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Nd:掺钕的钇铝石榴石固体激光器,在266 nm激发波长下,对绿色木霉CICC13038原生质体进行辐照诱变,通过微晶纤维素筛选,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JG13,运用正交试验对诱变菌株发酵条件进一步优化,在28℃、180 r/min、发酵72 h条件下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条件为1%(NH4)2SO4为氮源,2%麸皮为碳源,0.5%Tween-80为产酶促进剂,瓶装量25 mL(250 mL 发酵瓶),纤维素酶酶活可达35.68 U/mL,相同发酵条件下,较原始菌株酶活提高25.76%.菌株JG13也可作为进一步诱变筛选的出发菌株,获得更高活性菌株.  相似文献   

2.
离子注入诱变选育肌苷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肌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HSD06)为出发菌株,经不同剂量的旷离子束注入处理,定向选育磺胺胍抗性提高的突变株。获得磺胺胍突变株的最佳照射剂量为3×10^15cm^2。从528个抗性提高的菌落中筛选获得B11和B13肌苷高产菌株,其摇瓶发酵水平肌苷产量为14.83g/L和14.38gm,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3%和12.8%。  相似文献   

3.
利用亚硝基胍(NTG)和低能氮离子束(N+)注入复合诱变方法,获得产维生素K2黄杆菌(Flavobacterium sp.)菌株,并对突变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黄杆菌产维生素K2的能力。确定最佳诱变条件为:NTG处理浓度0.8 mg/m L,处理时间20 min;N+离子注入能量15 ke V,80(2.6×1013 cm?2),突变菌维生素K2产量为6.12 mg/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159%。突变菌传代6次,维生素K2产量稳定。进一步优化突变菌发酵条件,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7℃、起始p H=7.0,装液量30 m L/250 m L,接种量2%、摇床转速120r/min,发酵后72 h添加3 mg/m L花生衣(Arachis hypogaea)作为诱导物,优化后的菌株维生素K2产量较优化前提高31%。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以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ES-2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抗菌脂肽高产菌株。研究了不同注入剂量对存活率和正突变率的影响,并获得一株抗菌脂肽高产菌,命名为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ES-2—4。与原始菌株相比,脂肽含量提高了15.2%。此外,对突变株的发酵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突变株(B.amyloliquefaciens)ES-2-4的延滞期短,稳定期长,脂肽产量高,其发酵性能有利于脂肽的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利用激光这一高效诱变手段,对野生菌株绿色木霉Tr-02进行辐照诱变,通过两轮的定向筛选,最终得到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菌株.对突变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以0.5%麸皮为碳源,0.5%蛋白胨为氮源,0.1%Tween-80作为产酶促进剂,培养基初始pH值为5.0,瓶装量100mL,接种两环,28℃,180 r/min培养48h,木聚糖酶活力达到281.21U·mL-1,较之相同条件出发菌株木聚糖酶活力增长31.83%.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育稳定高产的他克莫司菌株,提高发酵水平,对他克莫司出发菌株采用450 Gy剂量的~(60)Coγ辐射诱变及3 mg/mL亚硝基胍(NTG)处理30 min诱变,并分别结合链霉素和庆大霉素进行抗性筛选。经选育获得一株高产、遗传稳定的他克莫司突变株FIM-17-17,该菌株的摇瓶发酵水平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5%。考察该突变株的稳定性,及树脂AB-8、D101、HT60、XAD16、HP20和XDA-8对发酵水平的影响,并在容量1 t的发酵罐进行中试发酵验证。结果表明,突变株FIM-17-17遗传稳定,且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2%的D101树脂后,发酵水平又提高了29.8%,发酵罐中试发酵水平平均达1 319μg/mL。结果提示,利用~(60)Coγ射线辐射和NTG复合诱变能有效获得他克莫司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7.
80 MeV/u C-12离子诱变选育PHB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80MeV/u12C6+离子对一株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芽孢杆菌(BacillusP-9)进行诱变选育,最终获得PHB高产株菌G15,其PHB产量达2.93g/L,与出发菌株相比较,PHB积累量提高了1.5倍。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辐照最佳剂量为15Gy。重离子辐照诱变育种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高能脉冲电子束诱变筛选高产酒精酵母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更高酒精产量的菌株,以高能脉冲电子束为诱变源,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0为出发菌株,通过乙醇胁迫筛选和气相色谱法测定酒精浓度,筛选得到一株性状优良的高产酒精酵母YF1.运用正交试验对诱变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其与出发菌株YE0的生长曲线和热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耐辐射菌株对紫外线的耐受性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紫外线的耐受性,以枯草芽孢杆菌耐辐射菌株及其来源菌株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为研究材料,以不同剂量紫外线辐照处理。采用平板计数法比较两种菌株的存活率,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两种菌的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o发现,对数期耐辐射菌株对紫外线的耐受性明显大于原菌株,耐辐射菌株DSBs水平小于对应的原菌样品。耐辐射菌株对紫外线的耐受性较强,其DNA双链断裂程度与辐照剂量及辐照样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淀粉酶高产菌株的辐射诱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不同总辐照剂量和剂量率的γ射线以及快中子一次、二次辐照枯草芽孢杆菌,采用平板透明圈方法,以菌落直径、透明圈直径、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HC值)为指标,研究γ和快中子辐照对枯草芽孢杆菌产淀粉酶的辐射诱变效应,同时筛选高产淀粉酶的变异株.结果表明:(1)快中子和γ射线都能有效诱导枯草芽孢杆菌高产淀粉酶;(2)采用不同总辐照剂量和剂量率的γ射线和快中子一次辐照后,菌落平均直径均比对照小,且随着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大,菌落平均直径有变小的趋势;(3)采用快中子二次辐照后,菌落平均直径、菌落最大直径、透明圈平均直径、透明圈最大直径以及HC最大值都远远高于原菌落值;(4)重复筛选出三株高产淀粉酶菌株,它们的菌落直径最大为8.32mm,透明圈直径最大为22.38mm,透明圈与菌落直径之比最大达到5.39.且有两株在传至15代都能稳定高产淀粉酶.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重离子束~(12)C~(6+)对乳酸菌出发菌株JTL进行辐照选育。确定吸收剂量300 Gy时最优,在该吸收剂量下,出发菌种的正突变率和致死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34.4%、80%。通过酸斑法初筛和发酵复筛法,选育出高产酸的3株突变菌株(JTL2、JTL3、JTL5),其发酵液中乳酸含量比出发菌株JTL提高了41.29%~49.64%。同时,经过传代实验证实,3株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研究表明,利用重离子束~(12)C~(6+)辐照处理乳酸菌可以得到高产酸的突变菌株,诱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低能氮(N )注入技术,对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进行了诱变选育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 注入B.trispora(-)后得到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广的突变谱,并通过诱变筛选得到BH3-701等4株高产菌株,经过连续五代遗传稳定性实验考察,高产菌株番茄红素的平均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50%.其中BH3-701表现出很强的发酵积累番茄红素的能力,尤其在发酵后期更为突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能12C6+离子束辐照诱变谷氨酸生产菌谷氨酸棒杆菌,结合3种选择性培养基初筛突变菌株,通过摇瓶复筛谷氨酸高产菌株,并进行批次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经80 Me V/u碳离子束辐照后,受照菌存活率发生显著变化,通过选择性平板初筛、摇瓶复筛选育出1株高产菌株GM006,菌体生长和发酵有较大改进,其发酵最高产酸达121.10 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0.09%,糖酸转化率达60.55%,比原始菌株提高10.09%。该GM006突变株是很有前景的谷氨酸工业生产菌,同时证明重离子束是一种高效的辐射诱变源。  相似文献   

