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原油沉降罐在原油净化脱水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由于原油中含泥含沙多,会经常堵塞大罐的布液管,从而造成布液不均,严重影响沉降脱水效果和收油效果,通过对布液结构及配套机构研究改造,达到提高原油沉降罐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大油田对于原油脱水处理工艺采用的主要是物理沉降和热化学沉降相结合的方式,立式金属沉降罐是进行物理重力脱水沉降处理的重要设备,同时也是化学沉降的反应场所。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由于各种原因沉降罐罐内配液管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导致沉降罐布液不均匀甚至布液孔完全堵死造成沉降罐无法正常运行。本文以新疆油田公司六东区原油处理站为例,对出现的沉降罐配液管堵塞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对配液管进行改造并加以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港油田联合站"两相分离器+沉降罐+热化学处理器"三段脱水工艺优化为"三相分离器+沉降罐"二段脱水工艺,重新建立了原油脱水装置和原油稳定装置热平衡,同时对已建的换热设备进行了校核。  相似文献   

4.
河南某稠油油田已处于高含水开发(综合含水达87%),原采用四相分离器一段热化学脱水工艺,分离器处理能力超负荷运行,来液温度高(43~53℃),油相脱水温度高(75℃),同时药剂用量200ppm,脱水系统能耗高。通过现场试验及系统优化,采用"四相分离器预脱水+动态罐沉降"两段脱水工艺,将来液温度降低直接进入四相分离器预脱水,低含水原油进入动态沉降罐(脱水温度65℃),达到合格净化油标准,加药量降至150ppm,实现稠油脱水系统高效低耗运行。  相似文献   

5.
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超稠油具有密度高、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等特点。处理过程中温度高、沉降时间长、药剂用量大,本文主要针对以上特点,对原油掺柴油后采出液除砂、热化学沉降脱水、水中含油、原油粘度以及对沉降罐出水水质、悬浮物沉降等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对掺柴处理工艺做进一步研究,为特稠油处理站改扩建及特稠油净化油长输管线的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罐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对稠油具有较好适应性,塔河油田超稠油脱水优选了三级大罐沉降脱水工艺,罐体结构为国内外油田立式沉降罐通用设计结构。但随着超稠油处理规模的不断增加以及含水的上升,沉降罐负担日益加重,通过技术改造,增加了现有沉降罐的脱水能力,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罐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对稠油具有较好适应性,塔河油田超稠油脱水优选了三级大罐沉降脱水工艺,罐体结构为国内外油田立式沉降罐通用设计结构。但随着超稠油处理规模的不断增加以及含水的上升,沉降罐负担日益加重,通过技术改造,增加了现有沉降罐的脱水能力,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辽河油田原油性质属稠油,富含沥青质和胶质,具有原油流动性差、脱水难度大、脱水效率低的特点。为提高原油采收率,增产增效,开展驱油剂、蒸汽吞吐剂、高温调剖剂的应用,导致采出液成分复杂,加剧了原油乳化。为解决联合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脱水困难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与室内热化学脱水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多个因素(包括来液含水率、脱水温度、原油溶液p H值、破乳剂加药浓度、采出液成分等)对各区来液混合物油水分离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提高脱水温度(冬季开加热炉时保持一次沉降罐60~70℃、二次沉降罐85~90℃)、降低p H值至6~7.5、延长罐内沉降时间、控制破乳剂加药浓度在600×10~(-6)至750×10~(-6)内等都是提高联合站原油脱水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老君庙联合站来液含砂率较高,其站内无专用除砂装置。泥砂在分离器中沉积导致三相分离器效率降低,脱水效果变差。为减少对分离器定期除砂工作量,提高原油处理效果,联合站拟采用大罐沉降方式进行除砂。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老君庙联合站来液进行物性测试,分析砂粒粒径分布,设计并进行室内沉降实验,优选得出满足除砂要求的大罐规格和运行参数。结合改造后实际的生产情况,沉降罐顶部出口原油中含砂率可达到0.14‰~0.24‰。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沉降罐规格及除砂运行参数达到除砂的工艺标准,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在原油分析中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原油脱水,特别是稠油特稠油其脱水难度更大,我们通过室内的一系列研究,对比蒸馏分离、重力沉降、磁场及重力脱水及综合脱水法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脱水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了室内进行稠油特稠油的快速脱水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俞高伦 《广东化工》2013,(22):41-42
以流花原油脱水为主线,通过探究流花原油对不同低温破乳剂在储罐中不同温度、不同混合程度、不同沉降时间,摸索出油水分离清晰、罐区能耗最小的操作条件和筛选出合适的低温破乳剂,并应用所选择的技术参数开展了针对性试验研究,效果较好,保证原油脱后含盐指标完成,为单炼流花原油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磷酸铵镁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结果表明:当pH值为9.5,温度为20℃,[Mg2+]/[NH4+]/[PO34-]摩尔比为0.8∶1∶1,反应时间为20 min,静置时间为20 min时,NH4+的去除率达到100.0%。经SEM分析,沉淀物中立方型晶体为磷酸铵镁,针状型晶体可能为磷酸铵镁与磷酸镁的混合物。经...  相似文献   

