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我国人工养殖对虾空前发展,目前总养殖面积已达500万亩,估计每年需要配合饵料120万吨左右。因此发展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生产已成为养虾业的当务之急。以下就我们3年来对虾饵料研究工作实践谈点体会。一、对虾的营养要求及配饵的基本成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据分析,雌雄对虾干物质所含营养成份略有差别,见表1、2。  相似文献   

2.
我国养殖对虾的品种有: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斑节对虾(P.monodon)、日本对虾(P.japonicus)、墨吉对虾(P.merguiensis)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ensis)等6种,其中以中国对虾为主,对营养需求和饵料配制技术研究的主要对象也是中国对虾。我国对虾养殖自70年代末起步,至1991年产量近21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在技术上主要是靠工厂化育苗和配合饵料。而配合饵料的研制成功,质量不断提高,是基于对虾营养的基础研究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中国对虾营养需求及营养生理研…  相似文献   

3.
1对虾配合饵料的发展概况世界上研究虾用配合饵料的历史不长。日本是世界上水产养殖较先进的国家,企业化养殖在本世纪初就已起步,但使用配合饵料也不过只有3年的历史。6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开始罗氏沼虾、日本对虾的营养研究。日本于1969年开始对对虾配合饵料进行研究,1971年达到实用化程度,与此同时广泛开展虾营养及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目前除制成配合饵料外,还有用于幼体悬浮微粒饲料,替代轮虫、丰年虫、小球藻等活饵。配合饵料的研究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养虾业的发展,配合饵料使美国虾产量几年间增加了3倍,日本增加了7倍,…  相似文献   

4.
宋晓敏  卢迪 《饲料研究》1990,(10):6-12,27
一、试验目的在对虾养殖生产中,解决了虾苗种问题以后,饵料便成为养殖生产中的关键。天然饵料在数量上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解决饵料供应、降低饵料成本的主要途径,就是研制和应用对虾人工配合饵料,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商业部给我们下达了《中国对虾人工系列配合饵料的研究》课题,目的是:1、探讨用人工配合饵料完全代替天然饵料养殖中国对虾的生产效果;2、研究运用微机设计对虾人工饵料配方的数字模型,软件及操作方法;3、研究能有效防治虾病,促进对虾生长的高效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最近,世界各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台湾年产15000T,厄瓜多尔年产3万T,都远远超过日本。而且,这一爆发性的对虾养殖热,有进一步扩展到世界各国的倾向。在这样发展的对虾养殖业中,确保产卵及健壮的种苗来源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日本对虾,虽然天然亲虾较易获得,种苗生产也相对稳定,但这在各国对虾养殖中还是较为棘手的问题,特别是斑节虾。对虾类的蚤状幼体期及糠虾幼体期的初期饵料一般用硅藻、绿藻等单细胞藻类及卤虫等浮游动物。但是保证经常供给大小相近且营养价稳定的浮游生物并不容易,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重视,以及受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影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斑节对虾(草虾)、日本对虾(花虾)、墨吉对虾(白虾)的养殖,越来越引起养殖业主的重视。养殖业主对虾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对虾的消化系统短而且细,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对虾饲料加工要求远比普通畜禽饲料的加工要求高。下面,着重探讨一下生产对虾饲料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7.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受病菌、病毒、寄生虫和环境、营养的应激等各种因素的侵扰,严重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为确保对虾养殖业的正常生产,减轻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并从虾苗培育、饵料营养、养殖模式和应激因素等方面探索各种应对措施,结合药物治疗.尽量克服病害的威胁,保证对虾养殖的顺利进行。1虾苗培育虾苗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养殖过程中对虾的生活能力。而且虾苗本身若携带病菌或病毒,则很容易导致对虾暴发流行性疾病。选择健康亲虾,优化饲育环境,隔绝或控制病菌、病毒的感染,是…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近十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伴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中国对虾的营养需要和营养生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为研制对虾配合饵料提供了依据,为发展对虾饲料工业奠定了基础。配合饲料是对虾养殖系统工程中的关键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营养生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爱杰 《饲料工业》1990,(6):25-29,45
<正> 近十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伴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中国对虾的营养需要和营养生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成果为研制对虾配合饵料提供了依据,为发展对虾饲料工业奠定了基础。配合饲料是对虾养殖系统工程中的关键一环,因此也可以说,对虾营养需要和营养生理的研究为我国对虾养殖生产的成倍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现将研究进展概况报道如下。一、蛋白质在对虾的营养物中,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各种营养物  相似文献   

10.
随着虾、蟹养殖业的发展,除了要继续提高养殖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外,解决育苗期开口饲料紧缺的矛盾已成当务之急。当前,在我国对虾、河蟹等高效益水产养殖的种苗生产中,需要大量使用卤虫等鲜活幼体为开口饵料,随着水产养殖生产的不断扩大及卤虫资源的掠夺性采捞,已使国内卤虫资  相似文献   

11.
1988年3月,商业部饲料局与美国大豆协会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利用美方技术提高我国对虾饵料生产技术和对虾养殖技术合作项目的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分别建立一至两个对虾养殖示范点,由美方无偿提供技术指导,采用美方提供的虾池管理技术,按美方提供的饵料系列配方利用国产原料生产对虾饵料进行养殖试验,摸索经验逐步推广。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我国对虾养殖的成活率,饵料报酬、对虾单产、个虾体重等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较先进水平。同时试验用大豆粕代替鱼粉生产对虾饵料养殖对虾。  相似文献   

