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诱变红曲霉选育红色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紫红曲霉No.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获得一株色价较高的菌株No.1-18,该菌株红色素含量比No.1提高1倍;进而对其进行紫外一氯化锂复合处理,诱变株经筛选,最后得到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红色素高产菌株No.1-18—42,用大米粉摇瓶培养基进行液态发酵,连续传代5次,发酵液中红色素量稳定在18.2U/mL左右,红色素产量比No.1—18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2.
卷枝毛霉γ-亚麻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3.2208进行紫外诱变,采用苏丹黑染色和TTC酶活法进行初筛,摇瓶发酵测定相关指标进行复筛,获得1株γ-亚麻酸(γ-linolenic acid,GLA)产率比出发菌株显著提高的突变株M3,经培养,M3菌体细胞收率为15.20 g/L,油脂含量为20.10%,油脂产率为3.65 g/L,GLA含量占菌体油脂总脂肪酸的17.28%,产率达630.72 mg/L.  相似文献   

3.
γ-亚麻酸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深黄被孢霉As3,3410和雅致小克银汉霉As3,2717进行诱变,筛选出一株高产γ-亚麻酸的突变株H3,3410-5.突变株H3,3410-5每升发酵液中干菌体得率为24.3 g,油脂含量为10.1 g,而出发菌株仅为21.2 g和8.4 g.气相色谱分析突变株H3,3410-5所产γ-亚麻酸的量占总脂的9.43%,出发菌株仅为8.64%.  相似文献   

4.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发芽糙米中的γ-氨基丁酸,为寻找发芽糙米最佳工艺条件提供理论依据,该方法具有简便、省时、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深黄被孢霉As3,3410和雅致小克银汉霉As3,2717进行诱变,筛选出一株高产γ-亚麻酸的突变株H3,3410-5。突变株H3,3410-5每升发酵液中干菌体得率为24.3 g,油脂含量为10.1 g,而出发菌株仅为21.2 g和8.4 g。气相色谱分析突变株H3,3410-5所产γ-亚麻酸的量占总脂的9.43%,出发菌株仅为8.64%。  相似文献   

6.
γ-聚谷氨酸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具有较强保健功能的生物高分子,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因筛选方法效率低下,导致其菌株选育效率难以提高.研究筛选出一株高产γ-PGA(γ-聚谷氨酸)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生化与分子鉴定发现,该菌株为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根据菌株的产物特征,系统分析了酪蛋白板初筛、多孔板复筛和摇瓶复筛,结果发现三者筛选结果基本一致,且多孔板复筛与酪蛋白平板形成的纳豆菌的圈径比具有线性关联.在此基础上,应用ARTP辐照纳豆菌群,并仅用酪蛋白平板法,快速筛选出一株γ-PGA高产菌株,产量较出发菌株提升了22%,且遗传稳定性良好,表明酪蛋白平板透明圈快筛方法有效,大幅压缩了筛选的时间,显著提升了菌株诱变选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BP(back-propagatfon)神经网络优化红曲霉ZL307产γ-氨基丁酸的固态发酵工艺条件,建立了发酵条件与γ-氨基丁酸产量的关系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此模型进行全局寻优.神经网络结构为4-11-1的模型能较为精确地拟合输入的样本数据,测试样本的输出值与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9.遗传算法优化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31.7℃、初始pH 4.6、初始含水量69.8%,接种量13.2%.在优化条件下,γ-氨基丁酸产量为0.518mg/g,含量比优化前提高了19.6%.  相似文献   

8.
以TQ-429菌株作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处理原生质体,再生菌通过初复筛,选育出己酸高产菌株TQ-520,其产量酸量达到12.17mg/mL。。  相似文献   

