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文韬  林棱  陈凝 《中外医疗》2016,(29):36-38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整群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29例,分为心力衰竭合并感染组71例,单纯心力衰竭组58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心力衰竭合并感染组PCT及CRP明显高于单纯心力衰竭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单纯心力衰竭组PCT及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PCT及CRP与合并感染均成正相关。 PCT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71 ng/mL,敏感度为75.9%,特异度为89.5%;CRP的最佳诊断界值为38.3 mg/L,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69.2%。结论联合检测PCT及CRP可为急性心衰合并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检测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0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合并感染症状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50)和未感染的对照组(n=40),对2组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差分别为<2.0 ng/mL和≥2.0 ng/mL时,2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在各级别中的比例差异明显,感染组以浓度≥2.0 ng/mL居多(60.0%),对照组以浓度<2.0 ng/mL居多(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予以抗生素治疗的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是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感染情况诊断的有效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300例,将186例合并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114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PCT水平,另选择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健康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CT水平为(19.33±5.71)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2±0.97)μg/L和健康组的(4.35±0.89)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Ⅲ、Ⅳ级心衰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67.28%/64.19%、76.94%/73.77%、89.63%/85.3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2%/42.37%;PCT的阴性预测值随心衰级别的升高而增加,观察组Ⅱ、Ⅲ、Ⅳ级心衰PCT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9.74%、52.18%、90.06%,阳性预测值则相反,观察组Ⅱ、Ⅲ、Ⅳ级心衰PCT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28%、79.15%、64.20%;心衰级别越高,两组患者的PCT水平也随之增高,Ⅱ、Ⅲ、Ⅳ级心衰的PCT水平分别为(5.52±1.21)μg/L、(12.33±3.76)μg/L、(21.39±6.80)μg/L;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的高表达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感染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tonin,PCT)水平异常在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感染进行检测的诊断价值,为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非感染组,每组患者45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其体内血清PCT水平,并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情况。 结果 感染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10.34±2.64) ng/m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0.23±0.05) ng/ml,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非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诊断结果敏感性(91.11%)、特异性(95.56%)、阳性预测值(88.89%)与非感染组患者 (48.89%、55.56%、62.22%)相比明显较高(P<0.05)。 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诊断价值显著,感染患者体内该物质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者体内可能出现感染,需积极采取应对措施。PCT诊断敏感性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阳性预测值相对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老年急性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老年心衰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63例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余5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PCT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有27例(42.86%);两组组患者PCT≥0.5μg/L患者分别为58例(92.06%)和12例(21.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动态变化可作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并发细菌性、真菌性肺部感染的一种重要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指标,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感染,将其分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35例)。对比两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两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14天,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较高,可作为判断及防治疾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35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35例除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非感染组)、35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与非重症组、非感染组及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预测和识别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肽素(copeptin)水平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诊断为脑出血、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76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者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和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组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点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清PCT与和肽素水平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二者联合检测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组在发病后6、24 h及7、14 d PCT、和肽素水平均高于脑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单项检测中PCT、和肤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和0.727,PCT的曲线下面积略大于和肤素,PCT、和肽素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增加到0.841.结论 血清PCT、和肽素均可作为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早期诊断有价值的参考标志物,联合检测血清PCT、和肽素水平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测定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诊断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重症感染者、44例非重症感染者和48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重症感染组、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对各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白细胞(WBC)计数和体温进行测定。