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8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进行CTnI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发现高危患者,观察UA患者CTnⅠ阳性组和CTnⅠ阴性组住院期间心性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CTnⅠ在NSTEMI、STENI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心性事件发生率在UA中CTnⅠ阳性组为55.5%(5/9),明显高于CTnⅠ阴性组11.8%(2/7),CTnⅠ检测在NSTEMI及STEMI患者10~24小时阳性率均为100%。结论CTnⅠ检测对UA预后判断以及与NSTEMI、STENI诊断及鉴别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Meam platelet volume, MPV)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价值和意义。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NSTEMI)、5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STEMI)和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患者血清中hs-CRP和MPV的检出率在UA组、STEMI组和NSTEMI组中具有明显的差异,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在UA组、STEMI组和NSTEMI组中,hs-CRP和MPV的单项检出率明显低于两指标的联合检出率,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NSTEMI组患者体内cTnI与 hs-CRP、MPV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7、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可作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重要诊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国添  钟国强 《医学综述》2005,11(5):394-39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心源性猝死。ACS的现代分类:目前主要是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成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ACS,前者绝大多数为STEMI,后者包括UA和NSTEMI。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差异,评估BNP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入选末次症状发作至就诊时间均〈6h的ACS患者221例.分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n=83)、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n=69)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69)。所有患者在入院即刻测定BNP水平,发病12h内测定肌钙蛋白Ⅰ(TnⅠ)。比较不同组间BNP的差别及BNP与TnⅠ的相关性。结果:UA、NSTEMI和STEMI患者基础血浆BNP浓度依次升高(分别为13.9pg/ml、34.9pg/ml和64.2pg/ml)(组间比较P〈0.01),且STEMI和NSTEMI患者BNP水平与TnⅠ正相关(叫分别为0.724和0.675,P均〈0.01)。BNP≥100pg/ml对NSTEMI诊断阳性预测值达83.3%。结论:ACS患者早期BNP水平升高.对早期鉴别NSTEMI和UA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许春平  曾波  陆建建  林松 《广西医学》2006,28(10):1546-1547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E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ACS患者经股动脉途径施行急诊或择期PCI,13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施行直接PCI治疗,补救性PCI治疗4例STEMI,延迟性PCI治疗11例STEMI,择期PCI治疗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UA/NSTEMI)。结果PCI操作成功率100%,随访1~31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支架内急性/亚急性或后期血栓形成,无血小板减少症,无再次心肌梗死、心衰和猝死。结论直接PCI扩大了治疗刚、EMI的适应证,迅速使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并恢复正常血流,可提高高危患者生存率。补救性PCI是静脉溶栓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STEMI患者的延迟性PCI和UA/NSTEMI患者的择期PCI对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6.
0 引言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或激发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与危险性不均一等特征。在急诊科,ACS的诊断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浩  何作云 《重庆医学》2006,35(5):465-46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3种不同状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针对UA/NSTEMI的药物治疗包括抗心肌缺血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血栓治疗和降脂治疗;而对于STEMI患者,则应尽快、充分地开通心肌闭塞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冠脉病变特点。方法:连续住院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其中STEMI患者57例和NSTEMI患者19例,于梗死后7~14d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病变的类型、范围、部位、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等。结果:NSTEMI组的多支病变≥90%的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比率均高于STEMI组,而完全闭塞率则低于STEMI组,两组病变类型无差异。结论:NSTEMI组的多支病变率多于STEMI组,且前者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后者差。  相似文献   

10.
