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监测组(CGMS组)和常规血糖监测组(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组)。CGMS组患者行3 d CGMS监测,SMBG组采用八点法测定血糖值,分别根据各自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患者均佩戴3 d CGMS。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CGMS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血清糖化清蛋白(GA)、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分别为(17.0±2.9)%、(7.5±3.2)mmol/L、(3.2±1.0)〕显著低于SMBG组〔分别为(18.5±4.1)%、(9.9±3.0)mmol/L、(5.6±2.1)〕。CGMS组调整治疗后GA、MBG、MAGE较治疗前〔分别为(21.8±5.0)%、(11.6±3.6)mmol/L和(5.5±1.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监测血糖调整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监测的患者;根据CGMS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明显改善,CGMS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
罗少权 《中外医疗》2011,30(28):3-4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后血糖波动的特点。方法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病程,将抽样对象分为格列美脲(A)组、胰岛素皮下注射(B)组及胰岛素泵(C)组,3组患者血糖控制至目标值即开始进行72h动态血糖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及饮食。结果 A组的病程、HbA1c及空腹C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其余各项基线资料3组均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各组平均血糖值几乎相等;A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最低,接近零;B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回归分析显示,B组血糖的波动与晚餐后2h血糖成线性回归关系。结论根据动态血糖监测及双"C"治疗方案调整降糖药物及饮食规律,可更高效率、更安全地强化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3.
杨丽  范玲 《北京医学》2014,(11):898-900
一、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肥胖和超重妇女比例的不断增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其中包括在原有糖尿病基础上合并妊娠(pre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GDM )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前者占妊娠合并糖尿病总数的10%~20%,GDM 占80%~90%[1]。对于PGDM,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率、自然流产率增高,并且发生率高低与妊娠早期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全球多中心研究显示,妊娠中、晚期高血糖与大于胎龄儿、首次剖宫产分娩、新生儿低血糖、胎儿高胰岛素血症等不良母婴结局呈连续线性相关关系[2]。因此孕期血糖监测与控制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彭静  牛建民  殷文静 《广东医学》2016,(Z1):120-121
目的:探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控制血糖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指尖血糖组326例,动态血糖组181例。追踪并对比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动态血糖组孕妇孕期体质指数增加(4.83±1.11) kg/m2,低于指尖血糖组的(5.97±0.84) kg/m2(P<0.05),并且动态血糖组巨大儿发生率(5/181,5.52%)低于指尖血糖组(25/326,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差异[(3348±526)g vs (3526±512)g,P>0.05)];动态血糖组剖宫产率(68/181,37.63%)低于指尖血糖组(137/326,4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组新生儿低血糖率(4/181,2.21%)、新生儿转重症监护病房率(3/181,1.66%)低于指尖血糖组(20/326,6.13%;9/326,2.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动态血糖监测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血糖监测手段,能有效减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动态监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全天的血糖波动,可提供一个非常完整的血糖监测,评估T2DM患者血糖波动趋势[1]。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2006年5月,我们对住院及门诊40例患者进行分析,男23例,女17全;平均年龄53(3482)岁。体重指数(BMI)为(25±3)均为新诊断的T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就诊的GDM患者6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24h动态血糖监测,B组行常规末梢血糖检查,未予动态血糖监测。统计并比较:①两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宫内感染、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剖宫产等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②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围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及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胎龄情况。结果①B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33%(4/30)]、早产[6.67%(2/30)]、宫内感染[6.67%(2/30)]、羊水过多[6.67%(2/30)]、胎膜早破[10.00%(3/30)]、剖宫产[53.33%(16/30)1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6.67%(2/30)、3.33%(1/30)、0.00%(0/30)、0.00%(0/30)、3.33%(1/30)、40.00%(1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围生儿并发症比较,B组高胆红素血症[13.33%(4/30)]、低血糖[6.67%(2/30)]、新生儿体重[(3345±512)g]、新生儿窒息[6.67%(2/30)]、巨大儿[6.67%(2/30)]等项均明显高于A组[6.67%(2/30)、0.00%(0/30)、(3045±460)g、0.00%(0/30)、0.0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能为需要治疗的GDM患者提供早期的动态血糖监测,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更准确的血糖依据,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和合并症的监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杜静  李华  臧宾宾 《中原医刊》2011,(12):20-22
目的评价不同血糖监测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住院的8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运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组为试验组,应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为对照组。结果CGMS与SMBG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GMS能更好地反映T2DM患者血糖真实水平,有效提高T2DM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 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 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划分为 GDM组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组各61例,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GDM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最低血糖值均低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组(P <0.05);GDM组的血糖波动系数、持续高血糖时间比及持续低血糖时间比均低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组(P <0.05)。结论: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动态血糖变化存在差异,为了掌握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血糖波动情况,利用了 CGMS 技术监测,并为患者提供了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欧姆龙血糖仪监测手指血糖,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BG)、2 h BG、GSP、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为广大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全面的监测手段,使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减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将成为临床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特点。