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石油沥青60℃动力粘度测定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度是表征沥青稠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论述石油沥青粘度测定法(真空毛细管法)中毛细管的选择、温度、真空度、取样量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及试验过程中的其它注意事项,表明了在测定石油沥青的60℃动力粘度时,必须严格按照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测定,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李外郎 《油田化学》1989,6(4):304-308
本文研究了原油破乳剂UH_(6535)(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无规共聚物)表面膜的流变性质。用旋转法测得的表面粘度随转速增加而下降,单分子膜显示非牛顿流体性质。用自由衰减法测定时,则单分子膜具有牛顿型流体性质。用旋转法在高转速时测得的表面粘度比自由衰减法测得的小很多。但随转速下降,两法所得表面粘度值差别减小。这一现象可用高分子在速梯场中的定向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粘度是流体抵抗流动的能力,其种类有很多,如标准粘度、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等。其中的6&C动力粘度是反映道路沥青高温抵抗永久变形能力的一项重要参数,其测试方法目前采用的基本有两种,分别是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法与真空减压毛细管法,这两种粘度测试方法虽然最终得到的粘度单位一致但方法和原理却完全不同。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对6个不同的道路沥青试样进行比对试验,并对两种粘度测试方法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两种方法的特点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道路沥青零剪切粘度与毛细管粘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韩  李立寒 《石油沥青》2010,24(3):15-21
粘度是评价道路沥青粘结特性的重要技术指标,也是条件性指标,不同测试方法得出粘度指标差异极大。基于沥青在路面结构中受力状态,对基质沥青、SBS、高强度、高粘度改性沥青等12种道路沥青60℃零剪切粘度、毛细管粘度进行比较研究,并对零剪切粘度测试方法进行简化。试验与分析表明:高粘度改性沥青在第一牛顿区共同区域范围内与沥青在路面结构中所受的剪切速率水平一致,零剪切粘度可以较为合理地表征沥青在路面结构中的粘结特性;高粘度改性沥青毛细管粘度存在虚高现象,无法有效表征高粘度沥青路用粘度特性,而基质沥青毛细管粘度对应的剪切速率在第一牛顿区域范围内,可作为零剪切粘度的替代指标,对基质沥青粘度性能进行评价。此外,建议利用剪切速率扫描试验进行零剪切粘度测试,取10-3~10-2s-1范围内测量粘度均值为零剪切粘度。  相似文献   

5.
经现场使用表明,利用阻尼振动式粘度计、X—Y 记录仪、热电偶等仪器组成的测定原油粘度-温度关系曲线的自动测量方法与通常测量粘度的毛细管法、落球法比较,具有测量精度高、范围广、速度快、重复性好、便于现场使用等优点。是用于研究原油(或其他液体如高分子量体系的胶体、悬浮体、粘合剂、乳浊液等)粘度与温度关系的一种很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中对高柔钢结构的多吊点旋转法吊装与空中旋转法吊装两种方案,从受力特点及经济效益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介绍了吊搬法吊装方案。并对空中旋转法吊装方案作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7.
粘度测量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粘度测量的过程毛细管技术以及几种直接或间接测量粘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塔类设备的滑移法吊装及空中旋转法吊装两种方案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比,并通过丙烯塔的吊装实例分析对大型塔类设备的空中旋转法吊装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高温高压油气水混合液粘度测量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油及混合物的粘度对原油开发方案编制、数值模拟、原油集输和了解原油在地下的渗流机理等均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落球法测量粘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设计制作了一套高温高压油气水混合液粘度测量仪,可以测量原油及油气水混合物的粘度与温度、压力、含水率、含气率的关系,以及不同含气率、温度下原油的泡点压力值等。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广泛应用验证,该装置具有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航天润滑油运动粘度测量误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虎  赵晓静 《润滑油》2010,25(5):57-60
利用不同温度下润滑油运动粘度的测量数据,分析了温度对润滑油运动粘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基于泊肃叶方程式,推导了由测量温度和标定温度之差计算毛细管常数误差的公式。结果表明,运动粘度测量误差随温度计精度减少而增大;随着测量温度和标定温度之间的偏差增大,粘度计毛细管常数误差变大;当温度计精度不变时,运动粘度测量误差随测量温度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