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外感,内伤两类.<素问·咳论篇>专题论咳嗽,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并描述了不同的症候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说明五脏六腑之咳,不外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对五脏六腑咳嗽进行辨证施治,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但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亦可累及肺,而出现咳嗽.正如<素问·咳论>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一症虽多责之于肺,但却不止于肺.咳嗽多喉痒而咳,顽固难治者,在临床中用调肝之法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3.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论述了五脏咳的症状.这为研究咳嗽奠定了基础,后世在此基础上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现将我们学习<素问·咳论>在临床辨治内伤咳嗽的体会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4.
试述《金匮要略》中治肺止咳方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内经》指出了咳嗽的病因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外因是外感风寒,由皮毛而入,合于肺而为病,所谓"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素问·咳论篇》).  相似文献   

5.
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肺腑本身病变和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咳嗽.治疗咳嗽应视野开阔,不能单纯治肺,而忽略调治他脏.临床上肝木病变殃及肺金而致咳嗽者,殊不少见.  相似文献   

6.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咳嗽病因宗<景岳全书>多以外感和内伤分类.外感六淫致咳,常以风寒、风热、燥邪等分证,唯独未把"风邪犯肺"作为独立的病因、病机予以辨识.后世医家也未重视"风咳",致使风咳症状常被"隐身"于风寒和风热等证候之中.  相似文献   

7.
咳嗽一症,本因有二.一为外感,因肺主皮毛,最易感受外邪,以从其合;二为内伤.多属脏气相互影响所致.不论其何因,其病位在肺.<内经>上谓之"肺为咳".但又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说法.也就是说,除肺主皮毛言护卫外,又为五脏之华盖.肺一方面可以受到外邪的侵袭,另一方面也可以受到内因的刺激,而令肺气上逆而咳.所以嗽症是一种现象,一种病态的证象.  相似文献   

8.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曰:"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说明身体某个脏腑病变或功能失调均可使肺气宣降失常,气道不利而咳嗽.不过,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及脏,此肺为本而脏为标也.内伤之咳,先因伤脏,故必由脏及肺,此脏为本而肺为标也.外感之咳与内伤之咳,因其所本不同,而所治亦异.  相似文献   

9.
外感、内伤均可引起咳嗽,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每易反复发作;病程既久,逐渐发展为咳逆上气,本虚标实,缠绵难愈,多属于现代医学的“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严重危害健康,甚至威胁生命。王老师强调,咳嗽并非小病,必须在发病早期积极治疗,不使损伤肺气。陈修元说;“咳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故王老师主张治咳首先还是要从治肺入手,根据标本虚实;辨证论治,分别采用宣肺祛邪、肃肺化痰,致肺止咳三步,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简明分析介绍,供同道参考。第一步:宣肺祛邪止咳法此法适用于外感初期的咳嗽,或素有咳嗽…  相似文献   

10.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肺系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任何年龄小儿均可发病,且好发于冬春二季.另外,由于小儿"稚阴未长",为纯阳之体,所患热病最多,感邪之后,易从热化,故临床以风热咳嗽为多见.  相似文献   

11.
外感咳嗽系呼吸系统常见病症,尤以冬春季较为多见.其由感受外邪、肺失宣降所致,以咳声重浊、咯痰不畅为特征,治疗不当,缠绵难愈,一味止咳,咳犹不止.若无明显发热,单用西药治疗,疗效不佳.笔者采用自拟宣肺疗咳汤治疗外感咳嗽27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27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156例,女性114例;年龄最大者94岁,最小者5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75天,平均10天.伴有发热者59例,最高达39.4℃.血常规白细胞高出正常值者83例.X线胸透肺纹理增粗者118例,肺部有炎性阴影者26例.昼夜咳重者99例,昼咳夜轻者145例,昼咳夜停者26例.  相似文献   

12.
浅论《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症,《内经》中有多处原文明确指出“肺主咳”。但《素问·咳论》篇中又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是从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出发,揭示了肺外脏器病变可累及于肺引起咳嗽,若临床中不明脏腑审证求因,见痰止痰是远远不够的[1]。说明咳嗽的发生虽主要关  相似文献   

13.
咳嗽为呼吸系统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咳嗽既可以由肺脏本身疾病引起,又可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气上逆而致。《素问·咳论篇》中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的发生虽主要关于肺,但与五脏六  相似文献   

14.
咳嗽是咳和嗽的合称,临床常以两者并见,是一种常见的证候.无痰有声为咳,无声有痰为嗽.笔者近年采用中医治疗55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更易发生.<素问咳论>中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为娇脏,加之小儿肤薄神怯,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若外感咳嗽迁延日久,损伤肺气则病就难愈.故万全在<育婴家秘>中云"娇肺遭伤不易愈."  相似文献   

16.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外感,内伤两类。《素问·咳论篇》专题论咳嗽,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并描述了不同的症候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说明五脏六腑之咳,不外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对五脏六腑咳嗽进行辨证施治,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浅谈咳嗽及其临床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肺气上逆的一种表现 ,是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之一 ,若外邪侵袭 ,内舍于肺 ,或其它脏腑功能失调 ,致肺失宣降 ,皆能引起咳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曰 :“咳谓无痰而有声 ,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 ,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为有痰而有声 ,盖因伤于肺气 ,动于脾湿 ,咳而为嗽也。”即是说有声有痰谓之咳嗽 ,现在大多咳、嗽并称 ,不加区别。《素问·咳论》以五脏六腑名称命名 ,把咳嗽分为“肝咳”、“心咳”、“脾咳”、“肾咳”、“肺咳”……等十一种。《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又分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等。明代的张景…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素问·咳论篇>指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强调了肺系受邪以及肺腑的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的发生.西医认为咳嗽是上呼吸道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反射,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症状,在各个年龄段和各种群体中都会发生.经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对治疗咳嗽的中药的认知度要高于西药,中药的使用率也领先于西药.现将几种临床及生活中常用的单味中药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不离乎肺而不止于肺。作者有感于学习和临床实践过程中脾胃对咳嗽发生发展的重要性,今从脾胃方面探讨咳嗽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从肺治咳,是为常法.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亦有不从肺治者.病机所在,同病异治之法耳. 1利咽止痒法 临证所见,咳嗽之发作,常因气逆喉痒、喉痒则咳.查其咽喉常见红肿或干红,咽后壁滤泡增生,咽喉不利,红肿痒痛,每每诱发咳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