13.
殷倩倩  宋超  唐峰  彭子飞 《广州化工》2012,(3):54-56,6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荧光材料CaSrNb2O6:Bi3+,其中Bi3+的最佳掺杂浓度是0.2%,Sr2+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8%,样品的最宜煅烧温度为1300℃,最佳保温时间为1.5 h,用XRD,SEM以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所合成的荧光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在近紫外光315 nm激发下,产生位于350~600 nm的宽带发射峰。  相似文献   

14.
脱硫石膏的品质是制约湿法石灰石石膏脱硫技术的瓶颈之一。研究表明,结晶温度越高,得到的晶体的形状越均匀。通过SEM电镜照片可看出,杂质离子(如Fe3+,Mg2+,Al3+)的存在,会影响脱硫石膏晶体的表面形貌,使晶体由较理想的柱型晶形转变成不易脱水的细针形石膏。镁离子的影响效果弱于铁离子的影响效果。温度对石膏晶体颗粒尺寸的影响表明,温度过低不利于晶体的形成;而温度过高,不利于晶体粒径的长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NaOH处理过的棉花秸秆去除废水中的Pb2+和Cu2+,探究不同因素对Pb2+、Cu2+的吸附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Pb2+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为33.33 g/L,振荡时间为110 min,吸附温度为25℃,溶液初始浓度为15 mg/L,pH值为5.0,去除率达92%;对Cu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26.67 g/L,振荡时间为110 min,吸附温度为55℃,溶液初始浓度为15 mg/L,pH值为5.0,去除率达90.4%。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昭通年轻褐煤为原料,采用振动热压联合脱水工艺进行脱水实验,研究了温度、压力、振动时间及激振力4个工艺条件对褐煤脱水率的影响,通过对脱水率的计算,考量振动热压脱水的工艺性能,确定褐煤脱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褐煤振动热压脱水工艺中,温度和压力是影响褐煤脱水成型的重要因素,在振动-静压力-热的协同作用下,褐煤可在较温和工艺条件下、较短作用时间内高效脱除水分,振动作用可加速褐煤脱水,脱水率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纳米TiO2粉体团聚现象成因的基础上,研究了HN分散剂对料浆分散性的影响。通过料浆沉降体积、黏度、电位、比表面积等表征了料浆性能的变化;同时研究了稀土离子、PH值、超声处理工艺等对料浆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HN分散剂后,料浆分散性有很大提高,且不同固相含量的料浆使用的HN分散剂有一最佳值,其中30%质量分数的料浆中分散剂最佳量为0.25%;加入分散剂后,料浆黏度减小,电位提高,比表面积增大;稀土离子(CeO2,Ce(NO3)3)的加入、超声的使用也能提高料浆的分散性,料浆分散性的最佳PH值范围为碱性。  相似文献   

18.
盛姣  冯贤  曾桂华  郭海彦 《广州化工》2011,39(20):75-76,113
以微生物发酵米糠为吸附剂,研究了吸附剂的用量、溶液温度、Cd2+浓度、溶液pH值以及吸附时间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米糠对Cd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达93.8%。其最佳吸附条件为:微生物发酵米糠用量20 g/L,温度30℃,pH=3,Cd2+质量浓度低于50 mg/L,吸附平衡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19.
杨英  陈永杰  李郎楷  耿秀娟 《辽宁化工》2010,39(7):685-687,693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还原气氛下制备了SrTiO3:Pr3+,Na+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SrTiO3:Pr3+,Na+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具体研究了激活剂Pr3+和助熔剂H3BO3的掺杂量对SrTiO3:Pr3+,Na+体系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TiO3:Pr3+,Na+荧光粉属于立方晶型;在Pr3+掺杂0.6%(与SrTiO3的摩尔比)和助熔剂H3BO3掺杂3%(与SrTiO3的摩尔比)时,此荧光粉的发光性能最佳。讨论了不同电荷补偿剂对SrTiO3:Pr3+体系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Na+离子是制备Sr-TiO:Pr3+体系荧光粉的最佳电荷补偿剂。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aterial structure on sorption properties of freeze-dried pumpk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aterial structure were changed by osmotic dehydration, blanching, freezing, and temperature of the freeze-drying process. Freeze-dried pumpkin obtained from nonpretreated pumpkin had the best sorption properties, whereas osmotic dehydr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water vapor adsorption ability of the investigated samples. Studies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reezing methods on water vapor sorption showed that a combination method of freezing resulted in the best sorption properties. When the temperature of freeze drying was increased, the water vapor adsorption ability of the freeze-dried pumpkin also increa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