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其共同特点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包括(NSTE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其共同特点是是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状动脉样梗化(AS)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免疫比浊法对86例NSTEACS患者和45例正常健康者血清cTnI、hs-CRP测定,并选择性地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hs-CRP在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NSTEMI组与U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在NSTEMI组、UA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阳性组的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明显多于cTnI阴性组(P<0.01)。结论 hs-CRP对NSTEACS患者早期危险性有预测价值,cTnI对NSTEACS患者临床分型及危险度分层有指导意义,并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陈易 《吉林医学》2015,(7):1369-1370
目的:分析地西泮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的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最新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地西泮,每次肌内注射10 mg,1次/d。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及严重心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试验组患者严重心性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37,P<0.05)。结论:地西泮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的治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电图,且严重心性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肌钙蛋白I(hs-c Tn I)对心肌梗死和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97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4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49例),AMI组又分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53例)和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STEMI)(96例),同时选取脑血管意外(CVA)组(45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贝克曼公司最新的Accuc Tn I 3+检测试剂,监测病人和正常人血浆hs-c Tn I变化,同时检测传统的心肌标记物,并做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UA组,NSTEMI组,STEMI组和CVA组病人血清hs-c Tn I浓度分别为(0.01±0.01)ng/m L,(0.08±0.03)ng/m L,(2.07±0.58)ng/m L,(2.12±0.64)ng/m L,(0.05±0.03)ng/m L,NSTEMI组和STEMI组hs-c Tn I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MI患者胸痛时间3 h、6 h和24 h组hs-c Tn 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5%CI:0.79~0.93)、0.99(95%CI:0.97~1.01)和0.99(95%CI:0.95~1.01),明显高于传统心肌标记物肌红蛋白(MYO)、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AMI患者胸痛时间3 h、6 h和24 h组中,hs-c Tn I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0%、94.7%和100.0%;UA组和CVA组病人hs-c Tn I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4%和13.3%。结论定量检测血浆hs-c Tn I含量对于早期心梗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提出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 un - stable angine, UA )、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其发生机制是富含脂质的斑块破裂引起,一旦斑块破裂,患者即有胸痛,胸痛是仅仅停留于UA或进展至NSTEMI或STEMI(本文称心血管事件)难以预料。所以,对这类患者积极治疗,防治事件发生,促进斑块稳定是关键。本文应用辛伐他汀治疗ASC,对防止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预后,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年龄、肌钙蛋白和N末端-前B型钠尿肽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6例,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08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128例。结果 NSTEMI组患者的发病的年龄高于STEMI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Tn-I、cTn-T与STEMI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 Tn-I、cTn-T比较水平略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患者的N末端-前B型钠尿肽比较STEMI组患者的N末端-前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TEMI组患者比较,NSTEMI组患者的的发病年龄较高,心功能较差,但对心肌造成的损伤程度上,两组患者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脑钠素(bral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在左室射血分数(I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浆中水平,从而探讨BNP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靠性.方法 检测1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NP水平,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UA)6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infarction NSTEMI)8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36例,床边行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值,回顾性分析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AC8患者的BNP浓度.结果 STEMI组BNP浓度中位数118.0(24.5-3105.5)pg/ml与正常对照组20.6(6.1-81.9)pg/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UA组血浆BNP浓度中位数156.2(88.8-2214.6)pg/ml与NSTEMI组血浆BNP浓度中位数140.4(63.0-2532.5)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UA组与NSTE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STEMI组(P=0.02).UA组与NSTEMI组BNP升高病例分别为92.1%和82.4%,显著高于STEMI组的55.6%(均p=0.000),UA组高于NSTEMI组(p=0.04).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是血浆BNP水平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浆BNP水平检测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用血清标志物的临床诊断价值和主要特征。方法:统计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期间本院1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发作后24 h内心肌酶谱、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的结果,总结不同的血清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的增高倍数、延迟时间。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例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低;STEMI各项标志物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NSTEMI。STEMI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增高倍数均高于NSTEMI,延迟时间比NSTEMI长。结论:检测各种血清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临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364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NSTEMI组和STEMI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NSTEMI组发病年龄、女性发病82例及并发糖尿病比例均高于STEMI组,吸烟、持续性胸痛及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低于STEMI组;NSTEMI组血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低于STEMI组;NSTEMI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明显少于STEMI组,3支病变多于STEMI组,狭窄程度<70%及70%~90%者比例高于STEMI组,狭窄程度>90%及完全闭塞者明显低于STEMI组;NSTEMI组形成侧枝循环及具有基础TIMI血流3级比例明显高于STEMI组。结论NSTEMI患者发病年龄大,女性及并发糖尿病比例相对较高;临床症状较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以及血中心肌损伤标记物较低;冠状动脉阻塞程度相对较轻,有基础TIMI血流3级及形成侧枝循环的比例高,但往往病变弥漫、累及多支。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综合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田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196-200,23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与增加心脏原因死亡,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性相关的一组临床症状,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其范围涵盖了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