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开展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在汕头市随机抽查2所城市中学和2所农村中学,每校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形式的HIV/AIDS宣传教育,对对照组采用由其自然发展,不作任何形式的干预.在干预前后对所有对象各进行一次不记名问卷调查.并以"标准化效应指数"方法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对高中学生改变HIV/AIDS掌握程度有明显效果,其标准化效应指数为1.07,属效果较大范围.[结论]应制定长期规划,在中学内建立艾滋病宣传教育机制,使中学生掌握预防HIV/AIDS知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武汉市某强制戒毒所静脉吸毒人群进行美沙酮及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武汉某强制戒毒所男性静脉吸毒人员81人,随机分成两组,对干预组开展美沙酮及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系列活动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作用、优点和治疗期间禁忌的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干预组对美沙酮治疗效果评价好于对照组(P=0.002);干预组对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的地点、国家防艾“四免一关怀”政策内容、生育和哺乳可能传播HIV、无保护的性行为可能感染HIV、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日常接触不会传播HIV、艾滋病传播途径等7个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强制戒毒所对静脉吸毒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美沙酮维持治疗及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应定期开展,成为艾滋病防治的常态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河北省迁西县农村地区妇女预防HIV/AIDS健康教育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干预前后农村妇女获得HIV/AIDS防治知识的途径、防治知识知晓率及相关态度和意愿,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终末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听周围人介绍HIV/AIDS知识的比例分别为54.58%和23.85%(P<0.05)。干预组知晓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的比例上升19.58个百分点(P<0.05),知晓蚊虫叮咬和共用马桶不会传播的比例分别升高42.09和29.17个百分点(P<0.05),知晓"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比例上升了49.16个百分点(P<0.05),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大。结论:农村妇女预防HIV/AIDS健康教育有效,同伴教育是农村预防HIV/AIDS的一种适宜健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地区居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以及采取预防艾滋病的措施等情况,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在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地区随机抽取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组(HIV/AIDS组)、健康对照组进行现场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两组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高,HIV/AIDS组高于健康对照组,80%以上的人知道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对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在98%以上;两组被调查人员对HIV/AIDS的态度是理解和宽容的,90%以上的人认为HIV/AIDS应当受到同情、帮助和法律保护,艾滋病人有意向社会报复是犯罪行为以及在婚前性行为是不应该的认同率均在80%以上;愿意接触HIV/AIDS者或和其生活在一起的认同率较低;HIV/AIDS组的避孕率明显高于健康居民。结论河南省HIV/AIDS组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较高,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也达到了全国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珠海市外来工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外来工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在珠海4个工业区随机选择8个电子生产企业的外来工进行基线调查后,随机分成4组,3个干预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使用小媒介干预、人际干预和综合干预的方式对3个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干预结束6个月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将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媒介组、人际组、综合和对照组艾滋病/性病知识和态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F≤1.35,P〉0.05),干预后媒介组、人际组、综合组与对照组相比,知识和态度得分都有提高(F≥5.23,P〈0.01),人际组和综合干预组的研究对象态度得分与其他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综合组和人际干预组发生商业性关系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比例增加,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47和11.65,P均〈0.05)。结论不同干预模式对外来工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有不同的干预效果,其中人际宣传对知识的干预效果最好,综合干预对于促进健康行为的建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的近期效果,探索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重庆市选择沙坪坝和江津2个区分别抽取2所中学,在每所学校整群抽取8个班级,并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教育。结果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主要传播途径掌握较好,教育后,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方面,效果尤为明显,且干预前后组内和干预后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前后学生对HIV/AIDS态度认同率改变,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表现得均较为积极,且干预前后组内和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2次调查结果基本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近期效果明显,对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盐田区公共场所艾滋病健康及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深圳市盐田区高危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我区娱乐场所服务人员786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并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同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艾滋病知识、传播途径、安全性行为知晓水平干预后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态度正向改变,安全套使用率上升。[结论]对娱乐场所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和干预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无锡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进行关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加上艾滋病相关条目作为调查问卷,对208例HIV/AID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HIV/AIDS患者SF-36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平均得分为53.2±5.9和50.0±11.8;文化程度、工作状况、CD4+T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社会支持等因素,对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艾滋病问题严重影响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应针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加强关怀与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个案管理模式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免疫学治疗效果,为制定精准有效的个体化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在新疆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招募1 88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HIV/AIDS,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1:1匹配,常规干预组(941例)接受常规HIV随访管理,包括免费的抗病毒治疗(ART)、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实验室随访;个案管理组(941例)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根据敏锐度量表等级增加面对面随访频次,制定“一对一”个体化管理方案。随访结束后,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2组CD4+T淋巴细胞(CD4)随时间变化趋势,采用Kaplan-Meier(K-M)法绘制2组HIV/AIDS免疫学失败累计发生曲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常规干预相比,接受个案管理的患者获得免疫重建的效果更好(均P <0.05),尤其是基线CD4 <350个/μL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内CD4水平明显增长。K-M曲线显示,随访结束后个案管理组累计免疫学失败率(11.4%,107...  相似文献   

