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选取乙酸钠为外加碳源,采用SBBR工艺处理低C/N比城市生活污水。当外加碳源后的C/N比值增加至7.0左右时,对原水NH4+-N去除率最高为89.31%,外加碳源后的C/N为7.12时,TN的去除率最好,为71.27%。结果表明,外加乙酸钠碳源后的SBBR工艺对于低C/N生活污水脱氮性能十分良好。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标准A标准",出水作为回用水。  相似文献   

2.
处理低碳氮比(C/N)污水时,生物法脱氮反硝化进程中碳源不足易导致脱氮效率偏低,需通过额外投加碳源进行补偿。外加碳源在污水脱氮过程中应用广泛,其投加量不易控制的缺陷可以通过利用缓释技术进行弥补。归纳了碳源缓释的特点及其在低C/N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固体缓释碳源的不同类型及其在生物反硝化脱氮中的强化效果,对比分析不同缓释碳源在脱氮方面的优缺点。提出了目前缓释碳源应用的局限性,并对缓释碳源在生物反硝化脱氮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外加碳源+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O_3+DNBF和二级出水掺入原污水+间歇曝气生物滤池(IBAF)3种运行方案,进行了不同碳源条件下反硝化、间歇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研究,并考察了可行性与经济性。结果表明,方案1和2分别在外加乙酸钠和臭氧投加量为20 mg/L时,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3.47 mg/L和13.76 mg/L,TN去除率为32.52%和27.88%;方案3在原污水与二级出水的体积比为1:2时,出水TN的质量浓度平均为13.45 mg/L,TN去除率为39.22%。出水水质均达到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方案1的脱氮效能及运行费用最优;方案3可获得定量处理水深度脱氮和原污水协同处置耦合的效果,适用于生物处理扩容及出水提标工程。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碳源是影响其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污水中C/N比较低的问题,需向系统中额外投加碳源。在大量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强化反硝化脱氮人工湿地的外加碳源进行了总结,并比较了外加碳源的种类和及其优缺点。并对人工湿地外加碳源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为今后强化脱氮人工湿地外加碳源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污水处理厂出水TN无法稳定达标问题,拟采用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同时利用污水厂原水水解酸化池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钠溶液联用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强化对二级出水深度脱氮处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挂膜成功后,采用水解酸化VFAs与乙酸钠混合作为外加碳源,按照COD/NO_3~-N=5:1(COD_(乙酸钠):COD_(酸化液)=3:2)投加,反硝化滤池出水TN浓度稳定,低于5 mg/L,且出水COD、氨氮达到一级A标准。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中低品质碳源经过水解酸化后产生的VFAs可作为反硝化碳源的补充,实现良好的反硝化处理效果,同时能有效地减少人工碳源的投加使用,削减反硝化滤池工艺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6.
低碳源污水的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低碳源污水的主要脱氮策略(外加碳源、优化进水策略、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除磷策略(外加碳源、分段进水、生物强化除磷等)以及同步脱氮除磷对策(反硝化除磷、分段进水等)。指出改进现有工艺充分利用进水碳源、外加其他富含有机碳的废物资源、开发寻求碳源需求低的新型脱氮除磷工艺、结合实时在线控制优化系统运行是提高低碳源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的较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作为外加碳源研究中部曝气和底部曝气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时的生物脱氮性能。结果表明,碳源与污水投配的流量比以及是否回流对BAF生物脱氮效果影响明显,气水流量比和回流流量比对BAF生物脱氮效果有一定影响;进水NH4+-N、TN质量浓度和COD分别为43.11、45.07、29.2mg.L-1时,中部曝气BAF的NH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9.04%和78.32%,出水COD为32.4 mg.L-1;底部曝气BAF的NH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8.61%和68.99%,出水COD为28.4 mg.L-1。研究表明,BAF在2种运行方式下可获得良好的硝化与反硝化性能,且不会引起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A/O脱氮系统外加碳源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连续流缺氧/好氧(A/O)脱氮工艺处理低碳氮比(C/N)生活污水的外加碳源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由于处理系统的外加碳源量、总回流比和出水总氮(TN)之间存在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很难用常规的参数型模型进行描述,给处理系统控制策略的实现带来较大的困难.针对该问题,引入了BP神经网络,通过神经网络对试验数据的学习建立系统的非参数型模型,通过该模型对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可以达到优化碳源投加量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训练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处理系统,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可以实现碳源投加量的优化控制,这为污水处理系统在线最优控制的实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碳源是低碳氮比污水反硝化过程的重要限制因素,优选碳源及反应器在污水厂的升级改造中非常重要。固体材料既能缓释碳源,又能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在反硝化滤池中还能起到滤料作用,合适的反应器以及运行参数控制在满足出水要求的同时又能降低处理成本。目前,对于深度脱氮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体碳源、影响因素、反应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污染水体脱氮工艺中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碳源是传统生物脱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水体中碳氮质量比过低时,往往需要投加外加碳源作为电子供体,以保证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作者主要对污水脱氮过程中添加不同外加碳源后,对氮的去除率、工艺的优缺点及成本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低碳源污水已经成为污水脱氮除磷的一大瓶颈,影响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强化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技术已经成为水处理行业的研究热点。概括了外加碳源、取消化粪池、污泥水解酸化、磷回收和新工艺等技术策略以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展望将来主要研究方向,以期为低碳源污水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艳  黄路明  安佳坤 《水处理技术》2023,(9):148-151+156
针对广东省某生活污水厂进水总氮浓度高、COD偏低、碳氮比低、碳源投加量大的现状。为实现在少加、甚至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厂出水总氮稳定达标的目标,在现有一体化A2/O改良氧化沟的基础上,拟采取严控缺氧区溶解氧、利用出水氨氮控制风机风量等简便、易操作的措施强化脱氮。实践表明,在出水总氮达标的前提下,缺氧区溶解氧由0.56 mg/L降至0.36 mg/L,外加碳源的投加量可节省23%;保证出水氨氮不超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风机风量,可以不外加碳源,并确保总氮达标,达到了节省碳源和降低能耗的目的,降低了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3.
