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22髋因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男6例7髋,女12例15髋;年龄28~72岁,平均53岁。按Crowe分型,I型2例2髋,Ⅱ型10例13髋,Ⅲ型5例6髋,Ⅳ型1例1髋。术前均存在严重的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11例下肢短缩3~6cm。术前Harris评分30~65分,平均40分。采用软组织彻底松解、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果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下肢延长2~6cm,基本恢复双下肢平衡。未出现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假体松动的临床和X线征象。术后Harris评分60~95分,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全髋置换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术中彻底松解可以下肢延长4~6cm而无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臼结构植骨在Crowe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应用的短期效果。方法对2008年7月—2011年6月,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采用结构性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杯进行髋臼侧重建治疗的38例43髋Crowe Ⅲ型或Ⅳ型DDH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5髋),女33例(38髋),平均年龄41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1分,19髋术中联合行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平均1.6cm。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9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2分。肢体长度差异由术前的平均4.4cm减少至术后0.7cm。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平均下移3.2cm,内移2.8cm。所有髋臼假体无松动或感染,髋臼结构植骨块均愈合。术后异位骨化1髋,关节脱位1髋,闭合复位成功。结论自体结构性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杯重建Crowe 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旋转中心,短期效果令人满意,无植骨不愈合、骨块吸收或松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全髋置换术中髋臼异常处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骨折及全髋翻修等髋臼侧异常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影像解剖学的特点,将41例髋关节病例分为两组,A组(20例)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造成的髋臼移位或假臼形成,全髋置换术中利用颗粒植骨、股骨头结构植骨或真臼内移重建髋臼;B组(21例)为髋臼骨折、全髋翻修的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等形态异常的髋臼,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或颗粒打压植骨填补骨缺损并重建真臼。结果: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72个月,平均23.6个月,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植入骨均愈合,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结论:髋臼植骨重建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备不足的技术难题,为髋臼假体创造了良好的植入环境,保证髋臼假体具有良好的位置和牢固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髋关节镜下行头臼成形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30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左髋21例,右髋9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4.91岁。根据分型分别于关节镜下行股骨头成型术、髋臼成型术以及髋臼成型联合股骨头成型术,患者术后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随访研究。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2月(34~51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65.7±6.3)分,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74.5±6.0)、(79.2±6.1)、(82.5±6.1)、和(83.1±8.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年内Harris评分持续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髋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可有效消除或减轻髋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可成为治疗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锥面螺旋髋臼假体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髋臼侧翻修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996年7月~2010年8月收治的25例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患者行双锥面螺旋髋臼翻修。患者男性6例,女性19例,年龄57~81岁,平均(69.0±0.2)岁。Harris评分16~57分,平均43分。患者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彻底清理髋臼并根据骨缺损情况行同种异体颗粒松质骨打压植骨。术后随访评价依据Harris评分系统,根据坎贝尔手术学所提供的诊断标准判断影像学上假体是否松动。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经过3~14年,平均4年的随防,髋关节功能良好,未发现髋臼假体松动,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95%。结论运用双锥面螺旋髋臼假体对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患进行翻修治疗,固定可靠、愈合快、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功能满意,是一种确切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结合筛眼技术治疗髋臼骨质严重硬化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21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筛眼技术治疗髋臼骨质严重硬化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男性12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7岁。平均随访时间3年(24~60个月)。采用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随访时进行摄片观察。根据全髋置换预期目标实现调查表评估患者术后随访满意度。结果: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愈合。无植骨块塌陷和髋假体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1分增加到88分。根据全髋置换预期目标实现调查表,患者术后满意度为89%。结论:结合筛眼技术加自体股骨头骨泥植骨重建髋臼侧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质严重硬化性髋关节骨关节炎可获得良好结果。该方法髋臼固定可靠,可保留髋臼的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髋臼前后缘发育不良对髋周结构的影响及治疗。方法:对1995~2006年收治的18例单纯髋臼前后缘发育不良患者的髋臼形态、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Harris评分进行临床评价,Ficat分期改变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髋臼前后缘发育不良相应的髋臼断面角(ASA)及髋臼前倾角AcAVA改变,而中心边缘角(CE角)及髋臼角均正常;采用髋臼加深联合带旋股外侧血管大转子骨瓣移植修复重建股骨头及髋臼2例,全髋关节置换16例。术后临床随访平均4.6年,Harris评分由51,2分改善到89.6分。临床疗效优良率94%。结论:单纯髋臼前后缘发育不良可导致骨关节炎甚至股骨头坏死改变;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如加深髋臼及调整假体安装位置及角度,可以重建髋臼和恢复股骨近端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8.
