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鼻咽部DLBC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CD20、CD3、CD10、BCL6、MUM.1、Ki-67免疫表型测定,部分加做AE1/3、CD30、ALK、CD5和CyclinD1。结果12例鼻咽部DLBCL均为原发,男8例,女4例,年龄34—67岁,平均48岁;5例临床误诊为鼻咽癌。生发中心细胞型7例,活化的B细胞型5例。结论鼻咽部DLBCL极易误诊为鼻咽癌,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三者结合可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鼻咽部DLBC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进行CD20、CD3、CD10、BCL6、MUM-1、Ki-67免疫表型测定,部分加做AE1/3、CD30、ALK、CD5和CyclinD1.结果 12例鼻咽部DLBCL均为原发,男8例,女4例,年龄34~67岁,平均48岁;5例临床误诊为鼻咽癌.生发中心细胞型7例,活化的B细胞型5例.结论 鼻咽部DLBCL极易误诊为鼻咽癌,形态学、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三者结合可确诊.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淋巴结肿大、不规则周期性发热、脾大先后于2010年2月至10月在我院就诊治疗。患者于2月份无意间发现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查体淋巴结活动度尚可、质硬无疼痛,无发热。于外院接受抗结核治疗第9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伴干咳。期间出现皮疹,体温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4.
鼻咽部水蛭误诊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开兴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2):900-900
【病例】男.46岁.农民。因右侧鼻塞伴涕中带血2月余、曾在多所医院就诊.先后行鼻窦、咽部CT检查诊断为鼻咽血管瘤。患者无明显异物史.无头痛、耳鸣.涕中带少量血: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无贫血貌,颈部未触及肿块.心、肺、腹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前鼻镜及后鼻咽镜检查见右侧鼻咽部有一肿块,色暗黑、表面有黏液性分泌物:再予纤维鼻咽镜检查见右侧鼻咽部有一暗黑色物,吸去周围黏液后,发现为一水蛭。用1%丁卡因麻醉后.在纤维鼻咽镜的引导下,用筛窦咬骨钳钳住水蛭吸盘取出、再次检查创面无明显活动出血,术中无其他不适。随访2个月无不适.  相似文献   

5.
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六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6例PTLD患者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原位杂交及基因重排分析,并复习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6例中3例为同种异体肾移植后,诊断为单形性PTLD,分别死于诊断后4、2及1个月。2例为同种异体肝移植后,1例诊断为单形性PTLD,诊断后5个月死亡。1例诊断为早期病变。另1例是异体骨髓移植后诊断为多形性PTLD,随访12个月病情较稳定,6例中4例检出EBERl/2DNA。结论PTLD是发生于器官移植后的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和临床特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其预后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6.
17例单发和多发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彤  曲渊  黄凯丹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4):266-269,I069
目的 探讨非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unicentric castleman’s disease,UCD)和多中心血管滤泡性淋巴细胞增生(multicentric castleman’s desease,MC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对我院1972~1999年间17例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castleman’sdesease,CD)的临床、病理、随访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证实为CD,并按Frizzera标准病理分型为HV型、PC型和Mix型、原诊断标准为单个淋巴结病变,MCD必须有广泛淋巴结切除及我个淋巴结病变。结果 UCD9例,77.8%为HV型,33.3%有轻度的系统性症状,无其他脏器受局部复发或它处再发,11.1%恶变,HV型和PC型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论 UC  相似文献   

7.
常晓燕  陈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2):119-121,i016
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Kimura病有许多共同特点,都是多发于头面部的疾病,局部切除易复发,病理表现为血管瘤样并伴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在文献报道中经常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名称。Rosai等1979年发表文章认为,两病有完全不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应分别对待,从而第一次将两病明确分开。  相似文献   

8.
原发于鼻咽部的肿瘤中以恶性肿瘤为多见 ,种类较复杂 ,因此早期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我院近年来经CT检查的 6 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6 2例患者中男性 43例 ,女性 19例 ,年龄 13~ 75岁 ,其中鼻咽癌 47例 ,上颌窦癌 4例 ,鼻腔癌 1例 ,鼻咽纤维血管瘤 8例 ,鼻咽部脂肪瘤 2例 ,采用全身CT扫描机 ,层厚5mm ,全部病例均作CT平扫 ,5 6例同时作了增强扫描。2 CT表现2 1 鼻咽癌  47例中 ,32例发现有明显软组织肿块 ,致使鼻咽部正常结构消失 ,3例肿块巨大 ,2例见颅底骨质破坏。10例仅见咽后壁隆起或侧隐窝变…  相似文献   

