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三种麻醉方法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喉罩、气管内插管及面罩吸氧三种全麻方法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比较,探讨喉罩在小儿眼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眼科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喉罩通气组(A组)、气管插管组(B组)和面罩通气组(c组),分别给予喉罩全麻,气管内插管全麻和面罩吸氧下静脉全麻。记录麻醉诱导前,插入气管导管(喉罩)时,拔出气管导管(喉罩)时的血压、心率、术中脉搏氧饱和度,及术后咽喉部疼痛和声音嘶哑情况。结果A组置入和拔出喉罩时血压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B组置入和拔出气管导管时血压、心率比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随访2例有声音嘶哑。C组SpO2〈90%的情况明显多于A组和B组。结论喉罩通气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能保证充分供氧,对喉头、气管无损伤,是小儿眼科手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的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择期小儿眼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L组为喉罩组;T组为气管导管组;术中两组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七氟醚维持麻醉,NT分级在D1~D2。术中记录麻醉诱导前(A0)、麻醉诱导后(A1)、置管(或罩)后(A2)、术中平均(A3)、拔管(或罩)时(A4)、拔管(或罩)后5 min(A5)时HR、MAP;记录术中sev-MAC、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呼之睁眼的时间和送返病房的时间;记录苏醒期患者燥动、疼痛、呛咳、拔管(或罩)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恶心呕吐;记录送返病房时患者意识状态;记录术后3 d 声嘶、术后咽喉不适和术后肺炎出现例数。结果 在置入期和拔除期,血液动力学变化,L组更平稳(P<0.05);L组苏醒期燥动、呼吸困难、呛咳、术后声嘶、术后咽喉不适和术后肺炎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 喉罩通气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应激反应小,苏醒期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高,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罩复合无肌松全麻方法在小儿脑瘫矫形术快通道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行小儿脑瘫矫形术的患者80例。ASA分级I-II级,年龄3-10岁,排除合并严重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异常口咽病变的患儿。随机将其分成无肌松药组(N)和肌松药组(W)各40例。N组给予喉罩复合无肌松麻醉方法,W组给予使用肌松药后插入喉罩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以及围麻醉期呛咳、躁动、喉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肌松组在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点上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比无肌松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肌松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有肌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肌松组在围麻醉期呛咳、躁动以及喉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有肌松组(P0.05)。结论喉罩复合无肌松全麻的方法在小儿脑瘫矫形术中应用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快,能够有效的缩短拔除喉罩的时间,麻醉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符合快通道麻醉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眼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喉罩组(喉罩组)和气管组(气管插管组),各32例。喉罩组采用喉罩麻醉,B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比较气管组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 0)、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1 min(T 1)、拔管后1min(T2)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比较2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置管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2组T0时的 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喉罩组T 1、T 2时的MAP、HR与T 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管组T 1、T 2时的MAP、HR与T 0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5);喉罩组患儿发生咽喉疼痛1例,无呛咳发生,均明显低于气管组的咽喉疼痛8例、呛咳9例(P<0.05);气管组患儿导管置入时间为(8.47±1.14)min,长于喉罩组的(4.25±0.67)min(P<0.05)。结论对眼科手术的患儿而言,采用喉罩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杨松  孙福德  杨小霖 《四川医学》2012,33(10):1721-1723
目的比较喉罩置入与气管内插管用于小儿七氟烷全麻短小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T组,n=32)和喉罩置入组(L组,n=33)。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成功后,L组置入喉罩,T组通过喉镜明视置入气管导管。监测记录围麻醉期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观察记录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有无呛咳、恶心、呕吐、喉痉挛等相关副反应。结果气管内插管组在插管及拔管时的MAP、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1或P<0.05);气管内插管组的副反应显著高于喉罩置入组(P<0.01或P<0.05);SpO2、VT、PETC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全麻小儿短小手术置入喉罩操作简单,通气可靠,对心血管应激反应小,与气管内插管相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喉罩和气管插管用于乳腺全麻手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和麻醉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I或Ⅱ级乳腺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气管插管组,记录其潮气量(Vt)、气道压力(Pmax和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并记录置入期、手术中、拔管期、术后24h麻醉相关并发症及患者苏醒时间、麻醉费用情况。结果置入即刻、置入后1min及拔管即刻,喉罩组HR、SBP、DBP、和MAP均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其他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t、Pmax,、Pmean、PETC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术中呛咳和苏醒期躁动例数低于气管插管组,漏气、咽痛例数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费用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喉罩通气优于气管内插管,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7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A组)、单纯喉罩全麻组(B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分别观察所有患者诱导前(T0)、喉罩(或气管插管)置入即刻(T1)、手术30 min(T2)、喉罩(或插管)拔除即刻(T3)、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T4)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记录各组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进行警觉与镇静评分、术后3、5 h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 A、B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术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剧烈,A、B组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C组(P<0.05),苏醒期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咽喉痛的发生例数少于C组(P<0.05);喉罩(或插管)拔除20 min警觉与镇静评分低于C组(P<0.05),A组术后3、5 