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针对石油化工高等教育特点,我校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等方面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基础,重视人文和社会科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跨学科知识背景;加强工程实践环节,构建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树立“工程形成”观念,着力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通识性工程教育是“全面工程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工程教育”理念中的通识教育基础是工程思维、工程文化和工程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培养能够应对迅速变化的世界、在多学科“系统”环境下善于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搭建包括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教育在内的多层次、综合性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充分发挥非课堂教学因素的作用是以“全面工程教育”理念为参照,强化我国工程教育通识性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必须倡导开放、合作、共赢,开放式工程教育联盟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国际工程教育联盟的典型特征是定位明确、结构规范、边界开放,在强化院校协同、促进人才培养、推动教育革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我国现有工程教育联盟仍存在定位与运作模式同质化、组织连带性与合作基础薄弱等问题,进而引发教育资源浪费、人才供需失衡等问题。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构建政产学研工程教育共同体和需求导向的教育评估新体系,并营造工程教育政策协同新环境、系统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体系等,是打造开放式工程教育联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对泛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泛机械类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拟通过搭建几类实践教学平台,以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出满足当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提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质量是深化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围绕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领域细化和完善工程硕士实践过程的培养要求、构建和健全实践基地管理体制、建立工程实践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从注重工程实践教育、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工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组建校企优秀导师队伍、突出案例教学和工程伦理教育、提升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建立国家级和上海市示范工程硕士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工程伦理准则的模糊性和伦理解释的必要性,揭示了工程师在工程伦理解释中的主体地位,阐明了工程伦理准则内置于工程实践的一般机理,并据此提出:需要着力塑造大批有德性的工程师;需要着力重塑工程教育和工程伦理教育体系;需要着力塑造工程师的良好社会形象,以感召更多优秀年轻人加入工程师队伍。只有这样,工程伦理准则才能更好地内置于工程实践之中,从而建设更为负责任的工程。  相似文献   

7.
工程能力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高等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为突出办学特色,赢得社会认可,独立学院的工程教育更需要从教育观念与培养理念、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范明霞  胡兵  谭军军  熊剑 《化工时刊》2016,(4):41-43,55
工程实践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工程观念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为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化工原理教学实际,从具体教学过程、网络教学环境、开展科研实践等方面探索工程实践教育的教学模式并总结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工程教育为背景,分析了化工专业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新世纪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工程教育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构建了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为高校的工程实践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工程教育认证三大理念(产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提出来更高的要求[1]。然而,化工教育不仅要从工程的角度去传授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渗透审美教育。现今理工科的美育大多局限于人文社科类课程,缺乏系统的美育教育体系。随着国家“美育”政策落地,专业教育下的美育教育势在必行。化工教学应从基于课程体系设置,结合创新的授课方式,通过课程内容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追求以及创造能力。使得学生体验到化工与美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协调发展,更大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发他们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吴荣 《贵州化工》2007,32(3):51-53
阐述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对工程教育的影响。并从绿色工程的角度,探索职业工程教育以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和教学体系创新的新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云南化工》2018,(12):167-168
化工原理课程既是化工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的桥梁,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通过剖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中化工原理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出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原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将有效提高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也会显著提高学生对化工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实施全面工程教育 改革工科教师非工化趋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实施全面工程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有赖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当前工程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非工化趋向却对此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从非工化趋向的成因来看,全面工程教育的实施将有助于扭转这种趋向。加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严把高校工科教师的入口关、大力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及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这一变革。  相似文献   

14.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注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这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涵盖工程类、化学类与药学类的课程,在药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使专业课程教学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5.
在工程化教育理念指导下,我校最近专门成立了"求是学部",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天津大学工程教育的探索和改革。本文结合化学工程专业的特点,重点从专业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工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化工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任务。教学团队以国家新工科建设为行动指南,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课程考核方面对化工工艺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满足产业和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此次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化学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为发展化工循环经济,实现化工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在《化工工艺学》课堂教学中结合化工产品工程和过程工程相关理论进行教学。结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课程改革的熏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新工科背景下由轻化工程专业衍生而来的新的工科专业.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然而目前全国仅有12所高校开设此专业,现有的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化妆品产业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因此,科学合理地建构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美国、欧洲、亚洲部分大学化妆品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