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论述针灸"治未病"。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阐明针灸"治未病"的含义,并对汉、唐、宋、明著名医家运用针灸"治未病"的思想作以阐述。结论: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针灸"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不断完善。它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是祖国医学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人们的防病保健、延年益寿事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逆针灸是中医理论治未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笔者通过检索近10年相关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对针灸治未病的免疫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希望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不断追求,针灸"治未病"的发展不仅在科研领域有具实质性的进展,更希望这种中医独特防治疾病的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4.
针灸“治未病”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独特的预防思想的体现。针灸治未病作为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有之,应用广泛。文章从针灸治未病的理论渊源、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和现代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针灸治未病在未来预防保健医学领域中将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新安江畔,名医辈出,孕育了独具区域特色的医学流派——新安医学。以针灸治未病的思想为主线,选取了5位代表性新安医家并初步探讨其针灸治未病的学术特色,分别是:徐春甫、吴亦鼎、余懋、王君萃、吴谦。新安针灸医家博采众长,学术理论丰富,敢于开拓创新,直言己见,或精于针,或重于推,或专于灸,在针灸治未病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古老的新安医家"针灸治未病"技艺将在未来预防保健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将更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也在提高,中医"治未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治未病"是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内经>中以预防为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应用针灸"治未病"古来有之,即在无病或疾病发生之前,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抵御各种致病因子的能力,从而达到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疾病的损害和保健延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未病"与"针灸良性预应激假说"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治未病”是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的组成部分 ,是《内经》以预防为主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应用针灸“治未病”古来有之。既在无病或疾病发生之前预先应用针灸方法激发经络之气 ,扶助正气 ,提高机体抵御各种致病因子的能力 ,从而达到防止疾病的发生、减轻随后疾病的损害和保健延年的目的。它是一种更加注重机体自身潜能激发与利用的方法。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中称此为“逆针灸”。“逆针灸”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防病保健方法 ,至今还以其独特的疗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如 :中老年保健针灸、穴位贴敷冬病夏治预防哮喘、节气灸预防中风、感冒、提…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未病的古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预防思想的文献梳理为基础,对针刺及艾灸治未病的古代文献作了初步研究,得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现代主张的三级预防概念十分相似,以及古人“治未病”十分倚赖于针灸疗法,但在具体应用中,艾灸应用则多于针刺应用的结论。从而加深了针灸治未病这一理论的系统性理解,以期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使之具有更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旭光 《中医学报》2016,(12):2019-2021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从整体宏观的角度看待人体,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运用针灸干预偏头痛,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3个方面进行预防,一般在疼痛未发作时,疼痛发作之初,疼痛未甚时及时治疗,患者记录头痛日记了解头痛发作规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针灸治疗方案防治偏头痛的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预防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医疗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各系统器官功能逐步退化,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老年病的防治便显得极其重要。结合老年病辨证特点,从理论上浅析针灸"治未病"思想对老年病防治的指导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保华 《中外医疗》2011,30(10):192-192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我国古代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不要等有了病才去治疗,而是在未病时就预防疾病。它充分说明了医学的2个重要任务,即治疗和预防,而且预防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与西医的“健康体检”有着许多默契之处,他们均蕴含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思想,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对于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对于疾病的预防与已病防变方面显示了出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浅谈“治未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治未病”帅在芬(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南昌330006)关键词治未病治疗法则探讨《金匮》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篇,从整体观点出发,根据脏腑之间,有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因而提出“治未病”的论点。所谓“治未病”,即未病前...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华民族献给人类的文化瑰宝.我国古代医学先辈们在长期探索总结人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治未病"的光辉思想,它为人们的养生保健和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系统传承,不断光大这一重要理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未病先行,固属上策,但病已成,就行及时、适宜彻底的治疗,仍深蕴着防于未然、防微杜渐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的记载.其意是指疾病处于萌芽状态就能发现的医生才算是"上工",也就是医技很高的医生;如果已经患了疾病才能发现,然后才去治疗,未免为时已晚,故称之为"下工",也就是医技很低的医生.<内径>这句话,实际上是强调"防"重于"治"的观念.所以,古人一直是以"治未病"为原则,认真对待人们的身体状态,防重于治,以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预防为主,预防为先的医疗理念已深入人心.本文从调理脾胃入手谈"治未病"目的 就是提高人们的预防意识.以期民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鉴于疾病谱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开展预防工作,对于医者而言,不仅是恪尽职守,也是社会责任的担当.相信随着预防知识的不断讨论与普及,民众的患病率会逐渐下降,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加健康阳光的国民群体.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理论是祖国医学的一颗璀璨明珠,早在二千年以前<内经>就对"治未病"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显然是强调在人体未发病之前,就应采取积极且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