方法: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新诊断的T2DM患者72h血糖变化。结果:血糖的峰值以早餐后血糖较高,且达峰值的时间较快,中、晚餐后次之;CGMS检测值与指端血糖检测值(BGMS)及静脉血糖值呈正相关(r=0.891,P〈0.01;r=0.834,P〈0.01);FBG、PBG皆与HbA1c呈正相关(r=0.775,P〈0.01;r=0.487,P〈0.05);低血糖多发生在0:00~4:00,黎明现象多发生在5:00~7:00。结论:CGMS可全面地反映动态血糖水平,为T2DM患者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72 h监测,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CGMS监测,可获得患者3 d内血糖动态变化的完整资料.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患者血糖波动变化的类型和趋势,可以帮助患者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控制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86例T2DM患者进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并对第1日及第3日评估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24 h平均血糖水平(24 h MBG)由胰岛素剂量调整前的(10.7±2.7)mmol/L降至(7.9±1.6)mmol/L(P〈0.05);调整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由(5.5±1.6)mmol/L降至(2.3±1.0)mmol/L(P〈0.05);胰岛素剂量调整前后血糖的时间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T1(≤3.9 mmol/L)由0.8%降至0.3%,PT3(≥7.8mmol/L)由(32.7±7.5)%降至(14.7±3.1)%(P〈0.05);血糖低于5 mmol/L的平均发生次数由1.6次降至0.7次(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幅度和趋势,辅助临床医师制定更为针对性的降糖方案,有效控制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7点”血糖监测法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间临床确诊并保有完整病例资料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75例患者于每次复诊或来院时在院内进行血糖测量,记录血糖值;研究组75例患者要求在来院前3d自行于家中进行每日的血糖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带来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用药调整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再调整性指导。结果:两组在干预前各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好转,但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较干预前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体质量( BMI)和糖化血红蛋白( HbAlc)较干预前减少量比对照组更多,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7点”监测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动态的血糖监测并指导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案的调整,更具有适用性和个体性,有助于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使血糖、BMI和HbAlc改善水平更好,在患者出院初期该方法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付威  李青菊  李俊  付艳芹  张萁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251-4254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我国GDM的发病率为12.8%~16.7%。因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或者血糖监测不严密,母婴并发症明显增加。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通过探头检测细胞间液葡萄糖浓度动态反映血糖的变化,弥补了传统末梢血糖监测的不足,能够更好地监测妊娠期血糖,有效地改善母婴结局。目的 探究动态血糖监测及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对GDM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GDM患者120例,根据血糖监测方法的不同分为动态血糖组(n=80)和末梢血糖组(n=40)。根据CGMS记录的72 h平均TIR值将动态血糖组分为TIR≥85%亚组和TIR<85%亚组。比较动态血糖组和末梢血糖组以及TIR≥85%亚组和TIR<85%亚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动态血糖组和末梢血糖组羊水异常发生率、宫内感染发生率、新生儿身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组剖宫产发生率、早产发生率、胎盘早剥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低于末梢血糖组,新生儿胎龄高于末梢血糖组(P<0.05)。TIR≥85%亚组和TIR<85%亚组早产、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IR≥85%亚组剖宫产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身长低于TIR<85%亚组,新生儿胎龄高于TIR<85%亚组(P<0.05)。结论 对GDM患者实行动态血糖监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连续血糖数据,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另外当TIR≥85%时,母婴获益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系统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FGM进行为期14 d的血糖监测,对照组采用指尖血糖监测,每天至少进行4次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128-131
目的探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和饮食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2例,采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血糖检测仪。在筛选访视和第3个月随访时收集并完成患者相关资料采集。结果研究组血糖波动最大幅度、血糖漂移幅度均值及低血糖发生例次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随访时,研究组患者的TG、TC、HDL-C、L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可便捷、及时的监测血糖,提高患者血糖自我监测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并通过血糖监控结果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和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 将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II)结合治疗模式(双C组,16例),组2采用单纯胰岛素泵治疗(CSII组,17例),组3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MSII组,17例),后两组采用指端毛细血糖监测法,治疗7d后比较三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及血糖漂移情况.结果 治疗7天后双C组和CSII组患者的全日血糖、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明显优于MSII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亦较MSII组明显减少(p<0.05).其中双C组MBG、MAGE、低血糖次数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动态系统监测系统能监测血糖连续的变化曲线,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更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II)结合治疗模式(双C组,16例),组2采用单纯胰岛素泵治疗(CSII组,17例),组3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MSII组,17例),后两组采用指端毛细血糖监测法,治疗7d后比较三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及血糖漂移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双C组和CSII组患者的全日血糖、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明显优于MSII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亦较MSII组明显减少(p〈0.05)。其中双C组MBG、MAGE、低血糖次数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动态系统监测系统能监测血糖连续的变化曲线,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更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