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柬埔寨北部A区块地表情况复杂(既有丘陵,又有雷区),即使实施弯线采集,由于干扰波发育,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极低。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叠加剖面仍不能满足地质解释的需求。为此,本文开展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法研究。针对弯线剖面位置偏离地下实际反射点位置,利用GeoEast系统提供的弯线观测系统定义模块进行了道头更新,确保CMP点的走向与测线走向基本吻合;联合应用多种去噪方法,在叠前道集和叠后剖面上进行多域适度去噪处理,提高资料的信噪比;针对复杂静校正问题,采用浮动面处理,联合应用多种静校正方法解决长、中、短波长静校正问题;针对弯线偏移归位问题,采用GeoEast系统的弯线偏移模块,保证地下构造精确成像。采取以上措施,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基本满足地质解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宽线地震勘探技术因其性价比优势在复杂陆地探区油气资源勘探中应用广泛,成功案例较多,但在我国海洋地震勘探领域的成功应用并不多见。此文利用南海北部湾盆地某三维探区的二源三缆一束航海线,结合地下共深度点(CDP)面元的合理定义,系统地进行了基于二维、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算法的多种宽线成像试验,并从成像效果、信噪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试验表明海洋宽线的成像处理选取二维算法成像效果较三维算法的成像结果好。对比以前的二维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工区区域宽线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塔西南柯东构造带地表为巨厚黄土塬,资料信噪比极低,静校正问题突出,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准确成像难度很大。在该区成像攻关中,充分发挥了多系统综合处理优势,采取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攻关思路,应用了宽线静校正技术、多域叠前去噪技术、共反射面叠加、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等针对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成像质量。通过精细解释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区的构造特征,并落实了一批有利圈闭。  相似文献   

4.
塔西南柯东构造带地表为巨厚黄土塬,资料信噪比极低,静校正问题突出,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准确成像难度很大。在该区成像攻关中,充分发挥了多系统综合处理优势,采取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攻关思路,应用了宽线静校正技术、多域叠前去噪技术、共反射面叠加、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等针对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成像质量。通过精细解释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区的构造特征,并落实了一批有利圈闭。  相似文献   

5.
张亚斌  江谋勇  郑祝堂 《石油物探》2012,51(4):408-413,318
ZD地区地表地震条件复杂,地下断层发育,构造较复杂,目的层地震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低,常规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为了改善该地区东部丘陵地带中深层反射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对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地表一致性处理、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静校正方法的试验与应用,解决了静校正问题;采用多域去噪技术进行叠前多域去噪,压制各种干扰,突出有效反射;利用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消除各种非一致性因素的影响;通过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偏移成像效果。最终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波组特征清楚,中深层信噪比有较大提高,连续性增强,断点、断面清晰可靠,成像精度比老剖面有明显提高。通过综合解释,对该区构造取得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一批新圈闭,经钻探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6.
复杂地表二维弯曲测线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芳  郭赟  鲍伟  管文华 《石油物探》2007,46(2):196-201
YM地区地表为平台、洼地、冲沟、悬崖等构成,高程变化剧烈,出露地表的岩性复杂。虽然通过采用弯曲测线方式发送了激发接收条件,但在原始地震资料上,干扰类型多,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极低;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叠加剖面,画弧现象严重,信噪比不高。为此,开展了针对性的处理方法研究。针对弯曲测线剖面位置偏离地下实际反射点位置这一问题,通过利用弯曲测线几何库定义观测系统,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质量控制,确保CMP点的走向与测线走向基本吻合;针对干扰类型多这一问题,联合应用多种去噪方法,在叠前道集上和叠后剖面上进行去噪处理;针对静校正问题复杂这一问题,以野外提供的静校正量为基础,联合应用多种方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针对地震资料对叠加速度非常敏感这一问题,采用常规速度扫描和精细速度分析方法来获取准确的叠加速度场;针对剖面的信噪比低这一问题,采用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多次迭代方法来提高。采取以上措施对资料进行重新处理后,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划弧现象较轻。  相似文献   

7.
