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提出一种利用负电晕放电原理检测SF6气体泄漏的设计方案,综合应用低功耗微控制器和外围芯片设计硬件电路,其中传感电路采用冗余技术,解决了传统的零漂并误报警的问题.系统采用光耦隔离技术有效地消除了干扰并抑制了噪声,电极采用新型敏感材料和独特的结构方式,解决了传统SF6气体检漏仪不能在线监测的难题.仪表性能稳定、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可广泛应用于SF6气体泄漏的便携或在线测量,测量范围为0~5 000 ppm(1 ppm=10-6),灵敏度0.1 ppm.  相似文献   

2.
基于电力行业对于SF6气体浓度精确测量的需要,根据红外光谱吸收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性能红外SF6传感器.简单介绍了传感器的工作机理,采用双光束结构和差分测量技术,提出了基于朗伯比尔定理的传感器数学模型.在软件程序中加入温度补偿算法,对传感器进行零点校正和标定点补偿,使之提高SF6检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设计有效提高传感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分光红外技术的低浓度SF6气体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非分光红外技术(NDIR)的高灵敏度的SF6气体浓度检测仪,测量范围可达0~50 ppm(1ppm=10-6),精度为0.1 ppm,由于传感器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得其可以定点检测出SF6断路器或者GIS高压开关设备的微量泄露,对于设备的密封性检测有着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的智能SF6分解物测试仪的设计.该设计综合应用了低功耗的单片机和外围芯片,并采用了灵敏度高、稳定性强的电化学传感器.该系统稳定性好、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且操作方便,能够同时检测SF6分解物中SO2和H2S的含量,为电力系统准确判断SF6电气设备内部的潜在缺陷或故障位置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煤矿普遍采用的热催化瓦斯探测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低、环境干扰大的缺陷,设计了基于谐波检测的光谱吸收型光纤瓦斯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锁相放大器为核心的微弱信号处理电路,通过对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的实验数据进行数据拟合,实现了对瓦斯气体浓度的实时精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能够有效地提取瓦斯浓度变化信息,测量误差小,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重金属检测操作复杂,成本较高,测量结果随温度变化波动较大的问题,研制一套水环境重金属检测系统。该系统以三电极电化学传感器为感知单元,将无线传感器模块与传感器模块相结合实现实时在线监控。为克服检测过程中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电化学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该模型对电化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温度传感器数据进行多元回归融合处理,减小了温度对重金属离子监测的干扰。经过多次试验验证了模型精确性高,能够实现重金属的精确稳定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时监测环境中的CO和O2浓度,设计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多路气体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通过电化学传感器采集气体浓度信息,C8051F020完成信号的A/D转化和电化学传感器的温度补偿,并将多通道数据通过串口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使用LabVIEW进行编程,从而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显示、保存及自校准标定功能.该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结构简单、检测方便、界面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对现场SF6电气设备中混合气体组分浓度的全量程高精度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导传感器保持在恒温状态的高精度气体浓度检测方法,并设计了调理电路。根据-40℃低温条件设计了气体浓度检测的整体方案和机械结构,开发了基于模糊PID控制的热导室温控模块和基于质量流量计的流量检测及调理模块,构建了应用于现场的便携式SF6电气设备混合气体浓度检测系统,实现了对SF6/CF4、SF6/N2和SF6/AIR气体浓度的数据采集,免去了多次样气标定的繁琐工序。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检测系统精度高(全量程平均测量误差为±1%)、重复性好(1%以内)、性能可靠且便于携带。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以LM3S1138 Cortex-M3处理器为核心的氯气检测报警器的软硬件设计.采用恒电位电解式氯气传感器对空气中的氯气浓度进行测量.设计了恒电位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人机接口电路和报警电路,同时采用软件温湿度补偿策略,实现温湿度自动补偿.该报警器测量氯气浓度范围为0~20 ppm,(1 ppm=10-6)测量精度达到0.1 ppm,响应时间<60 s.具有时间显示,一、二阶报警和报警锁存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造纸、纺织、水处理等场合.  相似文献   

