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鞣剂的鞣性与鞣剂和胶原中主要反应性基团结合的牢固程度直接相关。本文通过 AA 分析、IR 分析等方法比较研究了 N-(β-羟乙基)恶唑烷(OX-2)和几种醛鞣剂与胶原中各主要基团结合的化学可逆性。结果表明,戊二醛与氨基的结合是不可逆的,改性戊二醛与氨基的结合是部分可逆及部分不可逆的,OX-2与氨基的结合几乎是完全可逆的,甲醛与氨基的结合是完全可逆的。它们程度不同地都能与咪唑基和苯酚基形成不可逆结合,与胍基、羟基和羧基不形成不可逆结合。  相似文献   

2.
N-(β-羟乙基)恶唑烷与皮胶原结合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水、脲、溶剂萃取及胶原酸碱滴定的方法,研究了 N-(β-羟乙基)恶唑烷与皮胶原产生的化学结合的类型。结果表明,N-(β-羟乙基)恶唑烷处理的胶原耐水冼、耐脲及溶剂萃取;N-(β-羟乙基)恶唑烷与胶原间是牢固的共价键结合;胶原的氨基是主要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间苯二酚-噁唑烷 E-甘氨酸三元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甘氨酸模拟胶原,研究间苯二酚-噁唑烷E鞣性基质的形成以及与胶原之间的反应特性。通过核磁共振和激光粒度分析可知间苯二酚-噁唑烷E生成鞣性基质是通过噁唑烷E的C(5)和C(6)与间苯二酚的C(4)或C(6)连接而成,以2∶1或3∶2的摩尔比结合,以聚集态形式存在。鞣性基质与胶原之间的反应是噁唑烷E的羟甲基与胶原氨基形成了共价结合,间苯二酚的酚羟基与氨基发生了氢键结合。  相似文献   

4.
Fe-C-Cr-V合金的价电子结构对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余瑞璜先生的“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了工业牌号的50、50Cr、50CrV钢奥氏体的价电子结构,从原子杂化状态、共价键力大小的价电子深度,讨论了合金相的价电子结构对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的影响,并结合60Si_2Mn钢奥氏体的价电子结构,讨论了碳化物形成元素Cr、V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Si在相变中的行为与作用。键距差(BLD)分析的基础数据由余瑞璜先生提供。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关于多元酚与蛋白质反应的研究进展。由低分子的酚与可溶蛋白反应推断单宁-蛋白质复合物主要靠氢键和疏水键作用而形成,不存在共价键结合以及浓度、pH值对多元酚蛋白质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超分子自组装是指多个分子单元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自发缔合成高度有序的分子聚集体的过程,其合成简单,组装效率较高,可实现组装体结构与功能的精准调控。自然界中的光捕获体系基于叶绿素和蛋白质之间的非共价键作用形成,且可以实现多次、连续的能量转移过程并最终将能量传递至反应中心,进而完成高效的光合作用。早前大多数人工光捕获体系研究是以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过程为基础,在有机相中基于共价键构筑;目前对于人工光捕获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相中基于非共价键作用构筑。本文对基于超分子自组装构筑的人工光捕获体系的近期发展进行综述,并简要介绍人工光捕获体系在光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同时对人工光捕获体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电学法与力学法研究表明、由胶原质水解产物(Ⅰ)与聚丙烯酸乙酯(Ⅱ)所形成的不同组成的共混物(Ⅲ)都显示单一的玻璃化温度Tgm,说明(Ⅰ)与(Ⅱ)的分子相容性很好,能形成稳定的均相共混体系。Tgm介于(Ⅰ)、(Ⅱ)的玻璃化温度Tg1及Tg2之间且随(Ⅰ)含量的增加而升高。Tgm、Tg1、Tg2与(Ⅰ)、(Ⅱ)的重量百分浓度W_1及W_2可关联为下列关系:T_(gm)=W_1T_(g1)+W_2T_(g2)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CNDO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配合物(Cp_2TiAlH_3Y)_2[Y=—H(Ⅰ)、—NH_2(Ⅱ)、—OH(Ⅲ))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研究表明:氢键结构Ti(u—H)_2AlH(u—Y)_2AlH(u—H)_2Ti是配合物中最活泼的部分。这些分子的HOMO特征主要是TiH_2;Ti—H键是带有离子成份的共价键;分子从Ⅰ、Ⅱ到Ⅲ,HOMO能量下降,Ti—H键级增加,LUMO中Ti轨道成份下降。根据文中所提出的催化机理,上述性质的变化和它们在烯烃加氢和异构化中呈现的催化活性是一致的。此外,本文还解释了分子Ⅰ双聚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液体的表面张力是由于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产生的。共价键分子间的吸引力是电偶极矩的相互作用。但 He(H_2)由于分子具有球对称性,分子间的吸引力是由电四极矩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本文从电四极子的模型出发,使用量子力学的微扰理论,导出了液氦表面张力系数的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紫杉醇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氯仿中制备了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对紫杉醇和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模型评价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紫杉醇与2-VP在氯仿中形成了稳定的1∶2主客体配合物,该印迹聚合物对紫杉醇呈现出高特异性吸附。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一类等价的结合位点,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和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29.89 mg/L和5.66 mg/g。  相似文献   