10.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民族高校性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与传统课堂讲授法的差异,为拓展高校性与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某民族高校选取健康教育课的全部学生,按课堂教学设置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使用课堂讲授法,干预组使用案例教学法,由同一教师授课,干预前后使用自行设计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对照组在HIV传播途径的"蚊虫叮咬""愿意与AIDS/HIV握手、拥抱""愿意与AIDS/HIV住同一房间"3个条目上,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在"为自己的性体验感到内疚""愿意与AIDS/HIV握手、拥抱""愿意与AIDS/HIV住同一房间"3个条目上,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干预后的效果看,"紧急避孕药的正确用法""人工流产导致女性‘习惯性流产"不孕’‘大出血’‘子宫穿孔’""同意‘适当手淫无害’的说法""不反对在校园内设置自动售套机""HIV传播途径的‘共用剃须刀’‘共用餐具’‘共用游泳池’‘共用卫生间’‘母亲通过哺乳传给婴儿’"以及"对同性恋可以理解"等13个条目,干预组的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课堂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性和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更具有优势,在课堂讲授法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信念的改变状况。方法选择相匹配的两所中学的高中一年级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其中一所为干预组,另一个为对照组。干预两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对中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学生掌握艾滋病知识和信念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和信念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重点高中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在上海市重点高中学生中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探讨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市33所重点高中随机抽取3所学校,从每所学校各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293人为干预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同时每校另选2个班级共296人为对照组。在教育实施前和实施后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学生艾滋病性病以及性生殖健康知识均分从32.27分上升到39.27分(P<0.01),干预组各方面知识均分均比对照组有大幅提高(P<0.01),干预组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均分也有提高(P<0.05)。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能明显提高重点高中学生有关知识水平,同时应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推广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金华市农村28所中学全面推广“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制健康教育干预”项目取得的效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推广项目创新的“三维健教”法,以内援性干预与外援性干预相结合,运用“行政干预”法、“同伴教育”法,针对区域内农村中学生进行为期6个月的艾滋病防治教育干预,将结果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教育后,学生对国家预防艾滋病有关政策和一般知识回答正确率达94.39%,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达94.82%,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认同率达95.16%。结论项目探索的创新教育法所产生的综合效应,能让农村中学生在较短时期内预防艾滋病的认知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农村高中学生中开展生活技能培训对他们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方法:在河南省上蔡县选择2所高中的所有一年级学生为干预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生活技能培训;选择生源素质相近的另一所高中的一年级学生为对照组,不开展干预活动。干预活动开展前后分别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活动效果。结果:干预组学生的艾滋病知识得分(78.79)明显高于对照组(57.58)。干预组对HIV感染者的态度转变明显,他们更愿意接纳和关爱身边的HIV感染者。干预组92.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学校教育中全面开展这样的生活技能培训。多因素分析显示,生活技能培训、同伴和父母的态度和观点对农村地区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很大。结论:以生活技能培训方式开展的短期(3个月)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知识、转变学生对HIV感染者的态度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状况,为该地区中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回族、彝族和哈尼族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14所中学的1793名学生,自行设计问卷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感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回族、彝族和哈尼族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初中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5%,40.4%和5.9%,高中生分别为31.2%,48.7%和70.6%;初中生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感知率分别为54.0%,60.6%和35.6%,高中生分别为64.0%,55.6%和48.8%,不同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族和哈尼族聚居地区初中生和高中生之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感染艾滋病危险的感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应通过适宜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法来提高其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汶川县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为进一步开展青少年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汶川县2所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500名,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的统一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被调查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43.2%,其中初中和高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有统计学差异,男女学生的知晓率无统计学意义;对艾滋病态度正确率44.8%;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经从高到低依次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医务人员、老师、同学或朋友、家人.结论 汶川县中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对艾滋病存在歧视、恐惧心理,应进一步加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杭州市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观念以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制定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杭州市高中学生1185名和大学生3200名,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和大学生对HIV/AIDS的基本知识测试得分分别为89.9分和96.5分,高中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及大学生。但高中生有关艾滋病的正确观念测试得分比大学生高,前者得分为85.4分,后者为79.5分,而且健康教育干预后,前者得分为92.1分,后者为85.2分,表明中学生容易接受正确的观念。从几项主要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重要观念的定性对比分析表明,高中生知晓率在78.9%~100.0%之间,中位数为94.5%;大学生在89.4%~100.0%之间,中位数为95.9%。几项重要观念的正确持有率,高中生在15.3%~100.0%之间,中位数为80.9%;大学生在44.8%~97.3%之间,中位数为67.9%。结论在高中阶段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其重要性和成效性好于大学阶段,应高度重视高中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覃凌智  张斌  陈忠  杨少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4):3754-3758
目的:了解高中女生生殖健康知识状况以及健康教育干预的影响。方法:抽取武汉地区中等规模的高中8所,其中4所作为干预组,另4所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学生采用1∶1的比例配对对照,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持续3个月后,对干预组、对照组同时进行调查。结果:杂志、报纸、课外书籍是女生目前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女生了解性行为、性疾病、妊娠等方面知识的比例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长;女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相关问题的正确选择率多接近或超过60%,但对于性病概念的正确认识、手淫、性交与妊娠的关系等正确选择率较低;43.12%的女生感觉获取生殖健康知识不容易,84.02%的女生有清洗外阴习惯,有手淫、性交史的女生分别为5.65%、0.28%,女生了解性知识和找校医咨询的意愿均较低;干预后,干预组生殖健康问题的正确选择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高中女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对于提高高中女生的生殖健康知识水平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探讨针对中学生的有效的AIDS健康教育方式,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开展预防AIDS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临沂市4所中学的1156名学生进行预防AIDS健康教育培训,在培训前、后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获取样本进行评估。结果健康教育活动后学生关于AIDS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正确回答率有显著提高。活动前、后分别有65.46%和68.32%的学生认为课内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结论在中学生中推广预防AIDS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