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侧肾上腺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总结分析自2002年4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35例双侧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诊断和手术方式。结果无功能性双侧肾上腺肿瘤16例术后病理有5例为双侧嗜铬细胞瘤,2例单侧为嗜铬细胞瘤,其余为皮质腺瘤。随访1个月~7年无异常。双侧肾上腺醛固酮瘤7例和双侧肾上腺皮质醇瘤8例术后病理均为皮质腺瘤,随访6个月一6年,血压血钾均正常,无肾上腺低功表现,无复发。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术后病理为嗜铬细胞瘤,随访2~7个月,血压正常,无肾上腺低功表现,无复发。结论双侧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综合评价。对于双侧肾上腺有功能肿瘤应行双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而双侧肾上腺无功能肿瘤可根据影像学检查决定行双侧肿瘤切除术或行一侧肿瘤切除,对侧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2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时间45—20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30~400ml,平均125ml,无需要输血者。术后住院3—10d,平均5d。切除肿瘤平均直径35(20~60)min。引流管术后1—2d拔除,术后并发血肿2例。随访3个月~2年,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而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1-2006年间诊治的10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8例,包膜下剜除肿瘤2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9cm。随访7个月~10年,9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8例、仍有高血压1例。肿瘤复发、转移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死亡1例。结论VMA及血、尿儿茶酚胺是定性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依据,CT诊断定位准确、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定位准确、敏感性高,且可作为治疗措施。术前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3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结果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占60%、持续性高血压占34、3%、血压正常占5.71%;临床上有三联症状(头痛、心悸、多汗)之一的占94.3%;尿VMA检查35例.阳性率85.7%,B超检查29例,阳性率89.7%,CT检查18例,阳性率100%,MRI检查19例,阳性率100%.131^I-MIBG检查25例,阳性率100%;3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肿瘤位于肾上腺的占85.7%.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占14.3%.其中复发性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结论尿VMA检查是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依据,B超、CT、MRI、131^I-MIBG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嗜铬细胞瘤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水平,完善其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74例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有典型儿茶酚胺症状者68例,B超、CT、MR1定位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5.8%、97.1%和100%.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切除肿瘤,共77个,经病理检查证实良性66例,恶性8例.该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来明确诊断.术前血压控制、充分扩容、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术中应用升压药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本组5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病例,有高血压症状者4例,排尿后血压增高患者2例。3例行血儿茶酚氨检查,均为阳性。5例均行CT定位诊断。结果5例膀胱嗜铬细胞瘤,3例位于膀胱右后壁,1例位于后壁,1例位于前壁。1例放弃治疗,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收缩压上升大于30mmHg者2例,术中平均出血量150(100~200)ml,平均手术时间153(121—183)min。恶性3例,良性2例,术后随访7个月~4年。术后2例复发,1例全身多发转移,其中2例死亡。结论膀胱嗜铬细胞瘤罕见且容易误诊,高血压为其主要症状,排尿后血压增高为其特征性表现。膀胱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有复发可能,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诊断与处理的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在镜检中出现头痛、多汗、高血压等症状,4例术前均确诊;术中血压变化2例;4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随访症状均消失,未见复发和恶变。结论排尿时典型发作的高血压为其主要症状,如B超、CT及膀胱镜检查发现黏膜下肿块,应高度怀疑本病;尿儿茶酚胺测定可作为定性诊断;充分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治疗应手术切除,术后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配合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2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配合方法。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嗜铬细胞瘤摘除手术,手术过程中患者心率及血压波动较小,术后13 d即可下床活动,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术后血压、心率均恢复为正常状态,无死亡事件。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摘除手术具有显著疗效,在围术期给予有效护理配合是提升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5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分析。结果: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交感神经兴奋及高代谢症群仍为主要表现(血压升高75.6%,心悸73.3%,头痛68.9%,多汗66.7%,消瘦57.8%);结合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术前确诊率达95.6%;多种诊断手段相互配合对明确不典型病例肿瘤所在部位有实用价值;经用苯苄胺做充分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早期采用有效手段发现肿瘤,积极有效控制血压及症状,尽早手术,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特征是儿茶酚胺过量释放,表现为头痛、心悸、大量出汗以及各种其他体征和症状的经典三联征。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需要依据儿茶酚胺过度释放,以及儿茶酚胺分泌肿瘤的解剖学定位。除非有手术禁忌证,否则手术是所有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旨在消除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和肿瘤生长的风险。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应在手术前和手术期间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血压和反弹性低血糖,应严密随访24~48 h。而巨型囊性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更为罕见的肿瘤,通常无症状,大多在影像学检查或术中偶然发现。本文介绍了1例59岁的男性巨型囊性嗜铬细胞瘤病例,该患者因反复胸痛至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术术前检查中偶然发现右侧肾上腺巨大囊性占位,而后顺利进行腹膜后巨大肿物切除,病理提示嗜铬细胞瘤,预后良好。此外,本文还进行了文献复习,以了解囊性嗜铬细胞瘤的流行病学和表现,以便及时诊断和管理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急性胆囊炎切除术综合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急性胆囊炎切除术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27例和观察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组)27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1d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急性胆囊炎切除术的多项手术评估项目均较佳,且对患者的免疫状态也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2.
