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性,46岁。因阵发性心悸就诊。曾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史。查体:BP:12/9kpa,心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电图显示(附图)P波消失,以f波代之,QRS波宽大畸形,起始部可见δ波,R—R间期绝对不整,Ⅱ、Ⅲ、aVF主波向下呈QS型,V_1V_3主波向上呈qR型。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2.
曾佑平 《医学信息》2003,16(2):93-93
目的 预激综合征患者时常发生阵发性心房纤颤。为阐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机制 ,我们进行了旁路消融前后的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和结果 我们调查了 2 4例有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以前有阵发性心房纤颤病史已成功进行了旁路消融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将消融 7d后电生理学检查可诱发出心房纤颤的患者作为可诱发心房纤颤组 (n=14) ,将旁路消融 7d后用电生理学检查不能诱发出心房纤颤的患者作为非诱发心房纤颤组 (n=10 )。将 1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成功消融房室结慢径且无心房纤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消融前后测量了心房易损伤性指标—最大心房传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Ebstein畸形患者101例,将其中9例合并预激综合征并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作为Ebstein组,另外选择同期行射频消融的25例心脏结构正常的B型预激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放电次数、放电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Ebstein组9例患者的10条旁路被成功消融,其中有3例患者选用Swartz鞘辅助使消融电极贴靠稳定而完成手术;对照组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效果满意。Ebstein组患者手术时间、消融时间、放电次数和放电功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stein组患者平均随访(64.44±34.85)个月,对照组患者平均随访(53.12±13.83)个月,2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均无复发病例。结论与心脏结构正常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相比,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可取得同样的临床效果,但手术时间、消融时间、放电次数和放电功率会增加。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功能性二尖瓣返流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瓣膜性疾病之一。而目前发现房颤患者往往合并二尖瓣返流,称为心房功能性二尖瓣返流,该类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二尖瓣返流症状往往会得到改善。但房颤与二尖瓣返流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也缺乏房颤合并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患者治疗方案的相关指南推荐。本文就房颤与功能性二尖瓣返之间的联系、相关的评估和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马凡氏综合征合并B型预激综合征一例刘跃森,苑克正,程文峰患者女,14岁。因活动后心慌、气喘5年,加重10天就诊。查体:身高16Ocm,体重40kg,消瘦体型,肌肉弹性差,皮下脂肪少,腭弓高,鸡胸。心前区隆起,心界左下扩大,心尖区闻及4~6级吹风样收缩...  相似文献   

6.
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快速型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1930年Wolff、Parkinson、White首先报告,在临床工作中一直倍受重视。WPW患者除了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外,并发心房颤动(Af)也较常见,发生率高达11%和39%。由于快速的心室率可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有猝死的危险。现将我科l例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快速型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资料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治疗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冠脉血栓和房颤血栓的形成机制不同,因此抗栓治疗的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出血和血栓风险,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上市为抗栓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栓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临床及心电资料:患者黄某,女性,37岁,因双下肢浮肿并感心悸1周入院。查体:BP:14/10kPa,体温正常,心率115次/分,听诊无杂音。查心电图(如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15次/分,P—R0.06S,QRS波群起始部可见不典型Q波,时限0.12S,RI.aVL、V_4~V_6呈双峰,rSV_1~V_3,STI、aVL、V_5、V_6呈下斜形下移,TI、aVL、V_5、V_6倒置,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9.
1965年Go1d及Freedman自直肠癌患者中检出了特有的癌胚抗原(CEA)。现在认为,它是与肿瘤有关的一种抗原。由于膀胱癌患者尿中CEA值高于正常人,因此人们认为它有诊断价值。但因尿中容易混入阴道分泌物,且患者常有合并感染,故目前对它的临床诊断意义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心脏超声特点,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08月至2020年08月我院收治的51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1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超声诊断确定有无二尖瓣返流;同时观察心脏收缩期右房上下径、左房前后径、室间隔厚度、舒张期...  相似文献   

11.
先证者(Ⅱ1) 女,57岁.因"头昏、黑朦7年,加重伴心慌、心累、胸闷半月"于2008年5月入院.查体:神志清.心率55次/分,律齐.血电解质、肝肾功能、X线胸片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固定为0.10 s(正常值0.12~0.20s),各导联QRS波均呈完全性预激图形,V1~V6预激波均正向,V1~V5 QRS主波向上.心室率55次/分.  相似文献   