11.
以硫桥连硒酚基取代TTF(tse)为有机组分,Keggin型杂多酸阴离子(pma)为无机组分,利用分级组装的方法制备了三维纳米材料,其分子式为[(tse)+·]3[(pma)3-](CH2Cl2)。通过光谱,电化学,动态光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单晶衍射等对组装过程进行了研究。结合研究结果和强弱不同的作用力在分级组装中的优先顺序,自组装经过了如下过程:tse首先在酸的作用下形成正离子自由基,然后通过静电作用与磷钼酸根离子结合为有机—无机砌块;随后tse之间通过多重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形成二维纳米面;最后纳米面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使材料的堆积向三维延伸,形成了具有六棱柱空腔的三维蜂窝状自组装材料。  相似文献   

12.
多酚能够与淀粉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对淀粉特性产生影响。研究了7种常见食源多酚(原花青素单聚体、儿茶素、咖啡酸、单宁酸、没食子酸、绿原酸和阿魏酸)与高直链和蜡质玉米淀粉的相互作用。粒径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酚主要与直链淀粉发生显著相互作用,能使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粒径增大,但对蜡质玉米淀粉粒径则有不同影响,其中,咖啡酸和绿原酸能减小它的平均粒径;淀粉-碘结合力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酚均减小了两种淀粉溶液的淀粉-碘结合力,其中咖啡酸和阿魏酸对高直链玉米淀粉影响最为显著,咖啡酸和绿原酸对蜡质玉米淀粉影响较显著;红外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酚能与两种玉米淀粉通过非共价键发生相互作用,其中阿魏酸、咖啡酸和绿原酸与直链淀粉作用最强;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除原花青素和单宁酸外,其他多酚均能与高直链玉米淀粉形成V型复合物,但能与蜡质玉米淀粉形成V型复合物的只有阿魏酸。总体来说,多酚可通过非共价作用与淀粉分子结合,形成分子间或者分子内复合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黏胶纤维的弹性恢复性,将黏胶纤维与羊毛角蛋白(Ker)结合,通过在角蛋白溶液中加入渗透剂(JFC)和交联剂(戊二醛,GA),探究不同工艺条件下黏胶纤维弹性恢复能力提升的机理。对整理后的黏胶纤维进行表面观察、结构分析和弹性恢复率测试。结果表明:Ks整理的黏胶纤维能够形成良好的弹性恢复性;KJs整理中较多的角蛋白进入纤维内部,范德华力和氢键的结合量增加,有利于形变的恢复;KJGs整理中既有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增量又有交联的共价键,阻止大分子间形变的产生,也有利于形变的恢复。随着角蛋白浓度的增加,与Ks整理相比,KJs整理的黏胶纤维的弹性恢复率提高量(R2-R1)逐渐增加且趋于稳定,当角蛋白浓度为25g/L时,(R2-R1)达到极大;与KJs整理相比,KJGs整理的黏胶纤维的弹性恢复率提高量(R3-R2)也逐渐增加且趋于稳定,但增加的速度和稳定值与(R2-R1)有一定区别,当角蛋白浓度为30g/L时,(R3-R2)达到极大。该结果为进一步改善黏胶纤维的应用性能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SnAgCu焊点中的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s)Ag3 Sn脆性大且电阻高,对焊点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明确其形成过程和相变机制以控制其生长.采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mpirical electron theory,EET)研究Ag-Sn系统中的主要扩散元素及原子运动路径,应用自洽键距差(self-consistent bond length difference,SCBLD)法计算了Ag-Sn系统内参与反应相的价电子结构及可能形成的固溶体的结合能,根据结合能变化趋势从价电子层面描述出Ag3 Sn在焊点内部的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Ag-Sn系统中的主要扩散元素为Sn,Sn原子进入Ag晶胞形成固溶体,固溶体内原子重新排布,形成结合能更高、排布更均匀的共价键,造成晶格膨胀,位于(110)晶面和面心位置的Ag原子随之向外扩张,形成了同样具有良好对称性的Ag3 Sn,与前人研究Ag-Sn系统扩散的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马来酸酐酰化对胶原与铬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马来酸酐对山羊皮胶原进行了酰化,探讨了酰化对胶原与铬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酰化可给胶原分子上引入大量的羧基,酰化后的胶原在铬鞣时对铬的吸收结合能力明显提高,收缩温度也大幅度提高,酰化后的胶原适合于进行少铬鞣制  相似文献   

