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胸苷磷酸化酶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水平与5-FU疗效及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5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的TP表达。评价患者TP表达情况与5-FU化疗疗效、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的什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织,分别为67%(39/58)和16%(9/58).TP(+)者与TP(-)者肿瘤进展时间(TP)分别为(8.9±1.42个月)和(6.1±1.1个月)[P〈0.05];结论TP表达对预测5-FU化疗疗效、判断结直肠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与卡培他滨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33例恶性肿瘤患者(乳腺癌12例,结直肠癌21例)均用过卡培他滨治疗并有临床评价,用免疫组化方法回顾性检测患者治疗前肿瘤组织石蜡标本中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比较卡培他滨临床疗效与肿瘤细胞中TP表达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TP阳性率83.3%(10/12);结、直肠癌TP阳性率57.2%(12/21)。卡培他滨在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中总的疾病控制率(CR+PR+NC)为63.6%(21/33),其中在TP阳性患者中的疾病控制率为81.8%(18/22),在TP阴性患者中的疾病控制率为27.3%(3/11),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在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中,TP阳性表达的患者对卡培他滨反应更好,疗效更高。为TP表达作为卡培他滨疗效的预测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磊  胡冰  徐莹  何义富 《中国临床研究》2014,(10):1220-1221
目的检测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的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P的表达水平。并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评价患者TP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P表达的阳性率随Dukes分期的升高而升高(χ^2=6.528,P〈0.05)。TP表达的阳性率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升高(χ^2=14.143,P〈0.01)。TP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15.4%,而TP阴性表达者则为87.5%,二者远期生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18,P〈0.01)。结论 TP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TP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乳腺癌患者54例和健康体检者20例乳腺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的表达,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胸苷酸合成酶阳性表达率77.7%(43/54)高于正常乳腺组织40.0%(7/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苷酸合成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胸苷酸合成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可能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酸合成酶(TS)和胸苷酸磷酸化酶(TP)在晚期胃癌患者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晚期胃癌患者共82例,行5氟尿嘧啶(5-FU)为主的PLF化疗方案,根据疗效分为化疗临床受益组(CBR组,49例)和非临床受益组(非CBR组,33例)。检测化疗前血清TS、TP水平。根据TS(TP)表达水平分为TS(TP)高表达组和TS(TP)低表达组。观察各组患者疗效并随访预后。结果 CBR组患者的血清TS水平显著低于非CBR组,血清TP水平显著高于非CBR组的患者。TS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42个月和69个月(log-rankχ2=9.34,P=0.00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和39个月(log-rankχ2=5.49,P=0.03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P高表达组和低表表达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71个月和45个月(log-rankχ2=10.42,P0.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个月和27个月,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χ2=5.87,P=0.027)。结论血清中TP高表达或TS低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化疗临床获益率高,检测血清TP、TS表达水平对预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与卡培他滨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80例肿瘤患者,其中胃癌94例、结直肠癌101例、乳腺癌85例。检测不同类型癌症的癌组织与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的TP表达,对不同癌症患者均给予卡培他滨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并观察TP表达与卡培他滨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中T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89%、69.31%、81.18%,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1);乳腺癌T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癌与结直肠癌(均P<0.01);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采用卡培他滨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乳腺癌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胃癌(P<0.05);采用卡培他滨治疗后TP阳性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TP阴性患者(90.59%比37.18%,P<0.01)。结论与正常组织比较,TP在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TP阳性表达的癌症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效果更为确切,故对于TP表达阳性的患者可选择使用卡培他滨进行治疗。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康安定  吴君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027-2029,2034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在胃癌MKN45细胞中对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与氟尿嘧啶抗癌作用的关系.[方法]分别用RT-PCR和Westem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IFN-γ和不同作用时间诱导后TP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MTT法确定氟尿嘧啶对胃癌MKN45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氟尿嘧啶和IFN-γ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凋亡.[结果]IFN-γ可增强胃癌MKN45细胞表达TP,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在6000 IU和48 h诱导表达效果最好.IFN-γ与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可使氟尿嘧啶半数致死量(IC50)显著降低(P<0.05),同时使MKN4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IFN-γ通过诱导胃癌MKN45细胞表达TP增强氟尿嘧啶的抗癌作用,提示联合应用IFN-γ和氟尿嘧啶可能提高胃癌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产气肠杆菌菌体内核苷磷酸化酶酶活测定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以产气肠杆菌完整细胞为酶源合成阿糖腺苷,确定合适的酶活测定方法和酶反应条件。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菌体浓度、不同反应时间条件下酶反应生成的碱基。结果:尿苷磷酸化酶的酶活测定条件为:0.5%菌体量,10mmol/L尿苷,60℃水浴下反应20min。胸苷磷酸化酶的酶活测定条件为:3%菌体量,10mmol/L胸苷,60℃水浴下反应10min。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的酶活测定条件为:10mmol/L肌苷溶液.60℃水浴下反应20min。结论: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反应生成的碱基,据此判断产气肠杆菌菌体内核苷磷酸化酶酶活,方法简单易操作,灵敏度高,反应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ezrin总的表达率为55.56%(35/63),ezrin表达率随着淋巴结转移增多和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升高(χ2分别为7.718、6.760,P分别为0.005、0.009).无病生存时间在5年以上患者的ezrin表达率[33.33%(10/30)]显著低于无病生存时间不足5年(远处转移)或5年内死亡的患者(75.76%,25/33,χ2=11.455,P=0.001),但是ezrin的表达和肿瘤大小、月经及年龄无相关性(χ2分别为0.060、0.423、0.319,P均>0.05).结论 检测ez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对其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胃癌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的含量,并计算两者的比值,为希罗达在胃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1年经手术切除的胃癌手术标本45例,分别取肿瘤组织及距肿瘤3cm正常组织各300mg,应用ELISA方法测定两者TP和DPD的含量,并计算TP/DPD比值。结果 肿瘤组织中TP含量(中位值1419.60ng/ml)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65.00ng/ml),两者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19,P=0.000);肿瘤组织DPD含量(148,86ng/ml)与癌旁正常组织(142.06ng/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1,P=0.623);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TP/DPD比值分别为5,89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3,P=0.001)。结论 胃癌组织较正常组织存在更高水平的TP和TP/DPD比值,联合检测TP和DPD可能较单一TP检测更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肖菊香  韩梅  李莉  朱娟  何晶  李蓉 《华西医学》2004,19(1):24-26