M工区地下构造复杂,速度随时空变化剧烈,地震资料信噪比及反射能量受地质因素影响严重,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地震数据处理首先面临静校正问题。为使最终处理成果准确反映地层发育状况及构造发育特征,采取了保护弱反射信号、提高资料信噪比、建立精确的速度场等措施,确保了断点、断面准确归位成像。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应用GeoEast处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针对低信噪比资料的噪声压制,要精细选择去噪参数,根据记录特点采用组合去噪的方法进行噪声压制;当发生转角或对于炮点横向偏移距离较大的数据,应采用弯线偏移方法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消除直线叠前时间偏移出现的假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3年SEG年会地震勘探新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3年SEG年会所发表的石油勘探新技术论文按采集技术、处理技术、偏移成像技术和其他技术四个方面做了简要总结。采集技术方面主要介绍了宽线地震在山地的应用,与万道高密度地震采集配套的高精度测量技术,以及基于吸收介质模拟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处理技术方面重点介绍多次波的利用、无拉伸动校正和波动方程静校正。偏移成像技术方面介绍了双程波动方程成像、保幅偏移、各向异性介质成像、射束叠前成像、直接对多次波成像、一次波和多次波同时偏移成像、局部照明偏移、三维叠前偏移反褶积、绕射波成像和叠前深度偏移等。此外,还介绍了与裂缝和层状介质有关的各向异性问题,从地震数据中求取地史剖面,利用偏移数据模拟解释流程,断层自动追踪,以及层位自动解释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前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断裂带地区多采用的多(宽)线采集方法,在盆地本部构造不甚发育的巨厚黄土山地区和低信噪比地区,对压制各类复杂干扰,提高剖面信噪比,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但多(宽)线观测技术还存在对复杂断裂构造静校正和处理成像困难,偏移成像精度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采用单线小道距高密度空间采样观测系统采集的方法,根据断裂等构造的倾角计算出可以采用的邻道接收点组合叠加的线(面)元大小,以此计算出邻道组合叠加的最大步长,采用室内检波点去噪组合方法进行精细处理,更有利于搞好西缘逆冲断裂带等复杂区静校正工作,还提高了西缘高陡复杂断裂带的成像精度,获得了具有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10.
MD复杂山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元  邬达理  蔡俩  任跃华  李燕 《石油物探》2011,50(6):595-599,529
MD地区地表地形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高陡构造发育地段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速度难以准确求取,因此,偏移成像剖面上构造形态的可靠性低.分析了影响构造落实的处理难点,提出了包括多线联合层析静校正、叠前强干扰波压制、波组一致性处理等基础处理技术;采用IMO速度分析、加密速度分析、速度扫描与速度谱相结合的速度分析建立偏移速度场,用VSP实测速度进行标定的井控叠前时间偏移等方法,提高复杂构造的叠前偏移成像的可靠性.应用该套处理技术对MD地区的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剖面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二维叠前深度偏移连片处理及成像建模技术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深层低幅度构造是有利的含油气区 ,但因构造探明程度低 ,很难准确确定钻探井位 ,再加上一些地区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做构造图 ,使得小幅度构造的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为了在利用二维地震资料条件下提高深层小幅度构造的可靠性 ,进一步提高构造成像的真实性 ,提出了如下研究思路 :在时间域解决近地表静校正闭合差和提高资料信噪比 ;在深度域消除相交测线的速度闭合差 ;进行二维叠前深度偏移连片处理。基于这种思路 ,在时间域首先对每条二维测线做初至折射静校正 ,以便消除由近地表引起的剖面闭合差。然后利用二维测线按照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建立全区统一的速度场 ,并从该速度场中抽取每条二维测线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场 ,使每条二维测线准确成像。从最终结果来看 ,新剖面较老剖面在信噪比和成像精度上有较大的提高 ,新落实的小幅度构造与井分层数据吻合较好。因此认为 ,依据所提思路和方法进行连片处理较好地解决了中深层低幅度构造的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二维原始地震资料表明,塔里木盆地阿北、顺北和草湖地区的目的层埋藏较深,地表和地下地质构造复杂,静校正问题突出,干扰波发育,信噪比低。通过分偏移距和优势频带静校正组合、多域去噪、精细速度分析和深层叠加成像等主要技术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和低信噪比问题,提高了深层叠加成像的精度。经初步解释和地质分析认为,所处理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好,信噪比较高,归位准确,剖面所反映的构造形态清楚,规模较大,基本落实了所部署测线工区的地下构造,而且还揭示了一些以前尚未认识到的构造或构造显示,丰富了该区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胜金口西山地地表和地下条件复杂,造成激发、接收条件差,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资料成像困难。针对以上难点,在资料采集方面,对观测系统精心设计,采用6线18炮砖墙式观测系统;根据工区不同地表和岩性分布,将工区分为山地(山前带)、农田和戈壁砾石区,分别采用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激发;以深井微测井为主结合小折射方法,提高表层建模精度,进而通过静校正数据库建立全区表层结构模型。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以提高信噪比和突出断层下盘信息为主要目标,做好静校正、叠前去噪、子波整形、反褶积、偏移等关键处理步骤;在进行三维偏移时通过多次偏移速度扫描,建立了比较精确的偏移速度场。