16.
两亲性超分子的自组装主要是基于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自组装成形貌各异的稳定聚集体,并可以通过外界刺激响应来实现两亲性分子的自组装与去组装.两亲性分子在外界条件变化下改变原有形貌形态,源于非共价键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逆性.本文综述了具有两亲性的有机小分子、高分子、生物分子的自组装以及外界刺激对两亲性分子自组装的影响,并介绍了两亲性分子自组装的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四羟甲基氯化鏻(THPC)与皮胶原模拟物(甘氨酸、乙二胺和皮粉)反应,间接证明THPC主要与胶原蛋白的氨基结合,可与氨基以n(P)∶n(N)=1∶2.2形成交联,THPC与羟基和酰胺基均有少量结合,并在pH=8.0时结合量最高。通过31P NMR分析表明THPC与胶原蛋白结合的结构主要是四羟甲基氢氧化鏻(THPOH)或三羟甲基膦(THP)。通过对比明胶被THPC、甲醛和铬盐处理后的等电点变化趋势,分析了THPC鞣制效应,最后可确定THPC与皮胶原的鞣制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以弱酸性盐催化体系,加入一定量的合羧基化合物,合成了适于高温发泡的酚醛树脂.利用红外分析技术及Brabender转矩流变仪等方法研究了树脂的增稠体系、增稠机理及固化行为.结果表明:采用弱酸性增稠体系(B2O3/ZnO,即B2O3与ZnO的质量比为4:1时)的增稠效果最佳,它是通过与树脂分子间形成共价键和配位键使体系粘度增大的,该体系对树脂固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并分析四种不同晶体学位向关系的Ag/Ni复合材料的界面能量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Ag(100)/Ni(100)和Ag(110)/Ni(110)界面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高于Ag(110)/Ni(100)和Ag(111)/Ni(100)界面;界面区的原子成键作用以第一层原子为主,界面处Ag原子和Ni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Ag(100)/Ni(100)和Ag(110)/Ni(110)界面的原子成键能力较强,易于形成稳定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20.
共价有机骨架(COFs)由轻质有机元素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是一类晶体多孔材料,它们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变单体分子的构型来获得.为了建立分子构型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相同醛基和不同胺基,合成了3种结构相似的COFs(COFAB、COFAC、COFAD),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