9.
鼻咽部畸胎瘤较少见 ,我科曾收治 2例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例 1 男 ,1天 ,住院号 :676535 ,因出生后即发现吞咽困难、张口呼吸于 1 998年 9月 2 1日入院。患儿系足月顺产 ,皮肤粘膜无紫绀 ,心肺听诊正常。专科检查 :口咽部见一来自鼻咽部的长条形、不规则肿物。入院当日即在无麻下行咽部肿物摘除术 ,术中见 :肿物位于鼻咽部 ,坠入口咽 ,经口咽将肿物摘除。其内含有肌肉、软骨、皮脂样物。病理报告 (980 4 0 81号 ) :良性畸胎瘤。例 2 女 ,2 6岁 ,住院号 :69691 1 ,因发现咽部肿物 6月于 1 999年 4月 2 8日入院。专科检查 :悬雍垂后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生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归纳分析2003~2009年9例增生性筋膜炎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增生性筋膜炎好发部位为四肢及躯干,多发于40~70岁中老年患者,生长迅速;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不等量黏液基质、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和炎细胞背景下出现具有诊断意义的神经节样大细胞;免疫组化主要表达波形蛋白(Vim)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论增生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增生性病变,诊断应抓住其临床、组织学特征,掌握其鉴别诊断,防止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9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结果 49例患者年龄10~ 83岁,平均年龄38.8岁,男女之比为1.9:1.“经典型”是上皮样肉瘤的常见类型,多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上肢的软组织;“近心型”上皮样肉瘤罕见,多发生于中线软组织.上皮样肉瘤具有多结节状生长,细胞呈上皮样分化,中心性坏死和肉芽肿样结构的组织学特征,需与多个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鉴别.免疫组化vimentin、CK、EMA和CD34(+).染色体22q基因表达缺失具有较高的遗传学特异性.结论 上皮样肉瘤罕见,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复发率高,诊断应结合临床、组织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观察4例骨原发性EHE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特征,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骨EHE好发于年轻男性,男女之比为2∶1。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其临床病程长短不一,可复发转移。病变以多中心性居多,X线下为无特征性的溶骨性病变。镜下上皮样瘤细胞呈条索状或巢团状分布于黏液样或透明变性的间质中,形成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管,可见单细胞血管腔。免疫组化:瘤细胞CD34、CD31、F8因子、vimentin和广谱CK(+)。结论骨EHE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有困难,病理学检查是最佳诊断手段,应注意与感染、转移癌及其他良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性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对2例性腺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体表特征均为女性,主要症状为无月经来潮,检查发现性腺发育不良。例1肿块直径0.4 cm,例2为1.0 cm×0.8 cm×0.5 cm大小。光镜下性腺母细胞瘤由两种细胞构成,大的生殖细胞周围散在小的性索细胞,其周边可见大量无定形的透明Call-Exner小体样结构围绕,可见散在钙化点。结论性腺母细胞瘤具有特定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但合并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时容易漏诊,也可能误诊为其他生殖细胞肿瘤而治疗不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特征,明确诊断要点。方法收集9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软骨母细胞瘤病例,对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4~33岁,平均年龄19.7岁,>20岁者2例。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股骨,主要症状是轻度局部疼痛。影像学上9例均为囊状溶骨性改变,术前只有1例确诊。镜下9例均能观察到软骨母细胞瘤的3种组成成分:软骨母细胞、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和软骨基质。9例中7例软骨母细胞S-100(+)。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需结合年龄、部位、影像学特点,并重点把握住软骨母细胞瘤的3种镜下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滑膜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滑膜软骨肉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肿瘤位于关节腔内,呈不规则分叶状;切面灰白、灰蓝色,质脆,部分区域灰红色、质软.镜下见软骨细胞片状分布,伴有细胞不典型性;大部分区域软骨细胞分化较差,呈梭形,核仁大而明显,可见双核、大核及异型核的肿瘤细胞,局灶坏死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S-100和vimentin(+).结论 滑膜软骨肉瘤非常罕见,临床上主要应与滑膜软骨瘤病及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鉴别,组织学上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确诊需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手术所见及组织学形态综合判断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1例肾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并探讨其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肾神经内分泌癌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瘤位于肾中上极,大小为4.5 cm×3.5 cm×2.5 cm。光镜示以巢状结构为主,肿瘤细胞密集异型,小圆形及小梭形,胞质少,核富于染色质,核仁不明显,局部区域富于核分裂象,伴灶性出血、坏死。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gA、Syn、NSE、AE1/AE3和bcl-2(+)。结论肾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需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7.
粒细胞肉瘤1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8例GS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18例GS中男女各半;年龄12 ~70岁,中位年龄45.5岁.受累部位为淋巴结6例,乳房4例,皮肤2例,卵巢、胃、小肠、上颌窦、膀胱、口腔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局部包块,或黏膜息肉样增生.光镜...  相似文献   

18.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0例LBL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5~43岁,男15例,女5例,13例纵隔占位者9例伴锁骨上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6例以颈部或全身多发性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1例则表现为胸椎骨的病变。光镜下表现为中等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瘤细胞胞质少,核染色质细腻,易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TdT、CD3、CD43、CD99(+),MPO(-)。仅1例呈CD20弥漫(+)和CD79a(+)。19例诊断为T-LBL,1例为B-LBL。1例T-LBL同时呈CD79a弥漫弱(+)。随访13例,4例出现中枢神经侵犯,4例累及骨髓,4例死亡。结论 患者尤其是青少年临床出现纵隔占位伴锁骨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应首先考虑T-LBL,光镜下瘤细胞中等大,核浆比大,染色质细腻,常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TdT阳性可确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例Merkel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光镜下癌细胞呈巢索状弥漫排列,形态类圆形、空泡状,大小较一致,染色质呈细颗粒状。免疫组化示AE1/AE3、CK20、EMA、NSE、CgA、Syn和CD56(+)。结论Merkel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掌握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彻底切除病灶结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是治疗Merkel细胞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骨和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其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复习6例间叶性软骨肉瘤(包括活检误诊的2例)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6例间叶性软骨肉瘤,男女各3例;年龄21~ 74岁,平均38.8岁.其中3例为骨原发,2例为软组织原发,1例位于后纵隔及椎管内难以确定骨还是软组织原发.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局部肿块及压迫症状.影像学可见溶骨性破坏或软组织肿块伴斑点状钙化.组织学表现呈双向分化的特点,由未分化小细胞和不同分化程度的软骨以不同比例构成,可见逐渐成熟的现象.免疫组化:小细胞CD99(6/6)、vimentin(5/6)和NSE(3/6)(+);软骨S-100(6/6)(+);小细胞间质及软骨基质呈不同程度collagenⅡ(6/6)(+).结论 间叶性软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活检标本容易误诊,须结合组织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免疫组化表型与其他肿瘤相鉴别.collagenⅡ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有用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