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手术方法。方法:15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病例,采用自体骨植骨造盖、重建髋臼等方法以达和谐臼容关系、平衡负重力线,恢复股骨头前倾角和颈干角纠正股骨头颈畸形。结果: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至3年4个月,平均2.6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1.6分。术后下肢短缩0~2.5cm,平均0.8cm。术后X线显示臼容关系良好,植骨块融合。术后2例两侧肢体不等长仍大于2cm,行走时轻微跛行。结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可以采用自体股骨头松质骨植骨造盖、重建髋臼等方法以达到和谐臼容关系、恢复负重力线,改善病人步态等目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上外侧壁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患者共59例61髋,自体骨植骨43髋、异体骨植骨15髋、自体骨与异体骨混合植骨3髋。骨缺损最大62mm×33mm×26mm,最小31mm×19mm×18mm,平均41mm×23mm×21mm。全部采用非骨水泥髋臼假体。临床评价采用Harris评分,X线观察移植骨愈合和髋臼假体的稳定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0.1a,本组Harris评分平均从61分提高到89分,所有病例髋臼假体稳定,移植骨愈合。X线片显示移植骨愈合时间平均为6.9个月,出现移植骨轻度和中度吸收18髋,对髋臼假体的覆盖和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本组术后翻修6髋,其原因为骨溶解2髋,聚乙烯髋臼衬垫磨损和脱位4髋。结论:采用自体骨、异体骨或混合骨进行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上外侧壁骨缺损,经过中长期随访,移植骨全部愈合良好,获得满意的疗效;32.8%病例出现轻、中度的骨吸收,但对髋臼假体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合并颗粒及结构性植骨在腔隙性髋臼缺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应用钽金属骨小梁金属臼杯联合颗粒或结构性植骨治疗的43例(49髋)存在腔隙性髋臼缺损或合并有节段型骨缺损的TH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23髋),女23例(26髋);年龄48~71岁,平均(56±7)岁。初次关节置换37例(42髋),翻修6例(7髋)。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西安大略湖与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WOMAC)评分及VAS评分评定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采用DeLee-Cha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估髋臼假体松动情况,同时采用Engh影像学评价标准观察髋臼-骨接触面骨长入情况。结果 本组43例(49髋)患者,手术时间70~110 min,平均(87±18)min;术中出血量600~1 200 mL,平均(850±200) mL;手术切口长度10~15 cm,平均(12±2)cm。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45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个月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30例,良19例,优良率100%。术后12个月全部患者髋臼杯与骨面均紧密接触,骨质缺损填充良好,无假体松动。结论 对于腔隙性髋臼缺损患者,采用钽金属骨小梁金属髋臼杯结合植骨技术行THA或翻修术早期疗效满意,远期结果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对26例(26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女25例,男1例,平均年龄48.7岁。按Crowe分型:Ⅰ型8例,Ⅱ型13例,Ⅲ型3例,Ⅳ型2例。采用Harris评分和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随访6~72个月,平均36个月。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9.6分(28~65分),术后平均87.4分(72~92分)。术后无坐骨神经麻痹、下肢深静脉栓塞、切口感染和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X线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所有病例髋臼均为真臼重建,未见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征象。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4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非瘫痪侧因DDH行THA的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5~52岁,平均40.2岁;CroweⅠ型6髋,CroweⅡ型5髋,CroweⅢ型1髋。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对比手术前后患者Harris 髋关节评分和疼痛VAS变化,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91(64.9±11.0)min;术中出血量203~347(282.7±44.4)mL,术后急性失血量353~485(414.2±51.6)mL;术后住院时间4~9 d。术后无感染、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下地行走良好,无假体脱位及假体松动发生。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分别为(62.8±7.52)和(90.2±2.64)分;末次随访VAS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0.00(0.00, 0.00)分和4.00(3.00, 6.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3、Z=10.864,P值均<0.05)。术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评定:优10髋,良2髋。结论 通过对髋关节假体安放位置进行合理设计,采用THA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非瘫痪侧DDH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为治疗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晚期患者的最佳选择,然而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患者特别是CroweⅣ型因其髋关节解剖结构的显著异常,增加了手术难度且手术方法颇有争议。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的疗效及髋臼重建与股骨侧处理的方法。 方法:纳入12例(14髋)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5.0±6.8)分,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加深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行转子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置换后髋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7年,平均4.6年,2例2髋发生置换过程中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予钢丝固定。