14.
采用~(12)C~(6+)离子束辐照诱变有机磷降解菌,结合选择性培养基初筛突变菌株,摇瓶复筛获得1株高效降解有机磷菌株LA-1,并对有机磷农药降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吸收剂量为150 Gy时诱变效果最佳,通过筛选和连续8代培养,获得稳定的突变菌株LA-1,其降解有机磷量为161.71 mg/L,较原始菌株解磷能力提高了2.89倍,当有机磷农药辛硫磷和氧乐果浓度分别为800μg/mL和400μg/mL时,菌株的降解率分别为93.5%和83.6%。突变菌株LA-1对有机磷农药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100MeV/u的12C6+离子束辐照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siea YY,选育出一株高产突变菌株C03A,考察C03A发酵过程中不同温度、pH、糖汁浓度对发酵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糖汁浓度24%、温度35℃、pH5.0。在10L发酵罐实验中,C03A发酵速率相对原始菌株高,36h发酵完全,比原始菌株缩短12h;发酵产酒率达到13.2%(V/V),比原始菌株高1.6%(V/V)。  相似文献   

16.
在低功率微波条件下,并采用水循环(20℃)冷却装置,对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rhamnosus)CICC 6013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对微波辐照功率和微波辐照时间做单因素平行实验,得到最高产酸量为124.15g/L的突变株W4-23,比原始菌株产酸发酵量提高了53.45%,连续遗传8代,产酸性状稳定.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诱变条件为在400W微波功率下辐照20min.  相似文献   

17.
张亮  杜晓宁  李良君 《同位素》2011,24(Z1):106-111
本工作以黄色节杆菌ATCC39106为出发菌株,通过诱变选育,获得突变株TS151,并研究了适用于13C标记 L-亮氨酸生产的发酵工艺、提纯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 ℃、220 r/min摇床、培养时间92 h。在此条件下,发酵产酸稳定在15 g/L以上,提取收率稳定在70%。产品13C标记 L-亮氨酸丰度达到97.03%,纯度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8.
N+离子注入阿维拉霉素产生菌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低能(30keV)N 离子注入阿维拉霉素产生菌SV 56,研究其诱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SV-56菌株存活率曲线是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马鞍型"区域内具有高的正突变率(20.9%-26.2%).通过5×1015cm-2N 注入诱变处理、链霉素抗性筛选,最终获得一株稳定性良好、阿维拉霉素产量稳定在79.6-82.9 mg·L-1之间、较出发菌株提高41.4%-47.2%的突变株SVN-116.  相似文献   

19.
张亮  杜晓宁  李良君  李杰 《同位素》2010,23(1):34-38
采用生物发酵法制备15N标记的L-亮氨酸。以实验室选育获得的突变株黄色短杆菌TLU53-8为出发菌株,研究适用于15N标记L-亮氨酸生产的实验配方、发酵工艺、提纯工艺。结果表明,菌株发酵产酸量18 g/L。产品中15N同位素丰度98%,15N纯度99%。此工艺适用于制备高品质15N标记L-亮氨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60)Co γ-射线辐射结合抗性筛选技术,对替考拉宁产生菌替考游动放线菌FIM-16的孢子进行诱变处理,以替考拉宁自身抗性作为选择压力,并通过摇瓶发酵对抗性基因突变株进行筛选。结果获得一株摇瓶发酵水平较出发菌株FIM-16提高两倍的高产菌FIM-16-58,且遗传性状相对稳定,菌种传3代发酵水平无明显影响,菌种斜面在4°C稳定保藏两个月;其在1 T发酵罐上发酵,添加0.1%的玉米油可有效抑制泡沫的产生,替考拉宁产量达5.0 g/L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