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应用乳胶导尿管引起的并发症及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乳胶导尿管不仅可以引起过敏反应,也可以引起毒性反应及包壳形成。 1.乳胶导尿管的过敏反应 乳胶也叫天然橡胶,是来源于橡胶树汁的高处理植物产品。它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类脂、核苷酸、辅助因子和丰富的异戊二烯等物质。被净化后,加热和硫化制成橡胶。乳胶导尿管可引起Ⅰ型和Ⅳ型两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天然乳胶中普遍存在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水溶性蛋白质。用谷氨酰胺转氨酶催化天然乳胶中的蛋白质使其发生不同结构层次上的改变,致使水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在提高乳胶强度等性能的同时解决蛋白质过敏问题。通过响应面试验设计获得了MTGase催化天然乳胶蛋白交联的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20年中,IgE介导的对天然橡胶乳胶(NRL)的过敏反应已成为工业化国家中一个显著的健康问题。医务工作者、需长期插管和多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橡胶厂工人和过敏体质者是乳胶过敏的高危人群。认识乳胶过敏的严重性,了解引起这类疾病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乳胶过敏的发生率。近年来,国外已有大量乳胶过敏的研究报道,但我国对乳胶过敏的研究尚未起步。  相似文献   

4.
英国医学研究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医护工作者对乳胶的过敏反应被过分夸大了。这项调查表明,许多医护工作者被误诊为对乳胶过敏,而事实上进一步确切的检查使得他们能够继续从事医护工作,因为那些戴手套后感到不适,并出现接触性皮炎的医护人员可能并不是对乳胶过敏,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仅仅在平时注意戴手套后多洗手和保持手干燥就不会出现症状。 近年来对乳胶的I型过敏反应越来越被认为是困扰医护人员的问题,因此,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医院对773位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戴手套后出现不适反应的人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地对乳胶过敏…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两例对乳胶过敏史的病人在术中出现由乳胶引起的Ⅰ型过敏反应,经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后,改善了症状。 乳胶含具有起抗原作用的蛋白质。当人体已致敏的IgE与这类有害蛋白质结合时,引起局部或机体的组胺释放,从而产生过敏性反应。有时在医疗或检查时,常常忽略这类病人可能接触到乳胶,例如:  相似文献   

6.
一份来自NPSA的报告再次强调含有乳胶成份的医疗用品对患者和护理人员存在危险。应用在手套、听诊器和鼻饲管等消耗品上的乳胶所导致的过敏反应已经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了。1996年医疗器械委员会已经确定了可以导致医患人员过敏的几种不同的乳胶。1999年健康安全委员会(HSE)为医疗  相似文献   

7.
降低天然橡胶乳液中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天然乳胶引起过敏的原因,指出了过敏反应与胶乳中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有关及蛋白质的种类。叙述了目前降低天然橡胶乳液中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研究现状及主要方法,它们分别为氯化处理、沥滤、多次离心法、置换法、酶处理法和辐射硫化法。而辐射硫化的方法最具有深化研究和全面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如何选用优质的乳胶手套替代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 :医院想限制乳胶手套的使用并用无粉末产品替代 ,这样做是否会引起健康和安全风险 ?答 :虽然使用天然橡胶手套的替代品减少了暴露乳胶抗原的机率 ,但是化学合成手套并非十全十美。关键问题是化学合成手套对于细菌、病毒或者血液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例如 :乙烯基手套通常较乳胶手套保护性差 ,且易受损。而诸如睛类、氯丁、热塑合成橡胶之类的新型合成手套能提供相似或更好的保护性和持久性。同乳胶手套一样 ,化学合成手套也能导致过敏反应。它们可能留有类似在乳胶中发现的化学添加剂 ,因为两者的生产过程类似(即硫化作用 ) ,化学合成手…  相似文献   

9.
苏云 《护理研究》2002,16(10):613-613
扶他林乳胶剂作为一种新型消炎、镇痛外用搽剂 ,临床上主要用于肌腱、韧带、肌肉和关节的创伤、炎症等 ,因其作用快、副反应少 ,临床应用广泛。应用扶他林后出现过敏反应较少见 ,现报告 1例。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43岁。因外伤出现踝关节疼痛 (皮肤表面完整 ) ,外用扶他林乳胶涂搽于踝关节及周围 ,次日局部皮肤出现红色粟粒大的丘疹、红斑 ,局部肿胀伴瘙痒 ,未停药 ,2d后上述部位皮疹增多 ,皮肤变红 ,出现水疱 ,无渗出破溃 ,自用皮炎平软膏 ,无缓解入院。入院后给予激素、抗组织胺类药物及抗生素治疗8d ,痊愈出院。2 讨论  扶他林…  相似文献   

