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集中式城镇卫生系统在改善水环境的同时,也凸显了集中管网系统在雨季对汇水区域雨水快速收集、快速下泄导致的污水厂进水短期水量大幅提高的水力负荷冲击问题,而我国目前活性污泥系统工艺设计及运行模式无法应对雨季峰值流量,导致管网沿程溢流或厂前溢流或者超越,严重污染了城市河道、受纳水体。在分析集中式城镇排水系统应对峰值流量系统性欠缺的基础上,结合雨季峰值流量特性,总结了欧美发达国家在雨季超量混合流量处理方面主要的技术路线、解决方案和运行控制模式,并就我国流域治理大背景下实施雨季峰值流量处理在立法及排放标准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深圳市排水管网提质增效和河道水体长治久清的目标,从"厂、网、河、源"四个维度进行全面排查,采用物探和调查等手段,解决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市政道路排水管网和城中村排水管网错混接,外水入侵、渠涵污水直排导致河流无法稳定达标和面源污染严重等现状问题。排查结果形成问题清单,提出解决措施建议,制定"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为后续项目排查提供标杆。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武汉汉口地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泵站运行负荷不均衡、部分污水溢流到排水明渠导致水体黑臭等问题,对汉口地区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现状进行全面调研,考察污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调研发现,汉口地区各污水系统间存在多个连通点,进一步对子系统边界的连通点进行测流并重新划分汇水范围线,修正污水量计算后提出了污水调配和排水系统规划调整的建议。另外,对地下水渗入量和施工排水量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施工排水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流域治理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水量水质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效能分析方法,并以沙河流域为例,系统调查典型排水户、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的水量水质特征,分析污染物沿程“损失”率,计算各片区污水及污染物的实际收集处理率,识别出重点问题区域,以期为流域治理及提质增效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沙河流域的污水处理厂总体进水浓度偏低,其中管网是造成污染物沿程“损失”的关键环节,“损失”率在61%~69%;降雨对污水厂进水水量和水质影响较大,部分片区没有处理超量混合污水的能力,雨季溢流污染问题突出;污水及污染物收集处理率可作为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效能定量评价的重要参考,经计算,沙河流域的污水收集处理率为71%,COD、NH3-N、TN和TP的收集处理率分别为59%、50%、55%和62%,符合流域水环境质量及污水管网建设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同时,合理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是最新政策要求。以深圳市光明区鹅颈水为例,介绍了黑臭水体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协同建设实践。在鹅颈水水体治理中,雨水径流源头污染控制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提质、长制久清”等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协同,在河道整治、绿化景观、雨污水分流改造、正本清源等工程中落实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充分发挥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对雨水径流的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作用,实现了“绿色”基础设施与“灰色”基础设施的协同。鹅颈水河道治理实施效果表明,流域内的光明水质净化厂进水水量及进水污染物浓度实现双提升,河道已经稳定消除黑臭现象,水环境和水景观均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城镇排水管网不完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污水、垃圾直排入河等原因造成城市黑臭水体问题.以漳州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背景,提出采用厂网河一体化机制来治理城市黑臭水体,能够实现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与河道统一管理,实现内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智能化管控,从而提高整治效率,减少管理人员,降低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珠海作为西江下游滨海城市,辖区内有大量外水进入污水管网系统导致污水处理效能较低,为此,珠海市开展城镇污水提质增效系列工程。珠海斗门区某镇街范围现有污水管道约104.1 km,存在外水入侵、污水外渗、缺陷病害等问题,导致污水系统总体效能低下,污水收集率低、污水厂进水BOD5浓度偏低。对现有管网系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管网缺陷、雨污错混接和管网断头等3类病害。针对具体病害问题,工程设计提出开挖修复、非开挖修复等多种方案措施。2022年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平均浓度较2021年提高了23%,从而逐步实现对现有污水管网系统的提质增效目标。  相似文献   

8.
