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5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6例乳腺癌组织中P53及其他生物学指标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53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4.66%,P53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关(P<0.01),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的C-erbB-2呈正相关性(P<0.01),与PR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数目和ER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53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乳腺癌及36例乳腺腺瘤中Ang-2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ng-2阳性率为67.11%(51/76),明显高于乳腺腺瘤[33.33%(12/36,P<0.05)];VEGF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60.52%(51/76),在乳腺腺瘤中阳性表达率为19.44%(7/36),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ng-2,VEGF在乳腺癌组织表达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它们在、期乳腺癌者的阳性率高于、期乳腺癌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Ang-2和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ng-2和VEGF的异常表达与预后有关,检测乳腺癌组织中Ang-2和VEGF有利于抗肿瘤治疗的靶点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脂氧合酶-5(LOX-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LOX-5、VEGF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OX-5与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60例乳腺癌组织中LOX-5阳性表达率为85.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5.0%)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5.0%)(P<0.05);6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1.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5.0%)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0.0%)(P<0.05)。LOX-5、VEGF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0.01),与患者年龄、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情况无关。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提示LOX-5与VEGF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151,P<0.01)。结论 LOX-5、VEGF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等预后不良的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转录调控因子Twist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35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中Twist、VEGF、E-cad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Twist、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72.9%、75.8%)高于癌旁组织(6.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15.7%)低于癌旁组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蛋白、VEGF阳性表达率与组织病理学分级、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0.05);E-cad阴性表达率与患者的组织病理分级、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的年龄、首次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Twist与VEGF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Twist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E-cad呈低表达。Twist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同时下调E-cad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原癌基因C-erbB-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对80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及C-erbB-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与C-erbB-2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0%和35.00%,高于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零表达(P均<0.01)。VEGF和C-erbB-2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型无关(P>均0.05),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0.01),VEGF还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乳腺癌中VEGF表达与C-erbB-2表达密切有关(χ2=12.97,P<0.01)。结论VEGF和C-erbB-2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VEGF和C-erbB-2可作为临床上判定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5例乳腺癌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VEGF和ER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57.65%,49/85)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4.76%,2/42)(P<0.0001)。VEGF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ER无明显关系(P>0.05)。、期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期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001)。ER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58.82%(50/85),在乳腺纤维腺瘤中无阳性表达。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有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VEGF和VEGF-C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VEGF-C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VEGF及VEGF-C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7.0%。VEGF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VEGF-C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且VEGF和VEGF-C表达存在正相关(r=0.405,P=0.001)。结论VEGF、VEGF-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增强,在乳腺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低氧诱导因子-α(HIF-1α)、内皮抑素(Endosta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改变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例正常胰腺组织和35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HIF-1α、Endostatin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正常胰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不表达,Endostatin阳性表达率为37.50%,胰腺癌组织HIF-1α、Endostatin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3%、77.14%和6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415~13.651,P<0.05)。胰腺癌组织HIF-1α、Endostatin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418~6.417,P<0.05);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6.417~8.670,P<0.05)。胰腺癌组织VEGF、Endostatin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0.662、0.409,P<0.05),Endostatin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r=0.218,P>0.05)。结论 H IF-1α、Endostatin和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HIF-1α与VEGF的协同作用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孟令华  刘巍  王小玲 《疑难病杂志》2012,11(5):357-359,405,360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及联合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316份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SG1、c-erbB-2、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BCSG1、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1%、61.0%,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分别为r=0.152、r=0.510、r=0.460及r=0.166、r=0.142、r=0.142,P<0.05,P<0.01),与ER、PR、肿瘤大小、月经状况、病理类型无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32.2%,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173、r=0.157、r=0.365、r=0.306,P<0.01);与ER、PR呈负相关(r=-0.149,r=-0.154,P<0.05),与月经状况、病理类型无关(P>0.05);BCSG1、c-erbB-2、VEGF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0.457、r=0.377、r:0.228,P<0.05);BCSG1、c-erbB-2、VEGF之间两两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BCSG1、c-erbB-2、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三者同时高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杨澜  王旭芬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44-2545,2552
