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明确变价铈离子对铋层状化合物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机理,采用传统固相工艺制备了不同价态铈离子为原料的(Li,Ce)改性的Sr0.6-x(LiCe)x/2(BiNa)0.2Bi2Nb2O9(SBNBN)陶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价态的铈离子由于实际取代位置的不同,会引起材料不同的晶格畸变;不同价态铈离子对SBNBN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也不同,Ce3+离子降低了材料的居里温度和高温介电损耗,Ce4+离子则提高了材料的居里温度和高温介电损耗;不同价态铈离子取代均能有效提高(Li,Ce)改性的SBNBN陶瓷的压电性能,Ce3+和Ce4+离子改性的SBNBN陶瓷压电系数的最大值分别达到了28pC·N-1和32pC·N-1.  相似文献   

2.
采用锌金属有机配合物(MOF-5)煅烧得到的多孔碳材料作为阴极材料,以锌箔作为阳极,硫酸锌中系水溶液作为电解液构建了锌离子复合电容器。在电化学性能测试中,锌离子复合电容器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如高放电比容量(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为55 mAh·g~(-1)),良好的倍率性能,高能量密度(46 Wh·kg~(-1)),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进行8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锌离子复合电容器的放电比容量保持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子色谱法建立偏二甲肼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样品中偏二甲肼的含量进行测定。以20mmol·L~(-1)甲烷磺酸溶液为淋洗液,使用CS12A(250mm×4mm)阳离子交换柱,电导检测器,外标法定量。测得偏二甲肼的检出限为0.05mg·L~(-1),在25~1 000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502 686 X+239 795,R=0.999 7。40 mg·L~(-1)和400mg·L~(-1)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和99.5%,8次样品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0%。结果表明,采用离子色谱测定偏二甲肼的方法快速、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以4A沸石和1-正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为修饰剂,制备了沸石/离子液体修饰碳糊电极,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多巴胺的选择性测定。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在铁氰化钾溶液中有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而且可逆性较好。在沸石/离子液体修饰电极上,抗坏血酸和多巴胺的峰电位差大约为225mV;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多巴胺的峰电流与浓度在5.0×10-8mol·L-1到9.0×10-6mol·L-1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9×10-9mol·L-1(S/N=3)。该电极具有高灵敏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多巴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天然沸石进行载铈改性并探讨pH值、吸附时间、温度、沸石投加量和原水氟离子质量浓度对载铈改性沸石吸附容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6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确定最佳的预处理方法,结合硫酸高铈物质量的浓度、固液比、改性方式对改性沸石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对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的载铈改性沸石的吸附容量进行分析.结果 沸石最佳改性条件为:硫酸高铈物质量的浓度0.05 mol·L--1固液比1:5,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4h.载铈改性沸石处理含氟水的适宜pH为3~9,12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结论 沸石经载铈改性后吸附能力有所提高,各个因素对吸附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态吸附法研究三聚磷酸二氢铝吸附锌离子的动力学行为并进行吸附机理的探索。结果表明:当消除内外扩散影响时,三聚磷酸二氢铝对锌离子的吸附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符合阿累尼乌斯方程式,吸附的活化能Ea=31.01 kJ.mol-1,吸附的频率因子A=147.68 L.mg-1.min-1,ln(k/T)与1/T之间的关系符合Eyring公式,其活化焓ΔH=28.46 kJ.mol-1,活化熵ΔS=-211.90 J.mol-1.K-1,其吸附机理是三聚磷酸二氢铝中的质子氢与其表面吸附的锌离子发生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羟基磷灰石对水溶液中锌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对水溶液中锌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iur等温吸附:ρR/q=0.152 97 ρR+0.122 47 ;该吸附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1/ρ R=0.010 84t+0.496 89;反应速率k1和温度T之间的关系符合阿仑尼乌斯 (Arr henius)公式:lnk1=-0.895 25×1/T+0.155 41,吸附的活化能为Ea=7 .444 J/mol.  相似文献   

8.
羟基磷灰石对水溶液中锌离子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羟基磷灰石对水溶液中锌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对水溶液中锌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iur等温吸附:ρR/q=0.15297ρR+0.12247;该吸附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1/ρR=0.01084t+0.49689;反应速率k1和温度T之间的关系符合阿仑尼乌斯(Arrhenius)公式:lnk1=-0.89525×1/T+0.15541,吸附的活化能为Ea=7.444J/mol.  相似文献   

