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整体上介绍了基于传统半导体加工的纳米加工技术、探针直接书写式纳米加工技术、纳米复制加工技术,以及这几种纳米加工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性质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聚合物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质、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前景。对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纳米科技》2007,4(5):1-3
“厚德博学,志存高远”是四川大学储伟教授的座右铭,正是坚持着这样的信念,储伟教授认真钻研、严谨治学,在纳米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近期,我刊对储教授进行了采访,言谈中处处展示着我国纳米科技研究新生代的勃勃生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纳米抗菌材料的分类、制备、抗菌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阐述了纳米抗菌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其抗菌机理,介绍了纳米抗菌材料在建材、陶瓷洁具、纺织品、日用塑料等领域的应用。本文的工作对相关工作者了解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抗菌性能与应用前景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以及稀土元素(La、Ce、Nd、Pr、Sm)掺杂纳米TiO2粉体.采用TEM和XRD研究了粉体形貌和晶体结构,利用TH2816型宽频LCR数字电桥测试分析了粉体介电特性.结果表明,所有稀土元素的掺杂均提高了纳米TiO2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其原因是稀土离子取代钛离子产生了更多的感应偶极矩以及稀土离子进入晶体内部使晶格畸变有利于极化.在Nd/纳米TiO2复合粉体中,最佳掺杂浓度为Nd2.5%(原子分数)时,样品相对介电常数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6.
纳米陶瓷、复相陶瓷及纳米复相陶瓷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纳米陶瓷、复相陶瓷及纳米复相陶瓷的研究是纳米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综述了其发展过程和研究动态,阐述了纳米复相陶瓷的优异性能、产生机理及应用前景,展望了纳米复相陶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顾留洋  王树林 《功能材料》2015,(3):3041-3044
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在Si片基底上制备1层ZnO纳米薄膜,作为纳米棒的晶种层,然后利用金属浴沉积法在ZnO纳米薄膜基础上制备择优取向的ZnO纳米棒阵列,最后通过水热法二次成核结晶形成纳米片。研究证明,ZnO纳米棒阵列和纳米片均沿着c轴取向。在Cu2+抑制极性面生长的作用下,形成的ZnO纳米片结构均匀,分布面积广,单片ZnO纳米片的厚度约为8 nm,面积呈平方微米级,较大的有40μm2左右。ZnO纳米结构的生长取向对其物理化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高度沿c轴取向的ZnO纳米棒有利于紫外光发射和激光器的发展,但极性面的缩小不利于光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纳米碳管的孔结构、相关物性和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评述了纳米碳管(CNT)的纳米孔隙结构及其决定的特殊物化性质,以及潜在的应用。CNT孔径体系由多层次的孔隙组合而成,开口的一维中空管腔是最基本的孔隙结构,其纳米级的尺度和物理形态决定了它的超常吸附性质和其它物化特性,使CNT成为极具潜力的纳米级能量载体;提供了进行一维物理化学过程的极限反应空间,是真正意义上的纳米反应器;CNT的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及其决定的吸附性质还决定或者影响着许多其它物化性质(如电磁性质)。发展纳米碳管中的物理化学研究,制备基于大表面积、可控孔结构CNT的纳米器件,是CNT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宫斯宁  陈瀛  梅菊  吴秀玲 《纳米科技》2009,6(2):25-28,32
合成出了西布曲明晶体,并确定了晶体为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bcn,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西布曲明晶体具有手性反式结构。运用晶体化学和纳米科技的基本原理对西布曲明的纳米化药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该配合物不同纳米尺度微粒的晶胞数、原子数、表面原子数及其比例的计算,分析讨论了微粒纳米尺度变化与化学活性的相关关系,为西布曲明药用原理提供了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材料产业》2005,(9):80-82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项目通过鉴定有望产业化;我国在仿地成岩凝石理论及生产工艺方面获新突破;微/纳米力学测试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取得新进展;以色列找到氢能利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纳米科技》2007,4(3):I0002-I0002
2007年6月4日“2007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2007)”在万人瞩目中拉开帷幕。会议上,针对我国近几年纳米科技研究的良性发展态势,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白春礼给出了这样几个关键词:“活跃、有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纳米TiO2的性能、应用及制备方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纳米TiO2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以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在光催化剂、化妆品、抗紫外线吸收剂、功能陶瓷、气敏传感器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文献对纳米TiO2的性质、应用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本工作对有关纳米TiO2的性能、应用及制备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是以太阳能作为蓄能手段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对晶体硅电池与薄膜电池存在的问题与特性做了详细的说明,并简要介绍了处于研发阶段的纳米结构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14.
借助DSC、FT-IR、DMA现代分析表征技术,首次以马来酸酐接枝聚雨烯作为聚丙烯/纳米TiO2或纳米ZnO复合材料的相容剂和相分散剂,系统研究了它们对聚丙烯的耐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纳米TiO2和纳米ZnO对聚丙烯的结晶成核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纳米ZnO的加入使PP的β-晶型熔融峰消失.对聚丙烯结晶有明显的成核促进作用;随着紫外光老化时间的延长,PP熔融峰高度下降,峰宽和熔融温度基本不变.1750cm^-1处的峰面积增加幅度减小;纳米TiOz和纳米ZnO可以减缓PP在紫外光照射下的降解速度,提高PP对外界能量的耗散作用;PP纳米复合材料的损耗模量明显增大,阻尼因子(即tanδ)在添加PP—g—MAH后峰值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ZnO、S如纳米颗粒及ZnO/SnO2复合纳米材料分别作为气敏基料制成旁热式气敏元件,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产物的形貌,用静态配气法对浓度为100ppm的甲烷气体进行气敏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这几类元件的最佳工作温度及灵敏度差异较大,当工作温度为350℃时SnO2纳米颗粒的气敏性能最佳。此温度下,SnO2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也比纯ZnO纳米颗粒分别缩短了2S和3S。  相似文献   

