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蛋白的表达,旨在探索以上生物学指标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TRAP银染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分别检测40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MMP2蛋白的表达.同时收集每一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上述标记物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移移情况、pTNM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端粒酶在正常胃粘膜的表达为13.3%(2/1 5),在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77.5%(31/40),差异显著(P<0.01);端粒酶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TNM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MMP2在正常胃粘膜中呈阴性表达,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4.35%,MMP2的表达强度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pTNM分期呈显显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端粒酶活性及MMP2蛋白的表达是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与pTNM分期相关的危险因素为MMP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MMP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上述生物学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患者的转移和预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更好地指导胃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袁士龙  华逸  王锋  刘骏斌  袁忠 《江苏医药》2012,38(19):2296-2298,2365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8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Her-2/neu蛋白的表达,将检测结果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随访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58例胃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6.58%(42/158),癌旁正常胃组织中均未见Her-2/neu蛋白的阳性表达;Her-2/neu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受累及患者生存时间相关(P<0.05),但与患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Her-2/neu 蛋白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均明显低于Her-2/neu蛋白阴性者(P<0.05).结论 Her-2/neu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检测Her-2/neu表达对胃癌临床预后评估及其治疗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乳腺良恶性肿瘤端粒酶的表达以及与p16、C-erbB-2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平  谢平  吴兵 《江苏医药》2000,26(2):96-98
探讨乳房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端粒酶与肿瘤病理行为及其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重复扩增方法对50例乳房良恶性肿瘤组织、配对癌旁组织及非癌闰酶活性测定、P16缺失分析及C-erbB-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癌标本 6 0例 ,将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各 2 0例作为对照 ,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结果 :6 0例胃癌中端粒酶的阳性率为 88.3% ( 5 3/ 6 0 ) ,2 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非典型增生 2 0例的阳性率为 35 % ( 7/ 2 0 ) ,2 0例浅表性胃炎阳性率为 5 % ( 1/ 2 0 )。胃癌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及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非典型增生与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不同组织学分型胃癌其端粒酶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端粒酶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但与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 ,同时端粒酶在某些癌前病变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端粒酶的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NF-κB、vill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6例胃癌患者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36例,每年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F-κB、villin蛋白的表达,将NF-κB、vill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胃癌形成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采用 TRAP-PCR-EL LSA方法对 32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32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强阳性 19例 ,弱阳性 10例 ,阴性 3例 ,阳性率为 91.0 % ( 2 9/ 32 ) ;癌旁组织中 2例呈弱阳性 7% ( 2 / 2 8) ,其余为阴性。提示端粒酶活性可能成为该类疾病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采用原位杂交和原位末端DNA片段标记技术对60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和细胞凋亡指数(AI)进行检测。结果,60例中49例端粒酶阳性,占81.67%;55例可观察到凋亡细胞。32例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中端粒酶阳性率为93.75%,明显高于28例无淋巴结转移组的67.86%(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AI为(5.51±2.70)个,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8.82±3.17)个(P<0.05);淋巴结转移组胃癌中的端粒酶活性与AI呈负相关(P<0.05)。提示,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可作为胃癌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280 例胃癌标本中的Her2 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随访资料以及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Her-2 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且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280 例胃癌组织中Her-2(IHC+++)的表达率为12.38%,Her-2(IHC++)的表达率为5.79%,Her-2 在正常胃癌组织中无表达,Her-2 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胃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分期以及是否远处转移相关,结论 Her-2 蛋白检测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以及预后有着紧密联系,可以为今后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徐萍  唐永明 《东南国防医药》2009,11(6):518-519,522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达91%。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未检出端粒酶活性。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胃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端粒酶参与各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的发生,在胃癌组织中高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 E R 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 1 5例胃癌组织中H E R 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女性、分化程度低、浸润深度大、淋巴结转移范围大及TNM分期高的患者H E R 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结论测定胃癌组织中H E R 2蛋白表达,为患者预后的判断和分子靶向等胃癌治疗药物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环球  何晓松 《江苏医药》2003,29(8):569-570