蒋雷 《净水技术》2020,39(8):32-35,71
沁阳市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规模为3×10~4 m~3/d。针对进水水质碳源较低、脱氮除磷效果不佳以及运行过程中调控技术的缺陷,本次提标改造采用AAO工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结合污水处理厂实际情况,通过改进预处理设施、强化生物处理段和增加深度处理来提高出水水质,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轻太湖保护区范围内企业处理废水的负担,苏州白荡污水处理厂利用其含铜废水预处理设施的富余处理能力处理某公司产生的含氮废水。针对含氮废水高NO3^--N和低碳氮比等特点,在充分利用原处理设施的基础上,采用"A/O+固定床生物膜工艺+高效脱氮填料+乙酸钠碳源+内回流"组合工艺对含铜废水预处理设施进行脱氮升级改造。改造后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设施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出水水质达到设计出水要求,TN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4%和82.3%,Cu的去除率提高了17.6%。  相似文献   

15.
目前,如何经济有效地实现低C/N生活污水深度脱氮仍是污水处理厂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理论上后置反硝化可以实现深度脱氮效果,但往往由于缺乏外碳源难以同时满足经济高效脱氮。本研究建立的新型污泥双回流-厌氧/好氧/缺氧(AOA)工艺有利于富集培养以Candidatus Competibacter为主的反硝化聚糖菌(DGAOs),能够开发与利用内碳源脱氮。该系统长期处理低C/N (3.2)实际城市生活污水,TIN去除率达91.81%,出水TIN浓度为4.36 mg·L-1。此外,提高第二污泥回流量增加了缺氧区的MLSS同时提升了比内源反硝化速率,是深度氮去除的主要原因。随着去除效果的提升,充分的厌氧环境使得内碳源贮存量升高,脱氮效果呈现正向循环。二沉池底部产生的额外碳源随第二回流引入系统进一步强化脱氮。本研究阐明了污泥双回流-AOA系统节碳脱氮的原理与关键,为低C/N城市污水的脱氮效率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碳源补充促进人工湿地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脱氮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常用的反硝化外加碳源。人工湿地的脱氮机制主要包括基质吸附、植物吸收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等。但进入人工湿地的污水往往碳氮比较低,限制了脱氮效率,往往需要添加外源碳来提高人工湿地的脱氮效果;结合微藻可同化吸收利用氮磷,并在死亡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有机物的规律。认为可构建藻类-人工湿地耦合系统,利用藻类作为人工湿地反硝化过程的外加碳源,以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7.
王子龙 《净水技术》2023,(S1):146-153
在“双碳”背景下,高效处理污水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已成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多段多级AO工艺处理效果好、脱氮效率高、碳源利用充分、药耗及能耗低,适合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结合工程案例,分析了该工艺在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时的效果,测算了能耗、药耗及碳源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进水碳氮比约为3.0:1时,少量投加碳源情况下,出水总氮质量浓度能达到6.3 mg/L,脱氮效果良好。污水处理段碳排放约0.732 kg CO2/m3,其中生化段碳排放总计约为0.618 kg CO2/m3,占比约为85%。与脱氮除磷相关的碳排放量约为0.415kgCO2/m3,占比约为56.7%,提高脱氮除磷的效率对污水处理的碳减排具有重大意义。该工艺高效低碳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南方低碳氮比污水处理,对节能减排具有积极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水解反硝化工艺强化脱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源对脱氮除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碳源不足会导致脱氮效果降低,出水TN水质不达标。为解决碳源不足造成的脱氮能力差的问题,本试验采用水解反硝化脱氮工艺,将水解酸化与反硝化脱氮过程相结合,取代缺氧反硝化,有效地解决了碳源不足所导致的脱氮效果差的问题。利用水解反硝化脱氮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出水NH4+-N、TN和COD都满足一级A标准,去除率分别为98.0%、69.4%和82.7%,比同期污水处理厂AAO工艺的TN去除率高出17.5%。在BOD5/TN为3~5的条件下,水解池中污泥的比反硝化速率为缺氧池污泥的1.2~1.7倍,并且去除相同的N所需要的碳源较少,在碳氮比为3:1、3.5:1、4:1和5:1时去除单位N水解池可分别节省59.5%、52.2%、19.9%和23.1%的COD,有效地解决了脱氮过程中碳源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低碳氮比废水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低碳氮比污水特点,评述了以内源提供有机碳源实现反硝化,以及利用自养菌脱氮的厌氧氨氧化和氢自养型反硝化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介绍了它们在低碳氮比废水处理中的反应机理、应用进展、优势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项研究为经济高效地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昆明市某低碳氮比污水处理厂脱氮效率低、碳源依赖大的问题,通过开展相关生产性试验,总结出了提高反硝化效果的工艺调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置换活性污泥、提高系统污泥活性的情况下,采取好氧区溶解氧分区调控、内回流比提升至300%左右、污泥浓度控制在3500 mg/L左右的工艺调控措施,能实现不外投碳源的情况下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解决了该污水处理厂碳源成本高的问题,也为其他低碳氮比污水处理厂脱氮工艺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