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癌、肠癌等消化系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属于中晚期,有的已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或手术后短期内复发转移,化疗是治疗晚期消化系肿瘤的另一个主要治疗手段。本科自2001年9月采用5-氟尿嘧啶深静脉置管持续注射与小剂量顺铂联合治疗晚期消化系肿瘤19例,疗效满意。现在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危重病病人抢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的通畅,保护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应多采用深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易于保留、导管弹性好、输液种类广泛、其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深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本科室2010年1月至12月78例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比较2011年1月至12月106例置管患者进行CQI的变化情况.成立CQI小组,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护理操作流程和各项管理制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实施CQI后,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护理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62例病人经前路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162例病人中,151例一次穿刺置管成功,11例重新穿刺或改为其他穿刺方法成功。结论经前路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骶管置镇痛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使用不同激素剂量的疗效差异。[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A、B、C、D4组.每组30例;A、B为观察组,均采用骶管置镇痛泵注射方法,但分别使用低、高不同激素浓度药液,C、D为对照纽,C组采用常规骶管注射方法。D组采用静脉注射方法。[结果]与对照组C、D相比较.观察组A、B1次疗程结束后次日和出院当日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骶管置镇痛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骶管注射及静脉注射方法,此种注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通过探讨深静脉置管后护理,得出结论 掌握静脉置管后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减少及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规程,定时更换置管处敷料及输液装置、定时冲管、保持导管的固定及通畅,并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结论加强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病人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置管是近几年临床上开展的新业务.由于它克服了外周静脉输液的许多缺点.不仅用于各种急危重症开放静脉通道,还可用于心血管系统的检测等,因此,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规程,定时更换置管处敷料、定时冲管、保持导管的固定及通畅,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加强对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从而减少了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留置镇痛泵患者拔除尿管不同时机对患者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50例,A、B、C、D四组患者均于术后48h停镇痛泵,A组患者于镇痛泵应用期间停保留导尿;B组患者于停止镇痛泵后0-8h停保留导尿;C组患者于停止镇痛泵后8-24h停保留导尿;D组患者于停止镇痛泵24h以后停保留导尿。比较4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患者拔除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28例,诱导排尿成功7例,需再次导尿15例;B组患者自然排尿成功37例,诱导排尿成功5例,需再次导尿8例;C组自然排尿成功43例,诱导排尿成功4例,3例需再次导尿;D组自然排尿成功45例,诱导排尿成功3例,2例需再次导尿。4组尿潴留的发生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镇痛泵停止使用后8-24h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足底静脉泵按摩髋部骨折术后病人足底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对35例髋部骨折术后病人使用足底静脉泵治疗,其作用是对下肢静脉被动挤压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血液在深静脉内淤积形成栓塞。结果35例髋部骨折术后病人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使用足底静脉泵操作简便,缩短了住院时间,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较为安全有效易行的深静脉置管法,为临床深静脉置管途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83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误入动脉率。结果:股静脉穿刺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最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误入动脉率最高,首次穿刺成功率三者无区别。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应作为临床深静脉穿刺的首选路径,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失血休克患者临床进行研究.方法:选自我院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急诊收治的应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救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30例,对其采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进行救治.结果:30例病人28例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2例患者因其病情过于严重,失血量过多导致救治无效死亡.结论:对于失血性休克及时救治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存率,且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失血休克患者的效果是显著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足底泵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足底泵在髋臼骨折术后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将 6 2例髋臼骨折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 (42例 )、对照组 (2 0例 ) ,4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观察手术后股静脉的形态及血流情况。结果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治疗组为 2 1% ,对照组为 5 5 %。结论 :足底泵可有效减少髋臼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P=0 .0 0 8) ,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后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与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为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后防血栓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对我院收治的5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入院后30d进行D-二聚体检测,其中25例行深静脉置管,25例未行深静脉置管,比较入院时和入院30d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结果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39例D-二聚体检测值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两组D-二聚体检测值偏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7,P=0.733);入院后30d行深静脉置管组D-二聚体检测值偏高人数高于未行深静脉置管且(χ^2=6.818,P=0.009)。结论恶性肿瘤行深静脉置管患者有较大的血栓风险,动态监测D-二聚体有助于预防恶性肿瘤深静脉置管患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霁  张萍萍 《华夏医学》2002,15(5):715-716,F003
综合报道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进展状况,就穿刺方法、封管问题、并发症的防治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并结合作者临床实践,提出留置时间以5-7d为宜;根据留置针大小、患者疾病选择封管液类型,采取正压封;保护膜视污染状况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非手术疗法的护理、手术疗法的护理、对长期卧床病人采取的预防措施几个方面。精心护理,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实践充分证明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相关性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近期的研究发现,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导致DVT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主要机制可能是:破坏血管内皮;激活血小板;活化凝血因子;抑制抗凝系统;破坏纤溶系统。现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致DVT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对未来相关性工作提出一定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评价无线镇痛系统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采用无线镇痛系统行术后皮下自控镇痛(PCSA),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全自动注药泵行术后皮下自控镇痛。观察患者的满意度、VAS评分、麻醉医生的被回叫率及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患者满意度、术后48 h 的 VAS评分和被回叫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线镇痛泵系统在功能上作了大量的修改与补充,在提高镇痛质量的同时能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