目的:探讨Ki-67和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4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和C-erbB-2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4%(100/144),且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00),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明显关系(P>0.05);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2.1%(75/144),且与乳腺癌肿瘤临床分期(P=0.003)及淋巴结转移(P=0.000)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Ki-67表达与C-erbB-2表达有关(P=0.001)。结论:Ki-67与C-erbB-2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乳腺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KAI1、Cath-D、nm23-H1和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IH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8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KAI1、Cath-D、nm23-H1和Her-2四种生物学指标的表达,分析这4种生物学指标表达强度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KAI1与Cath-D、nm23-H1和Her-2这3种生物学指标表达强度之间呈负相关(P<0.001),而Cath-D、nm23-H1和Her-2这3种生物学指标表达强度之间呈正相关(P<0.001);KAI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呈负相关(P<0.05),而Cath-D、nm23-H1和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呈正相关(P<0.05)。结论KAI1、Cath-D、nm23-H1和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hMSH2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hMSH2和VEGF在乳腺癌(B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与B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BC组织与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hMSH2和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hMSH2和VEGF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hMSH2和VEGF的表达与BC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无关(P>0.05),但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hMSH2和VEGF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二者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1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含量,并设4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乳腺癌血清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乳腺癌血清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中ER和/或PR表达及CerbB-2的表达情况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大小无相关性;术后随访显示,出现转移者术前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与其临床预后有关,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酸化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p-STAT3)、生存素(Survivi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84例乳腺癌组织及40例良性病变组织中p-STAT3和Survivin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STAT3与Survivin及VEGF在84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0%、66.2%及61.0%,均明显高于三者在乳腺良性组织中的表达率(P<0.05);组织学分级3级乳腺癌组织中p-STAT3、VEGF、Survivin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1~2级乳腺癌(P<0.05),p-STAT3与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p-STAT3与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p-STAT3、VEGF、Survivin的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TAT3信号途径可能是通过调控其下游靶基因VEGF和Survivin的表达进而对癌组织的血管生成和癌细胞的凋亡抑制方面产生重要影响。p-STAT3是乳腺癌诊治中较有价值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不同性质乳腺组织中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乳腺肿瘤激酶(Brk)表达量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6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3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OPN、VEGF-C和Brk的表达情况,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种蛋白OPN、VEGF-C和Brk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均呈现出较高的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56.5%和70.7%,与乳腺良性病变以及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OPN、Brk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以及组织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VEGF-C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OPN、VEGF-C和Brk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而在正常乳腺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三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正常乳腺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OPN、Brk与VEGF-C的表达量均依次升高。OPN可能通过介导VEGF-C蛋白刺激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而加速血管形成,通过参与新血管生成和肿瘤的侵袭进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三者的表达量均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类软骨糖蛋白-39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尖锐湿疣组织和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YKL-40和VEGF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YKL-40和VEGF阳性强度多在(■)~(■),正常对照组多在(-)~(+),两种蛋白表达阳性强度分别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r=0.27,P>0.05)及在不同临床因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组织中存在YKL-40和VEGF过表达,YKL-40和VEGF的过表达可能对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C-erbB-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53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回顾性分析89例绝经组患者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学资料。结果:(1)绝经前和绝经后患者的C-erbB-2、ER、PR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绝经前C-erbB-2阳性患者的ER阳性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患者(P<0.05),PR阳性率在C-erbB-2阳性和阴性患者中无显著差别;绝经者中,C-erbB-2阳性患者的ER、PR阳性率均显著低于C-erbB-2阴性患者(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ER、PR表达均与组织分型无关(P>0.05);C-erbB-2的表达与组织分型有关(r为-0.022,P<0.05)。E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R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23,P<0.05);c-erbB-2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605,P<0.05)。ER的表达与生存时间无相关性(r=0.100,P>0.05);PR与C-erbB-2的表达与生存时间有相关性(r分别为0.147、-0.605,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C-erbB-2的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和黑素亲和素(MLPH)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通过公共数据库中AR与MLPH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及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R和MLPH的蛋白表达,分析AR、MLPH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AR与MLPH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数据库显示,AR和MLPH均在乳腺癌中高表达,表达呈正相关(r=0.73,P<0.05)。AR和MLPH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OS)、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均优于低表达患者(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AR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和绝经状态无关(P>0.05);MLPH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和绝经状态无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R与MLPH的表达在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乳腺癌65例组织中VEGF和Galectin-3的表达。结果:VEGF和Galectin-3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分别44例(67.69%)、53例(81.54%)。乳腺癌中VEGF和Galectin-3的表达均与肿瘤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中VEGF的表达与Galectin-3表达呈正相关(r值=0.2648,P<0.05)。结论:VEGF和Galectin-3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能力有关,两者在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lusterin、Livin、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Clusterin、Livin、Caspase-3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Clusterin、Livin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64.3%,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旁组织的20%、25%(P<0.05)和0%、10%(P<0.05),且Clusterin蛋白与L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Caspase-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7%,明显低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旁组织中的75%和80%(P<0.05),且Clusterin、L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Cluster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且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增加显著升高(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lusterin、Livin蛋白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P<0.05),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Caspase-3蛋白与ER、PR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与C-erbB-2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Clusterin、Livin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二者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和评估预后的潜在指标;Clusterin与Livin的联合靶向治疗,有望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的新方法。Caspase-3在Clusterin、Livin抗凋亡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