10.
研制了一种基于实时模拟计算芯片AD538非线性补偿的氯气探测器,可在0~5×10-4检测范围内实现1~3 V的线性电压输出.在分析气体传感器灵敏度与气体浓度对应曲线关系基础上,计算出非线性校正函数,设计了R-V变换电路、非线性补偿电路调零电路及基准电压源电路.试验结果表明:此探测器的检测精度为±5%, 响应时间<20 s.  相似文献   

11.
机电一体化SF_6密度变送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测量高压开关保护气体SF_6密度的机电一体化仪表,该仪表兼顾密度继电器原有的闭锁和报警功能,同时具备远传信号输出功能.采用指针式密度继电器与压力传感器两路气路,机械变形输出与传感器信号输出相结合的组成方式,实现机电一体化设计要求.该仪表是兼顾可靠性和自动控制功能的现场仪表.  相似文献   

12.
文中开发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SF6回收净化再生系统.同时,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和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对SF6气体自动化、全天候回收、净化、再生处理.实验和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回收率高,回收净化后的SF6气体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提高了SF6电气开关和电力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中针对GIS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进行研究,完成了基于PIC32MX795和AT91 SA M9 G20(ARM9核心)高性能嵌入式处理器的高压开关运行状态在线监测仪的研制,实现对GIS的机械特性参数、GIS气室中SF6的密度、微水含量、放电情况的实时监测、录波分析等功能;针对国家对智能电网的要求,支持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的IEC61850标准和双网络接口冗余设计,提高网络容错能力和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微硅粉增密仓料位无法监测而引起输料管道堵塞的问题,针对微硅粉这一特殊介质完成了微硅粉增密仓料位在线实时监测装置的系统设计.在描述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了传感器的电路连接和系统电源设计,系统采用STC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完成了单片机的外围硬件电路设计.同时通过单片机编程实现了模拟量到数字量的转换并控制料位信号通过数码管输出显示.从软硬件两个方面阐述了系统的设计过程,最终开发出一种成本低、精度高的微硅粉增密仓料位实时监测装置.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压配电室SF6气体的检测,应用了ARM嵌入式技术,包括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利用ARM丰富的内部设备,实现了基于触摸屏的人机交互控制系统.设备性能稳定,测量准确,操作简单,显示图像化,体现了ARM微处理器的优胜之处.  相似文献   

16.
FMS刀具切削状态实时在线监测智能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一个刀具切削状态实时在线监测智能识别系统的组成原理和构造,提出了一种新型流体声发射和电动机电流的综合传感新方案,建立了机床控制系统与智能监测系统的并行通信和发具切削状态识别的专家决策系统,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自动选择传感方式、监测模式和识别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在线监测智能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7.
根据燃气压力、热值变化,实时准确控制气体发动机燃气和空气进气量,在线实时监测并实现发电机组发出交流电与公共电网频率、相位同步是提高燃气发电机组发电效率和安全生产科学的关键技术环节。介绍一种可满足低热值燃气安全发电的基于DSP的燃气发电机组智能化进气和转速调控系统,可实现各种热值下燃气与空气进气量自适应调节和发电机组转速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8.
油液在线监测传感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液在线监测是设备润滑磨损状态监测与实时诊断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而监测仪器的开发与选择是这一故障诊断技术实现准确监测应用的关键。在对当前国内外油液磨损颗粒在线监测传感器、油质在线监测传感器、油液多信息集成在线监测仪器及应用技术介绍基础上,给予了当前油液在线监测传感器技术的相关评述,为油液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应用及推广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目前SO2测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了提高SO2测量精度的传感机理,推导了参考光束和测量光束的强度比数学模型,针对该数学模型存在的非线性问题,利用分段线性插值方法实现了传感器的线性化。给出了新型高精度SO2传感器的软件框图,并提出时间双光路SO2测量气室的设计方法。实验表明:该传感器的测量方法实现容易、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工业现场SO2实时在线测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介绍了直压式气密性检测的原理,针对汽车滤清器气密性检测,设计了在线低压微小泄漏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采用直压式压力检测法,利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卡以及精密气路等组成测试装置,实现了对一定容积滤清器的在线低压微小泄漏检测,并且介绍了该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软硬件设计和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