本研究检测TP和LRP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经我院手术根治性切除且随访满5年以上的70例大肠癌患者的库存组织标本为材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TP、LRP表达水平。结果:TP表达主要见于肿瘤细胞浆中,TP阳性表达41例,占58.6%,LRP表达主要见于肿瘤细胞浆中,阳性表达者48例,占68.6%;二者同时表达者33例,占47.12%(r=0.376,P=0.001),具有正相关关系。TP、LRP表达与Dukes'分期,病理学分级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07、0.002和0.001、0.004)。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提示TP、LRP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和30.53%。而阴性表达者则分别为73.33%和92.5%,二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为0.001):结果显示TP、LRP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未表达者为差。结论:TP、LRP表达是判断人大肠癌不良预后因素之一,二者联合检测可望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Surviv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12月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测定58例结直肠癌、12例结直肠腺瘤和9例正常结肠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研究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Survivin蛋白在...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肌酸激酶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线粒体肌酸激酶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线粒体肌酸激酶抗血清和免疫组化LSAB法对45例乳腺肿瘤组织行CK-mit检测。结果 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瘤78.2%(25/32)、乳腺腺瘤10.0%(1/10)、癌旁组织2.9%(1/35)。线粒体肌酸激酶阳性率在癌组织内比在癌旁组织和腺瘤内高(P<0.01)。结论 线粒体肌酸激酶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谢晖  周茜  钱宁  陆澄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8826-8828
目的:检测乳腺癌中survivin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ER、PR、p53及Her2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分别为72.1%、9.8%,但其表达与survivin、ER、PR、P53、Her2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明显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但作为预后指标需要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Survt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BcI-2的相关性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正常乳腺组织(10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1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和乳腺癌组织(50例)中的表达以及BcI-2、PCNA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无表达,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1/18)、45.0%(9/20)、72.0%(3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均无关。Survivin与BcI-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PCNA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的乳晾癌细胞PCNA的标记指数(P<0.01)。结论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趋势;Survivin与BcI-2是通过不同的生物学途径来调控凋亡;Survivin不仅参与凋亡的调控,还促进了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aspin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不同类型乳腺癌Maspin蛋白表达状况,同时分析乳腺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中Maspin蛋白表达与ER、PR、CerbB-2、VEGF、MVD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Maspin在导管原位癌、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管癌与髓样癌中未发现Maspin蛋白表达。在乳腺导管癌中,Maspin阴性组CerbB-2表达、MVD值明显比Maspin阳性组高(P〈0.05)。结论;Maspin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微血管生成来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乳腺纤维瘤与乳腺癌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高频探头检查了经病理证实的43个乳腺纤维瘤和20个乳腺癌,分析了其声像表现并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显示:乳腺纤维瘤多数表现为椭圆形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边缘清晰光滑呈线状高回声,肿块长径与前后径比值(L/AP)大于1.4;而乳腺癌多数表现为不规则形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缘不光滑呈带状高回声,L/AP小于1.4。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L/AP值是鉴别乳腺瘤与乳腺癌的最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998年1月—1999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12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有36例为阴性表达,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腺瘤组织均为阳性表达(P<0.01)。无论阳性面积抑或是强阳性面积,PTEN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大小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结论:PTEN抑癌基因的蛋白表达低下或丢失与乳腺癌变有关,可能是乳腺癌变过程中一种较晚发生的事件,是进展期乳腺癌的一种信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卡培他滨联合干扰素-α抑制肝癌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人肝癌高转移裸鼠模型LCI—D20 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卡培他滨组、干扰素组和联合用药组。用药3周后,观察肝内原位瘤体积的变化,利用ELISA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的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卡培他滨组、干扰素组和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033±146mm~3、455±236mm~3、248±114mm~3和46±29mm~3。与对照组肿瘤体积相比,给药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联合用药组尤为突出,差异极显著(P<0.01)。析因设计方差分析表明联合应用卡培他滨与干扰素具有协同作用。应用干扰素组(包括干扰素组与联合用药组)与未用干扰素组(包括对照组与卡培他滨组),肿瘤组织中TP酶表达水平分别为30.52±10.73ng/mg蛋白质20.10±3.67ng/mg蛋白质,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干扰素-α可上调肝癌组织中TP酶表达,与卡培他滨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抑制LCI—D20肝癌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乳腺癌血管生成与其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能量多普勒检测80例乳腺癌内血流信号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肿瘤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与乳腺癌体积,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无关,但与PCNA增殖指数,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上述3种指标对评价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