9.
纸层析法定量测定米胚芽中的γ-氨基丁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点样量、展开体系、显色方法等研究,解决了利用纸层析法定量测定γ-氨基丁酸误差大、重现性差的问题,从而建立了以纸层析法定量测定γ-氨基丁酸的方法.结果表明,此法定量测定γ-氨基丁酸简单易行,耗费低廉,可作为食品中γ-氨基丁酸分析测定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更有效的γ-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以海兔烟碱乙酰胆碱结合蛋白(PDB登记号2XYS,0.194 nm)作为模板,运用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模型,并利用拉氏图和分子动力学分析验证其模型的合理性.将41个黄酮类化合物与模建的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进行对接研究,对接打分与实测活性值相吻合.黄酮类化合物与人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对接结果显示,黄酮类化合物的母环分别与190位酪氨酸和140位酪氨酸形成共轭,降低体系能量并使体系稳定,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此外,3'位对黄酮类化合物活性的影响至关重要,尤其引入硝基时活性明显提高.38号化合物的对接打分最高,也说明相应的增加取代基个数有利于提高该类化合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γ-氨基丁酸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二水平正交试验考察葡萄糖、豆饼粉、玉米浆、K2HPO4、吐温-80、起始pH值和谷氨酸钠(MSG)对发酵生产GABA的影响.利用极差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豆饼粉、玉米浆和葡萄糖.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进一步考察主要影响因子并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的组成.在优化培养基中,GABA产量增加约4倍,达到3.63g/L,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策略,试图初步获得系统性调控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基因的转录因子线索.利用基于功能基因组学方法的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已发表的数据,系统性地获得GABA受体基因的开放染色质序列,并以此作为固相化探针,捕获与其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并利用质谱分析鉴定蛋白.结果发现,对不同脑区获得的核蛋白,探针都能捕获到同样的特异性条带,然而,作为对照的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基因相关的开放染色质探针,在不同脑区中并未检获上述特异信号,说明结合蛋白是特异的.质谱分析表明,与GABA受体基因相关的开放染色质特异相互作用的蛋白是核膜血影重复蛋白-1(nuclear envelop spectrin repeatprotein-1,Nesprin-1),又称synaptic nuclear envelope-1(SYNE-1).进一步的调控网络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esprin-1可能与MAFA、IRX2、BCL6、CEBPA以及RP58等转录因子形成复合物,并与GABA受体基因GABRA5、GABRA6、GABBR1和GABBR2等共表达.表明GABA受体基因在不同脑区是通过相同的转录调控机制进行表达的,Nesprin-1可能与MAFA、IRX2、BCL6、CEBPA以及RP58等转录因子形成复合物进而调控GABA受体基因表达,该特异的转录因子调控网络有望用于诱导多能干细胞或是前体细胞直接分化为GAB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一种耐高温α-淀粉酶高产菌株的选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株产耐高温α-淀粉酶菌株(地衣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经过原生质体制备后由NTG(亚硝基胍)药物诱变,从大量突变株中筛选获得一株高产、稳定的耐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摇瓶发酵酶活由选育前的2800u/ml提高到了4100u/m左右,提高了近45%.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和诱变育种技术选育高酶活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曲霉(Aspergillus kawachii )基因工程菌TR12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34309为出发菌株,分别用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溶菌酶的混合酶液制得了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在研究了培养时间、培养方法、酶解时间、酶解液的配比等条件对原生质体产量影响的基础上,以PDG诱导进行了原生质体的融合,并进行了紫外线照射的诱变育种。通过比较在菌落外观、颜色及形态上与白曲霉和黑曲霉菌株的不同,以及进行分离培养和液态培养摇瓶筛选,获得了一株具有较高酶活力的新菌株,其耐酸性α-淀粉酶活性和糖化酶活性分别达到91.2u/ml和3216.2u/ml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紫外光对蛋白酶米曲霉T_(213)菌株经5次照射,获得米曲霉T_(213)菌株,其麸曲蛋白酶活力较出发菌株增加近1倍,达6840U/g。再用25mwHe—Ne激光对T_(213)菌株进行诱变处理4次,筛选出T_(222)变异株,其麸曲蛋白酶活力较T_(213)菌株增加31%。达8960U/g。  相似文献   

16.
二氯甲烷高效降解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 株二氯甲烷降解菌WH22 , 鉴定为梭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 formis), 利用60Coγ辐射和紫外线(UV)进行复合诱变.诱变的最佳条件:菌悬液经0 .5 kGy 60Coγ射线处理后, 紫外照射处理(18 W , 距离30 cm)100 s 或120 s .菌液经以二氯甲烷为唯一碳源 的无机盐培养基筛选, 最终筛选到3 株正突变株.在二氯甲烷浓度为800 mg/ L 的水溶液中, 3 株正 突变株二氯甲烷的降解率分别为66 .20 %, 52 .90 %, 52 .10 %, 比原始菌株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 191 .63 %, 133 .04 %, 129 .52 %.正交试验表明:温度对突变株的降解效果影响最大, 最佳温度为30 ℃.3 株正突变株经8 次传代培养, 降解效率分别下降12 .40 %, 11 .05 %, 0 .68 %, 是性状较为稳定 可深入研究开发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7.
复合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高抑菌活性纳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化学复合诱变法对纳豆菌原生质体进行诱变,以期获得高抑菌活性的优良菌株.结果表明,在溶菌酶质量浓度为0.3mg/mL、酶解时间为40min、酶解温度为35℃、酶解pH为7.0下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达到最高.通过紫外化学复合诱变,得到一株高抑菌活性菌株.与原菌株比较,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提高了19.7%,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提高了19.5%.连续传代培养10代,抗菌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18.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3-羟基丁酮枯草芽孢杆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育高产3-羟基丁酮枯草芽孢杆菌,将一株枯草芽孢杆菌YD-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反复诱变处理,选取每一轮发酵3-羟基丁酮产量最高的菌株进入下一轮诱变。结果表明,菌株的复合诱变条件是在照射距离为25 cm时紫外诱变30 s后再经10%的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30 min,然后进行有利突变株的筛选,通过初筛、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3-羟基丁酮高产菌,其产量高达19.02 g/L,比诱变前提高了50.95%,其遗传物质经RAPD分析,与出发菌株YD-1相比有较大差异。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新菌株3-羟基丁酮产量高而残糖量低。  相似文献   

19.
2-氨基丁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丁酸和溴为原料,分别采用PBr3路线和PPA路线合成了2-溴丁酸,通过对比发现PPA路线总体优于PBr3路线,2-溴丁酸的收率为84.5%,且其最佳投料比(溴与正丁酸的摩尔比)为1.17:1.再分别以2-溴丁酸与氨气,2-溴丁酸与氨水为起始原料制备了2-氨基丁酸,前者2-氨基丁酸的收率仅为23.2%,且难以达到反应所需条件;后者所得2-氨基丁酸经用乙醇的水溶液(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3)重结晶,其收率为62.5%.并采用红外(IR)和核磁(1HNMR)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以5-氟尿嘧啶为原料,经取代和酰基化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5-氟尿嘧啶-1-乙酰氯,探讨反应原料配比、温度和时间对各步产率的影响。这种抗癌药物关键中间体5-氟尿嘧啶-1-乙酰氯的合成新方法最佳工艺为:第一步反应中原料配比为1∶1.6,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和2 h;第二步反应中原料配比为1∶10,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和2 h。产物总收率达65.1%,并经1H-NMR分析表征。该合成工艺路线具有原料廉价易得、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