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88亿吨,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1.62万亿立方米,1997年我国石油产量达16034万吨。预计到2000年我国的石油需求达到205-2.47亿吨,到2010年石油需求将达到2.93-4.68亿吨,届时我国石油产量预计为1.9-2.7亿吨。因此,在加快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应适当利用外国资源加大跨国勘探开发的力度,分享世界油气资源。同时要切实推行油气并举和开发、节约并重的方针,使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更趋合理,走资源节约型、效益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1.中国石油产量跃居世界第四2012年11月1日,国土资源部根据东北地区油气资源动态评价结果发布数据称,中国石油年产量2011年达2.03亿吨,由世界第5位上升到第4位;中国天然气年产量已由2002年的229亿立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1013亿立方米,由世界第17位上升到第6位。2012年石油产量仍将保持世界第4位或略有上升。油气理论创新、勘  相似文献   

3.
《油气世界》2006,(12):13-13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CPPE),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勘察设计院、中油管道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东北管道设计研究院、天津大港油田集团石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重组成立,以长输管道工程、油气田地面工程、大型油气库工程、滩海油气田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开发陆上终端工程、公用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及工程总承包为主营业务的跨国经营的工程公司。总部设在河北省廊坊市,下设廊坊、天津、沈阳3个国内分公司,及中油四维勘察公司、中油龙慧自动化公司、中油消防工程公司、大港油田建设监理公司4个子公司。  相似文献   

4.
《石油学报》2006,27(4):100-100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预计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5亿t、天然气储量1.3万亿m3.为了缓解资源接替紧张的矛盾,确保实现新增探明油气储量目标,"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将投入70亿元资金,安排开展五大系列60项重大科技项目,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谭蓉蓉 《天然气工业》2007,27(2):113-113
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管道建设已超过4万公里。按照目前的规划,到2015年中国油气干线管道将超过10万公里,中国将形成一个庞大的管道运输网。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就是采用密闭的管道运输。从1971年建设大庆到铁岭的原油管道,标志着中国管道运输业的发端。随后进行的铁岭到秦皇岛、到北京,胜利油田到南京等原油管道的建设,使东北、华北、华东的原油管道实现了联网。1997年建设的陕北靖边到北京的天然气管道,开始了天然气管道的发展,到2002年“西气东输”管道的建设,使中国的天然气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1、中国天然气成因及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成果显著2、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3、含CO2气田开发及CO2驱油技术取得重大进展4、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技术重大突破支撑长庆油田快速上产5、复杂地表地震工程遥感配套技术在西部地区应用效果显著6、多项钻井技术集成助力中国石油水平井年钻井规模突破1000口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始建于1953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行业中建院较早,集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油气田开发、地质开发试验和计算机应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机构,也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参谋和支撑机  相似文献   

8.
1.中国天然气成因及大气田形成机制研究成果显著 2.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3.含CO2气田开发及CO2驱油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4.特低渗油田高效开发技术重大突破支撑长庆油田快速上产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应用》2012,31(2):109-111
<正>1勘探理论和技术创新指导发现牛东超深潜山油气田华北地区中浅层潜山油气藏勘探程度高但富油凹陷剩余油气资源依然丰富。通过创新提出富油凹陷精细二次勘探理念,集成和发展超深潜山油气藏勘探理论和关键技术,现场实施获得牛东超深、超高温、特高产潜山油气田重大发现。在成藏理论方面,揭示了潜山油气运聚成藏新机  相似文献   

10.
谭蓉蓉 《天然气工业》2006,26(6):133-133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将新增探明石油储量25亿吨、天然气储量113万亿立方米。为了突破资源接替紧张的矛盾,确保实现新增探明油气储量目标,“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将投入70亿元资金,安排开展5大系列60项重大科技项目,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5大系列指的是以加强关键技术开发为目的的重大技术攻关系列,以加快重大装备研制为目的的研发设计制造产业一体化系列,以解决重大工程技术瓶颈为目的的重大现场试验系列,以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持续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超前储备研究系列,以推动集成配套技术应用为目的的重大技术推广系列。60项重大项目包括以下6类内容:一是安排17项勘探开发重大项目,使勘探攻关试验区成功率提高5%、开发攻关试验区采收率提高2%~3%;二是安排16项炼油化工重大项目,发展具有国际水平的特色技术,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国外石油石化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以中国石油电子商务为例,详细介绍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绩。总结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还对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油气》2012,(3):26-31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 strategic and fundamental industry which provides equipment for all industries including the defense industry.The domestication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s a miniatureof rapid development of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油气》2004,11(3)
China has great potential in developing its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Vice-Minister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Zhang Baoguo said at China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Industry Summit held in Beijing on September 21.  相似文献   

14.
15.
石油石化行业的青年科技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具备科技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且会受到行业特性的诸多因素影响。结合工程科技人才成长一般规律及行业特点,通过调研和访谈,分析、梳理石油石化行业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热喷涂技术在石油石化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热喷涂技术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以多种方法制备出优于本体材料的表面功能薄层,其厚度仅为结构尺寸的几十分之一,却使其具有了比本体材料更高的耐磨性、抗腐蚀性和耐高温等性能。常用的热喷涂方法有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爆炸喷涂、超音速火焰喷涂,其中,等离子喷涂、超音速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的市场比例越来越大。热喷涂技术在石油石化工业中主要用于修复石油机械,提高机械零件的耐磨性以及容器、管道、塔架的耐腐蚀性。在石油石化工业中进一步推广热喷涂技术,走低成本发展之路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18.
石油石化装备是能源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油气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保障。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油气装备科技创新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石油钻采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炼油化工设备、金属压力容器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企业。但与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存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研发体系亟待完善、高端装备供给不足、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型人才紧缺、适应市场人才不足、信息化总体基础较薄弱等问题。结合我国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提出4方面发展对策:(1)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实现转型升级;(2)坚持创新驱动,培育高精尖拳头产品;(3)推进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制造、产品与技术智能化深度融合;(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阐释4方面建议:(1)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发展的道路;(2)发挥政府、协会、企业的职能,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发展;(3)规范市场秩序,形成良性竞争生态;(4)开展全产业链研究攻关。  相似文献   

19.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上游核心业务(油气勘探与开发)、炼化企业、石油销售系统以及石油技术服务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直面“入世”,分析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石油石化的影响,阐明了发展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征稿简则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37(8):69-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