h疼痛评分低于B、C组(P<0.05);A、B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少于C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麻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和单纯喉罩全麻都能很好的满足甲状腺手术的麻醉要求,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善,麻醉效果佳;苏醒快,苏醒期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高;术后咽喉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少,只是联合组有持久稳定的术后镇痛作用,这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全麻在乳腺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40例ASAI-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诱导后、置入时、置入后5min、拔管(罩)前、拔管(罩)时、拔管(罩)后5min的心率(HR)、有创血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置入期、拔管(罩)期、术后24h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L组在喉罩置入、拔罩期间与诱导前、拔罩前比较,HR、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在插管、拔管期间分别较诱导前、拔管前及L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L组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明显少于T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麻用于乳腺癌手术,操作简便,应激反应小,通气满意,且咽喉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花铭心 《吉林医学》2012,33(7):1406-1407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小儿腹部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和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诱导后、置入时、置入后3 min、拔管(罩)时、拔管(罩)后3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置入期、拔管(罩)1h的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在喉罩置入、拔罩期间与诱导前、拔罩前比较,HR、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插管、拔管期间分别较诱导前、拔管前较A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苏醒期躁动及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用于小儿腹部手术,操作简便,应激反应小,通气满意,且咽喉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Ⅰ-GEL加强型喉罩在肾衰患者行眼科全麻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全麻下行眼科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肾衰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A组)和Ⅰ-GEL加强型喉罩组(B组),每组各24例。比较加强型喉罩和气管插管置入时间和成功率、两组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置入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加强型喉罩组(B组)置入时间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A组)。与气管插管组(A组)相比,Ⅰ-GEL喉罩组(B组)术中全麻药用量少,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Ⅰ-GEL加强型喉罩更加适合肾衰患者行眼科全麻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氯胺酮、七氟烷、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小儿头颈部手术麻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头颈手术小儿10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A组)、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七氟烷组(C组)、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D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E组),各20例.记录插管前、插管时、术中10布min、手术结束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观察手术结束至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情况.结果:插管时和清醒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C、D、E组均低于A组(P〈0.05~P〈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苏醒拔管时间B、C、E组均短于A组(P〈0.01).结论:与氯胺酮比较,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更有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和缩短苏醒时间,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2.
范丹  卢静  兰志勋  蔡兵 《西部医学》2010,22(10):1883-1884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与气管插管对老年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第三代喉罩插管组(P组,n=30)和气管导管插管组(T组,n=30),两组均行静吸复合麻醉,观察记录两组在麻醉诱导前、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拔管前、拔管后5min各个时点的心率(HR)、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血糖、皮质醇、拔管时呛咳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T组在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拔管后5min的HR、RPP明显高于P组(P〈0.05),两组血糖自插管后均不同程度的上升,T组于插管后上升更明显,与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时皮质醇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T组拔管后继续上升;P组拔管时呛咳发生率低,与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三代喉罩插管应用于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应激反应轻,心肌耗氧少,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向军  叶静 《甘肃医药》2009,28(2):94-96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喉罩通气全麻时,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50例。记录麻醉前、诱导时、置人喉罩/插管时、胆囊切除时、拨喉罩或拔管时5个时间点的HR、MAP,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气管插管组于插管时、拔管时均较麻醉前、诱导时及喉罩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诱导时喉罩组较气管插管组MAP明显升高;胆囊切除时喉罩组较置喉罩或插管时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拨喉罩或拔管时较胆囊切除时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结论:喉罩通气全麻在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有效预防心血管应激反应,避免血压和心率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中自主呼吸下置入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成人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肌松药(A)组和未使用(B)组(n=45)。观察各组LMA置入条件,从麻醉诱导至下颌松弛时间(T1),插LMA时间(T2),术毕自送回复苏室至拔除LMA时间(T3),拔除LMA后至苏醒时间(T4),拔LMA反应等。结果 LMA置入条件中张口度A组优于B组(P〈0.05),B组需要辅助呼吸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且SpO2前后变化较小(P〈0.05),置入条件评分和一次成功率(P〉0.05);麻醉诱导后至下颌松弛时间(T1)A组短于B组(P〈0.05),ETCO2A组低于B组(P〈0.05),术毕拔除LMA时间(T3)和患者苏醒时间(T4)A组长于B组(P〈0.05),而二组插喉罩时间(T2)比较(P〉0.05)。拔除喉罩后随访发现,A组咽痛少于B组(P〈0.05)。结论自主呼吸下置入喉罩可以安全用于眼科手术麻醉,但需注意诱导期的呼吸抑制和术后咽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Proseal喉罩用于乳腺手术全麻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TT)组和喉罩(LMA)组,每组30例。入室后开放下肢静脉,监测生命体征,麻醉诱导以力月西0.1mg/kg、芬太尼6μg/kg、阿曲库铵0.6mg/kg、丙泊酚1mg/kg,麻醉维持以丙泊酚4~6mg/(kg.h)、阿曲库铵8μg/(kg.min)、瑞芬太尼0.2μg/(kg.min)微量泵泵注。观察气管插管及置入喉罩前、即刻和苏醒拔管及拔罩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值(PETCO2),记录拔管拔罩期及术后24h并发症。