘤的术前诊断有很大帮助,影像学民肺癌、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21例前列腺癌患者、28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的信号表现,测量癌灶、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所有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病例均以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DWI上前列腺癌灶表现为高信号影,前列腺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且信号较混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呈稍低信号。前列腺癌灶平均ADC值0.98×10^-3mm^2/s,前列腺增生结节平均ADC值1.32×10^-3mm^2/s;志愿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2.14×10^-3mm^2/s。结论前列腺癌灶、前列腺增生结节、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前列腺癌灶信号较高。前列腺癌灶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及前列腺增生结节。DWI是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T1 加权像在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磁共振T1加权像在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急性闭塞性脑务管病15例,其中急性脑皮层动脉闭塞9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6例。结果 9例急性脑皮层动脉闭塞,T1加权像上MR信号强度正常,但可见梗死区脑肿胀征象;T2加权像时,病变区信号强度无异常发现。6例急性脑静脉窦闭塞中,横窦和乙状窦闭塞4例,上矢状窦后1/3处闭塞2例。T1加权像见闭塞的静脉窦血管流空影消失,静脉窦呈稍高信号强度  相似文献   

11.
MR信号强度在良、恶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MR信号强度在良、恶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1.5T磁共振诊断仪对88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膜病变进行了检查,分别获取T1加权、T2加权及增强T2加权自旋回波像,对胸膜病变的MR信号强度进行了主观评估。结果 良、恶性胸膜病变在T1加权像MR信号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在T2加权像上41/48例恶性及11/35例良性胸膜病变表现为高信号(敏感度85%,特异度69%);在增强T1加楷像上,48/53例恶性及19/35例良性胸膜病变表现为高信号(敏感度91%,特异度46%)。结论 MR信号强度对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但不宜将MR信号强度作为一项独立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DWI在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疾病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囊肿的DWI表现及其ADC值的变化特点,探讨DW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16名健康志愿者,9例前列腺囊肿,29例BPH和21例PCa患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外周带、囊肿、前列腺增生结节以及前列腺癌灶的DWI表现、ADC值的变化特点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DWI表现:16名志愿者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囊肿呈高信号;BPH增生结节信号不均匀,信号强度低于外周带;PCa表现为低信号影。各组平均ADC值:正常前列腺中央带(1.352±0.052)×10-3mm2/s,外周带(1.829±0.071)×10-3mm2/s,囊肿(2.557±0.084)×10-3mm2/s,BPH增生结节(1.576±0.101)×10-3mm2/s,PCa癌灶(0.934±0.166)×10-3mm2/s,其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前列腺囊肿、正常外周带、BPH、正常中央带和PCa癌灶(P=0.000)。结论DWI及ADC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正常前列腺、前列腺囊肿、BPH和PCa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共47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29例,前列腺癌18例。检查方法包括常规T1WI、T2WI、DWI和脂肪抑制成像。所有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观察前列腺大小、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情况,对DWI、ADC数据行定量分析。结果 MRI显示1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于外周带13例,表现为T2WI外周带内结节状、片状异常低信号区;8例位于中央带或移行带。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度为81.07%、特异度为78.01%、准确率为80.11%。结论联合应用DWI成像方法可以提高MR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hy perplasia,BPH)及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Ca)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表现以及灌注值,评价两者对BPH和PC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疾病的76例患者行常规MRI及PWI扫描,分析BPH及PCa的常规MRI表现及所获得时间-信号曲线(TIC),计算最大灌注斜率(SSmax)。结果 35例PCa及41例BPH的TIC均有明显的上升支,较之BPH组,PCa组TIC上升支较陡峭,峰值高,达峰时间短;PCa组的SSmax高于BPH组(P〈0.05)。结论 MRI与PWI联合应用有助于PCa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刘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的诊断效果。材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2例(BPH15例、PC7例)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分析内容有病变形态及大小、信号特点及肿瘤浸润情况。结果:12例BPH前列腺呈明显增大,T1WI呈均匀性稍低信号改变。T2WI显示中央腺体显著增大,增生的中央腺体显示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小结节状中等高信号或低信号灶。外周叶受压变薄,T2WI呈高信号改变,3例外周叶呈窄带状低信号。3例前列腺大小与形态正常,但中央腺体及外周带比例失常,外周叶可见明显受压情况。7例PC中,有4例病灶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T2WI上位于外周带内见局灶性信号减低区,其中1例,肿瘤在骨骼内广泛转移。3例病灶突破包膜向周围扩散;3例病变侵犯周围神经血管束,2例侵犯精囊,1例侵犯膀胱,1例盆腔内淋巴结广泛转移。结论:MRI能很好的显示BPH的增生病灶以及能较好地显示PC的病灶范围和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正确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评价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 (three dimensionalMRspectroscopicimaging ,3DMRSI)检查前列腺的可行性并初步评价在MRI基础上联合应用 3DMRSI对鉴别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价值。方法 2 2例疑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行MRI和 3DMRSI检查。将 3DMRSI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 2例患者中有 2 1例完成了前列腺 3DMRSI检查。 1例患者因既往曾行直肠肛门手术而无法置入直肠内线圈致使检查不能完成。 6例患者获得41处病理结果 ,其中 2 1处为前列腺癌 ,14处为前列腺增生 ,6处为正常外周带。计算 3DMRSI中相应位置的 [胆碱(choline) +肌酸 (creatine) ] /枸椽酸盐 (citrate)的比值 ,发现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 (choline +creatine) /citrate值较小 (0 .5 1± 0 .17和 0 .60± 0 .2 1) ,而前列腺癌的 (choline +creatine) /citrate值较大 (1.98± 0 .95 )。结论 3DMRSI检查对于多数前列腺疾病患者是可行的 ,可得到有诊断意义的波谱信息。与病理对照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 3DMRSI有助于鉴别肿瘤与其他疾病 ,与MRI结合能直观地显示肿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的形态及血流变化。方法:应用经直肠彩超对20例正常人,16例前列腺癌,130例前列腺增生进行观察,结果:前列腺增生体积明显增大。结节以强回声为主,分布在内腺范围居多,前列腺癌体积增大,结节以弱回声为主分布于外腺且双侧叶不对称,前列腺癌的血流分布更丰富,血管内径>0.2cm,在血流峰值与阻力指数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病变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1,结论: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在形态和血流方面均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8.
经直肠B超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讨论经直肠B超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移行区测量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4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时进行腹部B超及经直肠B超测量前列腺,用预测重量与手术后的实际重量进行对比,讨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的重量估测更接近手术后的实际重量。结论:经直肠B超测量前列腺移行区并进行估重更加准确,与手术实际重量相关性更高,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Lipidstoragemyopathybelongstoinflammationofmusclecellscausedbyselfimmunity.(lipidstoragemyopathy,LSM).DomesticresearchesaboutitsevaluationwithMRIwereunavailable.Ourob-jectivewastoinvestigateMRIfindingsofLMIanditsvalueintheevaluationofLSM.MATERIALSANDMETHODSMaterials9LSMpatientsadmittedfromApril1998toApril2002werein-cludedinourstudy.Thesepatientsinclude5menand5womenaging4-36years(meanage:24.9years).Courseofdiseasevariedfrom9mo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