10.
<正>乳胶过敏(latex allergy)是天然橡胶胶乳(natural rubber latex,NRL)制品引起的一种过敏反应,可表现为接触性荨麻疹、皮炎、鼻炎、结膜炎、哮喘及过敏性休克。NRL来源于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含有33%顺式聚异戊二烯、2%树脂、65%水、1.8%蛋白质[1]。NRL不仅是制作医用手套(外科和检查手套)的首选材料,而且是其他医疗用品(如导管、止血带、弹力绷带、避孕套等)及日  相似文献   

11.
乳胶层析法和酶联免疫法对比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乳胶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两对半方法的比较,探讨乳胶层析法用于临床的价值和可行性.方法 分别用乳胶层析法和ELISA法检测91例血清中乙肝两对半.结果 乳胶层析法检测91例标本中乙肝两对半的各项指标,以ELISA法为标准,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符合率在95%以上.结论 乳胶层析法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单个、急诊或术前患者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简易而又方便的新方法,此方法可极大地减少护士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医用乳胶管(规格:内径4 cm、外径6 cm)、曲别针(规格:3号长9.5 cm)、保险别针(规格:4号长5.5 cm).(2)方法.①将曲别针开口处一端呈180°展开,截取医用乳胶管约3.2 cm,将医用乳胶管套入已展开的曲别针上.②将保险曲别针固定在距离适宜的床单位上,将曲别针一端挂在保险别针的圆孔内,将负压鼓挂在曲别针的另一端,调节乳胶管的位置将曲别针两端都包裹在乳胶管内.③取下负压鼓时可将乳胶管上移,露出曲别针下端取下负压鼓.放回后可下移乳胶管妥善固定.  相似文献   

13.
问题解答     
问:静脉滴注四环素能发生过敏反应吗?过敏反应的机理是什么?答:凡属四环素族抗菌素均可引起过敏反应,但并不多见。一般来讲,过敏反应可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物热、各种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胶原性疾病等。由四环素族引起的过敏反应较多见者为皮疹(如荨麻疹、多形性红斑、湿疹样红斑),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3例患者皮试阴性后使用细胞色素C发生了过敏反应,讨论如下: 1、3例患者均是在输入细胞色素C数分钟后发生寒战、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四肢冰冷等反应。考是由该药引起的速发型过敏反应。5、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机理。可能与输入异原性过敏反应有关。此种过敏反应多发生于第二次接  相似文献   

15.
将双氯芬酸钠乳胶剂与市售扶他林乳胶剂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以改善关节炎患者病变部位的疼痛、压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作为评价标准。双氯芬酸钠乳胶剂治疗各种关节炎症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5%,是一个较有应用前景的外用镇痛抗炎药。  相似文献   

16.
严重过敏反应起病急,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处理不恰当可导致死亡。儿童是严重过敏反应的高发人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对于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存在认识不足、治疗不当的问题。该文就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识别、正确治疗、科学管理的“急救三部曲”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治水平、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郁新 《江西医学检验》2007,25(5):433-434
目的了解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Lp(a)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检测血清Lp(a)的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重复性试验、线性范围试验和回收试验的比较,采用两种方法平行检测48例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血清Lp(a)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42例正常人血清Lp(a)含量。结果两种方法都有较好的重复性,但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稍优于免疫比浊法;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8,P<0.001),相关方程Y=1.087X 10.8;回收率均在95%以上,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略高于免疫比浊法;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的线性范围(5~1200mg/L)较免疫比浊法(10~900mg/L)要宽;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Lp(a)的参考范围为18.4~292mg/L。结论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Lp(a)的准确性和精确度都优于免疫比浊法;具有敏感性高、稳定性好、方便快速的优点,适宜在有自动化生化分析仪的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胶凝集试验在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可疑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进行颅脑CT和脑脊液墨汁染色,并均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患儿隐球菌抗原,根据是否有隐球菌性脑膜炎将患儿分成两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A组)及无隐球菌性脑膜炎组(B组),分析两组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组有14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B组有1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8.9%。结论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致过敏反应。方法对12例头孢曲松钠致过敏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头孢曲松钠过敏反应中变态反应10例,过敏性休克1例,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结论应重视该药的过敏反应,一旦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乳胶凝集试验快速诊断新生儿B群链球菌败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胶凝集试验在诊断新生儿B群链球菌(GBS)败血症中的作用。方法:174例疑有败血症的新生儿生后即作外耳道、脐部拭子培养及涂片镜检,胃液培养和血培养,并均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患儿尿中的GBS抗原。根据是否有GBS败血症将患儿分成两组:GBS败血症组(18例)及无GBS败血症组(156例)。将两组乳胶凝集试验结果作比较。结果:GBS败血症组有16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无GBS败血症组有3例阳性。乳胶凝集试验对GBS败血症的诊断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98.1%,假阳性率为1.9%。结论:乳胶凝集试验对新生儿GBS败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且简便、快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