结果:TT组插管及拔管即刻的MAP、HR明显高于置管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LMA组置罩及拔罩即刻的MAP、HR略高于置罩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TT组插管及拔管即刻的MAP、HR明显高于LMA组置罩及拔罩即刻的MAP、HR,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PO2、PETCO2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拔罩期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恶心呕吐、呛咳、咽痛、声嘶发生率比较,LMA组明显低于T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咳嗽、咳痰、咽痛、咽干情况比较,LMA组明显低于T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roseal喉罩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麻下乳腺手术,能达到与气管插管相同的通气效果,并且喉罩能有效地减少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为寻求麻醉安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行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全凭静脉麻醉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静吸复合麻醉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IL-6、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ADR)的浓度变化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在术中、术后24 h均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对照组上升较观察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在术中、术后24 h均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P〈0.05),对照组上升较观察组明显(P〈0.05);对照组术中、术后24 h血清ADR、NADR浓度升高(P〈0.05),观察组术中血清ADR、NADR浓度有所下降,术后24 h升高(P〈0.05);两组患者BIS在术中较麻醉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5.47±2.27)min]、拔管时间[(8.92±2.14)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5.81±5.95)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8.97±2.51)min]、拔管时间[(13.45±4.93)min]、定向力恢复时间[(24.14±7.25)min],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17.31%)(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颅脑损伤手术中比较,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创伤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少,拔管期更加平稳,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儿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施行无肌松药喉罩置入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斜疝高位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无肌松药组(A组)和肌松药组(B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儿插入喉罩可行性、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体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喉罩时间、恢复室留观时间、苏醒时间。结果A组患儿和B组患儿均能顺利置入喉罩,无呛咳、体动、不良反射,A组置入喉罩后血流动力学比B组稳定(P〈0.01).两组患儿术中均无体动,A组患儿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喉罩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均少于B组(P〈0.01)。结论无肌松药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下斜疝高位结扎术可获得稳定血流动力学,且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快,拔喉罩时间短,而不致患儿苏醒延迟。  相似文献   

18.
谷思汉 《中外医疗》2013,32(7):54-56,58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式对高龄高危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比较麻醉方式的优劣。方法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30例,ASAⅡ~Ⅲ级,年龄70~96(82.60±8.66)岁,随机分为A、B两组,各15例。A组: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全麻组:L2~3或L3~4蛛网膜下腔注入布比卡因10mg+10%葡萄糖1mL;依托咪酯0.2mg/kg+芬太尼0.2mg+阿曲库铵0.1mg/kg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丙泊酚2mg/(kg·h)+瑞芬太尼3ug/(kg·h)静脉泵注维持麻醉。B组:单纯全麻组:依托咪酯0.2mg/kg,芬太尼0.2mg,阿曲库铵0.4mg/kg,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丙泊酚4~6mg/(kg·h)瑞芬太尼5~10ug/(kg·h)静脉泵注,1%~3%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间断给予阿曲库铵12.5mg维持肌松。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5,30min和术毕气管拔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CV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结束后5,15,30min的steward苏醒评分和脱氧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计算记录麻醉结束后镇静药、镇痛药和肌松药的消耗总量等。结果手术结束后5,15,30min的steward苏醒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P〈0.05);手术结束脱氧5min,15min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结束后消耗镇静镇痛药和肌松药总量比较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观察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腰硬联合阻滞复合全麻用于高龄高危髋关节置换术镇静、镇痛、肌松完善,减少了椎管内和全身麻醉用药,麻醉苏醒快,有利于高龄患者呼吸循环机能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骨科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全麻,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动脉血压及脉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及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 h、手术操作时以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及脉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0.5 h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24 h及72 h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全麻相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因此,硬膜外麻醉更适合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廖常莉  张英  周述芝 《四川医学》2011,32(11):1692-169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异丙酚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合并症、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瑞芬太尼+七氟醚组(Ⅰ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Ⅱ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气腹后5min、气腹取消以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术毕记录患儿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心率在插管后较插管前有显著性增加(P〈0.01),在建立气腹后5minⅡ组心率有较明显下降(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相比,插管后均略有增加,在插管后、气腹后5min I组和Ⅱ组平均动脉压相比差异有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至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Ⅰ组比Ⅱ组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术后苏醒快的优点,适合用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