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情绪调节认知策略在大学生神经质人格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方法 对824名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取多层次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大学生所使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理性分析得分最高[(14.1±2.57)分],灾难化得分最低[(7.74±2.76)分].在控制了第一次抑郁得分后,神经质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137,P<0.001)、情绪调节策略中的积极重新关注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073,P<0.05)以及沉思、灾难化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137,P<0.001;β=0.143,P<0.01)均达到显著水平;抑郁与灾难化和责怪他人存在交互作用(β=0.0535,-0.620,P<0.05,0.01).结论 灾难化正向调节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影响,而责怪他人则负向调节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间的作用。方法对吉林省3所高校的329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既起部分中介作用又起调节作用,而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只起一定的调节作用。结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减少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而且要培养大学生应用积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生活事件与情绪调节三者的关系。方法应用贝克抑郁量表、情绪调节问卷、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对38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贝克抑郁量表分数与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6个维度呈正相关(r=0.22~0.42,P <0.01);贝克抑郁量表分数与情绪调节问卷的认知重评维度呈负相关(r=-0.27,P <0.01),与情绪调节问卷的表达抑制维度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无抑郁组、轻度抑郁组、中重度抑郁组在认知重评、生活事件及生活事件6个因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表达抑制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MOS 模型表明情绪调节的认知重评对抑郁既有直接作用,也是调节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因素。结论认知重评策略对生活事件与抑郁具有调节作用,应重视其在减轻抑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福建省某监狱的274名有效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Mplus 7.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模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神经质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抑郁三者间的关系,为我国老年人的抑郁干预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和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1060份有效问卷,睡眠质量得分、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得分与抑郁得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个人评价在应激事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ASLEC)、个人评价问卷(PEI)及抑郁问卷(CES—D)对52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2.36%。(2)抑郁情绪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1),与个人评价呈显著负相关(r=-0.47,P〈0.01)。(3)生活事件和个人评价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因素,总预测率为26.2%;在多元逐步回归中,当个人评价进入回归方程后,应激事件对抑郁的预测率由11.2%降至4%,Beta值由0.34降至0.21。结论 个人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质人格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焦虑抑郁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200名以上HP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CBF-PI-B)、健康调查简表(SF-36)、流行病调查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进行测量。结果完成问卷调查的HP感染者共240例。HP感染人群神经质人格与焦虑、抑郁水平呈正相关(r=0.370、r=0.501,P<0.01),生存质量与神经质人格、焦虑、抑郁呈现显著负相关(r=-0.761、r=-0.764、r=-0.846,P<0.01)。路径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在HP感染人群神经质与生存质量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0.31)占总效应(-0.84)的36.95%。结论焦虑、抑郁在HP感染者神经质人格与生存质量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神经质人格不仅直接影响HP感染者的生存质量,而且还可通过焦虑、抑郁影响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个人评价在应激事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ASLEC)、个人评价问卷(PEI)及抑郁问卷(CES-D)对52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1)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为12.36%.(2)抑郁情绪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1),与个人评价呈显著负相关(r=-0.47,P<0.01).(3)生活事件和个人评价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因素,总预测率为26.2%;在多元逐步回归中,当个人评价进入回归方程后,应激事件对抑郁的预测率由11.2%降至4%,Beta值由0.34降至0.21.结论 个人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珊 《包头医学》2023,(4):42-43
目的 :探究情绪调节策略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情绪调节策略。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对照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两组SE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对照组SE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以情绪调节策略为主的短干预有利于减少抑郁障碍青少年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学生抑郁状态并探讨其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对具有抑郁情绪的医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某医学院校1720名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做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5.96%,且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专业抑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学专业抑郁水平较高。"晚上睡不好觉"、"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父母感情不和"以及"被同学理解"等10项事件对大学生抑郁情绪产生显著影响。结论:重视医学生中存在的抑郁情绪问题及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降低或消除医学生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在情绪智力与孤独感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情绪智力量表和孤独量表对542名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假设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在情绪智力与孤独感间具有中介效应,建立路径模型,采用AMOS17.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认知性情绪调节的积极策略[(28.64±5.90)分]总体上与情绪智力[题项平均分(2.38±0.27)分]显著正相关(r=0.346,P<0.05),与孤独感[(42.29±7.88)分]显著负相关(r=-0.301, P<0.05);路径分析显示:间接效果和直接效果的估计值均支持本研究假设(P<0.05)。