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项春宁 《大家健康》2016,(12):189-189
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门诊挂号单奇偶性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实验组口服缬沙坦胶囊+螺内酯片,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24h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肌酐、血清钾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缬沙坦单独治疗方式,缬沙坦+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更明显,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蒋坚锋  陈华  朱激扬 《大家健康》2016,(12):189-190
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门诊挂号单奇偶性将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缬沙坦胶囊,实验组口服缬沙坦胶囊+螺内酯片,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24h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肌酐、血清钾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缬沙坦单独治疗方式,缬沙坦+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更明显,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柯箫韵  喻格书  袁慧中  柯佳明 《重庆医学》2013,42(11):1252-1253
目的研究螺内酯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作用。方法将5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尿清蛋白排泄率:30~<300mg/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疗程3个月。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尿微量清蛋白、血清肌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微量清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24h尿微量清蛋白和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联合缬沙坦更能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服用缬沙坦,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进行浩疗。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二组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和24h尿微量白蛋白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及微量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人选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用替米沙坦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微量白蛋白排泄率、CRP以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清钾(K)、血肌酐(Scr)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可有效地降低其尿微量白蛋白和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沈元丽  陈凯 《中原医刊》2011,(2):124-125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在良好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百令胶囊5糊次,3次/d,口服,缬沙坦胶囊80~160mg/d,口服;对照组单用缬沙坦胶囊,80~160mg/d,口服,共12周;治疗前后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4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1),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尿(β2-MG)明显降低(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能明显的减少蛋白尿,升高血浆白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复方地龙胶囊联合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Ⅲ期患者80例均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代文80 mg,1次/d;联合组:复方地龙胶囊2#3次/d+代文80 mg,1次/d。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各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联合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地龙胶囊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联合用药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单用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房晓 《当代医学》2011,17(29):131-132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o年3月~2011年3月,11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58例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24h尿微量自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依那普利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荣  邝红漫  左娟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105-106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76例尿白蛋白排出率30~300mg/24h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依那普利20mg/d,治疗组给同剂量的依那普利加螺内酯20mg/d,疗程8周。观察两组UAE、血压、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UAE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相似。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可有效降低DN患者的UAE,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依那普利,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褪黑素与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60例,均维持原有抗糖尿病药物控制高血糖,饮食、活动量不变,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应用缬沙坦80mg/d,联合治疗组用缬沙坦80mg/d,同时加用褪黑素10mg/d。应用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均有降低,联合治疗组较单缬沙坦治疗组24h尿白蛋白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褪黑素与撷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安全、有效,可以更好地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延缓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口服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与口服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与缬沙坦胶囊进行治疗,连续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Scr)的变化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UAER、Scr、BU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BUN、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UAER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BUN和Scr下降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两者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93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6例,采用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47例,采用缬沙坦胶囊、雷公藤多苷及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UAER、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HbA1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UAER、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及HbA1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R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gG、IgA、C3、C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川芎嗪治疗能降低蛋白尿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常规应用缬沙坦降蛋白尿,对照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两周为一个疗程,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44例,有效42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82.50%;对照组显效38例,有效61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1.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显著降低蛋白尿,并改善糖尿病。肾病的高凝状态,有利于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延缓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芪明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症候、生化指标、炎症因子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明确与缬沙坦胶囊治疗效果的一致性及差异性.方法 选入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30例,采用简单数字表的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给芪明颗粒1袋/次,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80 mg/次,1次/d口服,治疗16周后观察2组中医症候、生化指标、炎症因子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5.38%(P<0.05).治疗前后2组在炎症因子方面均有所改善,但是对照组在hs-CRP、IL-6、IL-1β、TNF-α 方面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hs-CRP、IL-6、IL-1β、TNF-α、Cys-C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血清 β2-MG、24 h UmAlb方面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明颗粒在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症候、炎症因子方面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血、尿微量白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加军 《河北医学》2011,17(6):757-75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前列地尔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静滴治疗;缬沙坦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缬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静滴加缬沙坦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24h...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微量白蛋白尿、脑钠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浆脑钠肽水平分别为(134.4±29.8) mg/d、(285.8±76.9)ng/L,明显低于治疗前(245.8±53.5)mg/d、(587.4±89.6)ng/L和对照组(189.4±32.6)mg/d、(369.7±80.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缓肾小球纤维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否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80例,按照1∶1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和对照组(安慰剂),予ACEI类或ATRA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mg/d)或安慰剂,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钾、肾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01)。两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升高明显(P<0.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治疗安全性分析。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0例,采用配对法,分为对照组(n = 20),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4.24±1.16)岁。观察组(n = 20),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5.12±1.12)岁。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血糖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α-硫辛酸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的SBP、DBP、UAER以及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优于用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良好、稳定性佳、安全性更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火把花根片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和脂代谢指标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间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火把花根片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QUP)、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和脂代谢指标[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并统计患者治疗效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和脂代谢指标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UAER、QUP、Sc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UAER、QUP、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P<0.05)。 结论 火把花根片联合缬沙坦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和脂代谢水平,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