采用这套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技术与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地震资料,能够满足该区地震解释需要。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江苏句容复杂地表地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特点,采用了波动方程大尺度地表一致性处理、波动方程基准面静校正、波动方程叠前信号重建、Fourier偏移成像等一系列比较先进的处理技术,最终剖面断点归位正确,剖面整体波组特征清楚,地震资料品质较原来的资料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库车地区高陡构造低信噪比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库车前陆逆冲带高陡构造地震资料处理的难点 ,对穿越库车拗陷 7个不同二级构造带的 16条测线进行了方法攻关和研究性处理。首先结合地震地质模型对原始资料的品质进行了详细分析 ,找出了影响剖面质量的原因 ,然后用山地静校正、叠前与叠后去噪、子波处理及相位校正、高陡构造速度分析、复杂地区偏移成像技术这 5个关键技术 ,对实际测线进行处理 ,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于库车地区高陡构造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三塘湖盆地由于马朗凹陷的突破,储量进一步扩大,具有一定勘探潜力。针对工区地形较为复杂,静校正问题特别严重;前侏罗纪地震原始资料信噪比较低;地层变化较快,断层断点不清楚等问题,采用基于岩性的叠前高保真连片处理,多域循环的去噪方法,精细速度分析及高精度动、静校正技术,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技术,使牛圈湖-牛东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草湖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分布有农垦区、盐碱浮土区、沙丘区、胡杨红柳林、水域沼泽等不同地表类型,原始资料静校正问题突出,干扰波发育,目的层信噪比较低,资料处理难度较大。通过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多域噪声压制技术、精细速度分析、高精度Radon变换技术及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了该地区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偏移成果剖面归位准确、波组特征清楚、地层接触关系明确、构造清晰,能真实反映地下地质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渤海CF过渡带勘探区块海底电缆地震资料的特点,分析了资料处理中存在的双检合并、静校正、子波一致性和复杂断裂系统准确成像等难点,制定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处理关键技术对策。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利用交叉鬼波化双检合并技术可以解决复杂过渡带水检与陆检地震资料的合并问题,较好地消除鬼波对地震资料的影响;运用野外静校正、中波长静校正和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等技术可以增强复杂过渡带剖面同相轴的连续性和信噪比;利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串联反褶积和相位一致性处理技术可以消除复杂过渡带地震子波在振幅、频率、相位等方面的差别;运用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技术可以解决复杂断裂系统的成像问题,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复杂地区三维资料处理中的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四川东部复杂地区,地表起伏大,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表层速度变化剧烈;地腹构造褶皱强烈,逆冲断层发育,地震波传播速度纵横向变化大。为了得到好的成像效果,在作好静校正处理的基础上还要选择合适的偏移方法。折射层析静校正通过迭代求解,获得表层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实现静校正量的计算,它将首波方法的稳定性和回折波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叠前时间偏移是复杂构造成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适应纵横向速度变化较大的情况,适用于大倾角的偏移成像。影响偏移成像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偏移孔径和偏移速度。偏移孔径过小,偏移剖面将损失陡倾角的同相轴;偏移的孔径过大,会降低低信噪比资料的偏移质量,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倾角来确定孔径。叠前偏移对偏移速度较敏感,较小的速度误差都可能影响偏移成像效果,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迭代确定最佳偏移速度。文章对多个复杂地区的三维资料进行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得了归位精度高、质量好、断层断点清楚的成像剖面,为完成地质任务提供了较好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转换波数据处理较常规纵波数据处理更为复杂,在复杂区表现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振幅补偿及成像难度大,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难以实现转换波的正确成像。本文利用配套的静校正技术逐步解决静校正问题,对于各种噪声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压制,经过振幅补偿和叠前反褶积等处理,形成一套转换波迭代的静校正、叠前去噪、偏移速度分析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处理流程。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运用这套处理流程,获得了较好的三维转换波成像数据体,为纵波、转换波数据联合解释、提高油气识别精度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