结论认知性情绪调节的积极策略在情绪智力与孤独感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女性复发性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事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150例复发性女性抑郁症患者和1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访谈,应用非参数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生活事件对女性复发抑郁症的影响。结果病例组的正性生活事件得分、负性生活事件得分、生活事件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正性生活事件、工作稳定、有配偶与抑郁症的复发呈负相关。结论负性生活事件是抑郁复发的危险因素,正性生活事件以及工作稳定、有配偶是复发性抑郁症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医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得分位于前3位因子的影响.方法:运用SCL-90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中文版对6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在SCL-90中的得分位于前3位的因子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灾难化、沉思、责难自己可解释强迫症状12.1%的方差变异;灾难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口服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酞普兰口服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前、干预后4周及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比较两组抑郁状态、睡眠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4周及8周,两组HAMD评分及PSQI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I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抗抑郁剂治疗,抗抑郁剂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睡眠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专科护理专业女生面对的主要负性生活事件及抑郁情绪状况,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专科护理专业123名女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者抑郁量表得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回归分析表明,与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的主要负性生活事件包括生活习惯变化、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和不喜欢上学等.结论 专科护理专业女生具有较为明显的抑郁情绪,且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医学研究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医学硕士研究生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与焦虑情绪的影响。 方法  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 CERQ)、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之抑郁、焦虑分量表,对388名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 本研究发现医学硕士研究生整体较常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理性分析,其次是责难自己、积极重新关注以及沉思策略,较少运用灾难化的策略。② 男生理性分析的量表得分低于女生(12.61±2.19/13.19±2.16,P=0.01)。 接受(10.50±2.79/9.88±2.41, P=0.02)、灾难化(9.10±2.81/8.53±2.34,P=0.04)、责难他人(10.92±2.54/10.31±2.28,P=0.01)的量表分显著高于女性。③ 沉思、责难自己和灾难化策略与医学研究生抑郁、焦虑量表分具有显著相关性(β>0.03,P<0.05)。结论  研究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焦虑有显著影响,其中沉思、责难自己和灾难化这类消极的认知调节方式是医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酌情予以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血小板聚集和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肽胶囊200mg/次,4次/d,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加用尼莫同片30mg/次,3次/d,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WMS评分和MOCA评分[(23.72±4.58)、(38.25±5.96)、(24.06±5.19)、(27.45±4.92)、(44.64±6.02)、(27.92±5.35)分]均较治疗前[(18.97±4.45)、(33.51±5.85)、(19.31±4.19)、(19.03±4.37)、(33.94±6.17)、(18.97±4.47)分1明显上升(f=2.47、2.25、2.44、3.05、2.82、3.17,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26、2.29、2.23,均P〈0.05);同时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34.64±5.16)、(21.92±3.94)、(19.14±4.47)、(21.36±3.89)、(29.12±4.93)、(17.13±3.86)、(15.06±3.65)、(16.97±3.72)分]均较治疗前[(39.83±6.14)、(26.82±4.84)、(24.07±5.01)、(26.18±4.12)、(40.18±5.87)、(27.16±4.75)、(23.85±4.82)、(25.91±3.93)分1明显下降(t=2.30、2.40、2.47、2.44、2.82、3.27、2.31、3.12,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29、2.38、2.39、2.36,均P〈0.05)。结论丁苯肽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延缓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孕期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梅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2-22,26
目的了解孕期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孕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6~2008年216名正常孕妇(对照组)、75名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组)以及49名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的孕妇(慢性乙肝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慢性乙肝组的发生率最高,AsC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各组新生儿的胎龄、体重和1MinApg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新生儿胎龄慢性乙肝组和AsC组、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体重对照组和AsC组、慢性乙肝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的1MinApger评分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易发生妊娠并发症,同时也影响新生儿的胎龄、体重和1minApger评分,应加强对该组孕妇的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新生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8):16-19+23
目的 探讨全孕期心理管理对孕期出现异常情绪且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寻求有效的方法改善异常情绪,从而改善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全孕期在我院定期产检、具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按照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筛查,将有轻、中度抑郁和(或)焦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在常规产检的基础之上,于早、中、晚孕期进行心理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产检,比较两组剖宫产率、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早产率及孕早期、孕晚期抑郁、焦虑评分。结果 试验组孕早期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全孕期心理管理后,试验组孕晚期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其孕早期评分(P0.05);对照组孕妇孕晚期SAS、SDS评分与其孕早期评分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AS、SDS评分(P0.05)。试验组剖宫产率(30.00%)低于对照组(60.00%)(χ2=9.090,P0.05);试验组早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05);试验组产后2 h出血量(166.70±52.50)mL明显低于对照组(262.80±82.7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孕期心理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具有异常情绪的不良孕产史孕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