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键词     
正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日前,《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3号的形式颁布,将于2014年2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设置、执业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提出了院前急救执业规范"五不准"。为缓解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紧缺问题,《办法》借鉴国际经验,将医疗救护员纳入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人员,明确医疗救护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国家职业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城市医疗服务的窗口--院前医疗急救,已成为一个城市医疗服务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建设现代化城市一定要建设现代化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这个机构就是以120呼叫电话为媒介,面向市民的医疗急救中心.……  相似文献   

3.
院前急救收费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真正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中国已有的院前急救费用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结合英国、德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的院前急救费用的先进经验,为中国院前急救费用的政策制定提供相关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高效的现场急救和安全的监护转运方案。方法采用电子问卷普查的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对我国院前医疗急救资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机构2009年的基本情况及运行状况等方面的调查显示,全国"120"急救电话开通率为94.16%,但计算机调度系统的拥有率仅为24.54%;编制内人员仅占在岗总人数的71.75%;平均每个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的总收入177.10万元,总支出190.12万元;每个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仅有4.86辆救护车、1.52台呼吸机、1.79台除颤仪、2.12台心电图机;平均回车率达14.00%。结论我国院前医疗急救资源不足,必须增加财政投入和补充急救人员数量,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院前医疗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的规定,提出了如何按照这一原则对院前医疗急救进行指挥调度,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中如何解决问题和规范操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为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际应用这一原则,提供了指南性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院前医疗急救标准现状,为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同质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从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词云图分析。结果 1975年-2022年我国发布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57项,标准牵头起草单位40家,参与起草单位307家。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的重点逐渐由急救车辆、急救设备等转为对伤病员的服务规范、信息化、急救机构建设等。结论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总量较少,内容覆盖面窄,且未形成标准体系。需抓住院前医疗急救发展新机遇,优化院前医疗急救标准框架体系,及时进行标准制修订工作,并持续做好培训、宣贯等。  相似文献   

7.
张磊 《中国卫生》2014,(9):104-104
<正>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出台《杭州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其中明确提出:"善意紧急现场救助行为受法律保护,不追究有关法律责任。"此为"民间急救松绑"的地方法规一出,引发各方关注:《规定》是否对"无相关知识,未经专业培训,甚至弄巧成拙"的急救也保护呢?据了解,该《规定》对施救者的资质界定为:"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  相似文献   

8.
正急救车不肯出车、出了车堵在路上、送到医院没床、进了医院抢救不及时……我国急救服务(指的是从院前救护车服务到院内急诊室救治)存在的问题不少。急救服务不该成为改革的"死角"。对于急救服务改革,笔者认为需要"四个到位"。观念转变到位。医改强调医疗服务要"以人为本",急症患者作为最弱势群体之一,首先最需要的不是医术,而是医学的"温度",包括  相似文献   

9.
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即120急救系统)是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市民的日常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举行各类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的医疗保障以及高级干部的医疗保健任务等,为市民的健康和城市安全提供基础保障.经过近60年的发展,上海已形成了由专业从事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市、区(县)急救中心共11家医疗机构组成的、日趋完善的独立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顾璇 《中国卫生资源》2009,12(3):142-143
近年来,院前医疗急救系统(即120急救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装备配置得到快速发展,院前急救医师队伍人员紧缺,流失率高,队伍不稳定等已成为制约院前医疗急救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探索急救医务人员合理定位、提出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培养使用方式、试行建立独立的院前医疗急救医师的职称晋升考评体系等,以达到调动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急救医师队伍,推进院前急救医学学科的建设发展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要求必须建设一条快速、连续、高效的急救绿色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近年来急救医学提出了"三环理论"[1],即院前现场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治疗,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实现一体化的救治模式,是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方向.我国急救中心的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底子弱,急救医疗保障条件,急救意识、管理改革等方面,同整个社会对急救医疗服务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院前急救本质定义为"转运型为主的急救模式".这种运行模式导致目前急救中心发展面临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整体急救队伍业务素质提高问题,优秀人才流失问题,科研能力薄弱问题,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人员和技术储备问题,这些问题始终困扰和阻碍了急救中心的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友水  陈文浩  王浩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2023+2021-2023,2021
湘潭市地处湖南省长株潭金三角重要位置,又是我国重要红色旅游城市,近年来随着人口逐渐增加,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人们对医疗急救的需求快速增加,目前该市医疗急救体系运行的是指挥调度型模式,其职责主要是为市民提供日常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现状,为推动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3年1月-3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北京、河南、浙江、湖北、新疆5省市912名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对标准化相关知识非常了解的比例均未超过20%,95.83%的从业人员认为标准化对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有作用,19.85%的从业人员参与过院前医疗急救标准起草工作,57.57%的从业人员愿意参与院前医疗急救标准制修订工作。结论 我国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对院前医疗急救标准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高。有必要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相关标准、规范化知识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增强院前医疗急救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从而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未来,建立过渡性急救站,实现院前急救人员与院内急诊室医疗人员共用的方式,将有望在全市推广,充实院前急救力量。北京市卫建委最新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改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通知"中透露,各区政府可参照房山区的院前急救经验做法。本市15%急救呼叫得不到满足目前,全市院前急救资源总量不足且区域发展不平衡,与院前医疗急救机  相似文献   

15.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推动院前医疗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阐释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内涵,分析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南京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实践为例,提出制定标准和搭建平台、深化技术和机构融合发展、培养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队伍等信息化建设路径来推动院前急救机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急救工作站是保障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工作的固定场所。《急救工作站配置规范》地方标准编制遵循规范性、一致性、协调性、科学性原则,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规范了急救工作站功能布局、设备设施、人员配置、外观标识等内容,可用于指导急救工作站建设,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国务院国务院:《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原则上不低于每5万人口配置一辆救护车,设区的市设立一个急救中心(站)。  相似文献   

18.
120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如东县卫生计生部门着力加强120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建设,应急医疗救护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按照国家《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和《江苏省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5)》的要求,该县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能力建设还必须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为此,作者根据该县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现状,分析了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医联体现存的突出问题,构建"品牌医院+连锁全科诊所"的紧密型医联体,将品牌公立医院、连锁全科诊所以及PPP模式三者的优势相结合,探索构建适合医药卫生改革要求的多层次、高质量医联体发展新模式,形成高效有序的医疗健康服务格局,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医疗集团内部资源共享、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的医疗服务模式,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管理,规范院前医疗急救行为,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