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急性期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以期减少KD发生CAL。方法 对2004-01/06我院收治的102例KD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KD患儿中,作心脏超声检查发现CAL 32例(32.3%),其中冠状动脉瘤5例,冠状动脉扩张21例,管壁增厚6例。CAL与患儿的年龄、是否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MG)和使用MG的时间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阳性、血沉增快可作为CAL的提示性指标。结论 一旦确诊KD,合理使用MG,可减少和预防CAL,有利于KD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患儿炎症状态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影响。 方法 将128 例KD 患儿分为MP 感染组42 例,非MP 感染组86 例,分析两组热程、不完全KD 比例及静脉丙 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比例等临床特征。比较患儿急性期、缓解期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 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并发CAL 情 况的差异。结果 KD 急性期MP 感染组NLR、PLR、hs-CRP 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高于非MP 感染 组(P <0.05),缓解期MP 感染组PLT 和hs-CRP 高于非MP 感染组(P <0.05)。MP 感染组IVIG 无反应、 CAL 发生率及左冠状动脉内径/ 主动脉环内径(LCA/AOA)比值均高于非MP 感染组(P <0.05)。结论 合 并MP 感染的KD 患儿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更为强烈,发生IVIG 无反应以及CAL 的风险均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川崎病(KD)患儿多种血液学指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KD患儿,根据是否发生CAL分为CAL组(n=14)和NCAL组(n=28),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血液学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比例、体重、完全性川崎病和不完全性川崎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患儿平均年龄低于NCAL组,发热时间长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血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1.409,P=0.032)、高PLT(OR=1.106,P=0.047)和高NT-proBNP(OR=4.021,P=0.014)是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结论高NT-proBNP水平、高PLT和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秦静延  杨方源  阳明玉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28-328,334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14例急性期KD患儿并冠状动脉病变(CAL)和24例KD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NCA)血清cTnT、CRP水平和血细胞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血清cTnT、CRP水平和血细胞计数及其动态测定有助于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ST/ALT比值(AAR)与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KD患儿461例,根据有无CAL,将患儿分为CAL组122例和无CAL组33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AAR对KD并发CAL的预测价值。结果 CAL组年龄<6个月比例、起病到确诊时间、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时病程>10 d比例、CRP和D-二聚体高于无CAL组,AAR低于无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个月、应用IVIG治疗时病程>10 d、D-二聚体和AAR均为KD并发CAL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AR预测KD并发CAL的最佳预测值为1.49,AUC为0.7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1和0.680。结论 AAR与KD并发CAL密切相关,AAR≤1.49的KD患儿CAL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脉损伤(CAL)的关系。方法:选取96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AL组(合并CAL,n=38)和KD组(不合并CAL,n=58)。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RP和RDW水平,分析其与KD患儿合并CAL的关系。结果:CAL组患儿年龄小于KD组(P<0.05),发热病程、白细胞计数、CRP和RDW均高于KD组(P<0.05);发热病程(OR=1.080)、白细胞计数(OR=1.432)、CRP(OR=1.106)和RDW(OR=2.726)均是KD患儿并发CAL的影响因素(P<0.05);CRP、RDW及二者联合预测KD患儿并发CA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7、0.812和0.891,二者联合的AUC高于单独CRP或RDW(P<0.05)。结论:CRP和RDW偏高是KD患儿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KD患儿并发CAL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血清骨保护素(OPG)在预测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A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0例KD患儿作为KD组、30例因感染性疾病发热的患儿为发热组、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为SLE组、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并同时检测外周血象、肝功、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生化指标.90例KD患儿均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合并CAL者进一步根据其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冠状动脉瘤直径)进行CAL严重程度的分组,应用Logistic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筛选出KD并CAL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应用ROC分析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在预测CAL方面的价值.结果 KD组患儿血清OPG含量明显高于发热组、SLE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90例KD患儿中有38例(42.2%)在急性期合并了CAL,其中冠脉扩张者18例,冠脉瘤14例,巨大冠脉瘤6例.统计结果显示,KD合并CAL组血清OPG、CRP明显高于KD无CAL患儿组(P<0.05),KD合并CAL组血ALB水平低于KD无CAL组(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OPG、CRP及ALB是KD发生CAL的危险因素.ROC分析表明,OPG、CRP及ALB是预测KD急性期发生CAL的可靠指标.线性回归分析表明,OPG与CAL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95).结论 OPG是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并与CAL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用于预测急性期KD患儿是否发生CAL.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初始治疗前的生物学指标检测,分析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KD并发CAL(CAL组)患儿和70例KD未并发CAL(NCAL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与CAL发生率有显著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男性、年龄≤1岁、白细胞计数(WBC)>12×109/L、血清白蛋白(ALB)<3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超敏C反应蛋白(CRP)≥100mg/L是KD患儿并发CAL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69、4.02、3.06、2.42、2.92、4.05。结论存在男性、年龄≤1岁、WBC>12×109/L、ALB<3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CRP≥100mg/L这些高危因素的KD患儿并发CAL可能性大,需要更强化的治疗,更密切的随访。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害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402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未并发CAL的382例A组KD患儿和并发CAL的21例B组DK患儿的相关检验、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儿在性别及年龄比例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儿平均热程、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值明显高于A组(P<0.05)。急性期约30%的KD患儿伴有心肌酶谱、肌钙蛋白Ⅰ、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的异常。A组患儿在≤10d内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的占85.08%,B组仅占28.57%。超声心动图随访19例并发CAL的患儿,5例冠状动脉扩张(CAD)于短期恢复正常;11例冠状动脉瘤(CAA)有9例恢复或好转;3例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回缩困难。结论 热程过长及未予静脉注射两种球蛋(IVIG)治疗是KD并发CAL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时表现有PLT、ESR及CRP的显著升高。部分KD患者伴一过性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内膜炎。KD并发CAA及CAD可好转或痊愈并发GCAA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中性粒细胞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42例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ANCA水平,并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冠脉情况。随机选取20例普通发热患儿和15例外科择期手术患儿分别作为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KD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水平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与急性期相比,KD组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A水平均下降(P〈0.01),但仍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组血清ANCA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组(P〈0.01),CAL组血清ANCA与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LCA)/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AAO)内径比值呈正相关。结论:中性粒细胞可能作为重要的病理因素参与了KD血管炎及其冠脉损害的发生。血清ANCA可作为KD,尤其是不完全KD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ANCA水平异常增高对冠状动脉损害有一定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