结果重症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和WBC计数与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临床判定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64指数及降钙素原(PCT)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50例及非感染组46例;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CD64指数及PCT水平,并分析CD64指数及P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CD64指数及PCT水平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效能.结果 感染组CD64和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CD64指数、P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4指数和PCT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和0.876,敏感度分别为84.0%、82.0%,特异度分别为87.0%、89.1%.结论 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CD64指数和血清PCT水平可作为诊断肺部感染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型脑钠肽(BN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诊断的临床意义及不同BNP水平预测CHF的价值。方法:对196例疑似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快速测定BNP,并同时收集患者其它相关的临床资料,诸如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胸片等检查结果,比较分析BNP与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最后诊断将196例患者分为CHF组、肺病组和非CHF非肺病组3组。结果:(1)BNP对CHF预测的准确性高于其它单项临床表现。(2)BNP界值为100pg/ml时,预测CHF的准确性最高。(3)CHF组、肺病组、非CHF非肺病组BNP水平分别为(876.3±669.2)pg/ml、(90.8±110.4)pg/ml、(88.9±130.8)pg/ml,CHF组BNP水平明显高于肺病组和非CHF非肺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与其它单项临床表现相比BNP值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 (T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0例CHF患者及 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四碘甲状腺素 (T4 )、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 CHF患者血清T3、T4 、TSH水平分别为 0 .8± 0 .2 8ng/ml、82 .2 1± 14.82ng/ml、5 .45± 2 .0 6mIU/L ,其中T3、T4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治疗后分别为 1.38± 0 .30ng/ml、95 .34± 15 .82ng/ml、5 .35± 3 .10mIU/L ,T3、T4 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结论 CHF患者体内T3、T4 水平下降 ,且与CHF病情呈负相关 ,观察TH水平变化对判断CHF患者的病情、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N末端B型脑钠肽在老年心衰诊断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玲石  晓燕 《安徽医学》2011,32(7):916-918
目的 评价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56例患者分组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所有受检者均成功接受血浆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并进行比较.其中NT-proBNP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 心衰组患者血浆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衰组,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心衰患者血浆脑钠素 (BNP)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入选对象分为心衰组、非心衰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用床旁快速免疫荧光测定法 (BiositeDiagnostics)测定 3组的血浆N -型BNP水平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结果 心衰组BNP水平较非心衰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非心衰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BNP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心衰患者BNP水平与心脏射血分数 (EF)呈显著负相关 ,r=- 0 .4 4 ,P <0 .0 5。结论 血浆BNP水平在心衰时显著升高 ,并能反映心功能的恶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检测在心力衰竭(心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心衰患者71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7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不同心功能分级BNP水平及阳性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LVEF比对照组低,血浆BNP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Ⅰ级患者血浆BNP阳性检出率53.33%,Ⅱ级阳性检出率76.47%,Ⅲ级阳性检出率95.00%,Ⅳ级阳性检出率100.00%;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Ⅲ级、Ⅱ级及Ⅰ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35、24.466、19.305,均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Ⅰ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2,P<0.05);但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浆BNP水平与Ⅰ级和Ⅲ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04、1.104,均P>0.05)。结论:血浆BNP检测在心衰诊断中效果较好,有助于早期诊断,且心衰越严重其阳性检出率与检测值越高。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患者BNP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心力衰竭患者80例及对照组23例空腹血清BNP、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力衰竭组BNP水平随心功能NYHA(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的加重而增高。心衰患者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87,P<0.01),与LVEDD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心功能状况,对心衰患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评价D-二聚体水平与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6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和23例心功能I级的心脏病患者,ELISA法测定入院1~3 d血浆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随访患者1个月,统计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心功能恶化再次住院)发生情况,并根据随访结果 将患者分为有终点事件组(8例)和无终点事件组(78例)。结果 ①心力衰竭组和心功能正常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组(NYHA分级II~Ⅳ级)D-二聚体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②D-二聚体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γ=0.953,P〈0.05),与LVEF呈负相关(γ=-0.930,P〈0.05),与LVFS呈负相关(γ=-0.896,P〈0.05)。随着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降低,而血D-二聚体浓度显著增高。③有终点事件组与无终点事件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 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1个月内终点事件(死亡和再入院)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OR=5.67,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和NYHA分级、左室收缩功能参数以及近期终点事件发生率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D-二聚体水平不仅可用于病情评估和危险分层,还可揭示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张嘉 《医学综述》2010,16(17):2564-2566
目前严重烧伤后患者由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组织缺血缺氧、免疫力下降、能量的消耗、对微生物的易感性等多种因素导致感染的发生率很高,易发展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威胁。研究发现降钙素原作为全身性感染的标志物,在烧伤脓毒症早期的诊断中有特异、敏感、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因此在临床动态监测其浓度,有助于判断严重烧伤患者细菌性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