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了解都兰县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都兰县1990-2004年报告的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85.01/10万;甲肝发病率波动较大,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肝炎病例中,乙肝占56.93%。年均发病率男性为94.73/10万,女性为74.81/10万(P〈0.01);肝炎的高发年龄为10-34岁,其中甲肝为30岁以下,乙肝为20-44岁。[结论]都兰县肝炎发病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肝炎的流行规律及流行因素,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方法]对德州市德城区1990~2003年肝炎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3年年发病率为19.22/10万~106.92/10万,年均35.64/10万;病死率为0.17%。1990~1997年发病率逐年下降,1998~2003年为波浪式上升。各型肝炎中。乙肝占61.01%,甲肝占26.61%;年均发病率城区为52.56/10万,农村为17.49/10万。[结论]德州市德城区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1990~1993年以甲肝为主,1994年后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许昌市魏都区病毒性肝炎(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魏都区1999-2008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肝炎合计发病3685例.年均发病率为101.65/10万。1999-2005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10万).甲肝为4.03.乙肝为78.84,丙肝为13.93,戊肝为0.71。未分型肝炎为5.77;男性为123.16.女性为79.74(P〈0.01);0~9岁、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岁分别为23.60、57.82、112.61、107.90、128.88、146.49、107.99、135.22、101.55(P〈0.01)。发病高峰.肝炎、乙肝、丙肝、未分型肝炎不明显,甲肝、戊肝为2~4月。[结论]魏都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甲肝发病率下降,乙肝、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流行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肝炎分型三间分布、疫苗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06.2/10万,1998年起位居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甲肝疫苗应用,使0—9岁组发病率从170.8/10万下降到1.6/10万,削平了儿童发病高峰。乙肝疫苗接种后,相应年龄组的发病率从43.7/10万下降到6.3/10万;HBsAg携带率下降到2%。结论 疫苗接种是防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措施,乙肝成人免疫和加强免疫是控制乙肝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青岛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青岛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青岛市病毒性肝炎累计发病22177例,年均发病率为35.56/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依次为2004年23.12、2005年27.74、2006年62.44、2007年47.92、2008年40.68、2009年32.06、2010年25.11、2011年26.04。甲肝累计发病489例,年均发病率为0.78/10万;乙肝累计发病17427例,年均发病率为27.95/10万;其他型肝炎累计发病426I例,年均发病率为6.83/10万。2004~2011年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48.20,女性为22.84(PdO.01);0~岁为2.12,5~9岁为2.52,10~14岁为3.49,i5~19岁为19.18,20~29岁为45.42,30~39岁为41.03,40~49岁为46.85,50~59岁为50.40,≥60岁为36.43(P〈0.01);7个区为47.98,5个县级市为27.90(P〈0.01)。结论青岛市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乙肝是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博白县病毒性肝炎(肝炎)流行规律,为制订科学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2005年博白县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5年博白县肝炎发病率在10.24/10万~28.15/10万,年均平均17.13/10万;流动人口较多的7个乡镇为23.40/10万,其他21个乡镇为13.45/10万(P〈0.01);男性为23.49/10万,女性为9.72/10万(P〈0.01);15~39岁发病率最高为23.56/10万,其次40岁以上为16.60/10万,其他年龄人群为4.69/10万~10.60/10万(P〈0.01);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41.12%和18.50%;乙肝占70.18%,甲肝占20.89%,其他型占8.93%。[结论]甲肝和乙肝是肝炎防治的重点,农村、学校及流动人口聚集地区为肝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1957—2000年台州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肝炎分型三间分布、疫苗效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15.5/10万,1998年起位居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甲肝疫苗的应用,使0-9岁组发病率从170.8/10万下降到1.6/10万,削平了儿童发病高峰。乙肝疫苗接种后,相应年龄组的发病率从43.7/10万下降到6.3/10万,HBsAg携带率下降到2%。结论:疫苗接种是防制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措施,乙肝成人免疫和加强免疫是控制乙肝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明市1995-2004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三明市1995—2004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法定传染病统计年报表、疫情汇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来病毒性肝炎年发病率波动在44.07/10万~82.87/10万之间,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以乙肝病例最多,占71.63%,发病逐年上升;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32.62%;全年分布基本均匀;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性别比为2.60:1,20~加岁组为发病高峰。结论三明市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上升趋势,未来预防工作应以乙肝防治为主,以疫苗免疫为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同安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市同安区1992~200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2~2003年肝炎平均年发病率为76.99/10万;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乙肝1996年始有所上升,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甲肝高发年龄为0~9岁,乙肝为20~29岁,其他型肝炎为50~59岁.[结论]同安区肝炎发病以乙肝为主,乙肝是肝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国2004—201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6年我国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 918.7万例,年均发病率为110.4/10万;共报告甲肝61.6万例,乙肝1 541.0万例,丙肝202.1万例,戊肝30.7万例,未分型肝炎73.3万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3.6/10万、88.7/10万、11.5/10万、1.8/10万和4.3/10万。我国居民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小幅下降后走平趋势,但仍然处于高位;甲肝、乙肝、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2.1%、2.5%和11.5%;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14.4%;戊肝发病率在较低水平波动。病毒性肝炎年均死亡率为0.67/10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我国居民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下降,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沈阳市皇姑区乙肝流行特征,评价乙肝疫苗(HBV)的预防效果。[方法]对皇姑区1990~2004年乙肝疫情与HBV接种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4年乙肝年均发病率为42.42/10万。累积发病率.男性为915.20/10万,女性为374.04/10万(P〈0.01);20~39岁为1436.36/10万,0~9岁为196.24/10万,10~19岁为294.98/10万(P〈0.01)。