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壁肿瘤切除术后骨性胸壁缺损不同外科手术重建的效果.方法 1999年3月至2008年8月治疗胸壁肿瘤28例患者,切除肋骨3~6根,肿瘤切除后遗留巨大胸壁缺损,其中21例采用钛合金人工肋骨隔肋重建.胸壁软组织缺损采用转移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背阔肌岛状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胸廓稳定性良好,无反常呼吸运动及呼吸困难.并发骨性重建后软组织与修复物之间积液3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本组随访8~76个月,2例失访,随访率92.9%,4例胸壁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分别生存7.8、7.2、5.4和3.6年,22例胸壁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3%(17/22)、63.2%(12/19)和41.2%(7/17).结论 钛合金人工肋骨重建胸壁骨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重建的方法.方法 2002年3月~2008年9月对21例胸壁肿瘤切除后应用平片行胸壁重建,将医用平片修剪成大小及形状与胸壁缺损相仿,缝合于胸壁缺损组织边缘上,缝合时使平片保持一定的张力,然后行胸壁软组织修复,局部加压包扎.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随访8个月~7年,未发生异物排除反应,胸壁畸形不明显.结论 胸壁肿瘤切除有良好的预后,应积极手术治疗.平片修补胸壁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手术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胸壁放射治疗方式、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血脂等因素与心肌灌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含蒽环类抗癌药方案化疗后的有放疗指征的乳腺癌病人52例,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后6个月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胸壁不同照射方式、不同照射部位(左侧胸壁和右侧胸壁)、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血脂等因素对心肌灌注改变的影响。结果本研究52例病人接受放疗前心肌灌注均示正常,而接受放疗后6个月共有18例出现心肌灌注改变,占34.6%(18/52),所有患者均无心脏损伤的临床症状;放射治疗照射方式及部位与心肌灌注改变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病人年龄、紫杉醇、三苯氧胺等因素与心肌灌注改变的发生亦无显著相关性;但蒽环类抗癌药物累积剂量(p=0.020,OR:1.010,95%CI:1.002~1.018)和血脂增高(p=0.028,OR:4.529,95%CI:1.173~11.485)与心肌灌注改变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6MeV电子束照射胸壁或保乳术后采用6MV光子线切线野照射乳腺/胸壁,对心肌灌注改变的影响均较小。接受含蒽环类抗癌药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其心肌灌注改变与蒽环类药物累积剂量呈正相关。高血脂是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后心肌灌注改变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手部外伤手指皮肤缺损在骨科较常见.自2005年6月~ 2007年8月我科采用胸壁皮瓣急诊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0例,供皮区和受皮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指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胸壁电烧伤致不同程度的广泛胸壁深度组织坏死、洞穿和胸腔开放,以至伤及内脏的患者,根据病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20例胸壁电烧伤患者,4例有胸壁洞穿合并开放性气胸,立即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及早将胸腔变开放为密闭。结果除入院时已有胸壁洞穿、开放性气胸的患者外,所有病人无开放性气胸发生。结论在广泛的胸壁电烧伤治疗中,将有胸壁洞穿、开放性气胸的患者,采取有效的堵塞,将胸腔变开放为密合后,以及无洞穿的病人均采用尽量保留组织的扩创,待肉芽组织充填后,在封闭创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胸骨肿瘤较少见,大部分患者需手术治疗,全胸骨切除后造成的大面积胸壁骨架及软组织缺损需要通过重建来恢复其完整性、坚硬度,防止反常呼吸影响肺功能,我们利用钛网修补胸壁的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胸壁结核易复发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各种干预对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起收治胸壁结核患者857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复发相关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857例胸壁结核患者术后复发62例,复发率为7.2%;患者有基础性疾病、抗痨治疗不规范、合并肺实质和(或)胸膜及纵隔内病灶、结核中毒症状未控制、术前未明确病灶来源、胸壁结核类型、术式选择不合理、术中病灶清除不彻底、未充分引流、术后出现并发症、切口延期愈合或不愈合、原切口部位及前胸壁、术后管理不当是胸壁结核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而与性别、胸壁结核发生在左、右侧等无关(P>0.05)。结论胸壁结核易复发的因素较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应做好各项干预策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本院收治胸壁结核术后复发55例,均给予手术前后联合抗痨和病灶清除术。结果术后复发一次55例,复发二次8例,复发三次1例,术后痊愈。结论胸壁结核术后复发主要原因与病灶清除不彻底、未去除病源、手术前后不规范抗痨、术后残腔处理不当等有关。哑铃形脓肿和结核性脓胸、结核性胸膜炎、流注淋巴结及肋骨、胸骨、脊柱结核等合并症是彻底清除病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在胸壁闭合伤中对肋骨、肋软骨、胸骨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x线平片均显示为正常的胸部闭合性伤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并动态观察愈合过程。结果高频超声诊断骨折102处,部分昆示软组织增厚肿胀或血肿形成液性暗区。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清晰显示胸壁骨折的部位、骨折分离、错位的程度以及软组织损伤和血肿情况,是诊断肋软骨骨折及胸壁软组织损伤的首选方法,同时可作为肋骨及胸骨骨折的补充诊断方法,且能动态观察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胸壁结核临床分型与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临床分型与术式的选择对外科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胸壁结核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结果 136例中切口甲级愈合131例,延期愈合3例,未愈合2例.1年内原切口复发5例.结论 胸壁结核不同临床类型应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彻底切除病灶,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是手术成功的保正.  相似文献   

11.