12.
苏京波  张爱花 《饲料工业》2000,21(10):44-4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重视,以及受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影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斑节对虾 (草虾 )、日本对虾 (花虾 )、墨吉对虾 (白虾 )的养殖,越来越引起养殖业主的重视。养殖业主对对虾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对虾的消化系统短而且细,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对虾饲料的加工要求远比普通畜禽饲料的加工要求高。下面,着重探讨一下生产对虾饲料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水中稳定性 (耐水性 )  对虾饲料要求在水中的稳定性时间要长,一般要求达到 2h以上。如果生产出来的颗粒饲料耐水性差,则不适应虾类的采食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重视,以及受国外水产养殖技术的影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尤其是斑节对虾(草虾)、日本对虾(花虾)、墨吉对虾(白虾)的养殖,越来越引起养殖业主的重视.养殖业主对虾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对虾的消化系统短而且细,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对虾饲料加工要求远比普通畜禽饲料的加工要求高.下面,着重探讨一下生产对虾饲料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对虾养殖业发展很快.1988年,全国养殖面积达244.44万亩,总产量20万吨,江苏省养殖面积17.78万亩,占全国的7.3%,在我国对虾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对虾养殖尚处于较低水平.1988年全国平均单产84公斤/亩,只有大面积高产纪录的河北省唐海县216公斤/亩的38.9%.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鲜活饵料资源(海生蛤类、小杂鱼、淡水生河蚬、螺蛳等)日渐减少,饵料的短缺已成为困扰对虾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饲料研究》1989,(2):22-26
随着对虾人工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饵料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将给国内本巴紧张的饲料供应系统增加巨大压力。资源不足,特别是蛋白质饲料将更加紧张。同时,对虾饵料的发展方向,必然由配合饵料来解决。今年全国养虾面积为1834700亩,总产147000吨,已经大大突破原来的国家规划水平(“七五”计划到1990年全国产虾12万吨)。按照近两年的发展速度预测,到1990年全国对虾总产量将超过30万吨。如果按每产1吨对虾消耗配合饵料3吨计算(包括饼粕类单体喂用)全国就需要饵料近百万吨,将消耗掉现有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就东方对虾配合饵料的营养特点及加工方法试述如下。一、对虾的营养需要特点我国北方养殖的东方对虾和日本对虾同属肉食性对虾。东方对虾配饵中蛋白质最适含量问题,说法不一。天津农学院水产系认为在32%~33%为最佳,而青岛海洋大学李爱杰教授认为仔虾以44%为宜,成虾则应大于45%。一般的看法是,虾体幼小时,池中基础生物饵料多,虾体长大后生物饵料的  相似文献   

17.
鲜蛤是养殖对虾的最佳饵料,但在收获盛期由于气温、水温过高,容易造成蛤类死亡变质,投喂时污染水质,影响对虾生长。因此我们进行了用四角蛤提取液作配合饵料的养虾试验,研究其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的对虾幼体饵料及养成虾饵料的研究,几乎与育苗及养殖研究同时起步,从时间上来说,开始较早。但自1967年以來,日本、美国以及我国台湾等地加快了基础研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同他们相比,目前主要差距表现在,我们对对虾各发育阶段的营养生理和消化生理研究薄弱,饵料营养学研究较少,基础性研究仅是初步的,对中国对虾各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以及代谢生理还远远没有查清。这一状况极大地妨碍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及饵料的合理利用。由于应用基础研究薄弱,为了适应国内养虾业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绝大多数饵料厂使用的配方是参考其他动物的营养需要而设计的,或者是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一、颗粒型配合饲料在养虾业中的作用对虾是广大群众最受欢迎的海珍品之一。对虾具有食性广,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换汇率高等优点。为此,我国从1979年开始大力发展对虾养殖业以来,养殖面积和虾的产量,每年平均以成倍速度发展。从此,我国新兴的对虾养殖业迅速地进入了世界主要养虾国的行列。养虾业同其他饲养业一样,饲料也是养虾的重要物质基础。要进行大规模养虾,保证养虾达到稳产、高产,而饲料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国内外传统养虾饲料,大多数以小杂鱼、低价的贝类等鲜活的动物性饲料或单一粉状饲料为主。这种传统的养虾饲料将会给养虾事业带来一系列的麻  相似文献   

20.
朱伯清 《饲料工业》1991,12(8):25-29
<正>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始研究对虾配合颗粒饵料,在对虾配饵的主要营养成分标准、原料的技术条件、添加剂和加工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投饵系数还较高,一般在4.0~4.5,有的甚至达5~6,饵料成本占对虾养殖总成本的60%~70%。因此,为了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饵料系数和降低斤虾饵料成本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水质、池底质环境和精良的养殖管理技术是优质饵料取得低系数的保证;优质饵料是取得低饵料系数的基础。国外的优质饵料在小面积(2~3亩)养虾中,饵料系数在2.0以下,在大面积(50~100亩)养虾中,饵料系数在2.5以下。饵料的质量同多种因素有关,如原材料的质量和品种、配方(包括添加剂)以及加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