14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与同年HBV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832),不同街道全人群乙肝累积发病率、14岁以下儿童乙肝累积发病率均与儿童HBV平均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659、-0.815)。[结论]乙肝发病率逐渐降低,与儿童HBV接种率逐年提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007—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病毒性肝炎病例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运用SPSS 20.0、SAS9.1.3软件对2007—2012年肝炎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2年上海市黄浦区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4.64/10万,2007—201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起呈上升趋势。45.83%(77/168)的病例发生在1—4月份,男女性别比为2.00∶1,以40~59岁人群为主,占59.76%(92/168)。分型监测显示乙型肝炎发病位居首位,占43.45%(73/168);其次为戊肝,占38.10%(64/168)。结论近年来,黄浦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稳中有降趋势,乙肝和戊肝所占比重上升,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肝低发病率的同时,重点应加强乙肝、戊肝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朴文  金顺哲  陈陆  陈阳 《职业与健康》2010,26(6):669-670
目的分析珲春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完善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珲春市网络直报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8年珲春市急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93.3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u=10.60,P0.01),平均发病年龄为46.86岁,多发年龄为30~59岁之间,主要病种为乙型肝炎,职业为工人和农民、家务。结论2007—2008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有计划地在重点人群开展甲型、乙型肝炎疫苗的普种和加强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流行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病毒性肝炎分型三间分布,发病趋势,疫苗效果等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33.78/10万,1992年起位居法定传染病的首位;全市甲肝发病占总发病报告总数的25.34%,总报告发病率为30.59/10万,0岁~9岁组发病率从181.44/10万下降到22.56/10万,地区分布以上街区为多,目前登封发病率超过15年均水平;使用乙肝疫苗接种后,相应年龄组的发病率从29.84/10万下降到15.85/10万。结论全市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及食品卫生督管力度,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治,预防控制甲肝流行,同时乙肝疫苗免疫和加强是控制乙肝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市2004~2009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4~2009年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风疹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4~2009年来源于"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的风疹疫情为资料,分析风疹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特征。[结果](1)2004~2009年石家庄市风疹平均发病率为4.30/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及以下组,其中以10岁~组发病率最高,为16.24/10万,其次是0岁~组和5岁~组,分别为13.71/10万、13.81/10万(χ2合计=1192.02,P=0.0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33︰1(χ2合计=47.98,P=0.00);职业分布特征以学生最多,平均占60.01%,其次散居儿童,平均占25.15%(χ2合计=2839.97,P=0.00)。(2)石家庄市2004~2009年县区风疹发病明显高于市区(χ2合计=1067.67,P=0.00)。(3)2004~2009年石家庄市风疹全年均有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2、3月份开始发病人数逐渐增多,4、5月份达高峰,6月份以后开始下降,7~11月发病最低;2004~2008年风疹发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9年发病有所下降。[结论]石家庄市农村10岁~及以下儿童是风疹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在每年的4~5月份季节性发病高峰前开展针对性的风疹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亚市10年来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三亚市2000~2009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报表及网络直报系统中所获得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9年三亚市法定报告甲、乙传染病发病率为350.61/10万~320.04/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324.26/10万。10年来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70.31/10万上升到156.03/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88.00/10万下降到2009年的17.20/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呈单峰下降,高峰为2004年237.25/10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年发病率为212.35/10万~212.35/10万。[结论]三亚市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以及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遂宁市船山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遂宁市船山区2004~2008年病毒性肝炎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8年遂宁市船山区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6891例,总发病率为515.5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13.50,P〈0.01)。型别以乙型肝炎为主(15509例),占91.82%;季节以5~8月发病较高,占40.23%(6796/16891);发病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5岁,以青壮年(15~39岁)为主(10180例),占60.27%;职业以农民为主(9958例),占58.95%;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84∶1。结论船山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近2年有所下降,但仍处较高水平,应加强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1997-2005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分析合肥市1997~2005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关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合肥市1997~2005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24 562例,死亡66例,年平均发病率62.64/10万,年平均死亡率0.17/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甲型肝炎呈直线下降趋势,发病率与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851,P<0.01);乙型肝炎呈稳中略降的趋势,但15岁以下乙肝的发病率下降明显并与乙肝疫苗接种率呈高度负相关(r=-0.832,P<0.01);丙肝和戊肝呈上升趋势.结论 使用疫苗能有效降低甲肝和15岁以下儿童乙肝的发病率.在使用疫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常州市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常州市2005~2010年的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年以来常州市乙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发病率由2005年的36.18/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5.72/10万,6年平均发病率为25.24/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男性高于女性,高发人群为农民、工人、民工。结论加强乙型肝炎监测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开展预防乙型肝炎的宣传教育,可有效控制乙型肝炎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