16.
从水滑石(LDH)的结构、性质以及其有机改性、LDH的制备等方面,逐步介绍了聚合物/LDH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分类、相关表征手段及现今国内外各类关于聚合物/LDH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研究发展,并对其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纳米二氧化钛(TiO2)作为添加剂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温性、抗老化性等,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光催化活性,在通过吸收紫外光能量后具有较强的抗菌杀菌能力,因此在涂料、化妆品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受纳米尺寸效应影响,纳米TiO2在聚合物基体中存在易团聚、难分散的缺点,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需要通过多种表面改性方法调控纳米TiO2的表面性质,增强其与聚合物基体相容性。本论文首先详细阐述了纳米TiO2的制备、表面改性方法及机制,并综述了近期纳米TiO2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纳米TiO2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模量、低热膨胀系数聚酰亚胺杂化薄膜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聚酰胺酸中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和硅烷偶联剂(KH550),制备了不同SiO2含量的PI/SiO2杂化薄膜.采用FTIR、TMA、SEM以及TGA分析了PI/SiO2杂化薄膜的性能和结构.结果表明,TEOS经水解缩合与聚酰亚胺(PI)形成了有机-无机杂化网络结构,SiO2均匀分散在聚酰亚胺基体中;SiO2和偶联剂的引入提高了杂化薄膜的热稳定性;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PI/SiO2杂化薄膜的拉伸强度降低,但当SiO2含量达到20%时,弹性模量增大到3.4GPa.  相似文献   

19.
铁电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有关铁电纳米粉体、纳米复合材料、以及纳米陶瓷的制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介绍.对由于粒子尺寸减小引起的结构和性能的改变及其相关机理进行了讨论.透明铁电纳米复合材料可望在光学存储、光学计算等光学器件中得到应用.而纳米陶瓷由于介电特性、耐电压、抗老化、机械强度等性能的提高,因而可以广泛用于改进现有电容器材料的性能,获得性能更加优良的器件.  相似文献   

20.
富笑男  郭叶飞  陈锦涛 《功能材料》2021,52(3):3170-3176
以六水合硝酸锌、九水合硝酸铁和CO(NH2)2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并且改变实验条件制备了纯纳米ZnO和纳米Fe/ZnO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有样品进行表征,并对部分样品进行了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测试。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此外,所有样品均由小颗粒聚集在一起而形成了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团聚物或颗粒膜。而且随煅烧温度和Fe掺杂浓度的改变,Fe/ZnO样品的晶粒尺寸和表面形貌也随之变化。以甲基橙溶液作为污染物,在高压汞灯的照射下进行了光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Fe掺杂Fe/ZnO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相较纯纳米ZnO样品得到了改善。当Fe掺杂量为1.5%时Fe/ZnO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另外,适当煅烧温度也使Fe/ZnO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得到了提升,其中最适煅烧温度为500℃。无论是Fe的掺杂浓度还是煅烧温度,适当的Fe的掺杂浓度和煅烧温度都有利于改善Fe/ZnO样品光催化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