厂网一体化是为保证城镇排水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基于污水水量、水质、水位等要素,对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进行统筹建设和协调运行,是未来城镇排水系统的发展方向。江西某市政污水综合治理项目设计处理水量为1.5×104m3/d,采用多模式A/A/O+缺氧池+MBR工艺。为了应对调试运行初期进水量及进水浓度过低、出水总磷偏高、雨季进水水质突降和水量突增等问题,一是在调试阶段采取了污水管网水质水量摸排与污水厂分步调试相结合的方式,二是采取了厂网联动调整、外加碳源、优化加药设备等三种运行措施,最终使污水厂调试运行合格,总结得到厂网一体化调试运行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截流式排水体系建设是解决黑臭水体问题的重要技术路线,但容易引发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下降、雨天污水溢流等问题。以福州市洋里污水处理厂片区为例,阐述了截流式排水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截流式排水系统的特点制定完善措施并提出建议。从“截流系统-市政雨污系统-源头排水户”三个层面,介绍了逐步深入的实施措施和下一步建议。实践证明,正在实施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目前洋里污水处理厂进厂BOD5浓度相比之前已提升12%~26%,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收集总量提升29%~53%,可为城市污水处理效能的提升和内河治理成效的巩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国家提倡的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问题,以城镇排水工程为例,结合近年来截污截流、雨污分流、黑臭水体治理等工程的开展情况,对我国城镇排水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系统排查、提高污水处理量、提高进水水质浓度、消除黑臭水体、养护等方面应采取的具体措施,阐述了提质增效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些年污水处理厂进厂水量不稳定和进水BOD5浓度偏低等实际问题,福鼎市结合排水管网勘察与检测工作,追根溯源,对污水系统进行问题诊断,分析了城市污水系统运行效能低下的原因,制定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一厂一策”方案,合理选择技术手段和工程措施,指导地方推进污水提质增效工作,促进排水设施建设逐步实现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厂网一体化系统有机物的利用效率,构建“降解-沉积-冲刷”管网COD变化模型,考察了管网与污水厂对COD去除的贡献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受降雨影响时,管内COD呈整体下降趋势,管网对COD去除贡献率为15.91%,且ΔCOD与HR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865)。污水厂进水COD浓度越低,其去除单位COD耗电量越高(相关系数-0.862)。从合理利用COD强化污水厂脱氮除磷角度出发,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厂、选择分流制排水体制是缩短管内污水停留时间、提高污水厂进水碳源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污水管道旱季高水位、低流速导致的颗粒物沉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也是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低、碳氮磷比例失调的根本原因;入渗/入流污水管道的清水、低浓度污水排口截流,以及排入雨水管道并经末端截流进入污水管网的施工降水或基坑排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旱季进水污染物浓度偏低、处理水量远超污水排放量的重要原因;降雨期间大量雨水涌入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冲刷并携带旱季沉积物进入城镇水体,是水体雨后黑臭、底泥问题无法彻底根除的核心缘由,也是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偏低的直接根源。结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的实施,从污水处理行业监管、收集设施效能评估、雨污水管网建设改造、降雨污染控制和工业废水管控等方面提出了重点工作方向。明确指出,全面恢复市政污水管网旱季流速、降低清水入渗入流量、推进降雨污染控制是根治现阶段我国特有城镇水环境问题的最现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集中式城镇排水系统具有对雨季流量的收集、输送、快速转输等特性,下游污水处理厂在不具备超量混合污水处理能力的前提下,造成溢流污染或厂前溢流,给城市水系及收纳水体造成短时冲击性污染。合流制调蓄池具有削峰填谷、实时调蓄等多项功能,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削减溢流污染的设施。竹园污水调蓄池能实现旱季不溢流、削减雨季溢流频次的目标。以竹园污水调蓄池为例,介绍合流制系统超大规模调蓄池的设计特点,阐述了物理模型在大流量工况下调蓄池中的流态模拟,以及水力模型在调蓄池中的应用,可为类似超大规模调蓄池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县的合流制溢流控制经过4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很多方面在美国处于较领先水平。金县将污水处理厂、合流制溢流调蓄与处理厂、合流制管网溢流排放口统一纳入1个排放许可进行管理,“厂-网”排放标准与工艺工况设计以受纳水体环境质量为目标,与雨季、旱季运行条件相匹配,污染物减排“费用-效果”较优。着重介绍了金县西点污水处理厂流域合流制溢流控制工程的实施与运行情况、排放标准与达标情况,以期为我国城市合流制溢流控制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北方某缺水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污水溢流、雨天污水厂进水浓度波动等现状,分析系统可能存在的河水入渗、雨污分流改造不彻底、市政雨污混错接等问题。结合水质水量监测与现场调查等手段、兼顾旱天和雨天开展分析,以水质水量的异常变化为主要依据,从下游到上游追溯、从干管到支管排查,对问题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城区六大污水系统中,污水系统Ⅰ、Ⅳ主要受河水入渗问题影响,污水系统Ⅱ、Ⅲ受雨污分流改造不彻底、市政雨污混错接等问题影响,污水系统Ⅴ和Ⅵ受重点排水户出水水质异常、市政雨污混错接影响,具体问题点位已明确。排查诊断结果可为后续管网改造修复提供依据,促进排水系统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7.
针对茅洲河流域某水质净化厂进水浓度低、水量波动大、运行水位高的问题,分别从污水干管节点水质变化特征、工业区废水水质、沿河截污管、雨污混接及总口截流四个维度开展调查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污水管修复与翻建、雨污分流改造、沿河截污管改造等工程。通过上述工程措施的实施,地下水、河水、雨水等进入污水系统的外水量减少,水质净化厂进水BOD5浓度稳步提升,进水泵房水位波动幅度收窄,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率显著提高,可为其他水质净化厂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太原市源头生活污水与管网中污水的采样监测,分析了排水管网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城市管网排水系统的优化方案,提出了一些提高污水厂主要污染物进水浓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磨碟河是东莞市构建生态网络布局及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节点,其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比较严重,开展磨碟河系统治理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分析了长安镇磨碟河流域排水体制现状,提出了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的治理思路与解决方案:首先是梳理系统,改造错混接,全面切断雨水、地表水等外水进入污水系统的通道;其次是完善市政管网,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之后进行现有管段的清淤及修复,保障管网畅通;在市政道路上形成清晰的雨污两套系统后,开展地块内的雨污分流改造及排口整治,对难改造的合流地块及排口进行小总口截流。目前该工程施工已完成90%,建设范围内形成了清晰的雨污分流系统,排口溯源工作初步完成,相关污水厂的进水BOD5浓度稳定达到180 mg/L以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普遍问题.文章以南方某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为例,根据其近年污水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对污水源头和输送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源头错混接,居民用水习惯改变,化粪池消解,低浓度工业废水排放,有机物降解,合流制管网,地下水入渗以及河水倒灌等方面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其他城市开展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