12.
碳酸锂有抗甲状腺激素作用,同时能使^131I在甲状腺内的有效半衰期延长。本研究主要探讨碳酸锂联合^131I治疗Graves病合并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52例有甲亢症状和体征者,经检查确诊为Graves病合并持续性快速型房颤,男25例,女27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48岁,甲状腺质量35~70g,平均45g,病程1~10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异常活动钾离子通道的类型及功能。方法 对2015年8月—2016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32例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48~71岁;房颤患者19例,窦性心律患者13例。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常规取房颤患者的左右心房组织及窦性心律患者的右心房组织,置于液氮中备用。通过转录组学及逆转录-PCR方法,对比房颤患者的左右心房组织与窦性心律患者的右心房组织中钾离子通道表达,分析与房颤发生相关的特异性钾离子通道。结果 转录组学分析发现在房颤组中,钾离子通道在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及分子功能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钾离子通道KCNMB1在房颤组内的左、右房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4±0.02 vs 0.28±0.04, P>0.05),KCNH7 (0.29±0.03 vs 0.45±0.06, P<0.05)、KCNH2 (0.24±0.04 vs 0.79±0.1, P<0.01)、KCNJ4 (0.1±0.02 vs 0.75±0.1, P<0.01)、KCNA6 (0.33±0.03 vs 0.89±0.05, P<0.01)、KCNK5 (0.21±0.04 vs 0.94±0.04, P<0.01)和KCNN2 (0.35±0.06 vs 0.58±0.1,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中,多种钾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其中KCNH7、KCNH2、KCNJ4、KCNA6、KCNK5及KCNN2与房颤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观察中介素(IMD)在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变化及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从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受试者150例参加研究。其中包括单纯高血压组(5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组(48例),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组(52例)。对受试者完善病史收集及体格检查,进行心脏彩超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MD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试验结果显示:1血浆IMD、TGF-β1、左房直径(LAD)水平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分布趋势一致,均是高血压合并房颤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组,且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2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IMD与TGF-β1呈正相关(r=0.51,P0.001),IMD与LAD呈正相关(r=0.59,P0.001),TGF-β1与LAD呈正相关(r=0.57,P0.001);偏回归分析显示IMD与TGF-β1呈正相关(标准系数β=0.31,P0.001),IMD与LAD呈正相关(标准系数β=0.40,P0.001),TGF-β1与LAD呈正相关(标准系数β=0.31,P0.001)。结果提示,随房颤进展心房结构纤维化逐渐加重,IMD可能抑制了心房肌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床旁快速测定B型钠尿肽(BNP)对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荧光免疫法测定64例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诉的住院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①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803±457)pg/ml与(72±34)pg/ml,P〈0.01];②BNP≥100pg/ml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1.4%,阳性预测值为90.8%,阴性预测值为93.1%;③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1)。结论:快速测定BNP有助于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6.
创伤骨折合并DVT患者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俭塞(Pulmonary Thrombosis,PE)关系密切,DVT常并发PE。早期诊断DVT对防止PE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应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血浆含量变化诊断DVT是目前实验室项目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采用改良后萃取比色法对50例创伤患者进行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检测,探讨LPA在创伤骨折合并DVT中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脑性瘫痪合并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儿进行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了解其对二者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做常规脑电图及AEEG监测,30例脑瘫伴发作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同步脑电图监测符合率。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癫痫组,痫样放电45例(90%),40例为同步放电,符合率80%。临床下电发作发放、非癫痫性事件各5例。发作性疾病组30例,痫样放电16例(53.3%),4例(13.3%)为同步放电,避免了癫痫的漏诊。12例为发作性疾病与临床下电发作发放并存。14例背景波为落后于生理年龄的慢波,与发作无关。两组比较,癫痫组同步放电率(80%),明显高于发作性疾病组(13.3%),χ^2=33.66Р〈0.005。结论AEEG监测,可提高脑瘫合并癫痫及发作性疾病患儿痫样放电检出率。还可监测到发作时同步动态特征性改变,对脑瘫合并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两组脑电图全部异常,可能与患儿多伴有脑皮层广泛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脐动脉合并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的诊断,为临床诊治病人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2010年6月1日在我科产前筛查诊断的297例单脐动脉及91例单脐动脉合并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的超声特点,追踪其妊娠结局,并于产后新生儿特殊检查、或引产后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研究43572例中孕胎儿中单脐动脉297例发生频率是0.68%,单脐动脉中合并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91例,发生率30.64%。合并畸形中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发现单脐动脉合并多发畸形较单发畸形多见。结论单脐带动脉可引起较高畸形发生率,准确诊断单脐动脉合并胎儿先天性结构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预激综合征中诊断并存的束支传导阻滞,可能由于心脏同侧出现辅助通道而受到掩盖。作者报告1例已知有左束支阻滞的预激综合征病例经尸解证实为左侧旁道(由包绕冠状窦血管畸形的心肌纤维束穿过房室环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缬沙坦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心功能指标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PRA、AngⅡ、BNP及hs-CP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RA、AngⅡ、BNP及hs-CP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EVF、LEVDD及LEV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EVF高于对照组,LEVDD与LEV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房颤发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