To clarify the incidence, indications, and efficacy of chest wal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is needed. Chest wall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23 of 162 operations for thoracic disease over a nine-year period. Eight surgeries requiring chest wall resection for benign disease (8/79) were classified as fenestration or thoracoplasty for empyema, or resection of a benign neoplasm. Fiftee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hest wall resections for malignant disease (15/83) were classified as contiguous extension of neoplasms of neighboring organs, primary tumor, or local recurrence. The most common procedure in the malignant disease group was resection for contiguous spread of primary lung cancer (n = 7). The survival rate was 50% at 4 years. There were no ser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some malignant diseases, complete local control with such a procedure may even lead to a long-term survival. This is a safe and an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a variety of diseas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胸部肿瘤侵及上腔静脉(SVC)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胸部肿瘤侵及SVC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通过人工血管置换SVC及无名静脉,其余9例行血管直接缝合或自体心包补片修补SVC.结果 本组10例获得完全性切除,2例不完全性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全组病例随访1~7年,有3例失访,余下9例中5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另4例均生存,中位生存时间42个月.结论 胸部肿瘤侵犯SVC应力争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同时行SVC的重建,预后较保守治疗效果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三种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对下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对因肿瘤行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采用自体游离骨移植55例(70.5%),采用游离血管化骨肌瓣移植5例(6.4%),采用替代物植入18例(23.1%)。植入成功率分别为94%、100%、67%。结论对下颌骨缺损患者应根据根据个性化的原则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单纯游离骨移植仍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血管化骨肌瓣移植虽然成功率高,但由于费用高、创伤大等不利因素的限制,选择该术式的患者比例低;替代物植入因有排异反应,仅可作为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除恶性骨肿瘤后,采用特制人工假体,辅助化疗下行保肢治疗,观察修复软组织和重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应用特制人工假体修复,行软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评估标准按照Puri肢体骨骼肿瘤手术治疗重建术,评价保肢术后功能恢复、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51例患者术后均存活,术后功能评估:优27例(52.9%),良11例(21.6%),可7例(13.7%),差6例(11.8%),优良率达74.5%。超过10个月随访时间49例,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和内固定折断现象。结论:采用特制人工假体对四肢恶性骨肿瘤行保肢治疗,可有效的修复软组织和重建功能,有效的克服了患者因肢体缺失带来的心理障碍,是四肢骨骼系统恶性肿瘤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腓骨皮瓣移植修复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血管吻合成功,骨肌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1~3年,无患者因制取腓骨后而影响下肢正常活动功能;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术后咬合、语音、进食功能正常.结论 应用腓骨肌皮瓣移植重建颌面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皮瓣情况、采取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髋臼后壁缺损的患者在初次全髋置换或翻修术中髋臼重建的技巧。方法笔者自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对一组10例10髋被确诊为髋臼后壁严重缺损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或翻修术,全部采用自体或异体股骨头植骨修复骨缺损区并用骨盆重建钛板或螺钉固定然后植入生物固定型髋臼假体,术后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并分别在第3、6、12、18、24、36个月拍摄X光片并记录Harris评分。结果本组所有病例术后第12个月或以上的X片证实假体臼的稳定性良好,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疼痛选项得分全部满分。结论运用自体或异体股骨头植骨修复骨缺损区并用骨盆重建钛板或螺钉固定然后植入生物固定型髋臼假体,预期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应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补片对接受盆底重建手术的女性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接受盆底重建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5例。采用常规盆底重建技术和材料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补片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盆底重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0.0%);盆底手术操作时间(105.13±10.26)min、术后住院治疗时间(6.18±1.46)d、盆腔功能恢复正常时间(71.25±5.18)d明显短于对照组(143.96±14.25)min,(9.81±2.37)d,(97.83±7.14)d;手术期间出血量(118.62±19.54)mL明显少于对照组(169.06±22.19)mL;围术期不良反应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盆腔重建术治疗效果满意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结论应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补片对接受盆底重建手术的女性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