刘冠法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70-70,7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剖宫产术实施麻醉的处理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对70例妊高征患者临床麻醉处理后行剖宫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剖宫产麻醉中,全部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术中患者的最低血压、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增加。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经术后综合治疗,除1例因术前中毒妊高征,死胎,其他母婴平安,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全面了解病情,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解痉、降压、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术中加强监测及调控、加强术中液体管理,是提高妊高征患者麻醉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术后综合治疗,对防治母婴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麻醉处理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麻醉处理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5例,其中化脓性胆管炎10例,肠梗阻10例,胃穿孔5例,为这些患者提供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静脉麻醉法,主要以依托咪酯或咪达唑仑,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等全身麻醉。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动脉血氧分压,监测尿量、中心静脉压,行血气分析、严重低血压行有创血压监测。手术过程中,按照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与血压进行输液;为了增加血容量使用平衡盐溶液,输入适当的胶体液。帮助患者及时纠正体内酸碱度和电解质平衡。按照患者的休克程度为其提供血管活性药物与强心药物,以便帮助患者维持血压与循环灌注。结果 本次研究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都顺利完成手术。对比麻醉处理前后25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完成后,有17例清醒后拔管;8例送入监护病房,其中有1例因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1例出现急性肺水肿。结论 使用麻醉处理感染性休克患者时,重点是麻醉方法与麻醉药物的选用,手术管理、防止患者脏器受损、维持患者各脏器功能与内环境稳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围术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肾上腺嗜鉻细胞瘤手术患者,术前适当心理护理,充分减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饮食护理,术中严密监测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术后继续密切监测血压、CVP、尿量等,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给予各种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5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出现低血压和低血糖各1例,经扩容升压和高糖治疗,血压和血糖恢复正常,1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杨琴  史宏锦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07-3408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1年5月对行宫颈LEEP手术治疗的156例CINⅠ-Ⅲ级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156例患者术中出血量5-49 mL,平均(11.1±2.5)mL。病理分级与术前一致者共104例,级别上升者16例,级别下降者36例。术后随访12-18个月,随访率为73.07%(114/156),其中3例(2.63%)术后1-2个月发生宫颈粘连(CINⅠ1例、CINⅡ1例、CINⅢ1例),均为宫颈锥切者,予行宫颈扩张术。术后随访未发现再次粘连。1例术后诊断为CINⅢ的患者,病理检查提示标本内切缘见异型细胞,外切缘未见该细胞,经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癌变。结论 LEEP对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疾病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不影响病理学诊断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中护理要点及方法.方法 对64例接受TURP治疗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中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手术间和冲洗液的准备,体位的放置,预防和协助处理电切综合征(TURS)、低体温、低血压等术中并发症.结果 64例患者全部顺利接受TURP术,无一例中转开放,电切时间(60±15)分钟,术中1例出现TURS,3例改变体位或过床时出现低血压,及时处置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安置手术体位、严密的术中观察等护理配合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并加快手术速度,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皮质醇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9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1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周血压恢复正常50例,3个月后所有患者血压、血钾、血糖均恢复正常,6~9个月后库欣综合征症状完全消失,术后病理诊断肾上腺腺瘤40例,肾上腺皮质癌2例,肾上腺皮质大结节样增生1例,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增生22例,肾上腺皮髓质增生16例。结论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者结合可提高皮质醇增多症的确诊率,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确诊,针对病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式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切除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采用阴式病灶切除加修补术进行治疗的1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为A组,同期进行开腹手术的12例患者为B组,将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β-HCG降至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d的WHO-QOL-100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A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β-HCG降至正常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B组,术后3d的WHOQOL-100评分也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切除修补术临床效果要优于开腹手术,综合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总结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直肠癌患者按照TME原则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均获得根治性切除.其中36例行吻合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1例二次手术行结肠造瘘术,另2例通过引流、加强营养支持愈合.术后根据病情辅助化疗及放疗.随访时间6~3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2例,肝转移1例.结论 TME能有效预防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