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总结桂枝类方治疗以女性反复下腹疼痛为主证的妇科痛证的临证运用特点。临床上使用的桂枝类方剂主要有小建中汤、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少腹逐瘀汤、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等。小建中汤类加减可治疗气血不足型妇科下腹部痛,桂枝茯苓丸类加减适用于寒凝血瘀型妇科下腹部痛,桃核承气汤类加减适用于瘀热互结下焦型妇科下腹部痛,少腹逐瘀汤类加减适用于少腹寒湿瘀阻型妇科下腹部痛,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适用于脾虚夹瘀型妇科下腹部痛等。总结桂枝类方治疗妇科下腹疼痛的运用规律,可为中医药治疗妇科痛证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2.
3.
笔者在妇科临床中用经方治疗痛证,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北宋成书时只有297方,经过南宋、金、元的不断增补,最后达788方,通过观察这一动态的增补方剂过程,来研究含桂枝方剂的变化,以探讨桂枝用药部位及功效的变化,这对现代中药复方研究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孙立虹  王力力 《河北医学》1996,2(2):173-174
刺络法在痛证中的应用(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针灸系050091)孙立虹,王力力刺络法又称刺血络法,它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迄今仍为临床所常用,此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迅速的优点。笔者应用三棱针刺络放血治疗一些痛证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1头痛霍某...  相似文献   

7.
历代医家对痛泻药方的方证病机存在不同的认识。文章在考探中医肝脾病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该方的临床运用案例,探讨痛泻要方方证病机及其临证变化用方的思路。认为本方主治的痛泻为脾虚肝强,肝旺乘脾,水湿下注证;该方具有健脾抑肝、除湿升阳、缓痛止泻的功效。临床应根据所主病证病机中的肝脾强弱均势,调整方中白术与白芍的用量,同时还可根据肝旺与肝郁、脾湿、脾滞及阳陷等病机演变,适当选配平肝、疏肝、渗湿、行滞及升阳等药味。  相似文献   

8.
9.
<正>败毒散(一名人参败毒散),来自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炒、人参30g、甘草15g,加生姜、薄菏少许组成。主治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憎寒壮热,无汗、头项强痛肢体痿痛、胸膈痞满,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舌苔白腻、脉浮重取无力。笔者运用此方随证化裁,用于治疗证属正气不足邪气偏盛的各种痛证,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既扩大了本方的治疗范围,又体现了“异病同治”的  相似文献   

10.
桂枝性味辛,甘温,具有发汗解表、温经散寒、助阳化气利水等功效。据药理研究,桂枝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汗腺分泌而有发汗的作用,且还能解痉止痛。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运用桂枝的方剂达数十首之多,后世医家运用桂枝的临床报道亦枚不胜举。笔者近日重温...  相似文献   

11.
洪迈编纂的《夷坚志》是一部重要作品,过去研究比较薄弱,张祝平对之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探讨,《夷坚志论稿》是近年《夷坚志》和文言小说研究新的收获.此书史料内容相当丰富,提出不少学术新见,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也颇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蛊”、“痔”名义钩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所载以“少腹热而痛,出白”为主症的疾病,在古人看来是因为蛊虫噬咬、精气消蚀所致,故以“蛊”名之.这是古医家在审证求因基础上,以病因命名的疾病,不当附会为任何一种具体的体内寄生虫病.《黄帝内经》中的“痔”并非因“峙突”之意而名之,《释名》“虫食致痔”之说当是古医家对痔病的早期认识.痔之名义极有可能源于蚩虫之“蚩”,古医家或是据生于后阴之处的疮疡有出血之症,联想到虫食之因,进而据“蚩”有“虫”义而立痔之名.  相似文献   

13.
金匮肾气丸中桂枝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古代本草典籍及仲景其他桂枝方 ,从金匮肾气丸中桂枝的药材形态、质地、药用部位、药材性能、功用特点等方面加以论述 ,初步阐明了金匮肾气丸中桂枝与今天所用的桂枝药材在各方面大致相同 ,在临床上可以用今之桂枝来代替  相似文献   

14.
金元著名医家刘完素临证用方,既充分继承<局方>,善用成方剂型,又重视临证加减,灵活运用各种剂型,并充分发挥药引的重要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附院门诊用药情况,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选取附院2012年1-12月门诊处方共计6 000张,筛选不合理处方,对其中典型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431张、占总处方的7.18%,其中不规范处方13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0.9%,用药不适宜处方29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9.3%。结论:医院应定期进行处方分析,做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可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经方治疗失眠方药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历代医家运用张仲景经方及其化裁治疗失眠的文献资料,建立经方治疗失眠的专题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总结其辨证用药规律。结果显示:经方治疗失眠,主要集中在补虚、清热、安神三个方面。虚、热是失眠症的主要病理表现,还涉及气滞、痰饮、食积等。阴虚火旺型失眠最多,占所收集文献的半数,表明气血阴津亏虚、心失所养是失眠最主要的病机。补虚药、清热药、安神药是构成失眠经方的主要药物,药物性味多为苦寒、甘寒、甘平、甘温,主要归心、脾、肝经。使用频次居前列的药物是茯苓、酸枣仁、甘草、白芍、黄芩、黄连、大枣、半夏、生姜、桂枝、知母、龙骨、阿胶。失眠经方的特点在于:以补虚清热安神为主;安神重在滋养心神。  相似文献   

17.
经方特点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方”一般是指《伤寒杂病论》一书中之处方。系统分析了《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主要特点:方证相应、一方多证,配伍严谨、组方缜密,味少效宏、用药巧妙,作用全面、加减灵活。经方由于有诸多优点,成为创制新方的“祖方”,后世在经方的基础上衍化出大量方剂。  相似文献   

18.
经方起源考     
从考古发现和史料出发,分析了《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的成书时间,发现两书均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时,且前者成书可能还稍晚于后者。经方起源于古单方,于汉代获得空前发展而形成,成熟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对后世痛症辨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理论上,为痛症的命名、分类及辨治奠定了基础;在认识方法上,形成了灵活、和实、多挛诊察模式;在治疗上,提供一批行之有效的治疗处方。  相似文献   

20.
毛晓冬  吴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152-2153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共11250张,统计用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46.31元,针剂处方有8809份占78.3%;处方的平均用药品种数为4.27种,其中5种以下(含5种)为7253份,占64.5%,5种以上的为3997份,占35.5%;使用抗生素比例占总处方的76.20%。结论:存在不合理用药,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