1例置换后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个月后恢复正常,无感染、假体松动及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置换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84.0±7.0)分,置换后肢体延长4-6 cm,平均5 cm,短缩的肢体得到满意纠正。说明采用小臼杯、髋臼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性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能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采用转子间截骨与转子下截骨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37髋)CroweⅣ型DDH患者,年龄17~67岁,平均35.9岁。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时采取了不同的截骨方式,其中28例(30髋)接受了改进的转子间截骨、5例(7髋)采用了转子下截骨。两组患者均用改良的Merled Aubigné和Postel部分评分进行效果评定,术前平均分别为9.4分、9.7分,下肢长度差异平均分别为44.7mm、57.5mm,收集评估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数据。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83.6个月,术后转子间截骨与转子下截骨患者下肢的平均长度差异分别是9.2mm、9.4mm,末次随访Meded Aubigné评分平均分别为15.9分、15.8分。转子间截骨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坐骨神经麻痹,但是6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末次随访中转子间截骨组有2例Trendelenburg征阳性。在随访期内均无假体翻修的患者。各组手术前后Meded Aubigné和Postel部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统计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缩短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时,无论是转子问截骨还是转子下截骨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时采用转子间截骨与转子下截骨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37髋)Crowe Ⅳ型DDH患者,年龄17~67岁,平均35.9岁。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时采取了不同的截骨方式,其中28例(30髋)接受了改进的转子间截骨、5例(7髋)采用了转子下截骨。两组患者均用改良的Merled Aubigné和Postel部分评分进行效果评定,术前平均分别为9.4分、9.7分,下肢长度差异平均分别为44.7 mm、57.5 mm,收集评估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数据。 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83.6个月,术后转子间截骨与转子下截骨患者下肢的平均长度差异分别是9.2 mm、9.4 mm,末次随访Merled Aubigné评分平均分别为15.9分、15.8分。转子间截骨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坐骨神经麻痹,但是6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末次随访中转子间截骨组有2例Trendelenburg征阳性。在随访期内均无假体翻修的患者。各组手术前后Merled Aubigné和Postel部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统计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缩短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时,无论是转子间截骨还是转子下截骨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CroweI型和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RA)的临床结果。方法前瞻性将2005年3月—2006年12月80例CroweI型和Ⅱ型DDH患者随机分入HRA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组。HRA组中3例改行THR、3例失随访,THR组中2例失随访,故34例37髋接受HRA,38例39髋接受THR。在术后6周、3个月、1年,以后每年1次进行随访,接受放射学及临床评价。结果HRA组和THR组分别平均随访59.4个月(52~70个月)及60.6个月(50—72个月),2组都未出现假体失败。2组间术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但HRA组的屈髋活动度显著优于THR组(P〈0.01)。两组间髋臼假体的平均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2)。HRA组的髋臼假体直径大于THR组(49.5ramvs46.1mm,P=0.001)。结论CroweI型和Ⅱ型DDH行HRA的临床结果与THR相近,但HRA术后屈髋活动度更佳,HRA在使用较大股骨假体的同时,髋臼会有额外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12月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5例70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年龄70~85岁,平均76.5岁。随访期限6~24个月,平均15.2个月。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结果评价。结果患者均在术后4周下地负重行走。髋关节功能接近伤前水平,生活基本能够自理。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术前为84~97(90±4)分;术后为82~95(89±3)分。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卧床并发症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髋臼解剖形态特征,探讨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各型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2年9月60例72髋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髋臼解剖形态特征;并以髋臼中心为同心圆,Harris窝底为深度磨削髋臼塑形后,观察髋臼缺损的特点。根据缺损大小和对髋臼假体初始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行不植骨、骨泥植骨和结构性植骨治疗。结果72髋中,20髋呈浅杯状,其中CroweI型14例、CroweⅡ型4例、CroweⅣ型2例,髋臼缺损〈10%者15髋、10%~30%者5髋;22髋呈浅盘状,其中CmweI型2例、CmweⅡ型16例、CroweⅢ型4例,髋臼缺损〈10%者2髋、10%-30%者16髋、〉30%者4髋;20髋呈贝壳状,其中CroweⅡ型5例、CroweⅢ型17例,髋臼缺损〈10%者1髋、10%-30%者5髋、〉30%者14髋;10髋呈三角状,均为CroweⅣ型,髋臼缺损〈10%者8髋、10%~50%者2髋。髋臼缺损〈10%者,髋臼假体稳定,未植骨;10%-30%者,髋臼假体较稳定,骨泥植骨;〉30%者髋臼假体不稳定,行结构性植骨后假体稳定。结论成人DDH终末期骨性关节炎的髋臼具有浅杯状、浅盘状、贝壳状和三角状4种解剖形态,这些异常解剖形态的发生除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后天长期的异常力学环境有关,还与股骨头脱位程度有关;在人工THR中,应根据不同形态髋臼缺损发生的特点和对髋臼假体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髋臼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比基尼切口直接前方入路(DAA入路)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伴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DDH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8例行比基尼切口 DAA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行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