目的 检测胃癌患外周血中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以探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用PCR-TRAP-ELISA法检测52例胃癌患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胃癌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中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3.8%,低于相应的胃癌组织阳性率(81.3%),胃癌患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端粒酶相对活性的升高与患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对患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复发,检测患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要优于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胃癌中VEGF、P53、CD34和端粒酶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仁德  郭飞  张建智  夏萍  谷川 《天津医药》2005,33(12):759-76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CD34和端粒酶的表达对于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9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VEGF、P53、CD34和端粒酶表达情况。结果:微血管密度(MVD)值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与VEGF,P53,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有关。端粒酶表达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53表达与VEGF表达有关,端粒酶与VEGF、P53无明显相关。结论:突变型P53可通过对VEGF的调节来促进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端粒酶通过不同于P53的途径对血管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前列腺癌组织、18例前列腺增生组织和1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或骨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1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湍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为82.9%,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5.6%)及正常前列腺组织,而且表达率随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升高而增加,有淋巴结或骨转移者表达率高。结论端粒酶活性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率高,在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结论 RhoC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CXCL12/CXCR7对胃癌生长、粘附、侵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CXCL12/CXCR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选取与粘附、侵袭有关的几个细胞因子进行相关性研究,揭示CXCR7与胃癌生长、粘附及侵袭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胃腺癌病人的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CL12/CXCR7、Survivin、CD44v6、MMP-3在胃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CXCL12/CXCR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胃组织(P=0.000),并且其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大小、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在胃癌组织中CXCR7表达与Survivin、CD44v6及MMP-3呈正相关。结论:CXCR7通过抗凋亡(Survivin)参与胃癌的生长,在胃癌的粘附及侵袭过程中通过CD44V6及MMP-3发挥作用,并可能参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中EGFR、PCNA及BCL-2基因表达与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寻找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可靠分子指标,建立一种能被临床普遍应用的简易方法。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具有完整随访资料55例胃癌中EGFR、PCNA及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1)EGFR、PCNA及BCL2的表达与胃癌分期、浸润深度、生存时间呈显著相关性。病变为进展期、深浸润、低生存率者,其表达高(P<0.01)。(2)胃癌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者的EGFR和PCNA表达率高于高分化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BCL2则高分化表达率高,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关系不大(P>0.05)。结论测定EGFR、PCNA及BCL2基因的表达对临床判断预后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胸苷酸磷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Ⅱ(MMP-Ⅱ)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60例胃癌中TP、MMP-Ⅱ表达情况,分析TP、MMP-Ⅱ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及淋巴结胃癌转移灶中TP与MMP-11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TP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TP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较高有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Ⅱ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表达阳性的胃癌中MMP-Ⅱ阳性率86.84%高于TP阴性组的50.00%。结论 TP与MMP-Ⅱ在胃癌中表达增高与胃癌进展的临床病理指标存在相关性;TP与MMP-Ⅱ的表达有关,推测TP可能通过MMP-Ⅱ促进胃癌的浸润转移,从而参与并影响了胃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端区重复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RAP—ELISA)方法检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情况。结果:(1)65%大肠癌组织表达survivin mRNA,而癌旁组织25%表达。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2)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5%,端粒酶表达阳性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分化不良程度显著相关。(3)Survivin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明显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端粒酶可作为诊断大肠癌的标志物。Survivin表达上调和端粒酶激活可能通过各自不同的信号途径在大肠癌变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忠  谢峰  钟丰云  杜鸿  严永敏  钱晖 《天津医药》2016,44(5):548-551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 Sox2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RT-PCR 检测 60 例胃癌患者癌组 织(胃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中 Sox2 mRNA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2 组 Sox2 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Sox2 mRNA 阳性表达情况在不同年龄、 性别、 肿瘤大小、 组织类型、 TNM 分期、 分化程度、 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差 异。结果 胃癌组 Sox2 mRNA 阳性表达率 53.3% (32/60) 高于癌旁组的 20.0%(12/60); Sox2 mRNA 的相对表达强度 高于癌旁组(0.724±0.209 vs. 0.256±0.065, P<0.01)。胃癌组 Sox2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 50.0%(30/60)高于癌旁组的 16.7%(10/60, P<0.01)。胃癌组 Sox2 mRNA 阳性表达率临床 TNM 分期(Ⅲ+Ⅳ)组高于(Ⅰ+Ⅱ)组, 低、 未分化组 高于中、 高分化组, 浸润深度 T3~T4组高于 T1~T2组, 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均 P<0.05 或 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 Sox2 高表达与其发生、 侵袭、 进展及转移有关, 可作为胃癌诊疗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