9.
在优化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以水为提取溶剂,SAX-SPE柱净化,AS 9-HC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测定黄瓜中溴离子含量的离子色谱分析方法。Br-标准溶液浓度0.5~300 mg.L-1,标准曲线方程为Y=-306 756+2 639 978X,r=0.998 4,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 mg.kg-1。样品(低于方法最低检出浓度)添加1,100 mg.kg-1Br-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0.6%;相对标准偏差为13.47%,9.67%,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测定的青岛5个菜市场黄瓜样品中溴离子浓度均低于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波辐射加热进行Zn2 离子与X、Y和丝光沸石分子筛的离子交换,制备离子交换型沸石催化剂Zn-X、Zn-Y和Zn-丝光沸石.通过考察溶液浓度、微波辐射功率、加热时间等因素对交换度的影响,得出交换反应的适宜工艺条件为:交换原液浓度0.06 mol.L-1(丝光沸石)、0.10mol.L-1(Y沸石)、0.12 mol.L-1(X沸石),加热时间6 min(X沸石和Y沸石)、12 min(丝光沸石),微波辐射功率390 W(X沸石、Y沸石和丝光沸石).Zn2 离子与X、Y和丝光沸石的一次交换度分别为79.2%(X沸石)、67.7%(Y沸石)3、8.8%(丝光沸石).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微波辐射加热法所需时间仅为传统加热法的1/40~1/80.XRD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对沸石晶体结构无破坏作用.采用“二交二焙”法可使Zn2 与Y沸石的交换度由67.7%提高到79.2%.  相似文献   

11.
"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信息和通信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然而,长期以来三门课程的教学各自为政,存在授课内容重复、衔接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原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文章首先阐述了整合的总体思路,其次提出了整合的具体方案,然后分析了整合后课程体系的特点,最后对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脉即城市文化脉络,它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集合,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本.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作为研究对象,从物化城市形态及非物质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对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内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太原城市文脉的措施.通过对此研究,以期能够促进太原历史文脉的传承及其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3.
VBA与VB应用程序之异同和相互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VBA(VisualBasicforApplications)与VB(VisualBasic)之间的异同点,以及VBA与VB的代码对照,并举例说明了两者之间进行相互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以人为本 ,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工作 ,把党性原则和“人情味”联系起来 ,实现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互相转化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以人为本,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工作,把党性原则和"人情味"联系起来,实现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互相转化,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花鸟画和花鸟图案虽然在表现的目的、功能和工具材料上相异,但在表现手法和造型规律上却相互融合。在设计艺术中进行工笔花鸟画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互融性,将设计艺术中的一些有益因素贯穿到花鸟画教学中,这样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工笔花鸟的表现语言,同时也使花鸟画教学和设计艺术专业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由于缺乏深厚的人文背景以及科技哲学和科技美学的指导 ,现代科学和技术越来越陷入自设的困境 .面对现实 ,提出致力于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特别是理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的融合 ,以此促进科技、美学和其他人文学科的联姻 ,唤醒科技的人本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常见天然沸石的结构.性能和应用情况以及对几种典型沸石类分子筛材料的合成方法.特性及应用,提出了开发利用沸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泥岩涂抹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及封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岩涂抹是断层封闭的主要机制之一,为了建立合理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泥岩涂抹类型、形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泥岩涂抹主要有3种类型:即研磨型、剪切型和注入型.泥岩、页岩、煤层、膏岩、泥质盐岩、碳酸盐岩和粉砂岩均可成为涂抹的原岩,由原岩与周围岩石的强度差异所决定的拉张型叠覆带是泥岩涂抹形成的关键地质因素.叠覆区的几何学特征、断距与泥岩厚度的比率、有效正应力控制着泥岩涂抹的连续性,亚地震断层(断距小于15m)泥岩涂抹连续临界SSF值范围很大,最大可达到50,规模较大的断层(断距大于15m)临界SSF值一般为5~8,有效正应力越大,临界SSF值越大.连续的泥岩涂抹导致断层在盖层段垂向封闭.断层侧向封闭取决于多次涂抹形成断层泥含量,可建立SGR,SSF和CSP与过断层面压力差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断层所能封闭的最大油气柱高度,实现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核,因此也可以被划分到生物碎屑中。蓝藻石作为蓝细菌钙化作用的产物,同时鉴于蓝藻石的广泛存在,把钙化蓝细菌形成的核形石命名为蓝藻石,这一重要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使用。然而蓝绿藻概念已变更为蓝细菌,蓝藻石的形成与藻类无关,显然将其称作蓝菌石更加确切。因此,应将红藻石和蓝藻石分别归为生物碎屑和核形石当中,并用新的术语蓝菌石替代蓝藻石。其意义在于使红藻石和蓝藻石的概念及归属更为规范,并为碳酸盐岩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